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几年来柑桔大都推行速生密植栽培,以达到早结、丰产之目的。本文通过对团石区公所速生密植椪柑园的树体形态及产量的调查,分析密植栽培对柑桔产量的影响因素,找出最佳的树体形态指标,为今后的密植栽培培养丰产树冠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调查材料选自团石区公所0.81亩椪柑速生密植试验园,亩栽300株,种植后每年11月份验收单株果数与产量,采果后测定树冠高度与冠径。 在密植园中,除去边行,随机取60个单  相似文献   

2.
秋梢是椪柑的主要结果母枝,探讨椪柑秋梢母枝的开花结果习性,可为我们育成最佳的秋梢母枝提供依据,特此调查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调查在1987年5~7月设在兰塘乡桥头村密植椪柑园中进行,供试树为三年生枳砧椪柑。 在密植园中随机选30株树,每株树冠东南西北中随机取一秋梢,测定母枝长度、老叶数、新梢,花量和座果数。  相似文献   

3.
椪柑是我省大力推广的良种之一。近几年来,有的桔区由于过于密植和树龄老化,致使叶面积指数过大,树冠内的光、温、湿、风不良,影响果实品质。为了充分发挥该良种的固有特性,探讨树冠内微气候因子的分布情况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树冠小气候,提高果实品质,这在理论上和生产上均有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本调查于1987年在浙江省龙游县团石农垦场进行。观测园的土壤为改良过的红壤,供测桔树为13年生枳砧椪柑。栽植密度是4×2.6米,行向近东西,树冠覆盖度约为60  相似文献   

4.
椪柑密植园疏树与树冠改造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大力推广椪柑计划密植,椪柑产业成为衢州市衢江区(原衢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随着树龄增大,密植园出现封行荫蔽,树冠绿叶层上移变薄,有效结果容积下降,树势衰退,管理困难,产量品质下降,已严重影响种植效益。90年代后期在全区大力推广柑桔“三疏一改”(疏树疏枝疏果  相似文献   

5.
我场有11亩14年生山地锦橙密植园,亩栽90株,行株距3.6×2米。树冠交叉郁闭,光照差,病虫严重,结果部上移,产量下降。于1991年将其中5.5亩作改造园,另5.5亩作对比园。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柑桔按常规栽培,一般前期很难获得高产。为探索柑桔早结丰产能力,1974年我们于桃渚区东洋公社大顺四队,采用一年生枳砧宫川温州蜜柑,分亩栽200、100株两个处理,以亩栽67株为对照,进行密植速生高产试验。密植园面积各1亩,对照园1.5亩。自1976年开始结果,六年来,密植园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园(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椪柑是浙江龙游县的主栽品种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县柑桔总面积的40%,产量占全县的13.4%左右。由于椪柑具早生、丰产、耐旱等特性,近年来新增面积很大。据初步统计,全县4年生以下的椪柑占椪柑总数的90%。而这部分幼龄椪柑,又多种植在低丘瘦、粘、酸的红壤上,新植桔园土壤没有熟化,加以苗木质量较差,约有35—40%的植株生长衰弱。定植2—3年的幼树,长势不如新栽的健壮幼苗,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柑桔密植是当前柑桔生产发展的一项栽培措施。八十年代在各地盛行,据宁波市统计,全市有柑桔面积20.57万亩,其中密植园6.17万亩,占30%。但目前我省部分密植园,由于不保持一定的株间距离,不控制一定的桔园树冠覆盖系数,造成树体郁闭、阳光不足、内膛空虚、平面结果、枝条细软,使产量剧降、树势衰败。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难以持续高产稳产,并且品质逐渐下降。现将有关间伐、间移技术叙述如下,供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龙游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广柑桔速生密植丰产栽培,每6667m2栽80~200株,这对当时柑桔生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树龄增大,桔树枝梢间严重交叉,通风透光不良,内膛空虚,主干2m以内树冠基本无结果枝,且病虫蔓延,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管理困难。因此,必须进行改造,才能提高产量和品质。密植园改造,如果按每6667m2保留50株,多余的挖掉,未免太可惜,留下的桔树也无法进行更新。如果全园一次性更新,两年无收入,5年后枝梢又开始交叉。根据多年试验,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柑密植园改造的方法,即隔株轮换分批更新。更新时间以2…  相似文献   

10.
苹果乔砧密植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在本所栽植行株距为4×2米,共11.45亩的乔砧苹果密植园。栽后当年成花,二年结果,三年投产(平均亩产642公斤),五年丰产(平均亩产2456.7公斤),六年进入盛果期,栽后6~10年平均亩产4250公斤;好果率达98%以上,一级果率在85%以上。栽后五年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十年内每亩平均盈余10495.67元。总结出幼树期实现早结果、早丰产,盛果期控制树体扩展的乔砧苹果密植栽培技术体系,并提出了树体丰产结构指标。可供乔砧苹果密植丰产栽培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
1988—1990年桃树高度密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多主枝自然形整形修剪,树高1.3—1.6m,结果枝比率高,花芽质量好,丰产、稳产;集约化整形修剪树体内膛通风透光虽好,但对提高结果枝比例和花芽质量无显著促进作用,可用于树冠部分交替更新;机械化整形修剪经重短截后,剪口萌发的新梢木质化程度与花芽着果率均低,经一年培育能形成良好树冠,宜用于隔年结果栽培制度.试材所用3个品种中以锦绣密植栽培表现最佳,果实质量较好,3年生树累积产量每666.7m~2为3382.7kg,金晖最差仅336.0kg,雨花露为1158.7kg.锦绣密植园栽后3年累积经济收入比同期种植的传统园高26倍.因此高效省工的桃树密植栽培制度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适宜于青香蕉短枝型芽变单系(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青短)的栽培管理技术,为今后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1975年起对青短进行了密植栽培试验, 1978年经省农林局、莱阳农学院、县科委等六个单位参加鉴定验收,四年生2×2m株行距的青短密植园,平均亩产4,189.4斤,三年生同密度的青短密植园平均亩产2,551.1斤,获得乔砧密植,早期丰产较高水平. 一、试验的基本情况和方法 试验面积, 1975年一亩,亩栽 165棵,砧木为山定子,共砧各半; 1976年定植七亩,(验收面积为1.22亩)砧木为淄博海棠及山定子,密植试验园系3河滩造地,土壤粘性,PH值7.5。 (一…  相似文献   

13.
在秦岭北麓无灌溉的旱塬坡地条件下,1974年定植的5.55亩乔砧秦冠密植园(行株距2.5×1.5米),栽后第三年亩产604.5公斤,第8~11年,亩产2636.2~3617.8公斤,11年平均亩产1703.5公斤,一、二级果率在90%以上,平均单果重150克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栽后第三年收回投资并有盈余,10年平均每亩纯收入847.40元,近两年每亩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试验总结出采用良种壮苗、密植小冠和精细管理等关键措施,使树体得到一定控制,可供旱塬坡地乔砧苹果密植丰产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苹果矮化密植树整形修剪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矮化密植树整形修剪的研讨张国歧,吕慧珍,聂洪超,丁强,郭长杰(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熊岳115214)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是当今世界苹果生产发展的总趋势。我国矮化密植栽培始于50年代,虽然年限不短,但栽培面积较少,发展速度较慢,在生产实践中95%以上的苹果树,仍然为乔化砧木。以辽宁省为例,矮化砧木始于1965年,至1992年底,面积为20万亩,占全省苹果总面积500万亩的4%。因此广大果农,多年来习惯于乔化树的整形修剪技术,矮化密植栽培后,也同样延用稀植大冠以短截为主的修剪手法。其结果造成了幼树发育枝过多,未能充分发挥矮化密植园的早产早丰优越性。而且造成后期树冠郁闭,光照条件不好。本文针对当前矮化密植树整形修剪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总结部分先进矮化密植园的整形修剪经验,以及参照国外的有关报导,在行距为4米左右,株距等于或小于3米的密植条件下,对定干高度、树形结构、夏季修剪、冬季修剪和盛果期的更新修剪加以研讨,以供生产中参考。1定干高度定干高度对“整形带”的长短、萌芽数量、分枝开张角度及其生长势等均有着明显的影响。我国过去多实行60厘米左右的低定干,近年来有少量的矮化园,实行100厘米的高定干和不定干的作法。这三种不  相似文献   

15.
1976年春,在莒县浮来山园艺场山地建立35.9亩矮化中间砧苹果密植园。基砧为难咽,中间砧为M7,品种为金冠和红星(授粉树)。实行计划密植,大小行栽植,大行3m左右,小行约2m,株距2m,亩栽140株。11~12年生进行间伐,间伐后平均每亩105株。栽后第3年见果,第5年平均亩产1001kg,第6年进入盛果期,亩产1725.1kg,第14年平均亩产达3216.02kg,平均单果重142g,1级与2级果占85%以上。栽植14年全园累计总产914918kg,年平均亩产1820.37kg。从栽植第5年开始,当年收入大于支出,第7年开始累计收入大于累计支出,做到有盈余,14年平均每年每亩纯收益715.52元,经济效益明显,被列为省级苹果样板园。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山地梯田无灌水条件下,苹果矮化密植园丰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供苹果矮化密植丰产栽培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板栗密植栽培具有早期丰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各地发展很快。2006年山亭区板栗密植园面积达2000hm2,但由于缺乏矮化品种(砧木),建密植园只能采用乔化密植。这样虽然前期增产幅度大,产量高,但后期则往往树冠郁蔽交接,群体光照恶化,树势未老先  相似文献   

17.
<正>龙游县是浙江省早熟梨的优势栽培区域之一,现有梨面积758.3公顷,产量16 000多吨,"金棠"牌梨闻名远近。20世纪90年代推广梨计划密植栽培取得了早结丰产的效果,但是密植梨园后期容易出现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及产量与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我们在龙游县东华街道上杨村丘陵果园中选择4~14年生树体健壮、树冠较完整、无严重病虫害的黄花梨和翠冠梨作移栽树。移栽时间在2007年10—11月,种植地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上等,几年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梨大树移栽密植速生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80年,衢州市推广柑橘速生密植丰产栽培,667m2栽80~200株,这对当时柑橘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树龄增大,橘园枝梢间严重交叉,通风透光不良,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且病虫蔓延,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管理困难。因此,必须进行改造,才能提高产量和品质。1分批更新 采用分批更新法进行“三疏一改”,从生产实践证明,结果枝更新三分之一,产量还能增加三分之一以上,优质果可达到70%~80%以上。椪柑密植园的更新,时间以2月下旬至3月份柑橘萌芽前为好。1.1 667m2栽80~100株的,以…  相似文献   

19.
1早结果、早丰产 密植核桃园栽培密度较大,要求所选品种必须具有早实性,一般应于栽后1~3年开花结果。密植核桃园的丰产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单位面积上的栽植密度,另一个是所栽品种的丰产性能。这里的丰产性,不仅仅是指产量高,而且还要求早期丰产性好。因为只有当单位面积栽植密度大,所栽品种早期丰产性好时,密植园才能见效快,收益高。早期丰产性好的品种特点是:分枝力强,一般2~3年生已开始大量分枝,多呈短枝型,结果枝比例可占总枝量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板栗密植栽培品种选择与控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板栗栽植向着超密植方向发展 ,株行距 2 m× 3m,667m2可栽 1 1 1株。但根据板栗的生物学特性为阳性乔冠树种 ,因此应选择适宜密植的品种和相应的控冠技术措施 ,从而延长密植园结果的经济寿命 ,实现密植早丰的预期效果。1 品种的选择短枝矮化品种 ,如燕山短枝 (后 2 0、大青叶 ) ,由于该品种节间短 ,树冠矮小 ,可有效延缓栗园郁闭 ,维持 8~ 1 0年的密植丰产条件。早实自然替码品种 ,如替码珍珠 ,自然替码率在结果后可达 2 7.8%以上 ,即有 2 7.8%结果母枝顶端2~ 3芽经冬季自然干枯 ,下部饱满芽萌发的枝条有1 2 %以上当年可以结果 ,其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