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已鉴定的广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G,C,Z和Q分别通过鸡胚传代进行致弱,在一定代次时分别接种敏感鸡作毒力测定试验.然后用已致弱的毒株在实验室进行攻击保护试验,最后取已致弱而且抗原性良好的毒株在广西各地鸡场进行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C株在传至40代时,G,Z和Q株分别传至20代时对鸡的毒性均已大大降低;免疫鸡用标准强毒株(M_(41))攻击,然后用病毒回收的技术来衡量其免疫力,结果各株经免疫两次后均有很好的保护率(60%~1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致弱株分别在南宁、柳州、容县、岑溪和博自5县市的11个鸡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的鸡有30群共103761羽,试验时分别对疫苗免疫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安全性和育成率进行观察和测算,结果表明,作者培育的IBV弱毒苗对鸡是安全的,使用C_(60)或C_(80)和G_(20)株先后两次免疫鸡,对IB有较好预防效果,这些弱毒株有希望成为供生产使用的疫苗。  相似文献   

2.
用18~20口龄鸡胚气管环培养物,以纤毛运动及上皮细胞变性脱落作为指示系统,恒量病毒和变量血清作中和试验,对广西分离的、能引起不同程度肾病变的4株 IBV 进行血清定型.终点滴度结果表明,其中 G 与 C 株属 Holte 血清型,而 Z 和 Q 株属Massachusetts 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分段(A和B段)克隆到pGEX—6p-1载体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有明显的融合蛋白表达条带。通过IBV特异性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两段表达产物均能与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表达产物具有部分抗原性。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出A段和B段的GST融合蛋白。将纯化得到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连续免疫3次,将得到的抗体与200 TOCID50(气管环半数感染)/0.1mL病毒工作液在37℃温育1h进行TOC试验。经计算A段抗体的50%血清中和终点为1:18,而B段抗体的50%血清中和终点为1:53,表明这两段的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B段表达产物更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适合作为免疫抗原和诊断抗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鸡胚连续传代的第5(P5)和115代(P11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中国分离株CK/CH/LDL/97Ⅰ进行动物实验,评价两个不同代次毒对SPF雏鸡的致病性、病毒在机体内复制动态以及病毒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变化。结果显示,P5接种的鸡群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10%;P115接种的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表明,P115较P5毒力明显减弱。病毒复制动态检测结果显示,P5和P115均能在鸡的上呼吸道中复制,但P5接种的鸡群上呼吸道带毒时间为15d左右;P115接种的鸡群上呼吸道带毒时间为9d左右。抗体检测发现,P5与P115均能刺激机体产生血清抗体,SPF鸡对P5与P115感染均能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说明致弱毒P115仍然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P115代病毒可作为IBV疫苗研制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5.
应用RT-PCR对9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 fection broch itis v irus,IBV)广西分离株的S1基因高变区Ⅰ(HVRⅠ)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用DNA star软件将这些分离毒株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国际上其它血清型的代表参考毒株分别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广西分离毒株可形成两个分支:第一分支与弱毒疫苗株H 120、H 52、M a5和参考株M 41、B eaudette的亲缘关系比较近,第二分支与疫苗株H 120、H 52、M a5的亲缘关系比较远。研究结果提示,广西养鸡业现场流行的IBV毒株已经发生了变异,实际免疫中要根据流行毒株的特性来生产和选择合适的疫苗。  相似文献   

6.
从2005~2006年中国部分地区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感染鸡分离到1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11株病毒分属于LX4和CK/CH/LSC/99Ⅰ型。通过S1基因比较、进化树分析、BLAST搜寻和动物试验研究发现,CK/CH/LSD/05Ⅰ是一株新型变异毒株。动物感染试验表明,CK/CH/LSD/05Ⅰ感染鸡的肾脏病变不明显,仅有20%的感染鸡肾脏病毒分离呈阳性,但100%感染鸡呼吸道病毒分离阳性,表明该病毒不是中国普遍流行的肾型毒株,而其对呼吸道具有较强嗜性。同时,实验应用弱毒疫苗H120和本实验室致弱的3株异种毒株进行了动物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CK/CH/LSD/05Ⅰ攻毒后,这4株异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免疫对气管的保护率很低。初步揭示该毒株可能属新的血清型病毒。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RT-PCR及RFLP技术对对外开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进行诊断与分型的研究进展。介绍以IBV通用引物的RT-PCR进行诊断及其应用、型特异引物的RT-PCR及其应用以及RT-PCR结合RFLP分析技术进行分型的应用,而且还展望了这上结技术在临床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大纤突S糖蛋白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重要的免疫相关性蛋白之一,参考已发表的IBV-Beaudette株S1基因DNA序列,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IBV-RNA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获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上海分离株S2T2-S1纤突糖蛋白基因,长度1.65kb,利用引物设计中的BamH和HindⅢ位点将其克隆到载体pSI(+)中。对该基因进行限制性酶发分析,结果与已报道的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2005到2006年中国部分地区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分离到1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11株病毒分属于LX4和CK/CH/LSC/99I型。通过S1 基因比较、进化树分析、BLAST搜寻以及动物试验等方面研究发现CK/CH/LSD/05I是一株新型变异毒株。动物感染试验表明CK/CH/LSD/05I感染鸡的肾脏病变不明显,仅有20%的感染鸡肾脏病毒分离呈阳性,但100%感染鸡呼吸道病毒分离阳性,表明该病毒不是中国普遍流行的“肾型”毒株,而其对呼吸道具有强的嗜性。同时,试验应用弱毒疫苗H120和本实验室致弱的3株异种毒株进行了动物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CK/CH/LSD/05I攻毒后,这4株异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免疫对气管的保护率很低。初步提示该毒株可能属新的血清型病毒。  相似文献   

10.
11.
唐然  袁梦龙  吴菁  陈明  张维  林敏 《核农学报》2010,24(2):276-280
从10k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新疆戈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耐辐射微生物I-7R,该菌菌落为橙红色革兰氏阳性球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G+C)mol%含量为67.5%,不具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潮霉素、利福平及壮观霉素等抗性。UV辐射生存曲线显示,I-7R菌株与大肠杆菌K-12相比,具有较强的紫外辐射抗性。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表明I-7R菌株与Kocuria rosea、K.erythromyxa以及K.polaris同源性达到99%。结合I-7R菌株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该株菌归属于考克氏菌属(Kocuria),并与Kocuria rosea最为相近,暂命名为K.rosea I-7R。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核多角体病毒入侵棉铃虫中肠细胞及其增殖和释放。经口接种后 3 0min ,有许多病毒粒子进入中肠后部柱状细胞的微绒毛间隙处 ,且以其粒子的一端与微绒毛接触并吸附在微绒毛表面上。接种后 1h,病毒粒子的囊膜与微绒毛的质膜以顶端对顶端、顶端对侧面发生融合 ,仅以核衣壳侵入细胞内 ,然后又继续移至微绒毛底部 ,从而进入中肠细胞内。此外 ,还发现有的病毒粒子直接与柱状细胞的质膜融合 ,侵入中肠细胞  相似文献   

13.
从广西6个代表性鸡场分离出13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平均为37.82%,其中81.82%的菌株分离自2~8周龄的鸡;经血清学鉴定,流行的血清型主要有11种,其中O_(50)、O_(133)、O_(15)、O_(90)、O_(146)、O_(92)及O_(84)等7种属首次报道;分离物经10项生化指标试验,有99.24%的菌株在醋酸铅琼脂上有轻度的H _2S产生,其余9项反应均符合典型大肠杆菌的特征;经电镜观察,发现O_1、O_(50)、O_(78)、O_(84)、O_(88)、O_(90)和O_(92)等7种血清型有菌毛,在培养72小时后,菌毛的数量及长度均比培养24小时者有所增加;主要血清型分别对鸡进行皮下和气管内两种途径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有10种是致病性的,而且还证实菌毛与呼吸道感染的致病性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辉欣  刘阳  邢福国 《核农学报》2011,25(5):922-926
从转Cry1Ac基因水稻种植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Cry1Ac蛋白的细菌FJSB3。通过表型特征、16S rDNA扩增和电镜观察,初步鉴定FJSB3为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FJSB3发酵液能降解粗Bt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FJSB3降解水稻秸秆中Cry1Ac蛋白的最适条...  相似文献   

15.
2004和2005年夏季,在上海郊区露天栽培的番茄地出现典型的病毒病危害,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分别以32P标记的CMV基因组RNA3部分序列和卫星RNA的cDNA探针对自然感病的番茄叶组织和提纯的病毒粒子中提取的总RNA进行杂交检测,确定以上植物组织和病毒粒子中均具有CMV及卫星RNA。dsRNA分析确定自然感病叶组织中具有典型黄瓜花叶病毒(CMV)基因及其卫星RNA条带。以常规引物对感病植物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获得CMV RNA3全长克隆,经测序显示该RNA3序列属于CMV亚组Ⅱ;通过在卫星dsRNA两端分别加上15nt的单链DNA接头,以接头互补序列为引物进行扩增获得一个383nt的卫星RNA的全长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已报道的CMV卫星RNA同源性为72.6%~99.5%,但其3′末端存在多个碱基的突变。根据同位素杂交检测及分子鉴定,CMV及其卫星RNA变异类型在上海自然感病番茄上发生和普遍存在,可能对病害流行和新的症状出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江汉原油为唯一碳源,经过BH培养基富集培养,以血平板从不同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多株细菌.通过测定这些细菌对柴油的乳化程度,发现菌株X13-1具有较强乳化能力,其1 h、24 h的乳化率分别为80%和75%,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此外,该菌在以石蜡为唯一碳源的BH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分解石油的能力.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同时进一步通过PCR扩增获得该菌的16SrDNA,并测序.对其16S rDNA分析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的醋酸钙不动杆菌同源性为97%,确定该菌可能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相似文献   

17.
植病生防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舟  徐剑宏  李顺鹏 《土壤》2005,37(1):85-88
从山东和江苏采集的菜园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4株芽孢杆菌B15、B110、B113和B122,它们均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且具有广谱性。4株芽孢杆菌可以致使黄瓜枯萎病原菌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出现菌丝前端膨大或变细、菌丝扭曲、分支加剧、生成大量圆珠形囊状体和原生质凝聚等异常现象。通过对4个菌株培养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得到其初步鉴定结果,其中B15和B113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B110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B12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8.
基因芯片(gene chip)是依据核酸杂交原理发展的一种生物新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不对称PCR和基因芯片两种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同步检测鸡(Gallus gallus)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共检基因芯片.分别选取ILTV的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和糖蛋白B(glycoproteins B,gB)基因、NDV的融合蛋白(fusion,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a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基因以及IBV的膜蛋白(membrane,M)和核衣壳(nucleocapsid,N)基因设计引物,从重组质粒菌中扩增制备探针基因,用乙醇沉淀法纯化后点制于氨基修饰的载玻片上,制备基因芯片;靶基因用cy3标记引物,进行不对称PCR扩增,扩增的荧光标记单链产物与芯片杂交.不对称PCR结果显示,当限制性引物与非限制性引物浓度比例在1:10时ILTV-TK、NDV-HN和IBV-N的单链产物增加最多,当浓度比在1:20时,ILTV-gB、NDV-F和IBV-M的单链产物增加最多;相应的标记样品与3种病毒检测芯片杂交后,均出现较强的杂交信号,而阴性对照检测不到荧光信号,灵敏性实验表明,当DNA浓度为1.8x 104拷贝时杂交仍为阳性.本研究构建的诊断基因芯片对12份临床样品进行初步应用检测,与PCR检测技术检出率基本一致.本实验所建立的联合检测基因芯片能够快速、准确、高通量的诊断NDV-IBV-ILTV,可以应用于集约化养殖业中对多种鸡疫病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