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研究环境友好材料,通过热压成型方法制备稻秸/淀粉胶全降解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处理、胶黏剂、增塑剂和阻湿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内结合强度(IB)、弯曲强度(FS)、弯曲弹性模量(MOE)、冲击韧性(IR)、拉伸强度(TS)、拉伸模量(MOR)、含水率及2h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并观察了复合材料细观表面。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除IB外均较高;含胶量为10%时力学性能除MOR外均较高;1%增塑剂提高了IB、FS及TS,2%增塑剂提高了IS,增塑剂对MOE和MOR有负面影响;阻湿剂降低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增塑剂、阻湿剂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大复合材料MC。复合材料2h吸水厚度膨胀率大,防水性能差。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两相界面结合存在明显缝隙、空洞及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胶黏剂稀释前后低施胶量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施胶量的降低,纤维板的弹性模量(MOE)、静曲强度(MOR)和内结合强度(IB)有所降低,而吸水厚度膨胀率(TS)则有所上升。加水稀释至1.5倍的MUF胶黏剂可以明显提高施胶量为9%的纤维板的MOE、MOR和IB,降低纤维板的TS,而对甲醛释放量影响不大(E1级),并与12%施胶量的纤维板性能相当。而进一步稀释的MUF胶黏剂将使纤维板出现分层鼓泡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浸胶工艺对绿竹重组竹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讨论胶黏荆固体含量、浸胶方式、浸胶时间等因素,对重组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随着胶黏剂固体含量的降低,重组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随着浸胶压力的增大.重组竹材的静曲强度(MOR)和内结合强度(IB)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弹性模量(MOE)基本不变;随着浸胶时间的延长,重组竹材的MOR和MOE无显著变化,IB提高.  相似文献   

4.
生物酶预处理对秸秆中密度纤维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稻草和麦秸原料的特点,分别用木聚糖酶、漆酶/碳源系统(LCS)和脂肪酶对原料进行生物酶预处理用机械磨浆方法制备纤维,以木质纤维板用脲醛树脂作胶黏剂,压制秸秆中密度板,并探讨酶处理对秸秆纤维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生物酶预处理对稻草和麦秸纤维板的性能都有一定的改善,同软化处理相比,经三种生物酶处理后的长纤维的比例明显增加,而细小纤维的含量则明显降低,I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其中木聚糖酶对此两项指标的改进效果更好。经木聚糖酶预处理后压制的密度达到0.8 g/cm3以上的纤维板的性能如下:麦草纤维板的IB为0.75 MPa,MOE为3 960 MPa,MOR为37.60 MPa,TS为21.29%。除TS外,均优于GB/T11718-1999标准要求。而稻草纤维板的IB为0.73 MPa,MOE为2 618 MPa,MOR为21.35 MPa,TS为21.19%,其中MOR与TS均离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施胶量对无机杨木碎料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等分析了施胶量对无机杨木碎料板性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施胶量的增大,板材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均先增大后减小,施胶量为57%时板材MOR和MOE分别达到最大值21.5MPa、4 360MPa。而内结合强度(IB)随着施胶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24h吸水厚度膨胀率(TS)随着施胶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普通脲醛(UF)树脂对芦苇材料胶合性能差的问题,以聚乙烯醇/三聚氰胺改性脲醛(PVA/MUF)树脂为胶黏剂制备芦苇刨花板。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密度、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施胶量等因素对板材内结合强度(IB)、静曲强度(MOR)以及2 h吸水厚度膨胀率(TS)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刨花板的优化制备工艺为:密度0.85 g/cm3、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5 min、施胶量12%。所制得的芦苇刨花板IB和MOR分别为1.00 MPa和21.4 MPa,与木材刨花板相当。未来,使用PVA/MUF树脂改性胶黏剂制备的芦苇刨花板有望替代传统木材刨花板。  相似文献   

7.
确定聚异氰酸酯(PMDI)与脲醛胶(UF)混合胶黏剂胶接木材与废旧轮胎橡胶制备功能性复合材料工艺的可行性;研究木材-橡胶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密度、热压时间和温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内结合强度(IB)、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作用的相关性。采用Design-Expert的响应曲面法分析各主要因子密度、温度、时间对力学性能影响的变化规律,优化各因子,并揭示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密度对材料的力学强度有显著性的影响,热压温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同样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采用低成本的PMDI/UF混合胶黏剂能够很好地胶结木材和橡胶制备功能性复合材料;获得木材-橡胶复合材料最佳优化工艺:密度1000kg·m-3、热压时间300s、热压温度170℃。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揭示了木材-橡胶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进行界面结构分析。对PMDI/UF胶黏剂胶接橡胶和木材的物理化学胶合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机镁铝水滑石和三聚氰胺磷酸盐以1:1质量比复配的阻燃剂,以及异氰酸酯MDI胶制备中纤板(MDF),探讨施胶量、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MDF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MOE、MOR和IB影响顺序为:MDI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确定较优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6 min,MDI施胶量10%。在此条件下,阻燃MDF的MOE、MOR与IB均达到GB/T11718-2009潮湿状态下使用的家具型产品的要求,氧指数为30.3%。  相似文献   

9.
以耐盐竹柳为原料,对其进行纤维形态分析,并分别将剥皮竹柳纤维和不剥皮竹柳纤维试制中密度纤维板,探讨胶粘剂施加量和板材密度对纤维板弹性模量(MOE)、静曲强度(MOR)、内结合强度(IB)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胶量均对其性能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板材性能随着密度和施胶量的增加而提高;剥皮的竹柳纤维制得的纤维板性能优于未剥皮纤维制得的板材;剥皮竹柳纤维制造的纤维板在板密度为0.75 g/cm3、施胶量为12%时,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MOE、MOR、IB、TS都达到了国家标准GB/T11718-2009的要求;而未剥皮纤维制得的纤维板在施胶量为14%、板密度为0.75 g/cm3时,其性能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树皮对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麦秸和环保阻燃无机胶黏剂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常温高压条件下无机胶黏麦秸板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用热重法和锥形量热法对麦秸板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以密度为1.05g/cm~3、胶黏剂与麦秸比例为1.9:1和改性剂与麦秸比例为0.25:1的工艺条件制备的麦秸板: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均高于国标GB/T21723—2008《麦(稻)秸秆刨花板》;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最终质量残余率提高了53.2%;HRR、THR、SPR、TSP均大幅降低。无机胶黏麦秸板具有优异的阻燃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11.
漆酶/碳源系统预处理对稻草碎料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添加少量碳源与漆酶组成的体系对稻草进行预处理,以改善其压板性能,研究了漆酶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漆酶/碳源系统(LCS)与漆酶/介体系统(LMS)预处理结果比较及酶处理对稻草碎料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CS完全可以代替昂贵的LMS来降解稻草中木质素;预处理最适条件为pH值5.0,温度45℃,液比1:7,时间4-6h,酶用量20-30IU/g;当酶用量为20IU/g,时间4h条件下预处理稻草碎料板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有显著改善,与粗碎料板相比,酶处理对细碎料板的性能改善效果更是明显:内结合强度(IB)增加20%,静曲强度(MOR)增加21%,弹性模量(MOE)增加31%,吸水厚度膨胀率(TS)降低35%,甲醛释放量可达到F1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麦秸、木材碎料和无机胶黏剂制备麦秸/木材三层结构刨花板。研究麦秸与木材配比、板材密度、热压时间和温度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麦秸配比增加,板材抗弯性能降低,内结合强度增大,吸水厚度膨胀率(TS)减小;随密度增加和热压时间延长,板材力学性能增大,TS降低;随热压温度升高,板材力学性能先增大后减小,TS呈相反趋势。优化制板工艺为:碎料配比5:5,密度1.2g/cm~3,热压时间30min,温度100℃。  相似文献   

13.
将中密度纤维板与橡胶材料层合制备成层状夹心复合材料,并优化其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涂胶量对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MOE)、弯曲强度(MOR)、内结合强度(IB)具有极显著影响,热压压力对MOE、MOR影响极显著、对IB影响较小;热压时间对MOE、MOR的影响显著。随着涂胶量增加,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提高;热压压力过大将导致橡胶厚度变薄,隔声性能降低。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层状夹心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优于同等厚度MDF。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水泥刨花板是一种符合墙体材料发展方向的新型建筑材料,在预备性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粉煤灰水泥刨花板进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设计取值范围内,板密度,水灰比及水玻璃(Na2SiO3)用量对板性能(MOR,MOE,IB)影响显著,灰木比对吸水厚度膨胀率(TS)影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季铵铜(ACQ)和铜唑(CuAz)加压浸渍处理的毛竹精刨竹条为单元,以酚醛树脂为胶黏剂,制作防腐竹集成材,并测试其力学强度,分析了药剂种类和载药量对竹集成材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和胶层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腐处理前后,竹集成材的MOR、胶层剪切强度差异不显著,MOE差异性显著(0.05水平);防腐剂种类对竹集成材MOE影响显著,载药量水平对MOE影响不显著;总体上看,防腐竹集成材的MOE和MOR略有下降或保持不变,胶层剪切强度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环境温度对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影响。其中:MOR、MOE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在—10~20℃范围内变化不大;IB 因温度升高、胶老化增加,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空心刨花板纵向强度低,对刨花要求高和需脱膜等缺陷,以不同板材厚度、空心孔距和芯层比例(芯层刨花质量比)作为影响因素,采用预埋PVC管平压成型的方式制造空心刨花板,对板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预埋PVC管进行平压式空心刨花板制造是可行的,对板材性能有较大的增强作用。相同密度下厚度为16 mm的板材力学性能最好,芯层所占比例为2/3时,PVC管孔截面变形最小,空心孔距对板材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板材的24 h吸水膨胀率(TS)随着厚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力学性能随着厚度的增大而先下降后上升。当厚度为16 mm时,板材静曲强度(MOR)达到12.66 MPa,弹性模量(MOE)达到1.444 GPa,而24 h TS达到11.80%。板材的MOR和MOE随空心孔距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对24h TS无明显影响,当空心孔距为20 mm时,板材的MOR达到12.47 MPa、MOE达到1.336 GPa、而24 h TS达到11.62%。板材的MOR和MOE随芯层比例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对24 h TS无明显影响,当芯层比例为2/3时,板材的MOR达到12.04 MPa,MOE达到1.302 GPa,而24 h TS达到了10.68%。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刨花表面胶液分布状态,对定向刨花板(OSB)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喷嘴气压对胶液的雾化及胶滴直径有直接影响,在设定的气压范围内,压力越高,雾化效果越好,胶滴直径越小;刨花表面的胶滴直径及分布状况对OSB的IB、MOE∥和MOR∥均有显著影响;胶滴直径越小,分布越均匀,则产品各项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9.
大豆蛋白胶稻草碎料板制备关键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大豆蛋白胶,通过热压法对稻草碎料板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系列试验的结果表明:稻草碎料板的静曲强度(MOR)在施胶量为71%时(相当于粗蛋白添加量为12%)最强,接近GB/T 21723-2008的要求;稻草碎料板的内结合强度(IB)随着施胶量的增大而增强,在施胶量为82%时(相当于粗蛋白添加量为18%),内结合强度接近GB/T 21723-2008的要求;稻草碎料粒径对稻草板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影响不显著,稻草碎料板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随板材表观密度增大而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以中等密度木材刺槐和桉树为原料,利用纤维可控分离技术,将6~7厚单板制备成纤维化木单板,经过浸胶、干燥、热压,制备重组木,探讨中等密度木材制备重组木的工艺特点和产品性能。结果表明,2种木材均适合制备高密度重组木;当密度为1.10 g/cm~3时,2种木材重组木的力学性能是其木材的1.5~2.0倍,MOR、MOE和HSS均高于GB/T 20241-2006《单板层积材》最高指标值要求,且刺槐重组木的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