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湘杂油1号     
《作物研究》2002,16(3):133-133
1 主要特征特性湘杂油 1号是湖南农业大学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杂种 ,株高 170 cm左右 ,种子黑褐色 ,千粒重 3.8g左右。芥酸含量 0 .0 6 % ,硫代葡萄糖苷含量 18.33μmol/ g,含油量约 39%。1999~ 2 0 0 0年度在全省示范种植中 ,多数点的产量达到 2 2 5 0 kg/ hm2以上 ;在“湘杂油 1号高产擂台赛”中 ,多数参赛户的产量超过 2 6 2 5 kg/ hm2 ,其中湖南省慈利县东岳观镇双桥村农户钱新安的产量达到4 0 2 1.5 kg/ hm2 ,创湖南油菜单产最高纪录。2 0 0 1年该品种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大面积种植 ,一般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 30 0 kg/ hm2以上…  相似文献   

2.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杂油6号是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为湘油15号,父本为742.在湖南省和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5.35kg/hm2和2 309.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54%和21.53%,均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种子含油量为42.37%,粗蛋白含量23.33%,油中芥酸含量0.46%、饼中硫苷含量24.16μmol/g.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中游及邻近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杨成林  王琼 《作物研究》2000,14(3):25-27
湘杂油1号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源于实践。适时早播,培育壮苗,是超高产的基础和前提;适期移栽,保证密度,采用重施硼肥等肥促化调措施,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均衡,协调生长发 较多的分枝数和角果数,是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核心技术;防治病虫害,是超高产栽培技术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黄虎兰 《作物研究》2004,18(1):22-24
湘杂油5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低"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为加速其推广应用,开展了与该省主推品种湘杂油2号和湘油15号的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熟期早,比湘杂油2号早2 d,比湘油15号早7 d;(2)生长发育进程较快;(3)其产量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荚果数多和每荚粒数多.因此,在生产上要在适期范围内促早播,同时还要加强前期肥水管理,为后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余建湘 《作物研究》2002,16(3):143-143
1 特征特性湘杂油 1号为中熟甘蓝型油菜杂种 ,株高 170 cm左右 ,一次有效分枝 8~ 10个 ,二次有效分枝 5个以上 ,单株角果数多 ,果枝粗长 ,每果 2 0~ 2 2粒 ,种子黑褐色 ,千粒重 3.5~ 4 .0 g。主要特点有 :一是品质好。芥酸含量 0 .0 6 % ,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33μmol/ g,含油量 39% ,是我国目前育成的优质油菜中品质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二是丰产性好。 1987~ 1988年度参加湖南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 ,每公顷产量 1772 .7kg,平均比对照湘油 10号增产 6 .12 % ,居参试杂种第二位 (仅次于秦油 2号 )。1989~ 1990年区试中比湘油 10号增产 19…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湘杂油1号的高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9至2000年对湖南省范围内湘杂油1号高产示范典型田块的油菜样量、产量结构和栽培措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湘杂油1号产量达3000-3958.9kg/hm^2的产量结构为角果5250-6750万个/hm^2,每角20粒以上,千粒重4g以上,植株高度185-198cm,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各10个左右。  相似文献   

7.
谭仕印 《作物研究》2003,17(3):125-126
1999~2002年,在五强溪蜜柚幼林地问种147hm^2湘杂油1号油菜,结果表明:湘杂油1号籽粒产量1530~2625kg/hm^2,与涪油1号、湘杂油2号、油研7号对比.表现角短籽密.平均角长6.8cm,每角22.6粒,适宜密植;与稻田湘杂油1号对比,表现越冬绿叶多3片、一次分枝多2.1个、单株角果多151个,16%的植株基部腋芽萌发成一次分枝.适宜高肥冬发栽培;并且茎秆压壕复种西瓜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对油菜籽产量影响较大的4项农艺因素作为决策变量,产量作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优质两系杂交油菜品种“湘杂油5号”的密度(x1)和氮肥(x2)、磷肥(x3)、钾肥(x4)的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得出各因子与产量的关系、各因子的增长速率,以及互作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利用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产量指标为2500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为:每公顷密度在14.36万~15.31万株,施氮量241.25~250.9kg,P2O5用量134.82~142.86kg,K2O用量135.65~143.78kg。  相似文献   

9.
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湘杂油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油2号是由Po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5A与恢复系109R配制的杂交组合,在各级产量比较试验中,均表现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其芥酸含量在1%以下,含油量为41%左右,生育期比中油821早2~5d,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综合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青海黑小麦种皮色泽的初步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黑粒小麦种皮色泽的遗传特性,配制了青海黑小麦与2个红粒小麦品种及2个白粒小麦品种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植株上籽粒种皮色泽的表现.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种皮对红种皮和白种皮呈显性.黑粒与红粒杂交F2分离符合9黑:7红,说明黑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黑粒与白粒杂交F2分离呈13黑:3白和55黑:9白两种模式,说明黑粒与白粒之间存在2~3对基因的差异,其中有1对起抑制作用.最后就黑粒小麦新品种选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芥菜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蔬菜,具有优良的抗旱、抗病和抗裂角等特性.本研究选用34份野生芥菜型油菜微核心种质及其衍生而来的51份新种质作为研究材料,采用305个ILP(intron length polymorphism,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对全部85份种质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全部材料分为两个群,每个群内野生种质...  相似文献   

13.
授粉控制系统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关键一环。其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CMS)是目前较理想的授粉控制系统之一,创制新型的授粉系统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芥菜型油菜莫利(M. arvensis)CMS是印度Prakash等人于1998年创造的一个新型油菜细胞质系统,该系统不育系育性彻底稳定,无不良胞质副效应,目前在印度已应用于芥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本文综述了该不育系统的创制、雄性不育基因研究、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开发,以及该系统在芥菜型油菜育种上的应用,旨在为油菜杂交种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从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可交配性及克服不亲和性的方法,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特性以及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综述某蓝型油菜与芥莱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进展,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不同颜色油菜种皮含有不同类型的色素,研究种皮颜色与其色素之间的关系能够为黄籽油菜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介绍油菜种皮中色素种类、主要色素的含量及测定方法,为黄籽油菜的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皇后帝王花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形态解剖、种皮超微结构观测、种皮透水性与含水量检测,以了解皇后帝王花种皮结构与种子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1)皇后帝王花种子的种皮分为3层,外种皮的栅栏结构增强了种子的不透性,高度木质化的中种皮使种子坚硬,内种皮较薄却被一层不易透水的蜡质包裹;(2)酸蚀处理能使皇后帝王花种子种皮表面结构疏松,种皮变薄,种孔露出。但酸蚀4 h种子的中种皮及内种皮已经出现破坏性开裂,严重影响到胚活力;(3)完整干种子与酸蚀0.5 h种子在前14 h均能快速吸水,吸水50 h后近饱和状态,自此,二者吸水率小范围波动直至完全饱和;(4)酸蚀处理种子并不能使胚更好的吸水保水。因此,皇后帝王花种皮结构对胚的吸水并未形成阻碍,但不能排除其对胚呼吸的影响及对胚根的伸长和生长产生机械阻力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豆种皮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会开裂形成裂纹。大豆种皮裂纹性状不仅会降低大豆种子的外观表现,还会影响种子的贮藏能力及活力,从而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商品价值。尽管人们早已注意到种皮裂纹这一性状,但国内外详细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并不多。鉴于此,综述了大豆种皮构成、种皮裂纹的特点、引起种皮开裂的因素、裂纹的遗传分析、裂纹检测识别技术以及降低裂纹率措施研究进展,为未来大豆的抗种皮裂纹育种及种子加工贮藏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石蜡切片、杂交和回交技术研究了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J163角果的形态特征、单株产量性状构成和遗传控制机制。结果表明,J163的角果由4心皮发育而来,4个果瓣包围种子,2个假隔膜平行,将角果分隔成3个腔室;假隔膜发育稳定,无假隔膜发育障碍或中途退化而形成多室与两室角果嵌合现象;尽管多室材料的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均小于两室材料,但多室材料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多室性状(每角粒数多)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J163多室性状受隐性核基因控制,无细胞质效应,J163和两室材料J248间在多室位点上存在2对基因差异,但J163的多室性状基因是否为2对独立隐性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根据上述特点可认为J163是新型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为三类;中度及重度干旱均能显著影响油菜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其中对根系影响更大;各品质性状与耐旱性相关分析表明,中度干旱条件下,耐旱性与含油量及芥酸、花生烯酸2种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5种长链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显著负相关,而重度干旱条件下均不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程度干旱下其耐旱性有差别;含油量与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长链脂肪酸及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极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酸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共筛出8个综合耐旱性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隶属函数法鉴定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的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水分胁迫条件下,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研究58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后代,分析其单株产量、主花序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与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角粒数和千粒重与抗旱性关联性较弱。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材料主花序的三个性状,即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在强抗、较抗、不抗材料间的差异均达到1%显著水平,且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在50%以上,其中主花序籽粒的含油量及千粒重升高,蛋白质含量降低。利用水分胁迫下三个性状的差异变化可对抗旱油菜进行初步筛选。通过筛选,获得2007M004、2007M018和2007M027三份平均隶属函数值≥0.413的抗旱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