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明确本省冬小麦田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分布现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近期在温室中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测定法,测定了全省各小麦主产区的37份播娘蒿样品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药性已非常普遍,所测样品中,抗性生物型有29个,占总采样数的78.38%;敏感生物型仅8个,占21.62%。抗性生物型中,中抗性生物型最多占51.72%,低抗性生物型占31.03%,高抗性生物型占17.24%。鲁西南平洼区和鲁西  相似文献   

2.
<正>明确苯肽胺酸对作物内源激素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对其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以辣椒为供试作物,芸苔素内酯为对照药剂,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生理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苯肽胺酸处理(133.3、200.0、266.7mg/L)对辣椒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威氏绿绒蒿(Meconopsis wilsonii)花蕾期、开裂期、全展期的花瓣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不同时期花瓣中类黄酮含量和金属离子含量进行测定,以期发现类黄酮、金属离子与威氏绿绒蒿花瓣呈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威氏绿绒蒿花瓣类黄酮含量随花瓣发育的总体变化规律为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类黄酮含量在各个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金属元素含量以K、Ca、Mg居多,Cu元素含量始终维持在最低水平;其中Fe、Ca、K 3种元素与花色显色呈正相关,含量变化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同时类黄酮含量变化与此3种元素含量变化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性,在花蕾期白色阶段(B1时期) 3种元素含量较其他时期都高,随类黄酮含量积累至花蕾期粉紫色阶段(B2时期) 3种元素含量减少,推测Fe、Ca、K 3种元素与类黄酮结合形成复合物;Zn元素在各时期变化并不明显,推测Zn元素一定程度上参与花色形成,并不是主要参与者。本研究通过对威氏绿绒蒿不同时期花瓣中类黄酮含量和金属离子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深化对其花色形成的认知,以期为绿绒蒿花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为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为制定小麦田播娘蒿等阔叶杂草精准区域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人员以播娘蒿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于2017年5月采集的40个播娘蒿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和对比药剂苯磺隆、2甲4氯共3种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同时根据播娘蒿AL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对双氟磺草胺高抗的播娘蒿单株基因组DNA,测序获得序列与敏感型基因进行比对,查找突变位点,明确靶标抗性机理。  相似文献   

5.
黄花蒿是治疗痢疾的特效中药,近缘种与黄花蒿混杂出售严重影响了黄花蒿质量。本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和DNA条形码对黄花蒿及近缘种进行了鉴定。FTIR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及其近缘种中芳香类、酰胺类及萜类化合物种类多、含量丰富。黄花蒿及其近缘种的二阶导数图谱可将黄花蒿与其混淆种区分开。红外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后,6个物种可分为两组,黄花蒿为一组,其余5个种聚为一组。候选的4条序列(ITS,ITS2,rbc L,psb K-psb I)中,ITS2序列具有较好的PCR扩增成功率和测序成功率,在所考察的候选序列中种间变异和种内变异较高,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两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Barcoding gap区。FTIR辅以ITS2序列将可精准地鉴别中药材黄花蒿。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389-5397
为研究青蒿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AaADS过表达对黄花蒿腺毛发育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根据GenBank收录的黄花蒿AaADS基因启动子和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黄花蒿品种(428-A)中扩增出AaADS基因启动子和cDNA序列。构建GUS报告载体AaADSpro::GUS和植物表达载体AaADSpro::AaADS,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黄花蒿。通过对转基因植株叶片腺毛的GUS基因活性检测和不同组织器官AaADS基因RT-PCR半定量分析,以及过表达AaADS基因的植株叶片下表皮腺毛荧光显微观察、统计和植株青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AaADS基因能在黄花蒿腺毛细胞中高效表达;转基因植株中AaADS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在叶片组织表达量最高;转基因植株叶片腺毛细胞较对照植株明显增大,过表达AaADS基因植株中青蒿素含量达27.3 mg/g DW,比对照植株中青蒿素含量12 mg/g DW提高了2.3倍。本研究说明AaADS基因过表达能有效促进黄花蒿腺毛细胞的生长和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为选育高青蒿素含量的黄花蒿新品系提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沙蒿胶不同添加量对面包比容、硬度、水分含量、高径比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面包中添加0.5%沙蒿胶时,面包保水性较好,比容最大,同时也可延缓面包老化,对改善面包形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NaCl胁迫对碱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碱蒿幼苗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耐盐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碱蒿的耐盐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油蒿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地的重要固沙植物和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本试验系统研究了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促进了油蒿生长,改善了油蒿叶片水分状况,增强了叶片细胞质膜的稳定性,使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保护系统(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功能增强,但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正>问:当地播娘蒿对二甲四氯有了抗性,现在小麦正处在拔节期,是否还能用其他药?答:二甲四氯本身对播娘蒿的防治效果就较差,二甲四氯对猪殃殃效果较好,防治播娘蒿效果较好的是:苯磺隆+苄嘧磺隆,但速效性差,大约7~8天见效,但是防治播娘蒿比较彻  相似文献   

11.
<正>以往小麦田杂草主要以麦蒿、荠菜、刺儿菜、王不留、麦瓶草等为主,防治一般以苯磺隆就可以解决。现在麦田草相发生了很大变化,猪殃殃、泽漆、抗性麦蒿、荠菜、婆婆纳、繁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成熟度烟叶中香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索烟叶成熟度对香味成分的影响,研究了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关系。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不同成熟度烟叶样品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烟叶中主要香味成分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烟叶中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醇类和酮类香味成分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2)糠醇、5-甲基糠醛、6-甲基-5-庚烯-2-酮、苯甲醇、芳樟醇、β-苯乙醇、异佛尔酮、茄酮、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等香味成分等香气成分含量则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完熟阶段;(3)糠醛、苯乙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香叶基丙酮等香味成分在烟叶成熟时含量最高,之后其含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重庆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及其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重庆地区酉阳县、沙坪坝和北碚的10个主要青蒿类型进行了青篙素含量测定及其AFLP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青蒿株系青蒿素含量不同,栽培株系和色茎株系青蒿素含量较高;进一步的AFLP分析表明引物组合EA04-MC05和EA01-MC01分别在高产青蒿株系和茎色青蒿株系中均能扩增出一条特异性条带;根据AFLP差异带,用WPGMA法对10个主要青蒿类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没有得到与青蒿素含量的明确关联,只是从产地上将酉阳青蒿与北碚、沙坪坝青蒿区分,说明不同地区青蒿的遗传差异较大.本文通过研究影响青蒿素含量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为进一步克隆青蒿素合成相关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问:玉米播种后还没有出苗,田间有水花生。能否用氯氟吡氧乙酸除?答:能。氯氟吡氧乙酸对水花生有较好防效,能在玉米田施用。该药主要通过茎叶吸收,施药后不会对玉米出苗造成不良影响。问:小麦田播娘蒿现蕾期,每亩用288克/升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30毫升、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克、13%2甲4氯水剂300毫升防除,用药已10天,现在播娘蒿叶片发卷,但仍在生长。用双氟磺草胺、2甲4氯、苯磺隆的田块防效较好。小麦没有拔节,能不能再用药除播娘蒿?答: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对播娘蒿的防农药与植保类  相似文献   

15.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别名草蒿、臭蒿,中药上习惯称为青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叶片、嫩枝、花蕾,其有效成分为青蒿素,是治疗各种疟疾的有效药物。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代替奎宁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黄花蒿主产区为广西、重庆、湖南等地,野生资源青蒿素含量一般在0.6%~0.8%。  相似文献   

16.
香气是茶叶品质决定因子之一,苯甲醇作为一种芳香族醇,参与茶叶香气物质形成。本研究选用4个苯甲醇含量不同的茶树品种,分别是‘薮北’(苯甲醇含量低)、‘湘妃翠’、‘牛皮茶’(苯甲醇含量中等)和‘铁香茗’(苯甲醇含量高),通过Illumina Hiseq^TM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上述4种茶树一芽二叶的转录组进行测序,通过Blast搜索比对,共有151 198条Unigene获得了基因注释。4种茶树在新陈代谢路径中注释的基因数最多,其中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和萜类和聚酮化合物代谢途径可能与茶树苯甲醇合成有关,通过对4种茶树样品的Unigene与NR数据库比对,发现5条可能编码茶树苯甲醇合成途径的关键酶β-葡萄糖苷酶基因,这些相关研究为分析茶树香气功能基因提供理论指导,为香气相关候选基因的发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青蒿的形态、产地、种子、生长环境、栽培技术、采收时间等因素对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可能产生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结论进行了归纳,以期对强化青蒿育种、规范种植和管理、促进青蒿合理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绿豆种子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探讨黄花蒿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各部位(根、茎、叶)水浸提液随处理浓度增加,对绿豆的化感效应增强,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强弱为:叶>茎>根,且随处理浓度升高,发芽率降低;对幼苗的根系生长表现为低浓度(20mg/mL根、茎水浸提液)促进,当浓度高达40mg/mL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幼苗高度总体降低,最高降幅分别为46.29%,47.67%和56.48%;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也不同程度减少。可见黄花蒿影响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因此大面积栽培黄花蒿或绿豆种植应考虑黄花蒿的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对黄花蒿生长、产量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黄花蒿适宜的播种期.方法:在黄花蒿花蕾前期,测定不同播种期黄花蒿生物量;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青蒿素含量.结果:播种越早,黄花蒿株高和地径越大,叶青蒿素含量和总干重越高.结论:在广西桂北地区,以1~2月播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几种外源物质对毛豆产量、品质及其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筛选几种外源物质对毛豆进行处理,测定其对毛豆产量、品质及在干旱胁迫下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几种外源物质处理后,与对照相比可增加根系活力、抑制丙二醛增生、降低细胞膜透性和提高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含水含量、细胞保护酶的活性等,增强了毛豆幼苗对干旱逆境的抵抗能力,从叶面喷施几种外源物质对毛豆幼苗众多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几种外源物质以油菜素内酯表现最好;在对早熟毛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上,采用几种外源物质进行浸种、喷施处理后,以油菜素内酯处理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