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RS和GIS技术,以栅格为评价单元,结合已有生态安全评价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从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结构与稳定性、景观结构和外界干扰这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江西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应用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统评价分析了江西省2000—2010年时间段内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评价结果显示:2000—2010年,江西省生态安全指数从63.0794升至63.2933,区域生态安全指数值较大,处于较安全等级,且整体生态状况有所好转。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00—2010年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发现:总体上抚州市、景德镇市、吉安市、鹰潭市和宜春市生态安全水平相对较高,而萍乡市、南昌市、新余市、九江市、上饶市以及赣州市的生态安全水平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应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日本国JICA援助的四川省安宁河流域5个重点造林区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和自然植被分布状况的调查,摸清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自然植被类型以及可供造林绿化的宜林地资源,为区域造林规划、管理和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临淄区2008年、2012年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对2008-2018年这10年间临淄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8~2018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10年间,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减小,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多。草地增加的面积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耕地;耕地和水域为生态高敏感类型,林地为中敏感,草地低敏感,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不敏感。2008~2018年期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临淄区中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的面积不断增加,而中风险和低风险的面积不断减少,临淄区区域总体生态风险增加;1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逐年下降,2008~2012年,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耕地转换为草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2012~2018年,草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建设用地转换为耕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区域生态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由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的研究工程,本文将从区域生态环境的内涵、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统的阐述,最后探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出现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应用航空像片(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日本国JICA援助的四川省安宁河流域5个重点造林区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和自然植被分布状况的调查,摸清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自然植被类型以及可供造林绿化的宜林地资源,为区域造林规划、管理和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青海省循化孟达自然保护区为试点,以两期土地利用图为基本信息源,利用ArcGIS软件平台建立空间信息库,计算土地利用的Markov转移矩阵,从时间、空间和数量上分析1991~2003年孟达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预测了2015和2027年的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比重。结果表明:乔木林地和农业用地的变化幅度最大,其中,乔木林地覆盖率明显增大,从1991年的25.58%,到2015年和2027年的44.01%和46.10%;农业用地面积比重明显降低,由1991年的19.05%减小到2015年和2027年的1.81%,1.98%,其余用地变化动态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兰州新区为例,基于GIS和RS技术,以2004年Landsat7 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并选用熵权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对兰州新区进行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新区生态安全分布不均匀,地区生态安全差异明显,生态安全分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呈现由新区核心区域向新区四周依次增加。建议对生态安全指数较低区域进行生态规划和建设,并对指数较高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使其成为兰州新区的天然保障。  相似文献   

8.
基于RS与AHP的鹤岗煤矿区矿山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资料,选取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矿山开发,与矿业活动有关的对环境影响的4个要素20个指标,对鹤岗市煤矿区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采用专家系统与客观结合确定权重,对遥感数据和实测资料进行提取和分级量化,建立矿山环境评价模型,应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对评价单元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最后将鹤岗市煤矿区生态环境分为环境良好、较好、一般、较差、极差5个等级,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为给2022年冬奥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崇礼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构建了以自然环境、经济水平、社会发展3个层次1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以熵值确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法计算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结果显示:2015-2018年期间崇礼区各年度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分别为0.7099、0.8150、0.9512和0.9736,环境质量有明显提升,2017-2018年均在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贾佳  左文娜 《绿色科技》2023,(4):199-202+225
针对国内城镇存在的用地布局分散、土地过度开发的等问题,通过RS和GIS技术,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土地利用配置。首先以邻域同化处理原始土地数据,再以遗传算法优化改进种群初始化,最后对比分析了传统的遗传算法和优化后的遗传算法计算结果,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景观指数入手评估了区域功能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经济效益提高21.59亿元,生态效益提高0.17亿元;在景观格局上,空间集聚程度更高。优化后的区域用地布局更加集中,可使城镇用地分散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在后续设计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是坐落在绿洲上的城市,城市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揭示乌鲁木齐市1990—2017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规律、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借助ERDAS和ArcGIS软件对乌鲁木齐市4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析,利用物元模型对乌鲁木齐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0—2017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以耕地、林地以及草地的转出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转入为主;各时段总体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且正处在发展期;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程度由不安全增长较安全水平。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及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为未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诸多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莎 《绿色科技》2019,(2):166-170
利用2005~2016年济南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功效函数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计算了土地利用的各个子效益及综合效益,构建了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土地利用三大效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长的速度与幅度高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增长速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达到较高水平,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济南市土地利用越来越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该结果对于研究济南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武汉市远城区为实证对象,建立一套生态用地协调集约度定量评价体系,探讨区域内生态用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及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6个行政区的生态用地协调集约度略有差别,其在6个行政区的排序为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汉南区>东西湖区>新洲区,但总体保持在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多数处于社会经济效益滞后状态;最后根据不同区域的评价状况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林地利用保护规划,利用数字化的地形数据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在 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并分析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6个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生态敏感性程度,对清城区林地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生态敏感性区面积比分别为高度敏感区(18.5%)、中度敏感区(11.1%)、低度敏感区(70.4%),前两者占总面积的29.6%,低度敏感区占到70.4%且分布集中连片,表明研究区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出现植被退化、大规模森林景观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影响气候、土壤、水文以及地貌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以及景观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文中介绍了国际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研究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湿地生态环境评判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影响湿地生态因子的筛选,进行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区划出河南省湿地生态环境有5种类型。影响湿地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口密度鸟种类、鸟数量、水质等级、食物丰富度和1月份平均气温。建立了湿地类型的判别公式和河南省湿地生态环境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17.
邱亮亮  王倩  周笑白  王斌  张赞  李炜 《绿色科技》2019,(12):254-258
从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状态和土地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建立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天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天津市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情况。结果表明:天津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土地压力安全值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但压力安全值不断上升;天津市土地生态状态均处在全国的下游水平,且安全值呈不断下降趋势;天津市土地生态状态安全值较高,排在全国前列。天津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在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污染造成的生态压力增大。提出了天津市未来应划定土地生态红线,加强土地资源管控立法,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和预警工作,以降低人地矛盾,保障天津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实地走访和调查访谈的方式调查了解云南省光伏电站对区域林地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 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电站范围内乔木和灌木的砍伐以及草本植物的割除,但植物物种个体数量和 生物量无显著减少,一些电站因光伏板遮阳保湿,物种略有增加。电站建设对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不 大,但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光伏项目的实施使林地用途改变,破坏了一定数量的地表植被, 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区域内景观潜在的美学价值,但范围较小,对自然景观风貌的影响不大。项目区 域内水土流失可控,通过保护措施可恢复植被,施工和运行过程有切实可行的污染及影响防治措 施,污染物产生量小,排放达标。项目对区域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不会导致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的明显改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加强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措施, 并对云南省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作出预警,实现光伏发电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