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伏安法测定铅镉锌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0.01mol/lH3PO4底液中连续测定镉,铅,镉锌的伏安法,四元素峰电位分别为-0.09V,0.47V-0.71V,-098V,峰形好,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的标准偏差为0.06-0.08。  相似文献   

2.
外源镉铅铜锌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特性及改性剂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18,他引:53  
采用盆栽、田间试验及连续浸提分组方法,研究了外源Cd、Pb、Cu、Zn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石灰 钙镁磷肥施用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中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外源Cd污染土主要以残渣态和交换态为主。原状土中Pb、Cu、Zn主要以残渣态为主,而外源重金属Pb、Cu、Zn在土壤中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外源重金属土 石灰和钙镁磷肥后使土壤中的交换态Cd、Pb、Cu、Zn下降,而碳酸盐结合态Cd、Pb、Cu、Zn含量增加。pH提高,使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下降,pH降低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张宇  梁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99-5900
[目的]找到合适的土壤固定铜、锌、铅、镉的环境条件和吸附性能好、容量大的土壤矿物。[方法]以原沈阳市某冶炼厂废旧厂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土壤中添加碳酸钠,研究不同剂量的碳酸钠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稳定化效果。[结果]Na2CO3添加量控制在2%以下时对铜锌铅镉的稳定化效果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降低土壤中铜锌铅镉的生物有效性,治理铜、锌、铅、镉复合污染土壤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红细胞锌铜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定115对产妇及其新生儿红细胞锌、铜含量。结果:母血红细胞锌铜与新生儿脐血红细胞锌铜呈正相关(P<0.01),母血红细胞锌铜含量高的新生儿,其生长发育指标显著优于母血红细胞锌铜含量低的新生儿。结论:红细胞锌铜含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蔬菜保护地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与露地土壤中DTPA—Fe、Mn、Cu、Zn含量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DTPA—Fe、Cu、Zn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DTPA-Mn含量则明显低于露地土壤。部分保护地土壤已达到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Cu、Zn污染的状况。导致Fe、Cu、Zn含量升高和Mn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有机肥料的投入改变了元素的含量状况,保护地土壤特殊的水、肥、气、热和生物因子影响了元素各形态间的转化。农药的大量施用也导致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Cu、Zn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8.
配制不同浓度镉、铅、铜与锌的混合溶液,而后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这4种元素进行测定,以研究应用ICP-AES测定镉、铅、铜与锌时,镉、铅、铜与锌之间的干扰关系.结果表明:镉、铅、铜与锌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存在一定的干扰.当被测元素镉、铅、铜的浓度为0.01 mg/L时,干扰元素锌对这3种元素的干扰均较大;当被测元素铅的浓度为1 mg/L时,锌对铅的干扰较大,对镉、铜这一浓度的干扰较小;当被测元素镉、铅、铜的浓度为10和100mg/L时,锌对这3种元素干扰较小.当锌的浓度为0.01,1mg/L时,镉、铅、铜3种元素对锌的干扰最大,影响顺序为:镉>铅>铜;当被测元素锌浓度为10和100mg/L时,镉、铅、铜对锌测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蔬菜样品用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4+1)消解后,在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铅和镉的含量,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的含量。3种元素中各样品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4.5%。  相似文献   

10.
ICP-AES测定海娜植物及土壤中镉、铜、铅、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爱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53-6354
测定海娜植物及其种植地土壤中的镉、铜、铅、锌。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海娜样品,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海娜植物及土壤中的镉、铜、铅、锌的含量。结果表明:海娜植物和土壤中4种元素的含量不高,样品回收率在95.8%~101.3%,RSD均小于2%。结论:实验方法快速、准确可靠,是测定植物及土壤中重金属等微量元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4年1月对江西省不同重点公路沿线农田里白菜中的重金属Pb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重点研究了临近公路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Pb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交通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道以及国道以上级别的公路土壤中的Pb含量超过当地的土壤背景值,属于污染区域;临近公路蔬菜中的Pb含量虽然在国家限量标准范围之内,但单因子污染指数仍大于1,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郊区土壤平均值低于当地的背景值,属于无污染区域;临近公路蔬菜中Pb含量很低,属于绿色蔬菜。公路沿线交通环境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的车辆流动量是主导因素,车流量与土壤和蔬菜中Pb的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汕头韩江三角洲南部蔬菜重金属污染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产地采样并用国颁标准方法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对照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污染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中Pb、Cd、Ni 3种元素含量100%超标,Cr元素含量也有95.7%超标.As和Zn两元素未超标.同时,蔬菜重金属污染与养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联系,不同蔬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6种重金属元素归因3个主因子,分别对应大气污染、土壤环境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3种来源.  相似文献   

13.
Cd Pb Cu Zn As复合污染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Cd、Pb、Cu、Zn、As复合污染在草甸棕壤上对水稻产量及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低浓度水平下,水稻发育正常,减产幅度<10%,但土壤Cd、Pb临界值下降,籽实中Cd、Pb、Zn吸收系数提高,Cd、Pb含量超标,低剂量时Cd超标37.5%,高剂量时超标100%,增加了对人体健康潜在危险。主要原因在于5元素间存在协同作用,Pb、Cu、Zn、As的存在增加了Cd的活性与解吸率,使其易迁移,为防止土壤污染增加了困难。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Cu Pb Zn Cr Cd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转化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采用室外小区隔离实验方法,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水稻土土壤(乌栅土)后的形态分布及其形态随时间的转化。结果表明,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土壤后迅速向各个形态转化,可溶态重金属的浓度进入土壤后迅速下降;交换态和碳酸盐态重金属浓度先微弱上升,然后迅速下降;铁锰氧化态重金属浓度先上升,在烤田期达到最大值,然后迅速下降,成熟期时又微弱上升;有机态重金属浓度不断上升;残渣态重金属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湿地土壤中Cu Zn Pb Cd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乐安河上游铜矿开采带来的鄱阳湖湖体东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采用Tessier法对鄱阳湖湿地土壤中Cu、Zn、Pb、Cd的化学形态以及重金属形态与植物富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土壤中Cu、Pb、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水溶态和交换态等生物有效性态含量很少。Cd的水溶态、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态较其他元素高。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均显示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生存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相关.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出Zn〉Cu〉Cd〉Pb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宜兴地区水稻土Pb Cd Cu Zn污染及垂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宜兴地区34个采样点水稻糙米和不同土层(0~20、20~40、40~60和60~80 cm)中Pb、Cd、Cu和zn含鼍,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表层和糙米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同时分析4种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在糙米中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水稻土表层Pb、Cd、Cu和zn的平均含量都处于未污染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属于清洁(安全)等级;糙米Pb、cd、Cu和zn的平均含量也都处在未污染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也属清洁(安全)等级.水稻土Pb和cd的剖面分布属于表层富集型,表层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下层跟母质有关;Cu和Zn的剖面分布同属均匀分布型,表层含量略高与人为因素有关,20~40cm和40~60 cm含量略低,可能是因为水稻的吸收作用,60~80 cm含量比上层都稍高,主要是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糙米中4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Zn(0.282)>Cd(0.234)>Cu(0.198)>Pb(0.014);糙米Pb、Cd、Cu和Zn的含量与土壤表层相应元素的全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5、0.925、0.939和0.957;糙米中Cd与Cd/Zn比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837),糙米Cd/Zn比为0.002,远低于临界值0.015.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Cd Cu Zn在小麦中富集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浓度Cd、Cu、Zn复合污染下小麦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生长时间推移,各试验区小麦根中Cu的含量增加,Cd的含量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而Zn的含量基本上都是随小麦的生长而降低;茎叶中Cd的含量总体而言随小麦的生长而降低,在成熟期有所回升,Cu的含量随小麦生长而升高,到了成熟期小麦茎叶中的含量有较大程度的降低:Zn的含量与生长时间成反比;成熟期的小麦植株中Cd在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为根〉叶片〉茎〉颖壳〉果实,Cu的分布规律为根〉籽实〉茎〉叶片〉颖壳,Zn的分布规律为根〉籽实〉颖壳〉叶片〉茎,且向地面部分迁移的Zn的量较多。与无公害食品标准相比.成熟期小麦籽实中Cd的含量均超过标准,而Cu和Zn的含量都未超过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多金属硫化物矿区水稻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取酸性矿山废水污灌形成的多重金属污染水稻土,采用多格层根际箱模拟水稻根际环境,运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水稻生育中后期的4个不同时期(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乳熟期)中根际土壤中重金属Cd、Cu、Pb和Zn的形态分布和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在4个时期中Cu、Pb和Zn均以生物有效性较低的形态为主,未发现Cu、Pb和Zn在各土层明显的迁移转化,在根际S0层Cu总量略有增加,Pb和Zn略有降低。这3种元素的弱酸提取态也在根际S0层有所增加,但变化不显著;而弱酸提取态Cd明显在根际土壤中富集,其在S0层的含量约为其他土层的3倍。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随着生育期的延长Cd含量在不同土层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而Cu、Pb和Zn的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在水稻生育中后期根系仍然能影响根际中金属形态的变化和迁移能力,但对Cd比对Cu、Pb和Zn的影响更大;并且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水稻对Cu、Pb和Zn几乎不再吸收,但对Cd的吸收能力依然很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土壤重金属正交L9(34)胁迫方法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喷施有机硅和无机硅溶液对水稻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水稻叶片MDA含量显著升高,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升高,MDA含量逐渐增加;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不同种类重金属对水稻叶片MDA含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Cd、Pb、Cu、Zn。经有机硅处理的水稻叶片MDA含量(504.63μmol/g FW)最低,无机硅处理(565.85μmol/g FW)次之,无硅处理(611.73μmol/g FW)最高,不同处理间叶片MDA含量差异水平极显著(P0.01)。可见,硅处理有利于维持水稻膜脂过氧化系统平衡,诱导其抵御重金属胁迫的毒害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蔬菜中铬、铅、镉和铜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调查了合肥市市场出售的6类17种蔬菜中重金属铬、铅、镉、铜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合肥市的6类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镉的含量依次为葱蒜类>叶菜类>根茎类>豆类>茄果类>瓜菜类,铬的含量依次为葱蒜类>叶菜类>豆类>瓜菜类>根茎类>茄果类,铅含量依次为葱蒜类>叶菜类>茄果类>瓜菜类>豆类>根茎类,铜的含量依次为豆类>叶菜类>根茎类>葱蒜类>茄果类>瓜菜类;同一蔬菜不同部位中重金属含量差异也较大,叶片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其它部位;评价结果显示,在6类蔬菜中,叶菜类和葱蒜类蔬菜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比较严重,在4种重金属中,铅污染超标最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