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KOM活化堆土壤改良剂改良盐碱土壤的效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碱较重的40hm2农田上施入KOM制剂,施入量为60kg·hm2,兑水800—1000倍,1个月后分别试验地和对照取样,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测试分析,8月上旬对作物长势进行调查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在种植农作物的土壤中施人KOM,通过0.5cm、1.0cm、2.0cm、3.0cm、10.0cm孔径筛的土粒的百分率分别为对照的6.0倍、4.3倍、4.5倍、3.8倍和1.8倍;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4倍、1.5倍、8.9倍和4.2倍;菜豆豆荚的平均长度16cm左右,而对照不足10cm。在草地施入KOM(在顶极群落羊草未形成的前提下),优势草层高度和草覆盖度分别提高了5个和14个百分点,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是对照的2.2倍和4.0倍。在苏打盐碱土上施入KOM活化堆土壤改良剂,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质量退化、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土壤改良剂应用已成为土地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在沙化土地改良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致使沙化土壤改良剂的研发也上升为研究热点。沙化土地在我国西北部分布面积最广,且该区域大面积耕地也处于不同程度的沙化状态。因此,开展沙化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应用对土地沙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充分梳理了沙化土壤改良剂的种类、研发及应用等研究内容,重点阐述了沙化土壤改良剂分类及其对土壤质量提升、植物生长促进效益,分析了沙化土壤改良剂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为土壤沙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改良剂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在对土壤改良剂发展及其种类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土壤改良剂的改善土壤功能(物理化学特性、生物化学特性、作物增产效应)及使用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述,探讨了土壤改良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乌兰布和沙漠黄河段区域沙丘土壤冻结后风蚀变化规律,制作不同土壤含水量(2%、4%、6%)沙盘,并以干燥风沙土(含水量0.02%)为对照,在冻结状态和非冻结状态下对沙盘的风蚀量和水分损失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冻结状态还是非冻结状态下,平均风速相同时,风蚀量和水分损失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风蚀量与水分损失量大小排序为:CK> 2%> 4%> 6%。土壤水分能够有效抑制风蚀,且含水量越高,抑制程度越明显。(2)土壤冻结显著增加了土壤抗蚀性,冻结较非冻结土壤风蚀量可降低2.6%~25.6%,当土壤含水量为6%时,这种差异性不显著。(3)相同土壤含水量下,冻结与非冻结状态土壤水分损失率无显著差异。冬季沙丘表面形成的土壤冻结层可以减少沙丘冻土层的侵蚀。  相似文献   

5.
蒙山几个树种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沂蒙山区一般土层较薄 ,土壤物理性状较差 ,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荒山造林 ,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为探讨造林树种对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 ,我们在蒙阴县天麻林场选择刺槐、麻栎、黑松林进行了土壤物理性状的观测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研究内容与方法1.1 标准地的选设标准地设在蒙阴县天麻林场 ,采用常规的典型抽样法 ,选取林分特征有代表性的标准地 ,其中黑松标准地 6块 ,刺槐标准地 3块 ,麻栎标准地 3块 ,面积 2 0m× 2 0m ,并以无林空旷地为对照。1.2 主要观测指标1.2 .1 土壤含水量采用烧干法 ,即将土样在 10 5…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泥质海岸盐碱地土壤经不同方式整地4年后,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外业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台田、台穴、条田、大坑等方式整地后,土壤总孔隙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台穴整地增幅最大。但这4种整地方式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没有实质性改变;和台田、条田、大坑相比较,台穴整地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的持水性能,而且土壤的三相比也接近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沙漠生物结皮层覆盖对风沙土水分蒸发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结皮作为流动沙丘固定的标志之一,影响着风沙土水文的变化特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结皮覆盖直接影响着风沙土水分的再分配过程;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自然含水状况和降水再分配的影响不同。生物结皮覆盖对0~5cm土层的土壤自然含水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覆盖状态下,土壤自然含水量发展趋势不同。沙土表层覆盖方式和降水条件不同时,生物结皮层覆盖均不能有效地阻止水分的蒸发过程,并因生物结皮类型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探究施用保水剂对材用毛竹林生长、土壤物理性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经营材用毛竹林提供科学依据。以材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CK),研究T1穴施(30 g·株-1)、T2沟施(90 kg·hm-2)、T3沟施(180kg·hm-2)、T4沟施(270 kg·hm-2)4种处理对毛竹胸径、土壤理化性质及经济效益影响的规律。T1处理林分胸径增长率最高,林分平均胸径从9.40 cm增加到9.93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毛竹林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大小排序为T4(26.36%)>T2(26.20%)>T3(24.96%)>T1(24.26%)>CK(20.92%),施保水剂毛竹林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毛竹林地土壤物理性状综合得分,大小...  相似文献   

9.
用木蜡修饰土壤颗粒抑制沙土水分蒸发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目的拟解决荒漠化地区土壤自涵养水分的问题。用分子化天然木蜡通过筛选的特种表面活性剂修饰土壤颗粒表面,将该颗粒构造于模拟沙漠气候的人工气候箱内的试验沙土表面,形成一层透气抑水的土膜,利用水分测定仪、差示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该土膜的结构、保水机理和对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Span80)对木蜡和粘土颗粒均有有效的分散和分离作用,并使木腊均匀结合于粘土表面,使粘土颗粒间隙变小,亲水孔变为憎水孔,增加了蒸发水分穿透膜层的阻力,实现了土膜的保水功能,在模拟的沙漠气候人工气候箱内实现了草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类新型的土壤结构改良用聚合物———磺化氨基树脂(SAF)。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证实了树脂对沙土颗粒的连结作用,从而使其形成较大的团聚体结构。为得到良好的风沙土结构改良效果,SAF树脂的磺化度应该为14.0%~18.0%,氨基原料中三聚氰胺的用量应该占尿素质量的20%。由此制备的SAF树脂当其施用剂量为风沙土干质量的0.3%时,对风沙土的结构改良效果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在施用剂量为0.1%时的效果相当。经估算,此时SAF树脂的材料成本仅占PAM的75%。  相似文献   

11.
沙质海岸防护林林地土壤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沙质海岸林地土壤干旱瘠薄的特点,采用绿化压青、根际覆盖和施用有机肥3种方法,对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磷钾、水溶性盐分以及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为沙质海岸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科尔沁沙地南缘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30年林地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养分、地上地下生物量情况,研究不同立地类型土壤与植被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立地0~40cm含水率变化不大,3种立地中林地土壤含水率最大,固定沙地土壤含水率最小,这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正相关。与20年前土壤养分情况对比,土壤全磷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和计算毛乌素沙地南缘补连塔采煤塌陷区和非塌陷区风沙土春季解冻前后土壤含水量,研究土体冻结对采煤塌陷区风沙土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体冻结及有积雪时,2005、2004年塌陷区质量含水量比对照区分别降低了4.3%和3.5%;土体解冻后,2005、2004年塌陷区容积含水量比对照区分别降低5.2%和6.2%.说明土壤冻结与积雪有利于缓解采煤塌陷区水分亏缺.  相似文献   

14.
沙地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地测定了造林5年、8年、18年杨树人工林的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5年人工林地上总生物量和0—6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725kg/667m^2和260.66kg/667m^2;8年的分别为1086.62kg/667m^2和147.27kg/667m^2;18年的分别为1690.70kg/667m^2和297.75kg/667m^2。同时,随着林龄的增长,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逐渐增加,而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占林木总生物量的比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北部沙地中的甸子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治理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甸子地系列中,林牧业用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较对照农地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上次于农业用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沙柳、柠条、杨柴三种灌木林地凋落物的数量、分解速度、土壤养分积累、土壤物理性质等的测定,探讨了人工固沙灌木林改良土壤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树种不同,凋落物生物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沙柳最多,其次为杨柴,柠条最少;凋落物的分解受树种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各处理失重率表现为埋置处理地表淋溶地表无淋溶,相同处理下柠条失重率显著高于杨柴,杨柴显著高于沙柳;沙柳、杨柴、柠条灌木林地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且增加主要表现在0~25 cm土层;灌木林较流动沙丘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毛乌素沙地人工固沙灌木林地通过凋落物的产生及分解,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养分含量不断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促进了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Optimal water and nutrient treatment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C) and nitrogen (N) were assessed at a loblolly pine plantation on a Sandhills site after 6 years of continuous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C and N and microbial C and N. Irrig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C and N, and microbial C. Fertilization, irrig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changed soil microbial selection of carbon compounds, but did not influence the numbers of carbon compounds utilized by soil microbes, as measured by the BIOLOG method suggesting that soil microbial species may have changed. The increases i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C and N indicate that the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treatments hav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soil productivity on this very sandy site.  相似文献   

18.
基于砒砂岩与风沙土互补特性开展的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已经被大规模推广应用于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整治,本文旨在为毛乌素沙地生态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对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及相关课题研究,分析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成土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围绕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的土壤特性、土壤作物交互作用、节水培肥技术及造田水肥管理制度、复配土技术工程进行探讨,指出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今后应加深对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理论体系的完善,促进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更大范围有计划地展开,探索出更加适宜毛乌素沙地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