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以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为动力,坚持工人、工农兵学员、领导、技术人员相结合,群策群力,把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自5月30日起至6月8日,在邯郸市马头鱼种场、地区河边鱼种场进行释放素(LRH)、类似物[(D—丙~6)(去—甘酰胺~(10))LRH乙基酰胺]及环—磷酸腺甙(CAMP)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库鱼苗孵化根据区水产局召开的“新激素推广座谈会议”的精神,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先后对鲩、鲢、鳙鱼进行了36组催产,实践证明,LRH类似物确是一种高效催产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往,我省人工繁殖草、鲢、鳙鱼,普遍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鲤、鲫鱼垂体(PG)作为催产剂。随着淡水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HCG和PG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人工繁殖鱼苗的需要,尤其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孕妇尿,其来源更感困难,因而迫切要求研制新的鱼用催产剂。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革命科研人员合成了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简称:LRH)和它的类似物,并对鲢、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4,(7):30-30
用孕妇尿提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家鱼人工繁殖作为催产剂,已广泛应用,成效显著,近年来由于淡水养鱼业的发展,对激素需要数量相应增加,但在激素生产中,作为主要原料的孕妇尿,采集颇为困难,故该药品在供应上很感不足,以至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5.
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结束了依赖天然鱼苗养鱼的被动局面,开辟了淡水养鱼的新纪元。近30年来,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已广泛普及,而且有了很大提高。但到目前为止,鱼苗产量仍然低而不稳,供不应求。因此,继续进行家鱼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的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提高鱼苗产量,促进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就家鱼人工催产的某些技术问题谈几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73,(12):16-18
“宁波激素”是我场激素厂生产的。目前有二十省(市),一百余个单位在使用,广大用户普遍反映为质量稳定,效价高,催产作用大。特别是上海市嘉定县使用我场激素已掌握了一定规律,该县七二年从我场购去激素二十克,得鲢、鳙鱼苗3157万尾,七三年又向我场购激素三十克,得鲢、鳙鱼苗4660万尾,每克激素得鱼苗达150万尾以上。  相似文献   

7.
《科学养鱼》1987,(5):21-21
不少读者来信询问,使用催产激素繁殖鱼苗效果时好时差,不知究竟是何原因。为此,我们请上海水产研究所朱选才同志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作简答,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水产养殖场激素厂,继生产促排卵素2号(LRH-A)后,于1980年3月又试制成促排卵素3号(暂定代号LRH-A3,下同)。同年五、六月,国家水产总局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几个单位,将促排卵素3号分别用于青、草、鲢鱼催产,相继获得成功。1981年5月,温州市淡水养殖试验场与宁波市水产养殖场对鲢、鳙鱼进行了催产试验,也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鲻鱼的催产     
亲鱼体长42-45厘米,4-5龄,11月至12月为产卵期,采用鲻鱼(Mugil ccphalus)脑垂体及西那浩灵(Synahorin)进行催产试验。当只注射1-3个垂体时未见排卵,而用1个垂体加西那浩灵20家兔单位混合,作二次肌肉注射,二次相隔时间为12小时,获得排卵,雄鱼不必注射激素。  相似文献   

10.
《淡水渔业》1976,(3):21-21
1975年我省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有四个国营鱼种场进行了合成药物催产家鱼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果。10月上旬,有关单位在河北水产学校召开了总结座谈会。省水产局和省水产研究所派同志亲,临指导。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一直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鱼类的脑垂体(PG)这类催情剂,但随着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需要量越来越大,因此,其来源较为困难;同时,其杂质含量也较高,给亲鱼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用人工合成的LRH,在家鱼催情产卵上获得成功,为家鱼人工繁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催情剂  相似文献   

12.
《淡水渔业》1975,(4):5-7
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1974年5月,我们在长江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用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以背肌及体腔注射法催产家鱼获得成功。但催产所用的剂量却比哺乳动物的剂量高数百倍,甚至上千倍。LRH系实验室合成,价格较贵,所以要将LRH作为一种新催情剂应用于家鱼催产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3.
《淡水渔业》1977,(7):39-40
在四川省农科院的协作下,我站于今年5月6日至7日用四川省农科院生产的LRH类似物催产鲢鱼1组,产卵70万粒,鳙鱼1组,产卵65万粒,受精率90%。用LRH类似物的衍生物催产草鱼3组,产卵300万粒,受精率80%,两种新催产剂均获成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8-14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以一些水产养殖场为基地,在生产第一线与渔工老师傅们一道,在1976年家鱼人工繁殖的催产季节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对应用LRH类似物提高家鱼催产效果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自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以来,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随之而来的是鱼苗需要量逐年增加,同时出现了催产用的鱼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供不应求及注射HCG后的副作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制成一种高效鱼用催产剂LRH—A,并在草鱼、鲂鱼等催产上获得成功,但对鲢、鳙鱼的催产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1975,(2):13-14,24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家鱼人工繁殖必不可少的催产剂,也是防止母畜空怀和治疗畜禽疾病的重要药物。以前是从孕妇尿中提取,但因原料不易收集,产量不大,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产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为了解决发展渔业生产的急需,我场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  相似文献   

17.
在家鱼人工繁殖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凯里市家鱼人工繁殖一直发展不起来,我场及其它鱼场饲养的鱼苗全靠从广西、湖南等省引进,因运输路途遥远,引进的鱼苗往往存活率低,既影响了生产,同时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解决鱼苗长期靠引进的现实问题,2006年5月,我场首次进行了试验性的草、鳙家鱼人工繁殖,希望在人为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18.
投喂激素催产光唇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光唇鱼人工繁殖操作繁琐、亲鱼死亡率高、繁殖率较低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激素口服颗粒。将LHRH-A2、HCG和DOM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吸附于浮性颗粒饵料内,表面涂覆一层添加维生素E的鸭油制成催熟剂和催产剂。用投喂的方式对光唇鱼进行催熟和催产,平均每尾雌鱼产卵677粒、出苗372尾,平均受精率71.19%、孵化率77.25%。光唇鱼口服催熟剂最佳剂量为(LHRH-A_2)7.5μg/kg体重·次,口服催产剂最佳剂量为(LHRH-A_2)45μg+(HCG)1 500IU+(DOM)18mg/kg体重。  相似文献   

19.
冯朝凤 《淡水渔业》1975,(5):23-23,10
为了使亲鱼顺利产卵和得到良好的受精率,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趋作用”的教导,根据我们十多年来人工繁殖的生产实践,使用催产剂时,必须注意十个方面,才能达到较理想的催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笋壳鱼的人工催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网箱养殖的笋壳鱼 ,经长途运输、暂养后催产。要求水温 2 8 2~ 2 9℃ ,催产剂为HCG和LRH-A2 +DOM合剂 ,单独使用HCG剂量 90 0~ 10 0 0IU/kg ,效应时间 5 0~ 5 4h ;使用LRH -A2 +DOM合剂剂量4 0~ 5 0 μg +10~ 15mg/kg ,效应时间 4 8~ 5 2h。催产 14组亲鱼 ,催产成功率 85 7% ,平均受精率 95 % ,孵化率90 % ,出水花 2 9 7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