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3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DHV)Ⅰ、Ⅱ、Ⅲ型,最常见的为DHVⅠ型,属肠道病毒;DHVⅡ型属星状病毒;DHVⅢ型属核糖核酸病毒。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急性、高致病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5~10日龄雏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种鹅、雏鹅疫苗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鸭舍消毒、对症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呈现沉郁、转圈、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并具有肝脏肿胀、出血,胆囊充盈,胆汁颜色变淡等病理变化。鸭肝炎呈世界分布,其病原具有三个抗原性互不相关的血清型(血清Ⅰ型、Ⅱ型、Ⅲ型),在我国的大部分省份暴发流行,给养殖专业户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鸭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该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血清Ⅰ型、Ⅱ型、Ⅲ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八次分类报告及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甲肝病毒和鸭星状病毒引起,鸭甲肝病毒包括传统的血清Ⅰ型、"台湾新型"和"韩国新型’,鸭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5.
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山东地区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或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3株病毒,经病毒分离、血清中和试验、单抗Dot-ELISA鉴定、氯仿敏感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该地区雏鸭所患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被动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高免卵黄抗体可有效控制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韩华 《中国畜禽种业》2012,8(6):151-15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病毒致死性最强,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表现为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80—100%),剖解病变特征主要为肝脏有明显的出血点、出血斑.是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征。1流行特点1.1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鸭,特别是5~10日龄雏鸭最多见,成年鸭有抵抗力可成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8.
1概述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24小时~48小时。鸭舍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表现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食欲废绝,运动失调,倒地呈游泳状.死后呈角弓反张,肝脏出现肿胀或出血。肝质变脆,呈土黄色或红黄色。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养禽业中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普宁市梅塘镇一陈姓养鸭户,于2006年10月引进樱桃谷肉雏鸭2000羽,养至14日龄时发生了病毒性肝炎,经正确诊断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梁明 《中国畜禽种业》2011,7(4):124-125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准确、快速诊断鸭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中以I型鸭肝炎病毒(DHV-1)危害最大,对易感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性且传播迅速,1周龄以内的易感雏鸭病死率常在95%以上。我国以DHV—I流行最为严重,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致死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为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变淡。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肠病毒。  相似文献   

15.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国不断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雏鸭传染病。本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为特征。临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和出血。  相似文献   

17.
林素尾 《福建农业》2012,(10):21-2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呈现沉郁、转圈、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并具有肝脏肿胀出血、胆囊充盈、胆汁颜色变淡等病理变化。一旦发病,鸭死亡率高,给专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今年初,有一专业户养鸭场发生一起鸭病毒性肝病,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雏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发。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7-20日龄的雏鸭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高。我县为养鸭大县,年饲养量为130多万只。近几年雏鸭病毒性肝炎屡有发生,且无特效药可治,成为我县鸭的主要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对养鸭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现将多年来用特异性疗法结合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快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的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为24~48小时鸭舍卫生环境差,湿度过大,饲养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当及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等.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背脖病”,是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目前在我国众多养鸭省市均有本病流行,是危害我县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2007年8月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