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玉米田间杂草的防除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华  徐优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3):410-410,415
夏玉米田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化除,选用40%异丙*莠SC 2 250~3 000ml/hm2,对水900 kg/hm2以上均匀喷雾,防除效果达95%以上,安全性也较好.对夏玉米田播后苗前未进行土壤处理田块,也可在苗后玉米4~5叶期进行茎叶处理,此时选用4%烟嘧黄隆1 125~1 500 ml/hm2,对水600 kg/hm2均匀喷雾防除效果也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04-304
2009年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在蒙城县安排了小麦拌种示范,地点在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面积1.3hm^2,设2个处理.各为6670m^2。处理1为美洲星拌种,播量154.5kg/hm^2(比不拌种的减少10%);处理2为不拌种,播量172.5kg/hm^2。拌种方法:每30mL美洲星对水0.2~0.3kg均匀喷洒在5kg种子上拌匀,现拌现播。示范地土壤为砂姜黑土,前茬玉米,产量8250kg/hm^2。  相似文献   

3.
宋小琴 《现代农业》2013,(12):45-46
随农田保护性耕作深入,杂草的发生种类、变化规律、造成危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发现保护性耕作玉米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进13.3%-31.6%。化学除草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用莠去津、乙草胺二者加和,苗期茎叶喷雾用玉农乐、玉农乐+2'4-D丁酯配伍组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与苗期茎叶喷雾用(莠去津+乙草胺)+(玉农乐+2’4-D丁酯)。机械除草用浅旋+深耕+中耕除草。机械化学组合用浅旋+化除、深松+化除、中耕+化除,除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用技术》2013,(8):43-44
1、播前实施土壤封闭亚麻播前,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土壤封闭,可彻底消灭禾木科杂草,也可抑制部分阔叶杂草。选用除草剂有:48%的氟乐灵乳油,每666.7m2用80mL,兑水20kg,均匀喷雾,可防除稗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等多种禾木科杂草。氟乐灵易挥发、易光解,必须边  相似文献   

5.
地膜马铃薯防虫除草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地膜马铃薯防虫除草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播前采用50%辛硫磷乳油3750ml/hm^2拌土撒施进行土壤处理。现蕾期用50%辛硫磷乳油7500ml/hm^2拌土撒施于垄沟,然后灌水,以及在马铃薯播后覆膜前采用48%地乐胺(仲丁灵)乳油3000ml/hm^2垄面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具有很好的防治地下害虫、防除田间杂草的效果,既节省了劳动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马铃薯的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方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覆膜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加土壤含水量。垄沟内秸秆翻耕还田折合产量最高,为8034.09kg/hm^2,较无秸秆还田处理增产1642.04kg/hm^2,增产率25.69%;其次为垄沟内秸秆翻耕还田后覆土10cm处理,折合产量7767.05kg/hm^2,较无秸秆还田处理增产21.51%。秸秆还田处理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中上层(20—60cm)、中下层(60~100cm)、下层(100~200cm)含水量均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 1 春马铃薯——伏萝卜——夏大白菜——菠菜 春马铃薯选用早热、优质、丰产的“东农303”、“津引8号”等品种,2月中旬选择无病种薯进行切块催芽。3月上旬芽长2cm时即可播种,播前施肥并深耕土壤。播种时按行距40~50cm,株距20cm定植,盖土后喷药化除,每667m~2用施田补200ml兑水50kg喷雾,再覆盖地膜。在马铃薯发棵中期和现蕾期分别喷施50~  相似文献   

8.
油田清使用2875ml/hm^2,于油菜播前土壤处理;油草枯使用525ml/hm^2,于油菜3-5叶期茎叶喷雾。两药剂使用后对我省已大面积推广的油菜品种安全。  相似文献   

9.
进行稻飞虱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40%噻嗪·毒死蜱乳油135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药后5d,对稻飞虱的防效达89.5%,药后15d,对稻飞虱的防效仍达89.8%,其速效性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常量处理,持效性优于40%毒死蜱乳油常量处理,且对水稻生长无毒害。  相似文献   

10.
应用基于土壤无机氮测试的优化氮肥管理措施对冬小麦进行氮肥管理,比较了优化施氮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在拔节期的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收获期的作物产量效应和对农田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的产量(6217kg/hm^2)与传统施氮处理产量(6223kg/hm^2)间差异不大,但较传统施氮处理节省氮肥40%,氮肥利用率从传统施氮的31%提高到优化施氮处理的50.6%。同时收获后优化施氮处理的土壤中的无机氮残留量(90kg/hm^2)远小于传统施氮处理(176kg/hm^2),氮素表观损失量从传统施氮的82kg/hm^2减少到40kg/hm^2。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主要作物种植区土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木薯、大豆和花生的缺硫土壤分别占41.3%、38.5%、37.1%和31.6%。施用硫肥后,甘蔗、木薯、大豆和花生分别平均增产7.4%。11.1%、5.2%~7.9%、6.6%~8.7%和7.1%~9.5%。施用元素硫肥与施用硫酸根态硫肥的增产效果基本相当。甘蔗、木薯、大豆和花生对硫的吸收量约为50~60kg/hm^2.30-35kg/hm^2,22-28kg/hm^2和23-30kg/hm^2。  相似文献   

12.
二甲戊灵室内除草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甘蓝播后苗前施药对甘蓝安全。  相似文献   

13.
3%世玛油悬剂防除麦田水燕麦草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田水燕麦草3~4叶期,茎叶喷雾3%世玛油悬剂300mL/hm^2加表面活性剂900mL/hm^2,对水燕麦防除效果显著,药后30d鲜重防效达到49.39%,保产效果达到10.9%,且对小麦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1优良品种选用中晚熟品种,同时具有口感好、果形整齐、大小适中、耐湿、抗病性强等特点。以泰花2号、泰花4号等为宜。2种子处理为预防病虫害,剥壳前要晒种1~2d,每667m2用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g、40%辛硫磷乳油1mL和ABT6号生根粉0.03g,兑水2kg后均匀拌种。拌后即播,随拌随播。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土壤调理剂“免深耕”3000、3750和4500g/hm^2在稻田上进行免耕效应试验,结果显示,施用不同用量的“免深耕”比对照增产稻谷967.5~1237.5kg/hm^2,增产极显著,以3750g/hm^2的用量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产投比达2.67。稻田施用“免深耕”后,孔隙度提高3.68%~4.41%(绝对值),土壤的物理结构得到改善,土质变得疏松。  相似文献   

16.
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防除花生地马唐、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安全,有效的推荐用量为432—648mL/hm~2。处理方法为花生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兑水675L/hm~2。  相似文献   

17.
在隆德县进行了硫酸钾不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施纯氮150.0kg/hm^2,五氧化二磷90-0kg/hm^2的基础上.施钾肥45.0~135.0kg/hm^2对马铃薯均有增产效果,增产率为5.4%~9.2%。在降水适中年份,以施K2O 60.0kg/hm^2左右为宜,产量可达23716.0kg/hm^2,增加效益532.1元/hm^2。测定结果表明,施钾肥对土壤养分总体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冬小麦年后化除的试验示范,表明以1.2%二磺·甲磺隆OD525mL/hm^2+6.9%精恶唑禾草灵EW750mL/hm^2复配剂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使用,其防治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种期对多样性混合间栽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播种期对多样性混合间栽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新香优63比本地糯稻早播6d的处理,2个品种成熟期一致,抗逆性最强,单产水平最高,分别达10943kg/hm^2、755kg/hm^2,共计11698kg/hm^2,比新香优63和本地糯稻同期播种的处理分别增产1962kg/hm^2、151kg/hm^2,共计增产2113kg/hm^2,增幅22.04%。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玉米杂草防除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农田保护性耕作深入,杂草发生种类、变化规律、造成危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通过杂草普查发现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化学除草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采用莠去津、乙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苗期茎叶喷雾使用玉农乐、玉农乐+2,4-D丁酯配伍组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与苗期茎叶喷雾采用(乙草胺+莠去津)+(玉农乐+2,4-D丁酯);机械除草用浅旋+深松+中耕除草;机械与化学组合用浅旋+化除、深松+化除、中耕+化除,除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