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格网的河北省精细化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PCC最新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以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长序列均一化气象资料和2010基准年社会经济数据等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建模方法,从气象致灾因子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3个方面对河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进行精细化风险评估与区划,并根据区划结果提出防御措施。结果显示:滦河流域下游以及沿海诸河流域的暴雨洪涝风险最高;平原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遍高于山区,流域下游风险高于上游,河道周边风险高于远离河流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的影响因素和主要诱变方法,概述了诱变植株在形态学、组织学、孢粉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特性方面的变化,并阐述了与之相应的鉴定方法;分析讨论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诱变葡萄四倍体及广泛开展葡萄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了进一步完善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评估工作,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以全省149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及高程、水系、农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选取对暴雨洪涝灾害具有明显影响的降水强度、地形、河网、农业人口、耕地分布等要素作为区划因子,利用GIS工具分别建立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及抗灾能力评估模型,计算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指数,最终完成针对农业的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结果显示,农业经济最受关注的四川省盆地区内,盆东北、盆西南大部地区及盆中、盆南和盆西的部分区域灾害风险等级较高,容易发生致害性较强的暴雨洪涝灾害;而盆周高山区及深丘区是盆地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最低的区域,在这些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倍性青檀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提高林木质量,本研究采用光合测定系统对人工诱变培育的四倍体品种、变异二倍体小叶品种和普通二倍体品种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倍体和二倍体青檀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单峰型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三个青檀品种叶片的LSP为4倍体青檀(1691.67μmol/(m2.s))> 2倍体青檀(1657.14μmol/(m2.s))> 小叶青檀(1635.71μmol/(m2.s)),LCP为4倍体青檀(77.43μmol/(m2.s))> 4倍体青檀(61.53μmol/(m2.s))> 小叶青檀(36.41μmol/(m2.s)),表观光合量子效率分别为4倍体青檀(0.0132μmolphotons.m-2.s-1)> 2倍体青檀(0.0131μmolphotons.m-2.s-1)> 小叶青檀(0.0104μmolphotons.m-2.s-1)。三个青檀品种叶片的CSP为2倍体青檀(1371.43μmol/mol)> 小叶青檀(1350μmol/mol)> 4倍体青檀(1337.5μmol/mol),CCP为4倍体青檀(153.17μmol/mol)> 2倍体青檀(149.48μmol/mol)> 小叶青檀(129.01μmol/mol),羧化效率为2倍体青檀(0.0194)> 4倍体青檀(0.0180)> 小叶青檀(0.0165)。四倍体青檀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青檀(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指导烟草青枯病的测报和防治,采用定期挖根调查采样和ELISA检测方法,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侵染动态进行了研究。移栽后每周挖根调查结果和根、茎部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文山州青枯病重病田块,移栽后第5周根部样品首先检测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阳性,个别烟株根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7周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率达到50%左右、根部黑色坏死发病率开始快速上升,茎部无明显症状;移栽后第9周,根部发病率达到50%左右、个别烟株茎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12周,茎部青枯菌检出率、根发病率和茎部发病率均达到80%以上。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阳性、烟株根部显症、烟株茎部显症表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间隔约21d)。根青枯菌检出阳性时期和根黑色坏死的始发期可作为确定第一次施药时期的依据。对ELISA检测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LISA检测为青枯菌阳性的样品,可分离到典型青枯菌菌落,分离物ELISA检测同样为青枯菌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基于山东省1:50000地理数据及2008年统计年鉴资料,对影响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主要综合评价指标,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进行建模计算,最后综合利用这4个指标对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性指数进行计算,并通过GIS平台得到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在鲁南及半岛东部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万泉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灾害风险形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统计万泉河流域基本气象站1961—2011年的降水资料,实现了对自动站降水数据的估测及历史数据的延长,应用趋势面残差法获取了致灾因子危险性的空间分布,并选取了适合评价小流域暴雨洪涝灾害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空间指标,对流域的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万泉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分布为西部高于东部,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等以上风险区,西部则多处于次低以下风险区。东部地区以嘉积县为中心的部分区域的风险为最高,北部岭口镇、翰林镇和大路镇也处于风险高值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潍坊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提高对暴雨洪涝灾害的抗御能力,为潍坊市的暴雨洪涝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基于潍坊市1:50000的DEM数据和2009年统计年鉴资料以及历史灾情数据,计算得出影响潍坊市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指标,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的综合作用。将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价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洪涝灾害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绘制潍坊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诸城全市、高密市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洪涝高风险区,只有极少数地区为较高风险区;安丘偏东南大部分地区、高密北部少数地区、昌乐东南部属于较高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昌邑北部大部分地区、寿光大部分地区、潍坊北部和中部以及青州西部;其余地区基本为中等风险区。  相似文献   

9.
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乌拉尔甘草试管苗(2n=2X=16)茎尖进行同源四倍体诱导,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存活率、变异率的影响,并对加倍植株的鉴定和纯合四倍体的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1%,浸泡时间为12h时,茎尖的存活率和变异率分别为52.3%和22.1%,诱导率较高,并通过保卫细胞和根尖染色体数目鉴定,成功获得了甘草同源四倍体(2n=4X=32),为开展甘草多倍体育种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县级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宗作物、特色作物、设施作物的气候适宜性及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本研究以永宁县为例,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自然区划理论,采用定性判断法、聚类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相结合,完成了:水稻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设施农业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水稻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及酿酒葡萄霜冻风险区划,划出永宁县各地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及设施农业的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永宁县大部地区为水稻和设施农业生产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水稻低温冷害和酿酒葡萄霜冻灾害低风险区在贺兰山沿山,高风险区为高风险区为闽宁镇大部、李俊镇中西部、望洪镇西部。本研究对永宁县农业生产发挥区域气候优势、趋利避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高各类产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果将为永宁县各级政府分类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重庆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定量地研究分析重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和区划,利用重庆1961-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全市各区县的自然、社会经济与防灾抗灾等数据,利用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重庆市暴雨洪涝风险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抗灾能力多个因子定量分析,计算得到重庆市区县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综合指数,并绘制了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重庆的开县、梁平、合川、北碚、荣昌、永川、渝北及铜梁部分地区的危险性和易损性指数较大,其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最大;南川、丰都与石柱、黔江、涪陵、綦江部分地区由于暴雨洪涝发生频率较低,孕灾环境敏感性指数较小,灾害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汛期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原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旨在利用青海50个气象站1961—2017年汛期(6—10月)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通过对暴雨洪涝致灾因子危险性及孕灾环境易损性的研究,对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省汛期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得出:(1)1961年以来,青海省汛期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加,降水日数及强降水日数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2)由短时强降水及连续性降水造成的洪水、渍涝灾害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呈增多趋势,且7、8月份为青海省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高发期,占汛期灾害发生次数的77.9%;(3)贵德县、兴海县、贵南县、共和县、同德县、化隆县为青海省汛期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发生次数最多、风险最为严重的县。本研究通过开展暴雨洪涝及其引发次生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对暴雨洪涝的早期预警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的及时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工作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支撑秦岭北麓休闲旅游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利用秦岭北麓22个测站1976—2010年汛期(5—10月)的逐日降水资料资料,采用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方法对秦岭北麓汛期暴雨洪涝进行了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秦岭北麓各站汛期降水及暴雨频次地区差异很大,均呈南多北少分布,大值中心位于陕南中南部地区;1980—1989年为秦岭北麓汛期降水及暴雨频次偏多期,1990—1999年为偏少期,进入2000年以来较1990—1999年有明显增长,汛期区域降水及暴雨总数分别在1989年及1991年出现突变性下降;随着暴雨及洪涝风险水平的增加,灾害出现的概率随之减小,汛期秦岭北麓遭受洪涝及暴雨灾害的风险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灾害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汉中北部及安康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伴随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气候的不断涌现,暴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GIS技术,对德阳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并做了定量化研究。研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议法相结合,通过建立德阳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体系包含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项指标,以保证评估的合理性。[结果]经分析,将德阳市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五类风险区域,并就较高和高风险区域存在的潜在灾害易发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结论]针对地形复杂、人口虽稀少地区和人口密度大,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两类,在暴雨洪涝灾害时提出不同对策建议,帮助有效规避暴雨洪涝灾害可能产生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5.
李谢辉  王磊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4):128-132
河南是中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但自然灾害种类多,范围广、危害重。针对河南省发生频率高、危害和损失大的水旱两种自然灾害风险源,利用AHP法和GIS技术,研究首先通过构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生态风险值,对河南省水旱灾害进行了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然后将河南省地理综合分区与评价结果进行叠加,为降低水旱灾害风险,最后对叠加后的豫中高风险区、豫东较高风险区、豫北中等风险区、豫西和豫南较低、低风险区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临沂地区暴雨气候特征及洪涝灾害特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了解临沂地区暴雨的气候特征和洪涝灾害特征,笔者利用临沂地区10个气象站1962-2009年日降水资料分析全地区暴雨天气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临沂地区暴雨分布地域性明显,东南部多,东北部少;(2)临沂地区暴雨年代际变化呈现“多-少-多”的变化,现阶段呈明显增多的趋势;(3)临沂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7月份最多;大暴雨出现在4-10月,7月份最多。临沂暴雨以局地性暴雨为主;(4)临沂大部分的暴雨历时超过到12 h,夜间出现暴雨的几率较大;(5)临沂暴雨天气影响系统有切变线、气旋、低槽冷锋、台风4类,切变线和气旋是主要系统;(6)临沂洪涝灾害具有范围广、发生频繁;季节性地域性明显;突发性强、破坏性强、损失大等特点。研究结果为暴雨预报及预防洪涝灾害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楠  黄玉芳  冯雪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5):184-187
为了研究菏泽市各个区县高温灾害风险的分布状况,选取菏泽市8 县1 区的1970—2014 年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温数据,以≥35℃的年高温日数和年极端最高气温为指标,分析高温天气的基本特征。利用高温灾害风险指数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分法,选取适当的指标。结合GIS 系统,在全面考虑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的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得出了菏泽市高温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菏泽市的高温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明县、曹县和成武县;巨野县和单县为低风险区,其他县区为中等风险区。这就为菏泽市高温灾害的防御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