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的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与奶牛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影响奶牛繁殖率性能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水平、疾病、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了解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对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单介绍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和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镇海毛兔产毛量再破“极限”长毛兔的产毛量及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品种、性别、年龄、选育方法、饲料条件、繁殖与否、养毛期、季节差异、健康状况、饲养管理等。逐步改善和优化这些影响因素,长毛兔的产毛量及质量将随之不断提高,影响因素越合理、优化,产毛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种猪繁殖障碍发生原因很多,可分别以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分类。前者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原虫等感染;后者包括:营养性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种猪的资力、人为失宜。1母猪繁殖障碍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早产、死胎、木...  相似文献   

4.
种猪繁殖障碍发生的原因很多,可分为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前者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原虫感染;后者有:营养性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圈舍设计不合理等。主要控制措施是饲养管理科学化、防疫规范化、清洁消毒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正>母猪繁殖性能主要包括窝产仔数、产活仔数和胎儿成活率。随着养殖管理日趋规模化,集约化和生态化,母猪繁殖性能已经成为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已越来越受到畜牧工作者的重视。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则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如遗传因素、胎次、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等。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简要介绍影响母猪  相似文献   

6.
在养猪生产中,影响母猪繁殖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在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母猪的繁殖能力约有30%~40%受环境因素影响,20%由遗传因素决定,40%~50%由营养因素决定。本文主要讨论环境因素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郑卫军 《中国猪业》2008,3(10):49-49
乳猪寄养,俗称认:“干妈”,是提高乳猪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实践中由于配种时间的早晚、种猪体况的优劣、饲料营养水平的高低、饲养管理的不同、或患某些繁殖障碍疾病等诸多因素,母猪产仔头数有多有少,有的差异很大,适时做好乳期寄养工作,  相似文献   

8.
奶牛的繁殖障碍即奶牛暂时性或永久性不孕症,主要有慢性子宫炎、隐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颈炎、卵巢机能不全、持久黄体、卵巢囊肿、排卵延迟、繁殖免疫障碍、营养负平衡引起生殖系统机能复旧延迟等,高产奶牛更为普遍。造成奶牛繁殖障碍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饲养管理不当,二是生殖器官疾病,三是繁殖技术失误。主要对策是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严格繁殖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母牛产后重点监控和提高奶牛不孕症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1母猪繁殖障碍 目前,种猪繁殖障碍病在猪场中普遍存在。其病因很多,可分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原虫感染等;非感染因素包括:营养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种猪资质、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死胎、木乃伊、畸形、弱仔及少仔等,给养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本县母猪生产情况调查中发现,农村广大饲养母猪专业户对产后母猪均不注意卫生措施,极易引起母猪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产后热、破伤风、产后不食等诸多常见产科病,以致影响繁殖机能,甚至淘汰。注意母猪产后卫生,可以大大减少产后诸病症的发生。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奶牛繁殖障碍症的调查分析,得出引起繁殖障碍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疾病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繁殖技术因素。通过3种诊断方法确定病因并针对病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养好奶牛,繁殖犊牛,多产奶,是养牛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奶牛配种是繁殖的基础,提高受胎率则是繁殖的关键。影响母牛繁殖的关键因素,有先天因素、内分泌因素、病理性因素几个方面。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选择优良品种;促进母牛生理机能恢复;加强饲养和繁殖管理;及时治疗产科疾病;改进繁殖技术和方法等提高牛繁殖力的主要措施,并论述了有效管理的几个关键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母猪繁殖障碍包括: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屡配不孕.流产,产死胎、弱仔、畸形儿等。影响母猪繁殖的障碍性疾病可分为2类:一类是传染性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等;另一类是非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管理不善引起的.也有因自然条件、气候、气温等因素引起的。有单一原因引起的,也有2个或2个以上的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任善茂  陶勇 《猪业科学》2006,23(10):48-49
影响种猪繁殖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遗传性状、自然环境、营养和管理等方面,其中营养是限制和挖掘猪繁殖的主要因素。在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比较一致的情况下,供给猪的营养是否平衡将直接影响到其繁殖潜力的发挥。本文拟就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状况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气候因素与蝗虫的发生、生长发育、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雨、气流(风)和气压等。这些因素常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蝗虫,但其作用又各有其特殊的方面,气候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蝗虫的生长发育、生存及繁殖,造成害虫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有遗传、饲养管理及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因素。现就目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传染性疾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母猪繁殖障碍已成为困扰养猪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主要分为传染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环境性因素和遗传性因素等。通过有针对性地净化猪群结构、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疫病防疫措施和合理应用防制药物等综合措施,努力消除病原、病因,可有效解决母猪繁殖障碍的问题,显著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郭文利 《野生动物》2011,32(1):18-19,35
对上海动物园笼养羚牛种群20 a间的繁殖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笼养羚牛和野生羚牛的各项繁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笼养条件下出生的雌性和雄性羚牛个体的首次成功繁殖年龄分别为4岁和5岁;笼养条件下出生的羚牛包括26只雌性和11只雄性,雌雄性比为2.36:1;羚牛的出生主要集中在1~4月,3月出生的个体最多;笼养羚牛首次繁殖年龄和幼仔出生季节与野生羚牛不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羚牛繁殖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相似文献   

19.
家畜繁殖性能的主要指标是繁殖力,繁殖力是指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家畜所显示的繁殖后代的能力。公羊繁殖力的高低主要与遗传、年龄、饲养水平和管理制度密切相关。提高种公羊的繁殖力,关键是提高公羊产生精子的数量和质量,这就不仅要通过培育优良品种,选择优秀公羊,以改变其遗传性能来进行,而且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加强饲养管理,给公羊创造一个舒适的小气候环境,其中提高种公羊的繁殖性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主要是通过对三色神仙鱼的亲本产前培育、产前征兆即产卵时间判断、孵化方法等人工繁殖过程的研究来探讨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三色神仙鱼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三色神仙鱼人工条件下进行繁殖,养殖水温、水质、外界环境等对其产卵量、受精卵孵化以及苗种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