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砀山酥梨’芽变品系‘锈酥’果皮褐色形成机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盛花后25、50、75、100、125、150和175 d果皮中木质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从构建的‘锈酥’正向SSH-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木质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CCoAOMT-EST,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CCoAOM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锈酥’果皮发育前期木质素增量较大,且木质素增量累计比‘砀山酥梨’高12.2%;‘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PAL、4CL、CAD酶活性均在花后75 d达到最大值,而POD酶活性则在花后125 d出现高峰;二者果皮中4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锈酥’果皮中均相对较高;‘锈酥’果皮中的PAL和4CL酶活性与木质素增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砀山酥梨’则未呈现出此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各个时期,‘锈酥’果皮中CCoAOMT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砀山酥梨’。因此推测,‘锈酥’果皮褐色形成与果皮中木质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提高有关,果皮中CCoAOMT的增量表达是‘锈酥’果实褐皮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砀山酥梨高接良种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砀山酥梨售价连续下滑,梨树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为此,于1999年和2003年,分别在江苏省睢宁县岚山、王集镇对7、20、45年生砀山酥梨进行高接换种试验示范。改接品种为丰水、新高、黄冠、园黄。梨树高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第4年恢复正常产量,每667 m2产量2 100 kg。果实售价由原来的每千克1.0~1.2元增加到3.0元,经济收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贾兵  叶振风  刘普  刘莉  朱立武  衡伟 《园艺学报》2021,(8):1635-1636
‘砀山金酥’是由安徽省砀山县发现的‘砀山酥梨’高糖芽变选育而来。果实卵圆形,果皮褐色。平均单果质量355.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显著高于‘砀山酥梨’,可溶性糖含量11.2%,有机酸含量0.11%,维生素C含量77.0μg·g-1,硬度为3.74 kg·cm-2。物候期与‘砀山酥梨’相近。  相似文献   

4.
以‘岵山晚荔’果实为试材,在(5±1)℃和25℃环境下研究其采后失水和褐变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果皮表皮结构。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荔枝果皮失水和褐变情况严重,果实失重增加;在(5±1)℃贮藏条件下,观察到荔枝果皮表皮结构有轻微破坏,海绵层组织细胞失水收缩,维管束结构可见,细胞层次界限虽不明显,但表皮结构破坏程度轻,能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保持荔枝贮藏品质,使贮藏期延长至36 d;在25℃贮藏条件下,通过切片观察到贮藏时间越长表皮组织结构破坏增加,小突起受到破坏,形成凹陷腔,细胞失水,胞间隙减小,细胞层次不明显,果皮褐变严重。  相似文献   

5.
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及化学调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光泉  肖畴阡 《中国果树》1997,(3):30-31,34
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及化学调控研究初报*宋光泉肖畴阡宾淑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州510225)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对荔枝果皮的褐变进行研究,但对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为了探明对荔枝果皮褐变实现化学调控...  相似文献   

6.
不同低温贮藏对砀山酥梨货架期组织褐变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太谷和临猗地区的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0、1.5和5 ℃低温对贮藏后20 ℃货架期砀山酥梨虎皮病、果心褐变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虎皮病主要出现在低温贮藏后期(200 d以后)出库的货架期果实上,而且贮藏温度越低,货架期间虎皮病越严重。在–1和5 ℃贮藏条件下砀山酥梨的果心褐变指数明显高于0和1.5 ℃。0和1.5 ℃能较好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果实较好的口感和风味;5 ℃果实硬度最低,腐烂率最高;–1 ℃虽然可以降低果实的腐烂率,但贮藏后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果实风味异常。山西太谷和临猗两个地区生产的砀山酥梨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品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酥梨中长期贮藏温度以0 ~ 1.5 ℃为宜,中短期贮藏(120 d之内)可采用1.5 ~ 5 ℃。  相似文献   

7.
龙眼果实采后果皮褐变过程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龙眼果实采后果皮常温褐变过程的差异表达蛋白变化。【方法】以‘乌龙岭’龙眼为研究对象,龙眼果实采后在常温(28±2)°C下贮藏0、1、3和5 d后,应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TOF-MS技术分析果皮的差异蛋白。【结果】在龙眼常温下贮藏0、1、3和5 d等不同时间点,共检测到42个差异蛋白至少发生一次丰度在2倍以上的表达变化,其中38个蛋白被成功鉴定,有14个上调表达,20个下调表达,4个复杂变化。这些蛋白质参与了应激和防御(13.2%)、蛋白折叠、稳定和降解(28.9%)、能量与物质代谢(26.3%)、信号转导(10.5%)和次生代谢(2.6%)等生理过程。【结论】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下调表达,可能引起龙眼果实采后果皮细胞内活性氧增加;苹果酸酶和膜联蛋白的下调表达,可能与生物膜系统完整性的破坏有关;另外泛素结合酶、蛋白酶体α亚基和20S蛋白酶体PAF1亚基的下调表达,可能导致对果皮细胞中损伤或失活蛋白的选择性降解速率降低,使细胞内环境平衡失调;而过氧化物酶的上调表达,可能引起酚类物质反应生成褐色物质,致使果皮发生褐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白皮石榴采后果皮褐变严重的问题,明确其采后果皮褐变的机制。【方法】以‘白花玉石籽’为材料,研究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指数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贮藏过程中,果皮失重率及褐变指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非酶促褐变指标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与褐变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还原糖呈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呈逐步降低的趋势;而5-HMF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酶促褐变指标酚类底物、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与褐变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PO活性持续下降;总酚含量先下降,然后随着褐变的发生而上升。果皮褐变过程也伴随着细胞渗透物的外渗和组织的衰老。与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褐变指数分别与失重率及还原糖、总酚、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氨基酸态氮、PPO活性则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采后石榴果皮褐变既有酶促褐变也有非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9.
荔枝果皮创伤后,耗氧的主要部分(73%)受KCN控制。“抗氰呼吸”约占耗氧量的31%,NaHSO_3可以完全抑制,光、GA_3对此也有抑制作用。PVP在暗中对KCN控制的耗氧有抑制作用,但可被光解除。受伤果皮褐变受KCN影响,NaHSO_3、NaCl、HBO_3显著抑制之,pH5.7~7.7范围内,pH6.2~6.7褐变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金冠’苹果果锈形成的时间与原因,探索防止果锈形成的方法,以‘金冠’及 其无锈芽变品种‘丰帅’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果面果锈形成过程,测定了果皮色 素和次生代谢产物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花后4 周‘金冠’苹果果面尚无肉眼可见的果锈时,表皮细 胞蜡质层已经开裂、脱落;花后5 周表皮细胞角质层大量开裂,细胞壁木栓化;花后6 周,大量果锈出 现在果实表面。据此推断,花后4 ~ 6 周是‘金冠’苹果果锈形成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丰帅’果皮 叶绿素和类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金冠’,而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金冠’,特别是在花后4 ~ 6 周。花后4 周利用0.05 ~ 5 mmol · L-1 外源绿原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金冠’果皮果锈指数,且对果实 品质没有不良影响。因而,适当浓度外源绿原酸可望用于苹果防锈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石榴品种成熟期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相关关系,以期为石榴种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20个主栽石榴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成熟期果皮褐变度,PPO、POD、PAL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石榴品种间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水晶甜’果皮褐变度,PPO、POD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最高,‘太行红’PAL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褐变度与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泰山金红’抗褐变能力最强,‘水晶甜’抗褐变能力最低。【结论】不同石榴品种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果皮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PPO是影响石榴果皮褐变的主导酶类,PAL和POD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果皮褐变。‘泰山金红’‘胭脂红’和‘临选2号’是抗褐变的品种,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程度,为生产上的分级和研究中定量果皮的褐变程度提供依据,以淮枝、糯米糍、桂味为材料,研究了采后其果皮颜色变化过程中亮度(L*)、色饱和度(C*)、色度角(h)值及a*值和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褐变程度的关系,并推导出褐变与这些指标变化相关的方程式。结果表明,色度指标L*,a*,b*和C*值的变化均可用于衡量荔枝果皮的褐变程度,其中以C*值的相关性最高,并确定了3个品种荔枝C*值与褐变程度的对应关系,将荔枝果皮褐变程度数量化,建立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梨新品种‘大果白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果白酥’梨系由砀山梨芽变选育的优良新品种。果实特大 ,平均单果质量378g ,最大单果质量 12 80g ,口感酥脆 ,汁液多。 8月下旬采收 ,树势强 ,树姿直立 ,较抗黑星病。  相似文献   

14.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3.03.020)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金青等人研究了砀山酥梨石细胞木质素沉积及其结构特征。石细胞是影响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石细胞是通过木质素在初生细胞壁上沉积,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果袋对瑞雪苹果(Malus×domestica‘Ruixue’)果皮褐变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为减缓瑞雪苹果果皮褐变并提高瑞雪苹果在陇东地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以6年生瑞雪苹果为试材,于盛花后84 d采用绿色波点单层袋(G1)、袋口露白绿色波点单层袋(G2)和白色单层袋(G3)进行套袋处理,以普通双层袋为对照,研究不同果袋对瑞雪果皮褐变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G1、G2和G3处理降低了瑞雪果皮褐变率,其褐变率从78.6%分别降至7.0%、6.0%和1.4%。其中对照一至四级褐变指数均为最高,与对照相比,G1和G2出现果皮一级褐变和二级褐变,G3仅出现果皮一级褐变,褐变指数为1.4%,与对照果皮发生褐变现象时间相比,G1和G2推迟了11 d,G3推迟了13 d。对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G1、G2和G3抗氧化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其中G3的含量又显著高于G1和G2。而对照、G1、G2和G3的SOD和POD活性整体依次升高,PPO活性依次降低。【结论】白色单层果袋(G3)显著提高了果皮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瑞雪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梨已育成芽变品种/品系进行整理分析,将芽变涉及的变异性状分为5大类和16小类,这些变异性状主要集中在大果型、果实皮色、成熟期、耐贮性及自交亲和性等方面。综述了不同芽变品种及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大果型芽变分别由染色体加倍与控制果重基因变异2种因素引起;果实皮色芽变分别由花青苷、叶绿素、木栓合成途径中的基因变异引起;S-基因位点的变异形成了自交亲和性芽变。探讨了芽变选育在梨的不同品质性状改良中的有效性,并对梨芽变选育方法相关研究及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切实有效地控制‘砀山酥’梨贮藏或货架期黑皮病,2009年以来,以山西和陕西地区的‘砀山酥’梨为重点,兼顾皖、苏、豫等地,对果实贮藏品质,黑皮病发病规律、发生原因、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砀山酥’梨黑皮病的发病受果实内在品质以及采前管理或气候条件、采收期(果实成熟度)、入库降温管理模式、贮藏环境条件、冷库管理等多因素的影响。在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并提出了‘砀山酥’梨黑皮病监测预警和采前采后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并在山西和陕西地区梨贮藏企业进行示范推广,有效控制了黑皮病的发生,维持了果实贮藏品质,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从取材方式、灭菌前预处理、培养基添加抗褐变剂3方面研究降低南板蓝根芽体褐变的方法。结果表明:掰芽取材和及时流水冲洗处理对减轻南板蓝根芽体褐变有显著的效果;培养基中添加0.5%活性炭吸附剂对减轻褐变有一定作用,添加抗氧化剂柠檬酸300~500 mg/L浓度对褐变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掰取芽体后立即流水冲洗2 h,培养基中添加0.5%活性炭,能有效减轻芽褐变和利于快速增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阿月浑子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机制,以阿月浑子组培丛生芽为外植体,在其继代培养基(1/2DKW)中分别添加抗褐变剂PVP和Cys,分析组培苗叶片、茎段和愈伤组织的总酚含量以及PPO、POD、PAL、C4H酶活性的变化,研究其与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内,愈伤组织中PPO活性呈增加趋势,而叶片和茎中PPO活性呈"V"字形变化。POD活性随继代时间增长而逐渐升高,继代28 d后开始下降,愈伤组织中POD活性变化范围较叶片和茎段中要高一个数量级。PAL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C4H酶活性在继代前期上升,继代14 d或21 d后下降。结合相关性分析可知,阿月浑子各组织的总酚含量与褐变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POD酶在促褐变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在实验中发现,PVP与Cys虽然对POD、PPO、CH4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但其主要是通过抑制PAL的酶活性,显著减少了组培苗和愈伤组织的酚类物质含量,从而降低褐变率。  相似文献   

20.
‘华栗2号’是从锥栗实生单株中选育出的新品种,优质,丰产,抗褐变。鲜果平均单果质量10.0 g,可溶性糖7.60%,淀粉34.00%,蛋白质3.96%,脂肪0.60%,维生素C 315.0 mg • kg-1,质地细腻,宜加工。盛果期平均产量达4 200 kg •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