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鱼是我国产最最高的鱼种,东海区是主要产区,产量约占全国的90%,其中浙江省又占东海区产量的60%以上.一九七四年全国最高年产量为57.3万吨,其中东海区三省一市为52.8万吨,浙江省为34.1万吨.二十多年来,东海区的带鱼产量基木上是持续上升的,但近几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带鱼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解放后带鱼也一直是我省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产量在绝大多数年份列居海洋捕捞量第一位。但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在带鱼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处理欠佳,原来数量众多的传统作业和大量迅速发展起来的作业对带鱼幼鱼和补充群体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有吕四和海洲湾两大渔场,面积5.82平方公里,这里环境条件适宜,鱼虾资源丰富,已经利用的鱼虾类有三、四十种.水产品年产量最高达17~18万吨,近几年江苏近海群众渔业年产量约为13~14万吨(以上产量均包括外省在江苏近海的产量). 江苏近海的群众渔业,习惯上有大、小取之分,小取主要捕鲻、梭、鲈、比目鱼、黄鲫、梅童、青鳞、斑(鱼祭)、海蜇、梭子蟹和各种  相似文献   

4.
东海带鱼繁殖力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的调查数据,利用单位补充量繁殖力和单位补充量亲鱼资源生物量估算模型,对东海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单位补充量繁殖力的估算,当tc=0.5龄、F≥1.15时和当tc=1龄、F≥2.30时,带鱼渔业处在高危险区;而当tc≥1.5龄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2)根据单位补充量亲鱼资源生物量的估算,当tc=0.5龄、F≥1.22时和当t。=1龄、F≥2.40时,带鱼渔业处在高危险区;而当tc≥1.5龄以上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3)目前(2003年为例)东海带鱼现行渔业资源状况为:tc=0.5龄、F=2.60,处于高危险区的较高危险点上。因此,在降低现有捕捞强度较难的情况下,建议提高带鱼开捕规格,以便更好地养护东海带鱼,使其资源能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颜尤明 《南方水产》2005,1(3):32-36
根据2000~2002年福建海区渔业资源生态容量和海洋捕捞业管理研究项目获得的带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征与资源变化作了分析,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对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3个渔场体现带鱼资源衰退的生物学特征,建议根据带鱼生物学和资源分析结果,对不同渔场的保护措施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闽东渔场带鱼的现状,对带鱼资源衰退原因作进一步分析,提出强化资源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近海棘头梅童鱼的分布生物学与资源变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正> 棘头梅童鱼 Collichthylueidus(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梅童鱼属。沿海渔民把它与黑鳃梅童 Collichthy niveatus(Jordan & Starks)统称为梅童鱼,俗称大头梅童、圆头梅童。有人把它误称为梅子,其实梅童与梅子并非同物异名,后者应为大黄鱼、小黄鱼幼体的别称。棘头梅童鱼为近海常见的小型鱼类,肉质鲜美,浙江沿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营养生态位的可塑性,基于2020年浙江南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捕获的带鱼样本,通过测定其肌肉的δ13C、δ15N值,比较带鱼营养生态位的性别、性腺成熟度和季节差异,以探究带鱼的种内营养分化及其共存机理。结果显示,浙江南部近海带鱼δ13C值的范围为-19.60‰~-15.62‰,平均值为-17.20‰,δ15N值的范围为10.29‰~14.88‰,平均值为12.44‰;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带鱼δ13C值、δ15N值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以及极显著的性腺成熟度和季节差异(P<0.01);从个体发育角度,随着性腺发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带鱼有向高营养级饵料摄食的趋势,在不同性腺发育阶段其营养生态位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相较其他性腺发育阶段,Ⅱ期性腺组带鱼具有更宽的营养生态位以及最低的营养冗余程度,从营养角度表明,Ⅱ期性腺带鱼对饵料资源的适应能力更强,营养分布也更为均匀;在各季节间带鱼的营养生态位也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浙江近海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近海(包括嵊山渔场)冬季带鱼汛,是我国海洋渔业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和时间最长的渔汛。做好渔汛的渔情预报工作,对统筹安排渔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浙江近海历年冬汛带鱼总产量及其有关因子,建立了多元回归预报方程。方程的检验和独立样本检验的各主要指标表明,方程是可取的,预报效果也较好。一、材料与方法我们收集整理了浙江近海1954~1977年冬汛带鱼总产量,与各预报因子的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作为渔获量预报方法。渔获量的变动往往受到许多因子影响,主要可归纳为三方面:渔业资源量的多寡、  相似文献   

10.
张健  邱昱  裴占文  吴建辉  石建高  陈锦辉 《水产学报》2023,25(6):069715-1-069715-10
为了检验蟹笼渔具逃逸口对三疣梭子蟹逃逸行为的影响,实验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观察了三疣梭子蟹对3种不同配置逃逸口 (位于侧网底部、开口高度3.2 cm和4.0 cm以及位于侧网顶部、开口高度4.0 cm)的反应行为。水下观察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在笼底的探索行为使其能轻易发现和接近底部逃逸口,而垂直搜索行为能使其发现和接近顶部逃逸口,虽然发现并接近顶部逃逸口所需的时间显著大于底部逃逸口,但平均次数无显著性差异;87%接近逃逸口的个体企图穿越逃逸口,且逃逸口位置对此无显著影响;所有个体均采用侧身姿态穿越逃逸口,甲高是决定个体成功逃逸的关键因素;穿越顶部逃逸口的三疣梭子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整姿态和位置以更好地匹配逃逸口,但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模型) 拟合结果显示,逃逸口位置对个体逃逸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三疣梭子蟹具有较高的个体姿态操纵能力,而笼内个体数量对逃逸成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结合水下观察,研究认为个体在探索行为的活跃程度和浸泡时间会影响逃逸口的性能;考虑到东海近海蟹笼的结构和渔业现状,研究认为在蟹笼侧网靠近底部安装一个逃逸口是目前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浙江近海蟹类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根据调查得知,浙江近海蟹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渔业上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约有8--9种。80年代以前利用较多的主要是三疣梭子蟹,而其它蟹类资源利用甚少。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近海多种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促使作业结构调整,恢复了流刺网作业,发展了桁杆拖虾。90代以后,兴起蟹笼作业,蟹类资源不断得以开发利用,渔获产量迅速提高。目前三疣梭蟹已过度利用,而细点圆趾蟹、锈斑Xun、日本Xun、武士Xun等蟹类资源呈上升趋势,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在全面了解浙江省蟹类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情报》1979,(8):13-14
一年一度的浙江带鱼生产即将到来,为了夺取冬汛生产的好收成,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结合当前的气象、海况和渔业生产情况,提出今年冬汛浙江近海带鱼的渔情展望,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渤海西部的毛虾(Acetes chinensis)是渤海的重要水产资源之一。成为河北、天津、山东惠民、昌潍地区转网、樯张网等定置网具的主要捕捞对象。解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其资源发生过很大变化,从产量看,分为三个变动时期,前后渔获量高,中间渔获量低,呈马鞍形。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渤海里近十多年来,除对虾进行人为保护外,其它多数经济鱼类因捕捞过度而衰退。唯独渤海西部毛虾资源仍处较稳定上升的趋势。上升的原因何在?有人认为保护对虾的同时,也保护了毛虾。那么保护对虾的措施是否完全适用于毛虾资源数量变  相似文献   

14.
俞存根  郑斌 《海洋渔业》2000,22(1):24-26
鳀鱼乃鳀属(Engraulis)鱼类的通称,是世界上单一渔业品种产量最高的鱼种。分布在浙江近海的鳀鱼主要是日本鳀(Engraulis ji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烂船丁”,幼体叫“海蜒”,系集群性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而一直未成为开发利用渔业,除了某些地  相似文献   

15.
<正> 鳀鱼乃鳀属(Engraulis)鱼类的通称,是世界上单一渔业品种产量最高的鱼种。分布在浙江近海的鳀鱼主要是日本鳀(Engraulis ji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烂船丁”,幼体叫“海蜒”,系集群性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而一直未成为开发利用渔业,除了某些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福建及其邻近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内容、系统功能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海蜇是一种暖水性大型食用水母,作为珍贵水产品畅销国内外,浙江省是海蜇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在历史上占全国首位,海蜇在浙江省渔业上虽不是主要捕捞种类,但因其价格高,在外贸方面是争取外汇的产品,在生产好的年份,给渔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到70年代中期,由于浙南海蜇群体发生量大幅度下降,继而失去了捕捞价值。目前杭州湾海蜇资源成为浙江省海蜇生产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正> 为摸索浙江北部近海的虾类资源状况,1978年7月至79年6月,浙江水产学院进行了试捕.试捕主要在海礁、浪岗、嵊山、花岛、洋安等海域.均为白天捕捞.因该海域的外侧部分底质大部为沙质或沙泥质,适于拖虾作业,产量也高;内侧底质为泥质,作业困难,基本没有捕获.现将有关资料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薄治礼  周婉霞 《海洋渔业》1992,14(4):151-152
<正> 石斑鱼(Epinephelus)属鲻科石斑鱼属,是一种创汇率高的岛礁鱼类,又是海水鱼中理想的增养殖品种。随着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捕捞强度不断增大,有限的石斑鱼资源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为了保护好这些优良品种,防止其资源衰退,通过对浙江近海石斑鱼资源动态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其资源动向,以便采取必要的对策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陈强 《海洋渔业》1984,6(5):214-217
<正> 金色小沙丁鱼 Sardinella anyita(Valen-cienes)属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福建俗称“鳁鱼”,浙江俗称“黄鲇”.近10年来,随着机帆化的发展,灯光诱捕的成功,沙丁鱼产量有明显上升。但目前仅限于利用浙北近海索饵鱼群,对于浙南温、台渔场的春、夏季产卵群体和60米以外海域的中大条沙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