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水分异质性供应下野牛草相连分株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相连分株对水分异质性的反应研究表明:就分株生物量、叶长、株高、1级匍匐茎总长、1级匍匐茎总节数、1级匍匐茎生物量而言,妹株从姊株单向显著获益;就叶宽而言,姊株、妹株双向获益.姊株高水能显著增加妹株非匍匐株叶长、妹株1级匍匐茎数、妹株1级匍匐茎总长,姊株低水能显著增加姊株1级匍匐茎总节数、姊株最长1级匍匐茎长;妹株高水能显著增加姊株2级匍匐茎数、妹株分蘖节生物量.姊株能显著增加最长1级匍匐茎长、1级匍匐茎粗、1级匍匐茎生物量、2级匍匐茎数;妹株能显著增加非匍匐株大蘖植株数、非匍匐株株高、非匍匐株生物量.姊株高水、妹株低水对促进妹株非匍匐株株高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韩雪  郑艳铭  李研东  王超 《中国饲料》2013,(13):40-41,44
本试验从河北省5个不同地区共采集天然发酵青贮饲料5份,从中分离并鉴定优势发酵菌种4类,共141株,分别为乳酸菌50株(链球菌属8株,乳杆菌属17株,丹毒丝菌属25株),枯草芽孢杆菌15株;酵母菌40株(酒香酵母菌属10株,酵母菌30株);霉菌35株(毛霉菌3株,链霉菌32株)。  相似文献   

3.
利用RT-PCR分段扩增的方法,扩增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中山分离株(ZS-GD株)、珠海分离株(ZH-GD株)覆盖全长基因组的10个片段,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PRRSV ZS-GD株和ZH-GD株基因组全长15320 bp的核苷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RRSV ZS-GD株和ZH-GD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RRSV ZS-GD株和ZH-GD株与美洲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8.1%~97.8%和88.4%~98.0%;与欧洲型参考株(Lelystad)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60.6%和60.4%,且在2株毒的Nsp2蛋白上有30个aa的缺失,表明PRRSV ZS-GD株和ZH-GD株均为美洲型分离株的缺失变异株。  相似文献   

4.
由被急宰的262头母猪腭扁桃腺培养物分得的217株细菌中,有157株链球菌,29株肠杆菌,12株嗜水气单胞菌,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3株猪放线菌,10株金色葡萄球菌和1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血清学分型:4株分离物属 B 群,33株属 C  相似文献   

5.
野牛草分株对养分异质性反应的研究表明:姊株能显著地从妹株分株生物量获益,但妹株并不能从姊株获益,属于单向获益;妹株株高、根系生物量显著地比姊株增长快;姊株1级匍匐茎总长、总节数、生物量及分蘖节生物量显著比妹株增长快;妹株能显著从姊株最长1级匍匐茎和分蘖节生物量获益。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用于生产的3种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菌株(168株、RM48株、Z株)进行P46和P97R1R2基因序列分析,考察其保守性和差异。提取来源于四家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生产企业的疫苗株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和国际标准株J株、232株、7448株、7422株一起进行比对,分析3种疫苗菌株和4个标准株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差异。结果发现,疫苗株Z株、RM48株、168株的P46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与J株、232株相似性为99.1%,与7422株、7448株相似性为98.9%。疫苗株RM48株和Z株的P97R1R2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而与疫苗株168株相似性为97.5%;三个疫苗株与J株、232株、7448株、7422株的P97R1R2基因相似性仅为90.1%~93.6%,差异主要发生在R1区重复序列的次数上。本研究为临床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菌株的检测及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鉴定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繁殖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巨型艾美耳球虫扬州株、南通株、连云港株、苏州株、凤阳株、青岛株、福州株、龙岩株、广州株、上海株和美国株孢子化卵囊100个/只或10 000 个/只,经嗉囔接种7 日龄或21 日龄无球虫黄羽肉公雏,以麦克马斯特法对感染后第6 天至第14 天间每天24 h排出的卵囊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虫株的排卵囊量有差异,100个/只卵囊感染7日龄雏鸡时,广州株和凤阳株排卵囊量最多,上海株和苏州株排卵囊量最少;100个/只卵囊感染21 日龄雏鸡时,扬州株排卵囊量最多,上海株排卵囊量最少;10 000 个/只卵囊感染21 日龄雏鸡时,苏州株排卵囊量最多,连云港株和扬州株的排卵囊量最少;排卵囊量随着感染剂量的增加或鸡日龄的增大而增多;在同一感染剂量时,福州株和连云港株增加最多,上海株和苏州株增加最少;在同一感染鸡日龄时,苏州株和上海株增加最多,南通株和扬州株增加最少;各虫株的排卵囊规律极相似,在感染后第7 天排卵囊量达峰值,第8 天、第9 天排出的卵囊量显著减少,第10天排出的卵囊量仅占总量的2%,第14天接近于0%;第6天至第8天排出的卵囊量占总量的87%~99%。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商品蛋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程序,对MB株活疫苗、G606株活疫苗和B38株活疫苗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进行了疫苗毒力、免疫效果及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影响的观察。结果表明,MB株活疫苗毒力最强,G606株活疫苗次之,B38株活疫苗毒力最弱;突破母源抗体能力强弱依次为MB株活疫苗、G606株活疫苗、B38株活疫苗,其中B38株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最高,MB株活疫苗次之,G606株活疫苗最低;MB株活疫苗可降低新城疫疫苗产生的血凝抑制抗体滴度,G606株活疫苗和B38株活疫苗对此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金华市规模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从金华市11个规模猪场分离到2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9株高敏,14株中敏,4株耐药;阿米卡星,5株高敏,20株中敏,2株耐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均有4株高敏,16株中敏,7株耐药;环丙沙星,2株高敏,10株中敏,15株耐药;而强力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则普遍耐药。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检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4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阴道分泌物中,经细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52株细菌,其中链球菌18株,大肠杆菌13株,葡萄球菌10株,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各3株、棒状杆菌2株,绿脓杆菌1株及其它细菌2株。  相似文献   

11.
禽源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的病原特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2年从上海地区72个养禽场分离出84株禽源大肠埃希氏菌,结合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血清型等对其进行了鉴定。其形态、染色及生化特性等基本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特点。用138种大肠埃希氏菌"O"抗原定型血清检测84株分离株,其中O7811株,O210株,O978株,O356株,O1256株,O225株,O925株,O1235株,O964株,O263株,O23、O120各2株,O118、O128、O138、O83各1株。其余13株不在其检测范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对其中29株菌株进行了小鼠致病性试验,致病率高达72 8%。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11):61-68
为了分析猪源伪狂犬病病毒AH02LA株糖蛋白的基因序列特征,本研究设计了17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AH02LA株的11个糖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将其与PRV变异株(TJ株与HeN1株)和PRV经典株(Bartha株与Kaplan株)作比对分析。结果:成功扩增了11个糖蛋白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发现,AH02LA株的gB、gD、gG、gK和gM基因与PRV变异株的同源性为100%,而与PRV经典株的同源性为98%~99%;AH02LA株的gC、gE和gI基因与PRV变异株的同源性为99%,而与经典株的同源性为95%~97%,而且AH02LA株的gB、gC、gD、gE、gI和gN基因的插入或缺失也与变异株完全一致。研究表明,AH02LA株的主要糖蛋白基因序列与变异株高度同源,该毒株是一株典型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技术对贵州省不同时期NDV分离株包括肉鸡源P1株与BY株、蛋鸡源H2株与FW株、七彩山鸡源N98株、越南斗鸡源DQ株、鸵鸟源TN株及鸽源GZ株进行F蛋白基因的扩增,并分别进行克隆和测序,然后与国内外NDV参考毒株的对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株贵州省NDV分离株的F基因长度均为1 662 bp,可编码553个氨基酸;贵州省NDV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0%~99.7%,氨基酸同源性为87.5%~99.3%;与国内外NDV参考毒株(La Sota株、B1株、F48E9株、CH2000株和TW2000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2%~98.9%,氨基酸同源性为87.2%~98.6%;经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DQ株、N98株、P1株和H2株为基因Ⅶ型(均为Ⅶd亚型),而BY株和FW株为基因Ⅸ型,GZ株和TN株为基因Ⅱ型。这些结果提示贵州省不同禽类间存在相同NDV毒株感染的可能性,不同时期NDV分离株发生了基因型改变,且近年来贵州省流行的新城疫(ND)疫情主要是由基因Ⅶ型NDV引起。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不同地理株的免疫保护性,试验采用E.tenella广州株、保定株、长春株、山东株、黑龙江株对AA肉鸡分别进行免疫和攻虫,通过OPG计数、粪便计分、盲肠病变计分、增重测定、保护率计算、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检测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广州株对于同株攻虫的免疫保护率显著高于其他虫株(P0.05);广州株、保定株、山东株、长春株、黑龙江株对于其他株攻虫的平均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2.8%、66.5%、63.7%、58.2%、52.7%,广州株极显著高于长春株和黑龙江株(P0.01);各株均能引起2种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说明E.tenella不同地理株的免疫保护性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猪瘟病毒(CSFV)2.1基因亚型病毒株和疫苗C株E2蛋白与相应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差异,本研究在分析4株CSFV浙江流行株(QZ-14、JH-14、QZ-07和HZ-08)与疫苗C株E2变异程度的基础上,制备了流行病毒株和疫苗C株全病毒猪抗血清以及针对流行株E2的单克隆抗体(MAb)4F4,比较了它们与同源株和异源株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E2蛋白的亲和性。结果显示,4株浙江分离株中2株(QZ-14和JH-14)属于亚型2.1d,另2株(QZ-07和HZ-08)为亚型2.1b,它们与C株E2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2%~84%;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显示MAb 4F4能够识别4株流行株,但不与C株反应;接种流行株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临床症状;ELISA分析显示疫苗C株血清与流行株E2蛋白的反应性约为C株E2蛋白的27%~49%,2株流行株感染血清与C株E2蛋白反应性约为流行株E2蛋白的34%~50%,免疫印迹分析显示类似结果。以上结果表明CSFV基因2型流行株与疫苗C株E2蛋白的差异显著影响其与相应抗血清的交叉免疫反应性,这一现象是否与C株猪瘟疫苗免疫保护效果下降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共收集了死亡畜、禽、胚病料537份,分离出致病菌220株。其中鸡97羽,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64株,葡萄球菌1株;火鸡76羽,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17株,葡萄球菌1株;猪51头,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8株,猪丹毒杆菌10株,大肠株菌2株;羊13头,分离出葡萄球菌2株,大肠杆菌3株;兔9只,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1株;火鸡死胚255枚,分离出葡萄球菌42株,沙门氏杆菌33株,绿脓杆菌15株,大肠杆菌4株,链球菌2株;死亡鸡胚25枚,分离出绿脓杆菌8株,葡萄球菌4株,大肠杆菌3株。上述结果表明:致死家禽的病原菌主要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葡萄球菌。家畜除此而外还有猪丹毒杆菌和大肠杆菌。致死胚胎的细菌主要有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本试验为减少畜禽的死亡和疫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同时保存了地方菌株,为今后的科研和生产提供了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技术扩增NDV贵州不同鸡源分离株,包括肉鸡源P1株与BY株、蛋鸡源H2株与FW株、七彩山鸡源N98株和越南斗鸡源DQ株的F蛋白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分别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内外NDV参考株的对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株NDV贵州不同鸡源分离株的F基因长度均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6.9%~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1.0%~99.3%;与国内外NDV代表株(LaSota株、B1株、F48E9株、CH2000株和TW 2000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0%~98.9%,氨基酸同源性为87.2%~98.6%;经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DQ株、N98株、P1株和H2株为基因VIId型,而BY株和FW株为基因IX型。这些结果提示贵州省不同鸡群间存在相同NDV毒株感染的可能性,不同年份间NDV毒株发生基因型改变,而近年来贵州省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NDV基因VII型引起。  相似文献   

18.
用气管环交叉中和试验鉴定IBV山东分离株的血清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气管环组织培养 ,通过交叉中和试验 ,以IBVM41 及T株作为对照 ,对从山东省分离的 4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了血清型的初步分型。结果表明 ,4株中有 1株与T株为同一血清型 ,其余 3株既不属于M41 株 ,也不属于T株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不同分离株间全菌蛋白组成的差异,找到其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片段,试验采用裂解液法提取分离自全国不同地区6株M.bovis分离株(W70株、1738株、Q3株、Q1株、JX02株、677株)的全菌蛋白,并利用自制抗血清对所获蛋白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6株分离株全菌蛋白条带数量、清晰度存在差异,其中W70株、1738株、Q3株和Q1株的蛋白条带数量及清晰度均优于JX02株和677株,蛋白质分子质量范围在23.2~130.8 ku之间;6株分离株均显现2条大小为55和43 ku的免疫杂交条带。综上所述,M.bovis不同分离株全菌蛋白组成存在差异,55和43 ku是其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之一,该试验结果为M.bovis病血清学诊断、分子诊断技术及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山西省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山西省分离的4株猪圆环病毒流行株(SXXZ1株、SXXZ2株、SXTY株和SXJZ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将其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外34株主要流行毒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株PCV2山西流行株全基因组核酸序列全长SXJZ株为1 768 bp,其余均为1 767 bp,分别占25%和75%。4株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5.9%~100.0%,与国内外34株参考株同源性为94.5%~99.9%,与国产疫苗株同源性为95.6%~99.8%;PCV2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的SXXZ1株、SXXZ2株和SXTY株属于PCV-2b基因型,SXJZ株属于PCV-2e基因型,其中SXXZ1株和SXXZ2株与广东QY株的进化关系最近,SXTY与奥地利AUT5株的进化关系最近,SXJZ与福建FJ株的进化关系最近;而SXXZ1株、SXXZ2株和SXTY株与山西PCV2疫苗DBN-SX07-2株的进化关系较近,SXJZ株与国内PCV2疫苗LG株的进化关系较近。从而证实在山西省流行的PCV2毒株以PCV-2b为主,同时还分离出了PCV-2e亚型,表明山西省存在PCV-2e亚型毒株。本试验结果为山西省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遗传变异及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