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报道了香豆素的拉曼光谱以及在银纳米粒子基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并对其特征峰进行了归属,与固体香豆素的常规拉曼进行对比,发现香豆素的特征峰位置基本没变.实验优化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银纳米粒子的体积混合比例,研究了香豆素与BSA相互作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实验表明, BSA与银纳米粒子体积比为1∶3混合时, BSA的拉曼增强信号最佳.在低浓度下,银纳米粒子对香豆素及BSA都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其增强效果主要体现在银纳米粒子与香豆素苯环中的π电子、羰基中的氧原子以及BSA中含有孤电子的N原子、蛋白质中二硫键中的S原子发生吸附作用.加入BSA后,香豆素中525,675 cm,和1 327 cm~(-1)处的拉曼信号发生红移,但并未消失,说明香豆素的骨架振动因与牛血清白蛋白发生作用而受到影响;拉曼位移1 184,1 230,1 563 cm~(-1)处的拉曼峰信号明显减弱,这是由于加入BSA后,香豆素的C—O不对称伸缩振动以及C=O的伸缩振动造成的; 847,897,1 488 cm~(-1)拉曼峰消失,这是由于香豆素中芳环平面与BSA作用而导致的.与香豆素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信号相比,香豆素与BSA复合物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信号明显减弱,可能是BSA的α-螺旋结构被香豆素分子中的平面结构所插入,产生非共价键的π-π堆积的作用,使香豆素中芳环π电子密度发生变化,引起能量改变.以银纳米粒子为基底,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考察香豆素与BSA的相互作用,具有分析时间短、操作简单快速、原位无损检测等优点,为香豆素及其他增香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及其药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傅里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FT-SERS)研究了维生素M(Vm)在银溶胶体系中吸附状态和相互作用的特性, 并结合pH值变化探讨了Vm吸附作用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 Vm是通过羧基中的一个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与银原子配位实现的, 以羧基在银表面的化学吸附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过氧化氢和浓硫酸处理制备疏水化的硅片基底,采用静电吸附法将金纳米粒子组装到硅片基底表面,形成硅片/金纳米粒子复合基底,将水果中残留的福美双、百草枯和啶虫脒等3种农药经抽提后滴加到复合基底上,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福美双、百草枯和啶虫脒的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0.20~2.00、0.05~0.50、0.20~2.00 mg/kg,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20、0.05、0.20 mg/kg。该方法应用于苹果、橘子和梨等水果的农药残留量分析,回收率在94.5%~12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5%以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适用于水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应用快速溶剂提取前处理方法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建立辣椒粉中苏丹红Ⅰ号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用辣椒粉提取液作空白,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不同浓度的苏丹红Ⅰ号插标辣椒粉提取液进行检测,发现在1 224 cm-1处有明显的拉曼特征峰,用归一化处理后特征峰峰强与苏丹红Ⅰ号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 ~ 50 μg/mL,最低定量检出限为5 mg/kg,回收率为84.27%~85.5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果证明该方法高效灵敏、重现性好、前处理简单、设备方便携带,可以为市场大规模的快速检测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1种基于功能化Au@Ag纳米棒(Au@Ag NRs)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来实现溶液中Hg~(2+)的定量检测。Hg~(2+)存在下,其与Au@Ag NRs表面的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发生配位作用引起SERS检测探针聚集,产生"热点"效应,致使DMCT在1 360 cm~(-1)处的SERS信号增强。在0.1~10μg/L质量浓度区间内线性关系良好:Y=195.49384X+1676.23663(R~2=0.991),检出限为17 ng/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Hg~(2+)的限量(1μg/L)。在实际水样中进行Hg~(2+)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为100.1%~106.5%,相对标准偏差为1.23%~7.99%。  相似文献   

6.
王石  程劼  苏晓鸥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1):2224-2232
【目的】香兰素(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是一种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因具有浓郁奶香被广泛使用,但过量使用香兰素会引起婴儿肝肾损伤。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检测标准,现场检测手段相对缺乏,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香兰素检测方法特别是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建立了基于纳米金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较大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香兰素的速测方法,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文主要从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增强基底的制备以及上机参数的选择3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不同萃取溶剂对香兰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确立较佳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粒径的纳米金胶溶液对香兰素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信号强度的影响,确定较佳的增强基底;探明pH、离子强度等对上机液的影响,得到较优的检测条件。【结果】确立了较优的前处理方法:首先以饱和醋酸铅溶液作为沉淀剂去除基质中蛋白,之后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对香兰素进行提取,最终使用pH为9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对提取液进行纯化;确立了较佳的检测条件:以粒径约58 nm的金胶溶液作为增强基底,同时,在上机液中加入200 μL 1%硝酸溶液、50 μL 1%硝酸钾溶液,此时香兰素特征拉曼信号最强,有利于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文建立的速测方法以1 149、1 497、1 575 cm-1处拉曼位移作为定性依据,以1 531 cm-1峰强度作为归一化标准,绘制1 497 cm-1处峰强度对香兰素浓度的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30-300 μg•mL-1内实现定量计算,线性相关系数0.9913,检出限为10 μg•mL-1。在50、100和200 μg•mL-1 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0.5%-86.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6%。【结论】通过实际样品检测并将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方法相比较发现,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单个样品分析时间约5 min),检测结果可靠,适用于对较大婴幼儿奶粉的现场快速检测,为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一种三氮唑类西佛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西佛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表明三氮唑类西佛碱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西佛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并根据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西佛碱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根据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了西佛碱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BSA构象的变化和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西佛碱与BSA的结合位点,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结合。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Se(Ⅳ)是否影响Cr(Ⅵ)-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互作体系,进而降低Cr(Ⅵ)对蛋白的毒性效应,联合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从结合特征、作用力类型、结合位点等研究了Se(Ⅳ)对Cr(Ⅵ)-BSA互作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Cr(Ⅵ)-BSA互作使得BSA紫外吸收增加、峰位红移、空间构象改变,表明Cr(Ⅵ)与BSA有明显的结合特征。Se(Ⅳ)与BSA未发生有效的结合,对BSA的构象和光谱特征均无显著影响。Cr(Ⅵ)能够猝灭BSA的特征荧光,是由于生成了不发荧光的1∶1基态配合物,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范特霍夫(Van’t Hoff)方程确定了焓变(△H=-53.528 kJ·mol-1)、熵变(△S=-0.110 kJ·mol-1·K-1)和吉布斯自由能变(△G<0),进而推断出二者间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瓦耳斯力,且Cr(Ⅵ)与BSA体系的相互作用为自发过程。BSA-Cr(Ⅵ)的结合距离是0.14 nm,结合位点为siteⅡ。在Cr(Ⅵ)-BSA互作体系中,Se(Ⅳ)的添加并未改变由Cr(Ⅵ)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Diludin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iludine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Diludine对BSA的荧光作用及Stern-Volmer方程得到Diludine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K为1.23×106 L/mol(298 K)和2.27×104 L/mol(303 K)。根据Lineweaver-Buck,结合位点数为0.938 7(298 K)和0.674 03(303 K)。热力学参数△H和△S分别为1.84×10-3 J/mol和-1.91×103 J/mol,热力学数据说明Diludine与BSA之间主要以静电作用力与疏水作用力相互结合。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Diludine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4.58 nm。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Cyclen-Cu(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得到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配合物和BSA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点位数,计算了在不同的pH值、温度及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其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还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Cyclen-Cu(Ⅱ)与BSA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使得BSA在348nm处的荧光峰蓝移约12nm并且其强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