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恢63”及其配制的新组合“汕优63”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恢63是我所用IR30作母本与圭630杂交于1980年秋育成的新恢复系。属基本营养型,晚季种植全生育期137天,总积温2450℃-2500℃,比IR24长5天左右,平均总叶片数16.5叶,穗长23.4厘米,每穗总粒数121粒,结实率86.3%,千粒重29.3克,谷粒呈长形中宽,比IR30大,比圭630小,叶色偏淡,叶鞘无色,冠层叶挺直,稍宽,后期转色好,株高100厘米左右,地面节间短,不倒伏。对野败型A有强恢复力,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和飞虱。汕优63是珍汕97A与明恢63配制的杂优  相似文献   

2.
D优63     
D优63(D汕A×明恢63)是四川农业大学与福建尤溪县管前农技站(黎汉云、刘文炳、周开达、李仁瑞)协作育成的D型细胞质杂交新组合。1985~1987年在全国十五个省累计推广561.53万亩,产量与汕优63相近或略高,一般亩产达600公斤左右,高的达700~800公斤。是一个可与汕优63搭配或轮换种植的新组合。 1.特征特性D优63.属中稻型偏感温组合,作单季栽培全生育期150大左右,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30~135天,比汕优63早2~3天。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紧凑,整秆较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一般每亩有效穗为17~18万,每穗总粒数120~14V粒,作单季栽培结实…  相似文献   

3.
汕优63     
汕优63(珍汕97A x明恢63),1981年由福建三明市农科所育成。其恢复系明恢63是从IR30x圭630的杂种后代中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该组合属于迟熟中釉类型,在长江流域作中稻全生育期155天左右,作晚稻130天左右,比汕优2号长2-5天。适合于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 汕优63株高100-110厘米,株型适中,叶片稍宽,剑叶挺直,叶色较淡,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18万左右,每穗粒数120-13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9克左右,米质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和稻飞虱。1982-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964.7斤和862.9斤,分别居第一位和…  相似文献   

4.
汕优67     
汕优6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晚稻组合,其恢复系明恢67是用IR54与明恢63杂文选育而成。1988年晚季省区试,19个点平均亩产404.6kg,居8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1汕优6号增产9.26%,比对照2汕优63增产0.55%。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31天,比汕优6号迟3天,比汕优63迟1天,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剑叶挺拔,克服了汕优63叶宽易披叶的缺点。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8~19万,每穗总粒107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89,根系发…  相似文献   

5.
D优63     
D优63(D汕A/明恢63)是四川农业大学与福建尤溪县管前农技站协作育成的D型细胞质杂交稻组合。1985~1987年在全国15个省累计推广561.53万亩,产量与汕优63相接近或略高,一般亩产达600kg左右,高的达700~800kg。是一个可与汕优63搭配或轮换种植的组合。1产量表现D优63属中稻型偏感温组合,作单季栽培全生育期150天左右,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30~135天,比汕优63早2~3天。株高100~105cm,株型紧凑,茎秆较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一般每亩有效穗为17~18万…  相似文献   

6.
汕优7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明恢79配组而成的晚籼新组合。明恢79是用明恢63 × IR58育成的中熟籼型恢复系。1991年娄底地区粮油所引进参加晚稻品比鉴定,小区平均亩产485.0公斤,比对照威优46增产0.8%,居第二位,日产量为4.01公斤,居首位。晚季大田示范,平均亩产452.4公斤,比对照威优64增产7.3%。 该组合全生育期117天,株型较紧凑,叶色淡绿,株高95.8cm,穗长22.5cm,每穗总粒数117.9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7.8克,出糙率82.0%,精米率71.0%,整精米率58.0%。腹白小,外观品质良好,适口性好。 该组合分荣力较强,前期繁茂性好;抽穗整齐’…  相似文献   

7.
特优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浦 A ×明 育成的杂交新组合.全生育期在闽东南沿海早季种植135~140天;晚季种植125~130天.在福建省晋江市示范种植3年,普获增产.表现出穗大粒重,米质优、后期转色好等优良特性.是继汕优63后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组合,为了摸索其栽培技术和增产潜力.1992年晋江市农技站在安海镇芹柄村黄金榜户种植1.5亩,亩产678kg,创该市晚稻高产纪录. 对该因考种,特优63平均株高92.3cm,穗长21.8cm.每株平均穗数9.8穗,亩有效穗20,56万穗,每穗平均粒数113-2粒,千粒重29.5g,结实率92.3%.冠层的倒1,倒2,倒3叶的平均叶面积为34. …  相似文献   

8.
“特优63”(龙特浦A×明恢63)是漳州市农科所1986年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在闽南稻区可早,晚兼用。其他地区可作单晚或双晚种植,尤其适宜中稻种植。 (一)特A的主要特性特A是用龙特甫从野败V_(41)转育而成,经过5年6代回交、二代繁殖育成的龙特甫A,(简称特A),特A具下述特点:(1)穗大粒多。1987年晚季在长太制种,特A平均穗粒数115.9粒,千粒重27—28克,比珍汕97平均穗粒数78.3粒,千粒重25-26克,分别增加37.6粒和2克左右。(2)包颈短,包粒少,在不喷“九二○”情况下,一般特A包颈穗1/5-1/4,汕A包颈1/3-1/2  相似文献   

9.
汕优78     
汕优78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恢复系明恢78与珍汕97A配组而成的籼型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78由明恢63与IR26杂文选育而成。该组合在华南可作早、中、晚稻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中、晚稻种植,至1993年已在全国累计推广450万亩,1993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主要特征特性汕优78属基本营养型,作双晚全生育期130天左右,作单晚145~150天,与汕优63基本相同。该组合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倒,株叶型态好,剑叶厚而挺,后期转色…  相似文献   

10.
优 163(优 ⅠA ×明恢63)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合作选配而成。不育系优ⅠA为印尼水田谷 6号不育细胞质。保持系优 ⅠB系从协青早B中选优而来。开花习性好,生育期较短的变异单株经稳定而成。该组合经1987~1989年的组合比较、多点试验、省区试和不育系试繁、试制,均表现优异。 一、主要特征特性 该组合属基本营养生长型。全生育期在四川和湖南作中稻比汕优63短2~3天。在湖南作双季晚稻栽培比威优6号长3天左右。作中稻栽培,株高110厘米,作双晚栽培株高105厘米左右,比汕优63矮5~6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汕优6…  相似文献   

11.
汕优6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其恢复系明恢67是用IR54与明恢63杂交选育而成。19 88年晚季省区试,19个点平均亩产404.6公斤,居8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1汕优6号增产9.26%,比对照2汕优63增产0.55%。 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31天,比汕优 6号迟 3天,  相似文献   

12.
用新育成大穗型恢复系金恢 2 10 1与野败不育系配组 12个杂交稻组合 ,在稀植 (2 3cm× 2 6cm ,每 6 6 7m2 插植 1 1万丛 )条件下比较产量试验。结果金恢 2 10 1系列杂交稻普遍表现大穗、重穗等特点 ,其中博优 2 10 1等 7个组合比汕优 6 3显著增产 ,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3.
龙斌 《中国稻米》1997,(1):38-39
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6年4月审定通过了10个水稻品种,简介如下:(1)I优802:系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所以明恢63×紫圭已单株幼穗通过60Co-γ射线处理并进行花药培养育成的恢复系川恢802作父本,I-32A作母本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组合。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型紧凑,分菜力较强,穗平均着粒153.2~157.2粒,结实率79.96%~82.40%,千粒重28g左右,糙米率80.0%,精米率70.5%,整精米率45.90%,加工、食味品质与汕优63相当。1994~1995两年四川省区试平均单产8516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59%,1995…  相似文献   

14.
汕优85     
汕优85(珍汕97A ×台八-5)是中国水稻所选配的晚稻组合。1986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晚稻中迟熟组区试,全国区试15个点,亩产286-526.7公斤,平均447.8公斤,12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比统一对照汕优2号平均增产6. 87%,居各参试组合的第二位。全生育期117-135天,平均128. 4天,比对照汕优2号早熟2大。每亩有效穗16.7-23.25万,平均20.04万,成穗率平均64.69%。株高平均88.13厘米。每穗总粒数84.55-130.2粒,平均108.01粒,结实率平均80.68%,千粒重平均26.6克。田间抗性轻感纹枯病和飞虱,接种抗性鉴定,中抗白叶枯。熟期落色尚好,抗倒。米质经1986年全国杂交…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中413的广亲恢性及其系列组合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413是从50465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广亲和恢复系。与籼型测验种IR36,南京11测交,F1结实率分别为75.5%和80.0%;与粳型测验种秋光,Balilla测交,结实率分别为71.4%和53.2%。对野败,矮败,Dissi,马尾粘等胞质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以中413为广亲恢系而配制的系列组合均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种植均比对照汕优63和汕优10号增产或极显著增产。作单季种植,亩产可达700 kg以上;作双晚栽培,亩产可达600 kg左右。表现为秧苗素质号,生长势旺,耐肥抗倒,穗大,叶面积系数大,物质生产力高,穗多,库源关系协调。中413系列组合不仅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而且较好地克服了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种F1结实率偏低,籽粒不饱满,植株偏高和生育期偏长等障碍。  相似文献   

16.
渝优11号   品种来源:用自育恢复系1351与不育系23A测配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大穗型中籼中迟熟优质杂交水稻.重庆地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60.5 d左右.分蘖力强,有效穗数215万株/hm2左右;穗平着粒166.6粒,千粒重26 g左右.该组合株叶型好,剑叶直立,株高105 cm左右,主茎总叶片数16叶左右,穗长27 cm左右,穗平一次枝梗数12个左右、二次枝梗数31个左右;谷粒长型,穗子顶部有少量短芒,叶鞘基部浅紫色,叶耳、叶舌和稃尖紫色.2003年重庆市种子站统一抽样,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验中心测定,其出糙率79.1%,粒长6.8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34%,垩白度6.8%,胶稠度71mm,直链淀粉20.2%,水分10.9%.……  相似文献   

17.
汕优77     
汕优7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恢复系明恢77与珍汕97A配组育成。明恢77是用“明恢63/测64—7杂文选育而成。该组合从1990~1993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近1000万亩,1993年通过了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作早稻全生育期125~130天,与汕优64基本相同。株高95cm,茎秆粗壮,分蘖力中上。株叶形态好,穗大,结实率高,耐寒性好,适应性广,抗稻瘟病。一般亩有效穗20万,每穗13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g,米质较好,亩产450~500kg。2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汕…  相似文献   

18.
辐优63系湖南省怀化地区农科所用该所选育的辐南A与明恢63配组而成。1990年参加我区5个点的区试,折合单产76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居8个参试组合之首。1991年继续试验,平均单产7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仍居首位。施甸县城关镇大麦场农户赵正北种0.85亩,实收干谷62 5公斤,折亩产735公斤。 该组合在我区作中稻,全生育期164天,比汕优63早熟1~2天,株高100厘米左右,穗长22.3厘米,每穗总粒数145粒,结实率86%,千粒重27~28克。该组合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植株整齐,后期熟色好,抗病性较强,增产显著,是个有发展前途的高产新组合。辐优63在…  相似文献   

19.
“冈优22”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冈46A”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恢复系“CDR22”配制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柘荣县于1994年从四川邛崃市种子公司引进试验、示范,作单季稻栽培。一、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基本营养型,作单季稻栽培全生育期153d左右,比对照组合汕优63略长l—Zd,株高102一106cm,株型集散适中,叶片宽大,功能期长,长势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亩有效把16—18万,穗长23—27cm,每德粒数19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7.0—27.3g,糙米率82.1%,精米率70.2%,整精米率54.4%。1995年度该组合参加拓…  相似文献   

20.
汕优63     
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1981年由福建三明市农科所育成。其恢复系明恢63是从IR30/圭630的杂交后代中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该组合属于迟熟中籼类型,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汕优63株高100~110cm,株型适中,叶片稍宽,剑叶挺直,叶色较淡,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18万左右,每穗粒数120~13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99左右,米质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和稻飞虱。1982~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2.35kg和431.4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