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房东咪罕夯     
20年前的泼水节,我在云南省橄榄坝农场旁的傣家寨子里住了4天。这里的傣族人在澜沧江畔依水而居,一座座傣家竹楼掩映在浓郁的绿树和婆娑的凤尾竹林之中,显得十分幽深和神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傣族"竜林"的历史变迁概况,将其变迁的动因归结为人口急剧增加、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外来文化对傣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分析了傣族"竜林"变迁的生态及社会后果,认为其生态后果是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而社会后果是使得傣族传统生态观念淡薄、传统社会道德观逐渐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傣族"竜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强调要树立傣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开展"竜林"资源调查和梳理工作,制订傣族"竜林"保护规划,以及在生态学指导下进行"竜林"旅游景点开发。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74-275
傣族的餐饮文化是傣族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家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被保留下来,这些特征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让更多的人了解傣族的饮食文化,不仅传播着傣族佳肴,傣家文化,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将傣族特色餐饮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4.
存一榕 《中国农垦》2005,(12):70-70
到过西双版纳橄榄坝的人都会清楚地记得,那一排排苗条挺秀的槟榔、顶天立地的椰树、喷绿吐翠的棕榈、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凤尾竹,还有那些被绿色遮蔽呵护着的傣族村落与竹楼,这一切,绘就了橄榄坝这幅独特靓丽的风情画。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龙舟的起源与傣族生存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傣族龙舟包含了傣族人对英雄的悼念、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记录了西双版纳傣族木制龙舟的建造流程,希望以此保护具有傣族特色的木制龙舟的建造技艺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提炼傣族文化以及密切相连的小乘佛教文化内涵,融入当地热带雨林风光、湿地环境景致,创造具有植物多样性的热带雨林模式滨水生态景观,融汇了傣族生产、娱乐、歌舞、音乐、美术、宗教、工艺、婚庆等活动内容的文化精髓,向人们阐释了景观多元化如何与地方特征相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位于云南省中部衰牢山区新平县境内的南碱村,1999年通过省民族文化生态村保护发展项目组专家评审,建议将其建设为傣族文化与生态示范村,本着充分体现傣族景观特色和反映花腰傣的文化特点,就该文化生态村的景观进行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傣族森林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多样性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傣族与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傣族民族森林文化,如傣族传统的生态观、宗教信仰等。本文从铁刀木文化、贝叶文化、龙山文化和稻作文化4个方面综述了西双版纳傣族森林文化对当地植物多样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勤劳朴实的傣族同胞祖祖辈辈在这里辛勤耕作竹楼上的白鹭吟颂着吉祥轻柔的秋风摇曳着希望那一把弯弯的镰刀收获了世世代代的幸福江畔传来的那一串串欢歌笑语诉说着稻香里传奇的故事竹林里升起的袅袅炊烟洋溢着边疆村寨的和谐与安宁竹筏上的小仆哨抛下竹竿激荡着傣乡稻田里的那一粒米——题记芒市原名潞西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云南农业市,水稻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全市种植水  相似文献   

10.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这些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圣境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薪炭林大面积消失等方面。分析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指出了傣族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保护傣族传统文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原竹预制构件房屋设计与制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竹为主要原料设计与制造符合现代居住要求的预制构件房屋,内容包括毛竹的处理与设计强度计算,建筑构件的连接、模块化设计与性能测试,以及预制构件房屋的建造等。结果表明:屋架在实际使用载荷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墙体的抗侧承载力为0.78 t,可用作1~2层住宅承重墙体。通过建设示范房屋证明利用原竹进行现代房屋的设计建造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观光园是融农业生产与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园林,已成为21世纪户外休闲的时尚。从农业观光园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了体验性景观形象设计,总结了竹子景观形象设计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感官体验的要素,从形状、质地和色彩3个方面入手进行视觉的景观形象塑造,从筛选或开发具有食用、触摸等价值的竹种和产品,布局适宜的场所等方面出发进行其他感官的景观形象塑造。在农业观光园中,塑造竹子的体验性景观形象对营造富有特色体验的空间场所和设施有着重要意义,是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其本质就是要使竹子景观更加感知化,激发游人内心的美妙感觉,实现人与景观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3.
选用我国丰富的毛竹作为结构材料,对圆竹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圆竹的基本力学指标高于TC13级针叶木材,可以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设计了几种圆竹构件和结构的金属连接件,基本实现了圆竹构件加工的标准化和施工的预制化.设计了基于墙板模数的圆竹墙体单元,并对2片墙体进行了抗侧力试验,圆竹墙体的抗侧力性能与U型连接件密切相关,抗侧向能力约为同类型轻型木结构墙体的65%.进行了3个圆竹屋架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屋架的极限承载力由变形控制,平均值为12.3 kN.根据试验结果和木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和建造了一个约50 m2的预制装配式圆竹房屋示范建筑,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示范建筑已使用3年多,目前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毛竹受雨雪冰冻危害的受损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浙江省遂昌县受雨雪冰冻危害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受损特点分析,旨在为今后的毛竹科学经营提供依据。结果显示:①海拔为400~750m时,毛竹受损率达50%以上,受损最严重。②坡度与受损率成正比关系,y=1.3011x-1.0714,坡度〈30°可减少雨雪冰冻的危害;③经营措施为全面土壤深挖20cm以上的毛竹林的爆裂率极显著低于药剂除草的毛竹林,t=16.251〉t(5)0.01(4.032);④不同龄级毛竹间受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Q检验发现,Ⅰ度竹(1~2年生)受损率极显著低于Ⅲ度(5~6年生)竹,D=18.64〉D0.01(15.7215),显著低于Ⅱ度(3~4年生)竹,D=13.43〉D0.05(11.6307);⑤立竹结构比例以Ⅰ度∶Ⅱ度∶Ⅲ度∶Ⅳ度(7~8年生)=3∶3∶3∶1对抗雨雪冰冻灾害最有利。图2表6参8  相似文献   

15.
郑友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32-8633,8641
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浙江素有"中国竹子看浙江"的美誉,其快速发展的竹业已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促进了竹文化的更新。该研究为更好发挥竹文化对浙江竹业经济及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在做好竹业规划,完善竹业文化、技术、产业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使竹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积极发展竹产业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竹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研发水平及生产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竹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潜力巨大的现代林业朝阳产业之一,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理念与中国国情和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成功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例证。竹产业具有鲜明的生态、经济、文化属性,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载体。它的健康发展,可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竹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持续挖掘竹资源利用空间和价值空间,合理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行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实现竹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溶胶凝胶法,赋予竹材超疏水特性,以拓宽竹材的应用范围。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制备硅溶胶浸渍液,选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的乙醇水解液对浸渍处理后的竹材表面进行修饰,制备超疏水竹材表面。结果表明,处理后竹材表面形成直径大小为50~100 nm的颗粒状薄膜;竹材横截面接触角达到154°,具备了超疏水表面特性;改性后疏水效果随HDTMS质量分数增加而提高,当HDTMS质量分数为5%时,疏水效果达到最佳,之后随HDTMS质量分数增加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8.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形态性状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情况,为竹子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竹苗密度处理条件下,美丽箬竹地下茎形态指标随竹苗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其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则以2鞭段处理表现最好,其次分别为3鞭段、对照、4鞭段处理;(2)光照处理美丽箬竹形态指标总体上随光照减弱而逐渐减小;(3)养分处理条件下,梯度2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4)水分处理条件下,间隔6 d浇水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研究发现:(1)不同处理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发生复杂变化,最终导致竹子无性系种群生长拓殖能力的差异;(2)多因素藕合异质环境条件下美丽箬竹种群生理生长与生态行为及其形成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竹农参与技术创新是一种资源的再配置。在明确竹农参与技术创新可供参与的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竹农参与技术创新的几种形式,分析了竹农运用资财的参与度、参与曲线和参与方式的选择,对竹农资源与科研机构资源“参与角色”的转换性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