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早期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据临床饲养和实践调查结果来看,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因此认真的对这两个因素加以探讨,从中加以预防,对提高雏鸡成活率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
雏鸡早期死亡直接影响育雏成活率和养鸡的经济效益,引起雏鸡早期死亡的原因有:雏白痢、球虫病、脐炎、维生素缺乏、脱水、挤压、啄癖、消化不良、温度差异过大、种蛋品质较差造成的弱雏等。现将防止雏鸡早期死亡的措施介绍如下。1.雏白痢多是由于种蛋传播的。因为没有对种母鸡进行白痢检疫,而造成种蛋可能带菌,用带菌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鸡便可成为雏白痢病鸡。因此,种母鸡要进行  相似文献   

3.
养鸡生产中,雏鸡成活率低是影响养鸡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实践经验和雏鸡特点,就雏鸡常见死亡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鸡日龄小,饲养难度大,易发生死亡。养好雏鸡,加强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提高成活率,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育雏死亡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雏鸡成活率低是养鸡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必须了解育雏死亡的原因,制定提高成活率的措施,养鸡才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种蛋品质差  标准蛋重以55—65g为宜,若种蛋大小悬殊,出壳雏鸡便大...  相似文献   

6.
养鸡经济效益的高低与雏鸡成活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部分中小养鸡场的雏鸡死亡率一直偏高。要想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抓住雏鸡成活率是关键。本文分析了雏鸡死亡原因,提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早期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据临床饲养和实践调查结果来看,死亡手工艺原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因此认真的对这两个因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每年春季到来,都会掀起农户养鸡的热潮,但如何使购买的雏鸡不死,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便是广大养鸡户最头痛的问题,笔者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近二十年,对农村饲养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反复调查和研究,现提出当前农村饲养雏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肉鸡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冰  邵路 《中国兽医杂志》2001,37(10):46-48
1999年9月,博乐地区养鸡专业户李某从本地孵化场购进艾维茵肉雏鸡1500只,网上平养。从3日龄雏鸡开始大量死亡,至1周龄时已死亡260只,此期间用氟哌酸饮水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10.
在养鸡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小鸡育雏期的饲养是极其重要的。雏鸡死亡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养鸡成败与饲养者的经济效益。饲养者要了解出壳雏鸡的生理特性,采取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帮助雏鸡渡过生长期的难关,保证育雏取得满意效果,其关键在于让雏鸡过好温度关、饲料关和疫病预防关。过好这三关,雏鸡成活率就高,体质健壮,能正常生长发育。笔者经多年的实践,现将小鸡育雏期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一、管理不善性死亡 1.忽视对弱雏的管理:弱雏主要是指一些蛋黄吸收不完全,脐环肿胀有粘液,腹部肿大,出生时体小软弱、体质差、反应迟钝的雏鸡,…  相似文献   

11.
在养鸡生产过程中,育雏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尽管饲养场(户)十分重视,但雏鸡早期(1周以内)的死亡,却令养鸡场(户)防不胜防,它不但造成由死亡本身引起的直接损失,而且会影响以后生产和供种计划。雏鸡早期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种蛋、孵化、运输和育雏等因素分析总结如下。 一、种蛋 1.种蛋挑选不严格畸形、偏大(小)等不合格蛋没有经过严格挑选便用于孵化,过多的弱雏、残雏增加了早期的死亡。 2.种蛋带菌病菌可通过横向和垂直方式感染种蛋。横向传播是蛋产下后,没有即时捡蛋和妥善处理,被病菌直接感染;垂直传播是指…  相似文献   

12.
雏鸡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鸡的关键一步。雏鸡一般是指0~3周龄的鸡只.在这个时期.由于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代谢旺盛,而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常会发生各种疾病,引起大批死亡。现就雏鸡的死亡原因及相应的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雏鸡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子囊菌纲、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幼鸡发病较多,常呈急性、群发性,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给养鸡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2010年9月,成武县养鸡户刘某的雏鸡发生以呼吸困难、打喷嚏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并不断有死亡,刘某便带着病鸡来本院求诊: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最后确诊为雏鸡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14.
随着规模养鸡的发展,寄生虫的防制日趋重要。1982年以来,我们在指导专业户发展养鸡的同时,对雏鸡寄生虫的感染和危害情况进行了长期调查和监测,掌握了雏鸡主要寄生虫病的侵袭规律,为防制提供了依据。调查材料与方法1.体表检查表现异常的16群雏鸡中的220只,每群约抽检了5~10%。对零星死亡及因外寄生虫感染严重宰杀的雏鸡仔细检查和计数。羽虱按常规处理,制作玻片标本、鉴定、摄影。2.检查地面散养的雏鸡440只的粪便,采用直接涂片法和炮和盐水漂浮法。对患球虫病死亡的雏鸡,采集肠管病变部刮屑,加2.5%重铬酸钾溶液培养后,根…  相似文献   

15.
1 发病情况 2005年3月互助县某养鸡专业户从甘肃某鸡厂购进商品代“来航”雏鸡600只,刚引进不到3d便有4只鸡逐渐发病,到引进第8d,发病雏鸡逐渐增多,并开始死亡,到第11d,达到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地区广大农村的养鸡专业户不断增加,但雏鸡死亡率较高,育雏效果差,影响了部分农民的养鸡积极性。为了提高农村养鸡户的经济效益,现针对农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实践中,只有认真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彻底提高雏鸡的育成率,才能有效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非白痢型雏鸡沙门氏病诊断报告高明辉杨华(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150111)温丽慧(大庆市让湖路区兽医卫生防疫站)1994年4月,养鸡专业户张某家购入刚出壳的雏鸡1300只,从第7d开始发现个别雏鸡突然死亡,以后死亡日渐增多,到发病后的第4d共死雏5...  相似文献   

19.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引起雏鸡死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把传染病和孵化问题归结于首位,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重大影响。据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环境恶劣、管理粗放造成雏鸡的病亡是值得重视的,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70%。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陈杰 《水禽世界》2006,(6):24-26
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我地区广大农村的养鸡专业户不断增加,但雏鸡死亡率较高,育雏效果差,影响了部分农民的养鸡积极性.为了提高农村养鸡户的经济效益,现对影响初生雏鸡死亡的因素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