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海 《农业考古》2003,(2):264-265
大凡爱茶、知茶、懂茶之人 ,一般都知“吃茶去”的来历和典故。据《中国茶经》载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 ,人称“赵州古佛” ,他崇茶、爱茶、不但自己嗜茶成癖 ,而且积极提倡饮茶 :“唯茶是求”。因此 ,他每次说话之前 ,总要说上一句 :“吃茶去”。又据《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道 :“有僧到赵州 ,从谂禅师问 :‘新近曾到此间么 ?’曰 :‘曾到。’师曰 :‘吃茶去。’又问僧 ,僧曰 :‘不曾到。’师曰 :‘吃茶去。’后院主问曰 :‘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 ,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 ,主应喏 ,师曰 :‘吃茶去’ !”三人都一样 ,…  相似文献   

2.
宋时磊 《农业考古》2019,(5):236-244
从学术生成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当代茶文化学界对宋代禅师圆悟克勤与“茶禅一味”关系讹误认知的源头及流布情况。《成都晚报》一篇文章提出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给珠光法师,题词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1985年,林子青撰文予以批驳,并澄清事实。但错误的文章内容,被李明权收录到《佛学典故汇释》,又被知名学者葛兆光进一步放大,进而固化为在国内学界广受推崇的“成说”。在综合日本学者仓泽行洋、桑田忠亲及国内学者滕军、胡建明等人研究基础上,查证史料、正本清源,梳理了圆悟克勤在日本的三幅墨迹及传承谱系,以及到底哪幅墨迹对日本“茶禅一味”的茶道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茶与鬼神     
周成王时茶已用于祭礼。《尚书·顾命》云 :“王三宿、三祭、三诧”。诧亦茶 ,三诧即为三茶。历代以茶供神祭祖 ,其源起《禅林象器笺》说“凡禅林以奠茶 ,奠汤为恒例”。南齐武帝肖赜遗诏以茶为祭 ,禁用三牲 ,只设饼、果、茶饮、干饭与酒脯而已。帝王率先以茶祭 ,民间紧步其后 ,形成神密莫测的鬼神茶文化。茶祭在大冶丧俗中占有重要位置 ,道、儒列队首 ,孝子孝孙尾其后 ,乐手在旁或参与其间 ,绕棺而转 ,踏节而歌 ,以娱亡灵。转丧时以茶奠祭亡灵。由伙居道士领歌 ,亡者亲属献茶 ,以三杯奉送给道士 ,道士以一杯奠棺首 ,一杯奠棺尾 ,一杯奠洒棺…  相似文献   

4.
杨海潮 《农业考古》2022,(5):200-210
圆悟克勤禅师长期被认为是日本茶道思想“茶禅一味”的源头,并说日本茶道师中流传的墨迹“茶禅一味”即出自克勤之手。本文详细比较圆悟克勤的三件传世墨迹与古籍所录相关文字之间的异同,并讨论圆悟克勤的禅法与日本茶道思想奠基者一休宗纯之间的可能渊源,以观察圆悟克勤的禅法对日本茶道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与“茶禅一味”思想的直接联系,认为...  相似文献   

5.
茶的传承     
范振宇 《农业考古》2002,(4):277-277
台湾茶业在茶农及各相关人员的辛勤努力下 ,创造了傲人的经济成就 ,在农业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 ,是全世界被喝得最多的饮料之一 ,在提升茶叶色香味的潮流中 ,政府有关机关不断应用新的科技、新的技术 ,辅导茶农改进栽培及制茶技术。同时 ,不断育出新的品种 ,这些品种在各茶区栽种 ,奠定了茶叶高品质及高产量的基础 ,并已逐渐演变而自成一格。各茶区也依产制的环境 ,而发展出各种特色茶 ,这些茶都是独具风味的好茶。近年我们尤重视茶有文化休闲方面的价值 ,发展休闲产业 ,也为台湾茶叶发展史上写下最璀璨一页。一百多年来 ,台湾的茶…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茶政与茶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春  康芬 《农业考古》2003,(2):293-298
在中国古代,茶业是中央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事。因此,茶业政策的制定,茶政法规的颁行,茶税的征收管理,茶叶贸易体制的建立与调整,都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明朝立国以后,在茶政与茶法上基本沿袭了唐宋旧制,同时又对茶叶的生产、运输、贸易、检验及榷税等方面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茶业政策和制度法规,它主要包括榷茶制度、茶马制度、茶法制度和贡茶制度四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因研究者们对明代的贡茶制度多有涉及,本文仅就其他三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光涛 《农业考古》2001,(4):303-304
普洱茶作为茶叶的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 :“西藩之用普茶 ,已自唐时。”普洱茶是历史上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一带所产的茶叶 ,运到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普洱交易而得名。普洱茶具有条索粗大肥壮 ,色泽乌润 ,滋味醇厚回甘 ,具有独特的陈香 ,汤色红浓的品质特点 ,并有降低血脂 ,减肥 ,抑菌 ,助消化 ,暖胃 ,生津止渴 ,醒酒解毒的作用。在东南亚 ,港澳台 ,日本和西欧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 ,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普洱茶誉享中外 ,1993年起 ,思茅的部分茶叶生产厂家开始搞换名促销 ,用优质烘青绿茶打…  相似文献   

8.
巩志 《农业考古》2006,(2):12-21
亿万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沧海桑田的演变会给神州大地留下了许许多多壮美无比的名山大川,处处有奇峰、异洞、流泉、飞瀑,真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闽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山水集雄、奇、险、秀之美;兼幽、旷、古、趣之妙;丹崖绿水,相得益彰。有山无水不精神,有水无山不  相似文献   

9.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3,(4):120-133
所谓茶俗,是民间长期生活积累、演变、发展而自然积淀起来与饮茶相关的文化现象,简单地说,茶俗就是民间的饮茶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信仰、经济等等条件的不同,各地的茶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盛局面。特别是有些地  相似文献   

10.
郑航  方青 《农业考古》2020,(1):146-152
台湾达悟人在兰屿独特的海岛地理环境中形成兼具民族特色和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表现在衣食住行、祭祀传统、歌谣舞蹈等多个方面。台湾光复后,外来文化的传入对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达悟人渔业文化产生冲击,环境、商业、宗教等因素促使达悟人渔业文化发生变迁。从中华渔业文化整体视角出发,发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作用、推动渔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达悟人渔业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庐山古名“敷浅源”、“匡庐”,又名“匡山”、“南彰山”、“天子都”。“庐山”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河渠书》,太史公日:“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姚丽春 《农业考古》2005,(4):277-279
“文化是一种灵魂、一种理念、一种支撑。而文化正是从现实事物中感悟出来的一种无形的东西。所以并不是所有读了书的人都真正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并不是所有的书就代表文化。”——婺源“茶痴”方根源如是说。  相似文献   

13.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茶叶制造需要经过捣、拍、研、焙,茶叶煎煮饮用之前,则需要进行碾磨.研茶、碾茶在唐宋时期的茶叶制造和饮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茶是制茶工艺,对饼茶,特别是贡茶的外形和内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条形绿茶逐步取代了饼茶,揉捻工艺也就取代了研茶工艺.碾茶是唐宋时期茶叶煎煮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通过碾磨、筛分,然后煎煮或者烹点,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饮茶和茶叶一起饮用.随着冲泡饮用茶叶方法的出现,碾茶的过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黄志浩 《农业考古》2007,(5):95-99,111
一、关于“分茶”的解释分茶,是宋代茶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在宋元时代的诗、文、戏文中常常出现。但关于分茶的解释,在宋代诗文中含义尚较为驳杂。譬如作为名词,它专指食品店,这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宣德楼前省府宫宇》和吴自牧《梦粱录.面食店》等条中,所述甚明。作为意义的延伸,它也可以作为面食的代称,如宋释惠洪所撰《冷斋夜话》中有“绍圣初,曾子宣在西府,渊材往谒之……与余过兴国寺河上食素分茶,甚美”之记事,这里的“素分茶”,即素面也。然而作为动词,它往往特指一种泡茶的技艺。最典型的例子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  相似文献   

16.
茶痴杨连正     
南建中 《农业考古》2003,(2):235-236
怎么也想不到老同学中的“大哥大”、在商海中闯荡了几十年的杨连正近年来与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与退休在家的夫人张清莲女士几经刻苦努力 ,双双荣获了国内权威部门授予的高级茶艺师资格和社会公众给予的“茶人”的美誉。他们“以茶会友”为宗旨的“紫云轩茶庄”也终于在古城徐州文化市场开张 ,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件事对我来说难以置信。几年来 ,我一直以为连正不过是“心血来潮” ,不知能“玩”到那一天 ,未料他们动起了“真格的”。前些天的彭城之行所见所闻、亲身感受 ,使我确信了这一切 ,连正夫妇果真痴迷于斯 ,有成于斯 ,学精于勤…  相似文献   

17.
耿祝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725-10726
结合相关史料,从自然环境、历史渊源、文化影响等方面对江苏的茶史文化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江苏茶业对礼仪文化、丧葬文化、陶瓷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欧阳勋 《农业考古》2003,(4):186-190
贺雨露香茗茶坊开业庆典江苏仪征市雨露香茗茶坊于 9月 2 8日上午举行开业庆典 ,余即席口占一绝以贺 (以“雨露香茗”藏头 )。雨润茶坊泛玉光 ,露甘爽雅沁芬芳。香飘天下迎宾客 ,茗饮一壶增寿康。茶厅六首一、甘露名茶甘露一奇葩 ,百采千评总誉佳。芽嫩香高汤韵雅 ,无穷回味面飞霞。二、陶然(古风 )茶友相聚话前缘 ,茗如甘露润心田。陶醉一壶香韵远 ,提神醒脑乐无边。三、清福好茶一品享清福 ,顿觉豁然天地宽。但愿茗香常伴我 ,童颜鹤发更心欢。四、松涛日丽风和柳色新 ,茶香座雅迎嘉宾。常闻往昔松涛起 ,自是龙团紫笋春。五、仙茗精行俭德…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市化进程带来景观上千城一面的现象,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及其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印迹,保护与建设历史文化景观,已成为塑造城市景观名片的重要途径。武夷山风光秀丽,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茶技、茶艺以及千姿百态茶叶种类,都是营造特色景观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武夷山茶博园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是融山水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茶与人生     
茶介入人们的生活,恐在汉代,而作为一种文化则在西晋南北朝时期已初露其风采,茶含有了文化色彩便给人们注入了清新自然的气息,文人们更喜爱茶的性格:如水、隽永、清幽、雅儒,乐而不乱,因此嗜而敬之.茶还能引导人们摆脱尘烦,趋于安详静谧,在恬淡的心境中录求真淳,在沉思中对生存现实及人生进行反思和省察,给人以更多的生机和清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