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昆虫交配行为、繁殖适度和性信息素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行为学是一门颇受重视的热门学科,主要包括昆虫交配行为、繁殖适度及性信息素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概述了昆虫多次交配、延迟交配等有关昆虫交配行为中的问题,并从昆虫的多次交配、延迟交配、不同日龄、光照、温度等对昆虫交配行为和繁殖适度的影响做了综述;指出昆虫行为学的研究已在害虫预报和防治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对农业生产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瓢虫科多数种类是许多重要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本文综述了瓢虫科昆虫的交配行为,重点就瓢虫的交配识别、交配选择、交配过程和多次交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展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3,(10):1153-1156
概述了国内外鳞翅目昆虫多次交配和延时交配行为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鳞翅目昆虫行为学的研究在害虫防治方面的实用价值,以及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交配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同性别(全雌、全雄)、异性别小龙虾在繁殖季节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同性别小龙虾雄性个体之间存在交配行为,但交配过程中的交配行为、交配时间、交配频率与异性别小龙虾明显不同;同性别小龙虾雌性个体之间没有观察到有交配行为;异性别小龙虾个体之间存在典型的交配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rgiperda(J. E. Smith)是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交配行为是两性生殖的昆虫在配偶选择及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种群繁衍与进化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恒温26℃,自然日长条件下连续6 d观察统计草地贪夜蛾成虫的交配节律、交配持续期、繁殖力和寿命。【结果】成虫一生能进行多次交配;成虫的交配行为发生在暗期,交配时间出现于19:30—05:30,交配高峰出现在01:00。成虫羽化后的第2晚至第6晚均能进行交配,随着成虫日龄的增加,交配率显著降低;2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为92.18%,6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下降为25.67%。交配持续时间最短22 min,最长达360 min,平均为(94±6)min,交配持续时间随着成虫日龄的增加而显著缩短。交配次数对每雌产卵量、孵化率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草地贪夜蛾的交配行为具有明显节律性,成虫日龄对其交配行为有显著影响,交配次数对其繁殖力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该虫的繁殖生物学、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延迟交配被认为是交配干扰技术间接控制害虫种群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延迟交配行为对蛾类昆虫生殖适合度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延迟交配行为与蛾类生殖适合度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且存在很大疑惑。本文通过对搜集到的38篇实例研究性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了蛾类的延迟交配行为对雌蛾的生殖产量的影响并确定这种差异是否受科属、性别和交配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交配明显降低雌蛾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而雌蛾寿命相应地延长。这种负相关性在不同科、性别和交配策略的蛾类之间有所差异,表现为延迟交配对夜蛾科、螟蛾科、卷蛾科、尺蛾科等的负作用高于草螟科、菜蛾科、巢蛾科和蛀果蛾科等蛾类;对雌蛾的影响比雄蛾更明显;而对多配制蛾类的影响比单配制蛾类更显著。笔者的结果支持成虫日龄与雌蛾生殖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每种蛾类均存在一个最佳的交配日龄,从而提出交配干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只有在蛾类最佳交配日龄之前应用合成信息素来阻止或干扰其交配行为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探讨雌蜂传递的线索对引发雄蜂交配行为的作用,为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显微镜下和温室繁蜂棚内直接观察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设死亡处女雌蜂(n=19)、碾碎的雌蜂腹部(n=15)、接触过处女雌蜂的滤纸(n=15)、仅提供雌蜂视觉线索(n=20)和空白对照(n=20)5个不同的试验处理,观察雌蜂传递的嗅觉和视觉线索对引发雄蜂求偶行为的作用.[结果]雄蜂交配行为包括接近、求偶、爬背、敲打触角、交配试探、插入、交配、分离,处女雌蜂交配行为包括逃跑和拒绝交配或接受交配、交配、休息.雄蜂与处女雌蜂的交配过程可划分为搜寻和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和交配后期4个阶段,且试图交配的雄蜂求偶成功后一般能够与处女雌蜂完成整个交配过程.雄蜂会试图与交配过的雌蜂、死亡的雌蜂发生交配行为,但仅出现交配前期.接触过活体处女雌蜂的滤纸和压碎的雌蜂腹部能够引发雄蜂强烈的振翅反应,而密闭在透明容器中的处女雌蜂不能引发雄蜂的振翅反应.[结论]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由—系列固定行为组成,雌蜂传递的嗅觉线索是引发雄蜂求偶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雌蜂腹部是短程雌性性信息素产生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小菜蛾交配行为及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在室内条件下小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为探明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L.)]在自然条件下的交配规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进行交配,雄虫可以多次交配;全天有3个交配高峰值,分别为12:30、0:30及6:30,羽化后第1d,交配率较低,羽化后2-4d交配率较高(71.4% ~7...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养虫笼观察并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以24h为周期内的交配行为及其规律。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包括2个步骤:一是雌虫接近雄虫,在其周围活动;二是雄虫抱握雌虫,发生交配行为。交配日节律观察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24h内有2次交配高峰期,10:00—14:00和18:00—24:00,它在这2个时间段以外很少或几乎不交配。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存在与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的多次交配现象,交配次数为2次f含)以上的松墨天牛个体约占全部个体的77.5%,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50s;除正常雄雌交配外,还会出现雄雄和雌雌“交配”以及2只雄虫争夺雌虫交配权的现象。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10.
这是有关中国白眉长臂猿野外交配行为的首次报道。2008年4月16日,在高黎贡山1天之内观察到1对成年白眉长臂猿的4次交配。白眉长臂猿的交配程式可以分为4步,雌性抬高臂部邀配—雄性接近雌性接受邀配—爬跨—休息。野生个体与笼养个体在发出爬跨邀请中存在一些差异,野生白眉长臂猿交配是雌性占主导地位。动物的交配高峰期及人为干扰可能是导致白眉长臂猿1天多次交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普通群体的遗传机制Ⅱ.复等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普通群体中,建立了3个及3个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随机交配率的关系及其数学模型,讨论了复等位基因及其频率,以及由复等位基因所构成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中的动态规律、遗传趋势、群体平衡及其性质。结果表明,在普通群体遗传中,非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4)可以转换为随机交配群体的数学模型和非平衡自交群体的数学模型;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7)可以转换为随机交配群体的数学模型和平衡自交群体的数学模型。在普通群体遗传平衡时,当3个复等位基因频率相等且随机交配率等于3/5时,群体各种基因型频率相等。  相似文献   

12.
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spp.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报道了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和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表现及遗传稳定性,为杂交鹅掌楸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参试鹅掌楸交配组合39个,分属3种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以鹅掌楸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在3个试验点进行子代测定。通过对各交配组合子代2年生苗进行苗高和地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苗期生长量而言,鹅掌楸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间杂交组合子代生长最好,种内杂交组合子代次之,回交组合优势较小。种间正反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同一交配类型的不同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鹅掌楸杂种优势利用时,应重视杂交亲本的选择。同时,利用Eberhart和Russell模型评价了各杂交组合的生长适应性与遗传稳定性,并初选出生长快、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较优的组合J×L,而组合BK1×H和Z×WYS1生长较快,但稳定性较差。表5参16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虫生真菌,在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云南虫生真菌多样性内容,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不同地区及不同寄主来源的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ISSRs可用于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PCR扩增,每个引物扩增5~15条DNA带。供试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99.09%,不同寄主来源亚种的Nei基因多样性(He)为0.3478,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724,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518,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3263,不同寄主亚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6.4044;不同地理来源白僵菌种群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444,Shannon 指数I为0.5152;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473,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2131,亚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862。综合遗传多样性结果,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复杂、遗传异质性明显,从寄主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小,居群内遗传分化较大;从地理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大,居群内表现遗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昆虫繁殖适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已成为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繁殖是昆虫保证种群延续以及繁荣的重要手段.因为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特殊的繁殖体系,雌性昆虫可以通过受精囊储存交配中从雄虫处获得的精子延迟卵的受精,控制其受精时间,以此避免不利于其后代生存的时间和环境,待寻找到合适的环境以及寄主后,再控制精液流出使卵受精,保证其卵的孵化率和幼虫...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群体中建立了两对等位基因遗传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的动态变化、遗传趋势、群体平衡及其性质,以及随机交配率、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普通群体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中,非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4)可以转换为随机交配群体的数学模型和非平衡自交群体的数学模型;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7)可以转换为随机交配群体的数学模型和平衡自交群体的数学模型。在群体平衡时,当两对等位基因频率均相等时,杂合子频率达到极大值。杂合子频率随r增大而增加,当r=1时达到最大值;当r=0时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在草莓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草莓遗传改良方面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方面应用的现状,探讨了生物技术在草莓保鲜、抗病毒、抗虫、抗除莠剂等方面的应用策略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7.
种猪选配是现代种猪育种流程中重要的一环,能确保种猪测定性能的遗传响应,并提高育种效果。根据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和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已有经验,本文分析制定种猪选配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以期为当代种猪场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微卫星标记特点,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探讨畜禽保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过程。【方法】选择30个均匀分布于基因组、具有4—10个等位基因的标记位点,位点间无相互作用;模拟产生的畜禽保种群公母比例为1﹕5、随机交配、各家系随机等量留种、群体规模保持世代恒定,世代间无重叠,群体有效大小分别为Ne=10、20、50、100和200,保种繁殖50个世代,1 000次重复。采用多态性位点数(num-p)、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基因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稀有等位基因数(RA)、缺乏丰富位点数(NRP)作为遗传多样性度量指标。【结果】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总体趋势随保种世代而逐渐降低,不同群体规模遗传多样性的降低速度差异显著,相比基础群,Ne值越大,num-p、Na、Ae、Ho、He和 RA的下降速率越慢,且当Ne=100和200时,num-p基本维持50个世代不变,RA则分别增加0.86%和2.49倍;而Ne值越大,NRP的增加速率越慢。【结论】遗传漂变导致了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丢失。小群体中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多样性丢失速度比大群体更高,发生在闭锁群体水平上的有效群体规模的减少将加快基因漂变速度,从而降低保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The widespread phenomenon of polyandry (mating by females with multiple males) is an evolutionary puzzle, because females can sustain costs from promiscuity, whereas full fertility can be provided by a single male. Using the red flour beetle, Tribolium castaneum, we identify major fitness benefits of polyandry to females under inbreeding, when the risks of fertilization by incompatible male haplotypes are especially high. Fifteen generations after inbred populations had passed through genetic bottlenecks, we recorded increased levels of female promiscuity compared with noninbred controls, most likely due to selection from prospective fitness gains through polyandry. These data illustrate how this common mating pattern can evolve if population genetic bottlenecks increase the risks of fitness depression due to fertilization by sperm carrying genetically incompatible haplo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