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试验以渭北旱塬农区——陕西省渭南市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覆膜年限春玉米地膜残留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揭示出大田土壤中残膜重量、数量及形态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玉米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3 a的最小为28.2 kg·hm-2;5a的残留量为51.5 kg·hm-2;2 a未捡拾的68.1 kg·hm-2,是3 a的2.4倍;6 a在经过人工仔细捡拾后的为39.7 kg·hm-2,比5 a的降低了23.0%。残膜主要集中在地表耕层0~15cm土壤中,是15~30 cm土层中的1.6~2.5倍。残膜单片面积数量3 a以上的表现趋势一致,4 cm2的占最多为56.7%~64.1%,4~25 cm2的占25.9%~33.2%,25 cm2的占最少为5.6%~10.6%。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残膜数量2 a未捡拾的比3 a的增加了91.3%,6 a经过人工仔细捡拾后的比5 a的降低了18.0%,此现象说明人工捡拾在残膜治理过程中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西省白水县旱塬气候、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阐明了本地区玉米的生产现状。科学的分析了玉米膜侧播种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技术创新及重要作用,并针对本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提出了适宜渭北旱塬生产的地膜玉米膜侧播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从而将此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针对玉米产量低的原因,提出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包括机械化深耕、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旱作农业技术及选用优良品种、配方施肥、中低产田改造、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6.
为确定志丹县地膜玉米的适宜种植方式,2012年安排了地膜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增产情况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田玉米的长势及产量分析结果来看,玉米采用膜上种植方式产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渭北旱地地膜玉米套种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可使油菜籽产量达到1740.0kg/hm^2,较露地冬油菜增产510.0kg/hm^2,玉米平均产量为6228.0kg/hm^2,基本与同类地区单种地膜玉米产量持平,该技术是渭北干旱地区的一种高闹效种植模式,可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2008年莎车县玉米播种面积3万公顷,玉米单产526.6千克,667米,其中复播地膜玉米2.3万公顷,种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77.8%,复播地膜玉米平均单产533.6千克/667米^2,常规玉米平均单产520千克/667米^2,地膜玉米比常规玉米667米增产13.6千克。  相似文献   

9.
平昌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是西南地区典型伏旱高发区之一,十年九灾,十灾九旱。近年来,该县狠抓旱作农业,突出发展地膜玉米生产,探索抗旱减灾途径,提高粮食产能,全县玉米产量年均增幅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 地膜西瓜套种春玉米是武强县刘南召什村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菜粮立体种植模式,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亩纯收人3250元左右:一亩西瓜毛收入3000多元,扣除水、膜、种子、化肥350元左右的投资,亩纯收入2650元左右;玉米产量1000斤左右,毛收入750元左右,扣除种子、化肥150元左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中国40年来生产发展最快的作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玉米面积1540公顷,单产1507千克/公顷,总产2320万吨,至本世纪初,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增长,种植面积约2300万公顷,单产5000千克/公顷,总产11000万吨,尤其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长近5倍。  相似文献   

12.
渭北旱塬春玉米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渭北早塬合阳甘井试验站,采用大田9个品种比较试验和3个品种的多因素(品种、密度等)正交设计试验,筛选适宜渭北旱塬高产的春玉米品种,研究与其配套的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我们试验研究条件下,对春玉米产量影响的因素顺序为品种>密度>施肥>灌水,即品种、密度的选择比施肥、灌水更为重要;郑单958、沈玉17、竣单20、豫玉22、登海115个品种表现良好,产量相对较高,适合该区种植,可推广应用.密度以52 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地膜西瓜套种春玉米是武强县刘南召什村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项菜粮立体种植模式,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亩纯收入3250元左右:1亩西瓜毛收入3000多元,扣除水、膜、种子、化肥350元左右的投资,亩纯收入2650元左右:玉米亩产量500kg左右,毛收入750元左右,扣除种子、化肥150元左右投资,亩纯收入6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102团近年大力发展玉米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尤其是地膜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几年来,我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玉米高产新技术,使玉米667米^2产量达1000千克。  相似文献   

15.
地膜玉米种植需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玉米地膜覆盖种植,应落实配套高产优质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加大科技投入,使高产田产量达到1200千克为67米^2。  相似文献   

16.
旱地地膜玉米集流增墒覆盖法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特点及常规覆盖栽培的缺点,在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和试验提出了6种旱地地膜玉米集流增墒覆盖法,对集流膜上水分、增加膜下根际土壤含水量、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均有明显效果。一般较常规覆盖法降水利用率提高2~3 倍,产量增加61% ~244%  相似文献   

17.
旱地地膜玉米集雨补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田间微地形集雨技术和关键期补灌技术组合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在陇中半干旱地地膜玉米集雨补灌的最优组合模式为膜上沟播种植并在大喇叭口期补灌 ,在试验当年玉米全生育期降水量为 2 82 mm的条件下补灌 4 5 mm,产量可达到 8877.5 kg/ hm2 ,水分利用效率达 2 9.2 kg/ (m m· hm2 )  相似文献   

18.
五台县属典型的高寒山区,旱寒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以来,有效地促进了玉米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亩产由过去的250千克左右增长到500千克上下,对于推动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榆中县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度2150-2450m,年均降水量350mm左右,蒸发量1450mm,年均气温5℃,无霜期114d,区内无任何可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属典型的半干旱山地雨养农业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豌豆三大作物为主,由于干旱严重、无霜期短等原因,种植玉米保苗困难,难以成熟,很长时间以来,玉米种植在该地区一直是一个空白。近些年随着集雨节灌工程的实施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科技人员在该地区试验种植地膜玉米取得了成功,并收到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已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已成为该地区群众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产量、发展养殖业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