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2个不同玉米(Zea mys L.)品种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方法]供试玉米品种为紫糯18和吉单35。观察和测定指标分别为每日每时雄穗小花开花数量、单株花粉量、花粉活力、花粉直径及密度。[结果]玉米开花主要集中在始花日第2~6天,大部分在07:00~09:00开放。玉米花粉直径为74.6~88.7μm,密度为1.12~1.13 g/cm3。不同玉米品种散粉量差异较大,花粉活力也有不同。花粉活力的持续时间与空气湿度和温度有关,湿度高,气温低,花粉易存活。在20~25℃、相对湿度80%时,多数花粉活力能够保持3 h。[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育种及转基因玉米扩散模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稻水象甲生物学及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稻水象甲提供依据.[方法]对察布查尔县纳达齐乡等伊犁河谷主要水稻生产区稻水象甲的系统观察、调查,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习性、越冬场所、取食寄主出土后的种群转移规律和生活史.[结果]稻水象甲在伊犁河谷一年发生一代,4月下旬出土,5月上中旬迁入稻田,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期,6月为孵化期和幼虫危害期,7月上旬为化蛹期,7月中旬为新一代成虫期.[结论]明确了伊犁河谷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为监测和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乾县枣子沟流域土壤持水性能、动态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连续5年(1986~1990)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台塬土壤优良的持水特性,是黄土旱塬优势生态条件和有较大增产潜力的原因之一。水分周年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3个时期,水分垂直分布可分为3个水分层类型。  相似文献   

4.
固体水释放规律及其对植物水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4种南方园林绿化树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固体水的释放规律及其对树木水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水的释放速率主要取决于其截面积的大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植物需水状况的调节.在干旱条件下使用固体水可明显改善植物的水分状况,提高叶含水量,维持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是一种与植物吸水过程同步供水的方式和用极少量的水使植物长期存活和生长的方法.可以认为施用固体水是干旱环境中植树的最佳供水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土壤容积含水率变化,研究了无苗条件下固体水的释放规律,得出了不同试验阶段固体水的释放规律、保水时效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同时,固体水对柠条种子发芽率的作用明显,最佳的是固体水0.75kg处理,其次为固体水1.0kg、0.5kg、0.25kg处理,对照最差。自然模拟干旱条件,使用固体水明显改善土壤水分保存状况,而至少使苗木维持2个月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丰优香占的分蘖特性及其成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同栽培条件下,丰优香占秧苗素质不如汕优63,分蘖发生势弱于汕优63,表现为分蘖发生蘖位比汕优63少5个左右,相同蘖位分蘖发生率比汕优63低10~20个百分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比汕优63提前0.6叶;单株成穗比汕优63少1.3个左右,成穗率比汕优63高6.7个百分点,群体质量优于汕优63;单穗重明显高于汕优63,穗型较大是主要因素,单株适宜成穗数为9个,利于实现高产与优质的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为干旱区水稻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田间持水率(θs)为参考,水稻灌浆期设置90%θs(W1)、80% θs(W2)和70% θs(W3)的3种不同灌水控制下限,以常规淹灌为对照(CK),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的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根系活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灌浆期控水会导致水稻的光合作用减弱,与对照(CK)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分别下降15.12%~72.38%、25.32%~67.59%、5.93%~24.34%和29.62%~62.61%。灌浆期控水可增强水稻抗氧化系统酶活性,W3的SOD、CAT和POD均最高,比CK依次高出77.78%、24.64%和14.24%。在灌浆期,控水下限越低,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越高,可溶性蛋白越低;W3的可溶性糖含量是其他处理的1.35~2.32倍,CK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出控水处理6.72%~25.24%。CK最高产量为8 222.12 kg/hm2,比W1、W2、W3增产16.37%~59.96%。与CK相比,控水处理耗水量下降56.06%~61.6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8.65%~48.79%。【结论】 膜下滴灌水稻灌浆期控水对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稻米品质影响负显著,不宜控水,灌浆期灌水上下限分别设为5和10 cm水层,可保证水稻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培养观察,蘑菇瘿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0%~90%,在菌丝和子实体上主要是无性繁殖,6~8d繁殖1次,每条老熟幼虫可产生6~17条小幼虫;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气温35~38℃、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可存活52d。对漳州3个蘑菇主产区蘑菇瘿蚊发生情况调查:子实体感染率10.6%~18.8%,菇房污染率33.3%~42.9%,主要以成虫在蘑菇菌丝阶段进入菇房产卵繁殖,蘑菇生长期以老熟幼虫无性繁殖的幼虫危害菌丝和子实体。蘑菇休闲期蘑菇瘿蚊以蛹的虫态存活,主要栖息地为蘑菇培养废料堆积地、菇房周边垃圾粪土和菇房内残留废料。  相似文献   

10.
油松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既是材林树种,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和防风林树种。介绍了油松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油松开花结实规律及其幼苗和幼树萌生能力的特点,同时阐述了其生长规律及根系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蓝莓品种‘美登’为试验材料,设30%~45%(TR1)、45%~60%(TR2)和60%(TR3)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以无灌溉为对照(CK),测定蓝莓园根围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蓝莓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TR2、TR3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蓝莓根围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TR1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K相比,各处理均可促进蓝莓植株生长、冠幅增加以及枝条伸长、增粗;与CK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电子传递速率(RET)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TR1、TR2处理的非光化学淬灭(QNP)较CK有所降低,而TR3处理的QNP较CK增加了27.52%;不同灌溉处理下蓝莓果实中的花色素苷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不影响果实酸度的情况下,果实中的总糖含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即糖酸比增加,对总糖含量的促进作用以TR2处理最大。综合分析生长和光合参数以及果实品质指标可以发现,蓝莓品种‘美登’栽培中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45%~60%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栽培深度基质和基质袋摆放对春季袋培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基质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巴宝丽’番茄为试材,设置不同基质深度(7.5、10.5和13.5cm)及基质袋不同摆放方式(地面摆放和地面下沉20cm),共6个处理,测定了番茄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等指标。结果表明:栽培基质深度对产量、果实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基质袋摆放方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果实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硝酸盐和有机酸含量;基质深度和基质袋摆放方式对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随着栽培基质深度的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基质深度13.5cm时,番茄单株产量最高,达3.83kg/株。基质袋摆放方式和基质深度对番茄开花期、初果期及盛果期P和K的累积吸收影响显著,基质深度对番茄开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N的吸收也有显著影响,基质深度和基质袋摆放方式对开花期和初果期番茄植株N、P和K的累积吸收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基质内N、P和K养分利用率均是基质深度为13.5cm的处理最高,且不同基质袋摆放方式对基质养分利用率无显著影响。综上,为实现省工省力且高产优质载培,在实际生产中推荐将春季栽培番茄的基质深度设置为13.5cm(即基质供应量为9L/株)且地面摆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森林灭火作业水囊背负时操作人员的脊柱受力,优化水囊背负的参数,建立了背负水囊与脊柱一体的生物力学模型,分析了背负水囊的质量、重心位置及人体背负姿势对第五腰椎与骶椎椎间盘L5/S受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减轻脊柱受力的水囊背负措施。结果表明:水囊的质量、重心位置和人体背负姿势均对L5/S内压有较大影响;为了保证脊柱受力安全,水囊背负质量应小于29kg;前屈姿势背负状态下,当人体上半身轴线与水平面夹角θ小于71°背负时,L5/S内压比直立姿势和θ大于71°的稍微前屈姿势背负时急剧增大,因此应尽量避免过度弯腰背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时期植被袋中填充基质的理化性能测定分析,确定植被袋有较好的保水性、保温性及保肥性,能适应公路劣质边坡的恶劣环境,能达到生态防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米胚芽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生理活性物质。以米胚芽和红茶为原料制成新型袋泡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加工条件和冲泡条件。结果表明,米胚芽袋泡红茶的最适加工条件为:焙烤温度150℃、时间2.5 h、粒度0.42mm。单因素试验表明,冲泡条件显著影响袋泡茶的感官品质,以90~100℃、120 m L的水冲泡5 min为宜,以第1次冲泡效果最佳,茶汤香气浓郁,并具有独特米胚芽焦香,色泽清澈金黄,滋味纯正。  相似文献   

16.
网纹甜瓜基质袋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基质袋培网纹甜瓜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袋培栽培的网纹甜瓜植株的营养生长接近在土壤栽培的网纹甜瓜,但叶片和根系的生理活性显著优于对照。基质袋培网纹甜瓜的商品果产量达39 412.5 kg/hm2,比土壤栽培的增产 7.8 %,果实的外观品质、风味和营养品质明显好于土壤栽培的网纹甜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果袋对红色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酥红为试材,选择5种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果袋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其对红色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褐色、蓝色和橙色果袋处理可以增加果实质量。套袋后,果实的果形指数无明显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增加,可溶性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褐色和蓝色果袋处理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糖酸比。褐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的固酸比升高,褐色、绿色、透明果袋处理的VC含量高于对照。褐色、蓝色和橙色果袋处理降低了果皮强度和果皮破裂距离。套袋后,果皮穿刺能量降低;除透明果袋外,其余处理均降低果肉的硬度。套袋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果肉细度,提升了果面光洁度,果皮色泽更鲜艳。通过综合评价,果袋使用建议依次为褐色果袋、蓝色果袋、绿色果袋、橙色果袋和透明果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磷耦合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形态、生理和细胞结构变化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调亏灌溉的方法,以“小偃22”为试材,采用拌肥方式于播种时设低肥N1P1(纯氮 0.1 g/kg、P2O5 0.05 g/kg)和高肥N2P2(纯氮0.3 g/kg、P2O5 0.15 g/kg)2个氮磷肥处理;在拔节期设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85%(正常供水,CK)、55%~70%(轻度亏缺,LS)和40%~55%(重度亏缺,SS)3个水分处理。于水分亏缺处理20 d后取样,从形态学、生理代谢和解剖学层面研究拔节期不同水氮磷耦合对冬小麦根系水分调节特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营养条件下,拔节期水分亏缺会导致冬小麦地下部干物质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总生物量减小;但根冠比增加,与CK相比,LS、SS在N1P1和N2P2 2种氮磷肥处理条件下,根冠比分别升高了32.3%,14.3%和11.5%,4.7%;根毛密度也明显增加。水分亏缺造成冬小麦根系皮层薄壁细胞体积变大,皮层占根系直径的比例增加;木质部导管横截面积显著减小,低肥条件下LS、SS分别较CK减小17.11%,43.32%,高肥条件下分别较CK减小11.10%,46.70%,并伴随有导管变形。同时,水分亏缺可以使冬小麦根系活力提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合成和积累增加,从而提高其水分调节特性。同一水分状况下,与低肥条件相比,高肥条件能明显提高拔节期冬小麦的抗旱性。【结论】拔节期冬小麦在高肥轻度水分亏缺条件下,能够从代谢和结构2个层面作出更为合理、协调的综合性响应来维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抵抗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去袋对甜柿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甜柿去袋时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白色单层纸袋和外黄内黑双层纸袋于06-25对"富有"柿果进行套袋处理,分别于10-02,10-12,10-23分批去袋,以不套袋为对照,11-12柿果成熟时统一采摘,比较不同处理对柿果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套袋处理相比,白色单层纸袋不去袋处理柿果色泽a值下降,单果质量、色泽L值、残次果率、硬度、果糖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量均有所上升,提前去袋易引起柿果色泽L值、硬度、果糖含量下降和残次果率提高;外黄内黑双层纸袋不去袋处理使柿果色泽L值、b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上升,柿果单果质量、硬度、Vc含量及玉米黄质、隐黄质、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叶黄素5种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均明显下降,柿果残次果率明显提高,提前去袋后其残次果率显著增加。【结论】套袋处理均不宜提前去袋,白色单层纸袋不去袋处理能提高柿果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碳酸钾和一水硫酸镁作为防结块剂在模拟极端高温环境下对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防结块、防胀包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干燥工艺对肥料防结块、防胀包的效果。结果表明,碳酸钾防结块效果优于一水硫酸镁,且添加2%碳酸钾的防结块效果优于添加1%碳酸钾,生产过程中增加干燥工艺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结块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