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喜贵 《农业展望》2006,2(9):21-23
1 200/007年度中国玉米消费强劲增长 从长期看,中国玉米产量受资源禀赋的限制增长较为缓慢,但玉米需求增长的刚性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中国玉米需求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主要的增长动力转移到玉米工业消费上来.在未来几年中,玉米工业消费不仅仅成为国内玉米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由其带来的玉米产区供应能力下降、区域短缺问题显现以及进口需求缓慢形成等新情况,将成为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格局变化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6,2(10):18-21
回顾分析了2005/06年度中国小麦市场形势.供需方面,由于产量增加,国内产需缺口迅速缩减,加上期初库存,总供给比较充裕.价格方面,主产区小麦收购价低位企稳,月度间小幅波动;小麦批发价呈平稳趋弱态势;面粉价走势相对平稳略显弱势.分析预测了2006/07年度中国小麦市场趋势.预计2006/07年度中国小麦丰收增产,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举扭转之前6年产不足需局面,实现产需平衡略有结余;预计该年度中国小麦产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并呈净出口格局;预计该年度国内小麦市场受政策主导的特点比较鲜明,小麦市场将基本平衡并略呈强势;小麦价格在最低收购价附近波动或略高于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麦供需形势与2006年小麦价格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然 《农业展望》2006,2(4):23-26
对中国小麦供需基本形势进行了分析。小麦总产量连续2年显著增长,2004年和2005年同比分别增长6.32%和5.04%。小麦进口的波动性仍然很大;小麦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小麦供需形势大大缓解。分析了2004-2006年小麦价格走势。自2003/04年度大幅攀升后,小麦价格总体处于振荡下行态势;2004/05年度小麦价格经历了一个先涨后跌的过程,且下跌幅度大于上涨幅度;2006年春节后,国内普通白小麦价格缓慢下跌,优质小麦价格保持坚挺,江苏中部地区红麦价格逐步上涨。对2006年后期国内普通白小麦价格走势作了展望。从目前至新麦上市.价格稳中趋跌,但跌幅有限;新麦上市后,价格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上基本稳定。并预测2006年冬小麦播种面积有望同比持平或略增。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玉米市场价格变化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供求和气候因素影响较为明显,但是我国玉米消费在基本是自给自足情况下,国内两条价格主线将在2010年对玉米市场价格走势起到主导作用。预测2010年后期玉米市场价格将稳中有升,总体上保持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5.
李喜贵 《农业展望》2007,3(3):20-24
分析了近期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市场热羔以及价格走势。2006/07年度中国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偏紧,2007/08年度玉米需求趋向理性增长,玉米供求关系将延续紧平衡态势。2007年国内玉米价格进入南价区域,玉米价格上涨节奏可能打破2004~2006年的稳健态势,表现为波动幅度相对扩大,波动规律不好把握。2006年秋粮上市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反季节上涨,而2007年1~3月份玉米价格处于调整期,预计4月份开始国内玉米价格有望进入季节上涨通道。  相似文献   

6.
曹智 《农业展望》2005,(3):26-29
概述了中国食用油脂消费的历史沿革。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动物油的消费越来越少,植物油的消费逐年增长,预计中国2005年食用油消费需求总量在1840万t左右。对2004/05年度中国油脂供需进行了分析。 2004/05年度食用油供给量稳定增长,但同时食用油消费量也继续快速提高,供求缺口近6万t要靠上年库存弥补。 2004/05年度以豆粕为主的蛋白粕产量明显高于去年,这主要源于大豆榨油消费量的提高。对2005/06年度中国油脂供需平衡进行了预测。预计2005/06年度中国大豆榨油数量将达到3250万t,较上年度略增加100万t,增长幅度较上年度明显放慢,增速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禽流感疫情对豆粕需求的影响。2005/06年度中国豆油新增供给总量预计达到815万t,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将达到740万t,加上工业消费量和出口量的豆油总消费量预计将达到823万t, 同比增加8万t,略高于供给量。  相似文献   

7.
《饲料博览》2004,(6):49-49
近期,国内市场玉米价格南稳北跌,但仍处于相对平稳走势。从供给来看,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国内玉米供给总量充足,而且年内也不会短缺。国内玉米供给能力较强,主要表现在国内产需缺口不大;国内玉米存量比较充足;今年玉米仍有可能增产;当前正是玉米供给的旺盛期;国家加强粮食调运、铁路提速以及多元化经营,使产销区供需衔接转好,流通趋于顺畅;今年以来国内玉米出口大幅下降,增强了国内玉米供给能力;8月份前后南方玉米开始上市,9月末河南玉米也开始陆续上市。距新粮上市也就还有3个多月时间,是时玉米主要表现在今年上半年玉米需求受禽流感疫情影响…  相似文献   

8.
曹智 《农业展望》2006,2(5):11-12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2004年农民种植大豆的总收益为0、50元/斤,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种植大豆农民所获得的最高收益水平。2005年,随着国内外大豆市场价格的走低。以及农资化肥等生产成本的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收益出现了明显降低。按照2005年国产大豆上市之后,大豆的平均销售价格1.25元/斤。以及生产成本0.98元/斤计算(2005年大豆生产成本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典型调查数据),农民种植大豆的净收益为0,27元/斤,加上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0.03元/斤(按照2004年补贴标准)。2005年我国农民种植大豆的总收益为0.30元/斤,较2004年降低0,20元/斤,降幅为40%。  相似文献   

9.
由于2004年国内小麦价格上涨和棉花价格下跌,加之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预测2005/06年度中国全年小麦播种面积3.4亿亩,增幅5.2%。2005/06年度因气候和灾情因素预测全年小麦单产 280kg/亩,比去年略减。预测2005/06年度冬小麦产量9030万t,比上年增产约5%,全年小麦总产9580万t,比去年增产4.89%。预测2005/06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0335亿t。食用消费约9100万t,其中城市居民1900万t,占 20.9%,农村居民7200万t,占79.1%;工业用粮约300万t;饲料用粮有较大减少,估计200万t左右;种子用量因播种面积增加,预测比上年度有所增加,约435万t。损耗量稳定在300万t。预测2005/06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为 250万t,小麦出口量为50万t。2005/06年度国内小麦产量依然产不足需,生产和消费缺口为755万t,仍需消耗库存555万t。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产销格局与全国粮食产区和销区明显趋向集中相适应日益向优势地区集中。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三大类型的粮食产销、余缺地区:粮食净输出地区、稻谷输出区和玉米输入区、粮食净输入地区。传统的“南粮北调”已为“北粮南运”所取代,并一定程度显现“中粮西进”。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粮食经济融入世界粮食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使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贸易大国。与中国粮食大幅度增产相对照,社会粮食消费量呈稳定增长趋势。由于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再加上“进口补库”,所以,迄今国家粮食储备仍然是充裕的,目前粮食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粮食价格,有利于农业粮食增产和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保障国家以粮食为重点的食物安全。从长远的趋势看,中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应该维持在较高的合理价位上。  相似文献   

11.
张浩然 《农业展望》2006,2(12):16-19
从小麦价格走势和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心态两方面分析了今年9月以来小麦市场形势,指出国际国内小麦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存在连动。分析了影响今年9月份以来小麦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指出国际小麦价格主要受世界小麦减产的影响,而国内小麦价格则主要受到托市收购结束后市场流通量减少的拉动,认为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没有实质影响。中国小麦出口将有所提高但并不会影响国内小麦市场,并且小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不大。在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稳定进行后,国内小麦价格将小幅回落。对后期小麦市场行情作了初步预测。认为小麦价格短期长期可能看涨;红小麦价格稳中超涨,优质小麦价格将稳步上涨;面粉价格将有所回落。麸皮价格难以上涨。此后,2006/07年度小麦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冬小麦长势和玉米价格涨幅。  相似文献   

12.
2007/08年度我国大豆供需状况及价格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伟 《农业展望》2007,3(10):17-20
2007/08年度我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440万t,降至最近10年来的较低水平,在国内大豆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大豆进口量将大幅增长至3150万t甚至更高的水平。2007/8年度我国大豆供应将呈现偏紧的局面,国内大豆收购价格将会保持高开高走的态势,预计大豆收购价格将会达到甚至超过4000元/t,创下我国大豆收购价格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3.
《农业展望》2007,3(4):46-46
[1]部分市场年度汇总。[2]美国以外的国家和世界需求总量的调整反映出世界进出口的差异。[3]由于不同国家的差异界进出口不平衡。[4]不包括欧盟内部之间的贸易。[5]中东部分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6]中美和加勒国家。世界[3]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巴西欧盟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