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杨锈病是胡杨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4月份发生,5月份蔓延,6月份达到致病高潮。在锈病侵染过程中,植株反复落叶,一到寒冬就大量死亡,病株死亡率高达60%以上。为了防治胡杨锈病,以往都采用“敌锈钠”和“萎锈灵”,效果不太明显,常有反复。1983年,三十团场在师农科所科技人员指导下,一方面从加强胡杨幼苗的水肥管理入手,促进幼苗早发、健壮,提高抗锈病能力。另一方面,在5月份对全团场48.5亩胡杨苗圃用含量为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四川化工研究所生产)1: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20—30天喷一次,连续喷四次,基本上消灭了胡杨锈病。并比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在我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Oliver)苗期锈病(Melanpsora pruinosae Tr-anz.)发生十分严重,秋季病株率常达100%,感病指数高达70-100,常造成幼苗大量枯死。五十年代以来,在国内有些地区,此病已成为胡杨播种育苗成败的限制因素。化学防治胡杨锈病,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直缺乏比较理想的药剂。1981年,我们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支持下,用具有内吸传导性能的粉锈宁对此病作了药效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1983年我们  相似文献   

3.
<正> 胡杨锈病(Melanpsora pruinosae Tranz)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这种病害发生频繁,蔓延迅速,对胡杨苗木危害极大。长期以来,经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胡杨已分化出多种类型,它们中有的类型对胡杨锈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和免疫能力。本试验正是通过大面积的调查和接种试验,筛选和鉴定抗病型胡杨的形态特征,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抗病的关系,从而为生产实践提出了防治胡杨锈病的生物学措施和选育抗病类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杨苗期容易发生锈病、褐斑病、根腐病、蛴螬和尺蠖等多种病虫危害,特别是锈病,往往导致胡杨育苗前功尽弃。我圃通过近几年的防治试验,以及外地经验进行分析,认为胡杨苗期锈病的发生与空气温度、湿度、苗木密度、苗木生长好坏等有关。在温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植物基因活化剂在胡杨幼苗培育上的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中胡杨幼苗在株高、主根长度、根径、侧根数等指标上都有明显差异, 其中以在育苗之前先用1 20药种比拌种的“奇茵”种衣剂包衣且在苗木生长期间用“奇茵”1 000倍液进行2~3次喷雾的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5,(5):61-66
为了解水分胁迫对于胡杨幼苗根系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控制试验研究胡杨幼苗根系生长特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胡杨幼苗通过增加根冠比、优先分配根系生物量适应干旱胁迫;经断续给水处理的幼苗根系生物量明显小于连续给水处理,且差异显著,说明干旱胁迫状态影响幼苗根系生物量的积累;胡杨幼苗根系表面积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小,经断续给水处理的幼苗根表面积略大于经连续给水处理的幼苗根表面积,但差异不显著;经连续给水处理的胡杨幼苗根系长度大于经断续给水处理情况,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胡杨幼苗能通过改变根系生长特征、根系扩展方向和生物量的积累部位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7.
胡杨锈病是胡杨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一般在四月份发生,五月份蔓延,六月份达到致病高潮。在锈病浸染过程中,植株反复落叶,一到寒冬就大量死亡,病株死亡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胡杨锈病发病情况、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胡杨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年的育苗、造林试验,总结出了胡杨采种、育苗、造林、管理、防治锈病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肥作用对胡杨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胡杨林更新制约因素水肥问题,采用控制实验的方法,分析水肥对胡杨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肥均能对胡杨幼苗的生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水肥交互作用使幼苗响应变得复杂;一定浓度的氮肥能提高胡杨的生产能力,但受到水分的制约,断续给水处理下,氮肥浓度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比叶面积减少;断续给水模式更有利于幼苗生物量积累,能促进胡杨对地下生物量的投入,使其对水资源竞争力得到提高;根冠比随水分增加而减少,表明水分过高不利于胡杨幼苗的生长;综合来看,含水率为15%~30%、含氮量为2 g/L施肥量的土壤比较适合胡杨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1.
杨树锈病是杨树苗期及幼树的重要病害。在新疆为害杨树的锈病主要有三种、即银白杨锈病,Melampsora rostrupii Wagner,黑杨锈病Mel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和胡杨锈病Melamprora pruinosae Tranr,这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都是在杨树苗期及幼树阶段为害严重,经过自然稀疏成林后或人工定植至开扩地,锈病即显著减轻而不再造成为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地统计学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额济纳二道桥胡杨幼苗、幼树、成树以及微生境因子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生活史阶段和微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胡杨幼苗趋于聚集分布,而幼树、成树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土壤全氮、含水率、全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分布;胡杨幼苗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全盐含量呈负相关,而成树与土壤全氮、全盐显著正相关;环境因素与空间因素是影响胡杨种群分布格局的2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荒漠地区栽植的3年生胡杨苗木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胡杨苗木栽植前对其根系泡水时间、栽植时间、栽植深度、栽植后的修剪、栽植后30d内的浇水间隔时间以及胡杨锈病的防治时段等因素对荒漠区胡杨栽植成活率及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前对其根系泡水时间不同,其栽植成活率也不同,泡水时间10~15d,其成活率最高;栽植时间对其成活率也有影响,在试验区最佳栽植时间为4月中旬;栽植深度不同其成活率也不同,最佳栽植深度为苗木根际土低于地表土10~15cm;栽植后的最佳修剪方法是根据苗木大小,在2~2.5m高度处留2~3根枝条,并留2~3个芽短截,其余的枝条要全部清除;栽植后30d内的最合理浇水间隔时段为7d;胡杨锈病防治的最佳时段为5月下旬至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4.
胡杨锈病(Malamapsora pruinosae Tranz)是我区西部胡杨栽植区普遍发生的一个毁灭性病害,严重地块,发病株率达100%,死亡率达80%,秋季枯梢严重。给人工营造胡杨林造成很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一棵老胡杨     
一棵老胡杨有人用苍劲的青松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有人用挺拔的白杨来赞美奋发向上的人。我要用坚韧顽强的胡杨来赞美乌拉特前旗西山嘴林场工程师李进富。一段往事胡杨以耐盐碱性和抗逆性强被誉为“盐碱地上的劲松”。1952年,李进富刚一来到西山嘴林场便深深地爱上了胡杨。胡杨传统的繁殖方法是根蘖法。这种传统的繁殖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限制着胡杨的大面积发展。“胡杨也有雄树和雌树,雌树每年也要结  相似文献   

16.
塑料地膜覆盖播种育苗的应用,为“三北”地区和栽培胡杨的地区,提供了一个新的栽培方法和增产途径。现将胡杨塑料地膜覆盖播种育苗的操作要领和点滴经验总结如下: 一、胡杨播种育苗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保持土壤表层的湿润疏松。胡杨种子成熟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7月21日讯:2016年4月初,酒泉市胡杨育苗抗旱造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组成员,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科院园林研究所,就项目科技成果支撑计划进行了衔接和落实。经过育苗苗圃实地考察,从新疆乌鲁木齐县科林苗圃调引密胡杨幼苗(高20cm)3万株,于2016年4月6日  相似文献   

18.
胡杨是干旱荒漠地区特有树种。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的三千年已广为人们传颂。 胡杨,它抗盐碱、耐瘠薄,抗高温、耐严寒,抗干旱、耐水淹,被誉为戈壁荒漠上的“劲松”。由于它有排盐碱的功能,因而用它栽植的林带被称之为“绿色立体排碱渠”。  相似文献   

19.
胡杨(当地群众称胡桐)是我师垦区乡土树种之一,具有抗旱、抗涝、抗碱、抗风沙、抗严寒等特性,可以说是荒漠盐土上的“劲松”。它在抗盐能力方面,幼树阶段仅次于沙枣。据试验和调查,胡杨种子在含盐量0.57%的情况下,能良好发芽,幼苗在含盐量0.6%的条件下,能正常发育,并随年龄增加(至成年)抗性增强。胡杨的抗涝能力,在常年积水的自然沟底,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稻田周围,沙枣日趋衰亡的地方,它仍能茂盛生长。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师为适应建设大寨田的需要,在一些盐碱重的垦区发展了胡杨造林。现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将该树种的采种育苗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胡杨抗逆性很强,是沙荒地和盐碱地造林的适宜树种。笔者从种子采集及处理、育苗地选择、整地、播种时间、播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胡杨播种繁育技术,从圃地选择、整地做畦、幼苗移植、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阐述了胡杨壮苗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