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国胜 《中国农垦》2011,(10):59-6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迁移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国有农场作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国家队"和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城镇化率突破30%以后,广西城镇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年均提高约1.5个百分点,到2015年,广西城镇化率为47.1%,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但是与城镇相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逐步降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本文从广西城乡公共服务的现状出发,探析符合广西的城乡公共服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春艳  张凌 《山东农业》2003,(11):34-35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包括城乡人口变动,即城镇人口增长和比重上升,农村人口减少和比重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农业份额的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 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即“城镇的城市化”。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转化的目的是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化的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并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产…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2,(13)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称,2011年,全国城镇人1:2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国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10年间,我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35个百分点。城镇化应当是人口城镇化,而不仅仅是土地的城镇化。真正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情况一致。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仍在有序进行。一方面,城市有自己的“拉力”,另一方面,农村也有相应的“推力”。城市化后,城市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并多次暴露出各种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不难发现,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人正慢慢向农村转移,存在着一种逆向城镇化现象。本文还将对逆向城市化现象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1背景 1.1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十八大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将城镇化确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其核心是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制度是制约贵州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原有的制度安排已阻碍了贵州城镇化发展进程,因此必须对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城乡融通的就业制度,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建立廉洁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和多元化投资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探索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土地流转和置换,促使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镇聚集,以制度创新加快贵州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聚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地点和职业角色随之发生变换。尽管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非农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种人口流动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这些劳动力将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能够帮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从而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产物。河南省地处中原,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其城镇化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而对河南省城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这里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河南省城镇化的演进过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通过分析苏州市城镇化和居民收入现状,发现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大约分别增加3233元和1694元。但是,苏州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当前应该注重农民市民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持续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提高"新市民"素质,抓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镇化和居民收入的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2.
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大排名中国城镇化质量排名:深圳居首北京第二 中国的城镇化是件世界级的大事。它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如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发展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多年以来,城镇化率(即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一直是衡量各地城镇化水平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不断上升的城镇化率,被直接视为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消费能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性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收入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约0.1个百分点。2)总人口抚养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5个百分点,西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1个百分点。3)城乡收入差距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产业占比以及人口抚养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且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1 779份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就业质量为研究视角,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整体偏低。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特征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性别、进城务工年限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不明显;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显著。农业转移人口受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发展机会、社会保险健全程度满意度的影响尤为突出,同时注重工资收入水平、工作设施安全性和职业稳定性满意度的提升。因此,建议不断强化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制度,并建立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集聚.引导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过程。农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城市的转移。是农村劳动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镇化是件世界级的大事.它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如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发展的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多年以来,城镇化率(即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一直是衡量各地城镇化水平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不断上升的城镇化率,被直接视为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暴元元  党鹏 《河南农业》2011,(17):52-5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集聚,引导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过程.农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城市的转移,是农村劳动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提高农民收入已是当务之急。该文从就业机会、农产品价格、土地价值、财政农业支出4个方面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从城镇化率、城乡二元结构、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剖析当前影响农民收入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新常态背景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9.
张平军 《甘肃农业》2014,(20):24-2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甘肃省是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区之一,城镇化率不高,只有38.75%,且只是统计上的不完全城镇化率。尽管从统计上看城镇人口比重在快速提升,但城镇居民素质、生活质量、消费行为、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却难以跟上,城镇化的质量还较低,与人口城镇化速度远不相适应。在地级及城市市辖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高达40%。如果考虑到市辖区中大量的农业人口和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等因素,完全的人口城镇化率至少要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就如何加快从甘肃实际出发实现城镇化发展质量,特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要加快制度创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二是要提高以兰州—兰州新区—白银大都市圈的综合承载能力;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州所在的小城镇的吸纳能力;四是要提高甘肃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效率;五是要重视甘肃城镇特色培育和品质提升;六是要摸清现有城镇产业、人口及外来人口居住条件。这样才能实现甘肃城镇化发展从质量和特色品位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到1.2个百分点。至2006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5.77亿人,城镇化水平为4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