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了解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基因组微卫星分布规律。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国际濒危物种美丽硬仆骨舌鱼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微卫星数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6个微卫星重复类型的微卫星序列354239个,总长度为6139487 bp。微卫星单碱基、二碱基、三碱基、四碱基和五碱基重复单元中数量最多的分别为A、AC、AAT、ATCC、AAAAT。25条染色体中,6号染色体所含微卫星数目最多(28662个),22号染色体所含微卫星数目最少(6929个),微卫星数量与其所在染色体DNA序列长度呈线性相关(r=0.999)。22号染色体微卫星出现频率最高(576.35个/Mb),3号染色体微卫星出现的频率最低(469.65个/Mb),结果显示,微卫星频率与其所在染色体DNA序列长度并不相关。为进一步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展美丽硬仆骨舌鱼亲缘关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微卫星标记在硬仆骨舌鱼科的通用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重要植物病原真菌黑白轮枝菌基因组中的徽卫星(SSR)分布情况,利用软件SciRoKo从已测序的VaMsl02菌株基因组(32.8 Mb)中,成功搜索得到4224个SSR.结果显示,三碱基重复徽卫星的数量最多,为1481个,占SSR总数的35.1%;其次是二碱基、六碱基、四碱基和五碱基;单碱基重复的微卫星数量最少,为308个,仅占总数的7.3%.不同重复单元的徽卫星在黑白轮枝菌基因组中的分布是非随机的,具有明显的偏好性.单碱基、二碱基、四碱基和五碱基偏爱出现于非编码区,尤其是基因间区.三碱基和六碱基重复微卫星较为集中分布在外显子区,并且重复次数变化丰富,推断黑白轮枝菌编码区的SSR可能会通过调节自身的重复次数来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超低容量喷雾是农药使用技术的新发展,它对药剂不需要特殊加工处理,只要在原药(原油)中加入极少量的溶剂,解决因药剂黏滞性过大而影响喷雾质量问题即可。每亩仅需喷施330毫升以下的药液,就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喷洒药点的直径,要求达到80~120微米或更细。它不需要用水,尤其适用于山地或缺水、少水地区。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豇豆轻斑驳病毒江苏分离物的基因组结构特征,阐明其分类地位及进化特点,选择采自江苏的CpMMV大豆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以病样总RNA反转录后获得的cDNA为模板,通过分段法对其基因组序列片段进行了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T载体经验证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的序列片段经拼接组装得到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pMMV江苏分离物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全长8 194 bp,编码6个蛋白,5′端和3′端各含有一个非编码区(UTR),长度分别为72,117 nt;在编码的6个蛋白中,CP与其他分离物之间的同源性较高(96.5%~100.0%),相对保守;而RdRp(81.1%~98.2%)、TGB1(81.0%~97.0%)、TGB3(80.9%~95.6%)同源性相对较低,在不同分离物中表现较好的多样性;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分离物与已公开的其他CpMMV分离物同源性较高,共同聚类到一个大分支上,其中与中国安徽分离物同源性最高(98.2%),与海南分离物次之(96.0%),而与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肯尼亚等国外分离物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毁灭性的病毒病,已成为世界番茄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近年来TYLCV在中国呈现逐年加重,自南向北迅速蔓延的趋势,已对中国番茄种植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本文对TYLCV的特点、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抗病材料的创制及其准确有效的抗性鉴定方法是番茄抗病育种的关键.本文比较研究了烟粉虱侵染接种鉴定技术、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和田间自然接种法对58份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材料的抗性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分子标记检测与烟粉虱侵染接种鉴定方法相结合可作为鉴定材料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的有效方法;对含有已知基因抗源材料的分离群体,...  相似文献   

7.
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V)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的发病症状、病毒的鉴定和分类、发生与防治;总结了番茄黄化曲叶病主要发生在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由南向北不断蔓延,其主要在番茄生产上造成严重的危害;依据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病条件、传播特点及国内外该病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兼顾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利用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快抗病育种的进程;分析表明加大抗病育种的力度,培育出稳定的抗病品种,能很好的控制和降低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番茄生产的病害,培育抗病品种已成为防治该病害的主要技术手段.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和Ty-3为不完全显性遗传,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来自于内蒙古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11份番茄抗病、耐病及感病育种材料进行了抗病基因Ty-1及Ty-3的检测,并对Ty-1抗性基因进行Taq I酶切.结果发现,11份育种材料中,材料3和材料7中含有Ty-1及Ty-3抗性基因,材料1、材料4、材料5及材料7中含有Ty-3基因,其余材料无抗病基因.研究结果对准确鉴定番茄育种材料的黄化曲叶病抗病基因,抗病育种材料的辅助选择及缩短育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对河北省发生的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的病原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病原分子的变异和进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已知的番茄黄化卷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而后根据测定序列重新设计引物扩增病毒样品DNA-A的近全长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利用PA1-F/R引物从采集的4个病毒样品中均扩增得到大小约为645bp的特异片段,DNA-A全长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4个病毒样品的全长为2781-2782个核苷酸,共编码6个ORFs。基因组比较发现,4个样品DNA-A与山东、上海、浙江、安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报道的TYLCV的同源性最高,均达99.0%以上,并与美洲、非洲及欧洲报道的TYLCV同属一个大的分支。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北省采集的4个病株样本均为感染了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所致,而且极有可能同属于TYLCV-Israel株系的分离物。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快速无损监测,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番茄叶片图像进行研究。在3种颜色系统中比较9种颜色参数,发现其中5种色彩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的分布统计研究,发现了各参数的最优区分区间。其中G、Y、Cb 3个值对感病叶片的区分率均达到70%以上,最优区分点分别在135、121和110,可以作为TYLCVD的特征参数应用于识别模型为后续研究识别模型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色彩分析法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进行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棉花曲叶病是棉花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其主要病原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 Mu V)已入侵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和江苏等地,明确其可能的适生区域对该病毒病的科学监测和综合防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棉花曲叶病的分布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其传播介体烟粉虱、中间寄主朱槿、寄主棉花的分布区域,利用Maxent模型对棉花曲叶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的大部分区域都属于棉花曲叶病的适生区,而西北内陆棉区的适生程度较低,大部分为低度适生区;其中,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此区域也适宜朱槿的种植。因此,华南地区已流行危害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向北入侵到我国棉花主产区的风险极高,其中长江流域棉区将是该病害发生及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棉花抗卷叶病RAPD和SCAR标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对抗卷叶病品系CNH 123、CNH 1012和感病品系CNH 1020、CNH 120分别建立了抗、感病多态带,用80个引物进行PCR扩增.引物OPC 02在抗病品系CNH 123和CNH 1012中得到1700 bp的特征片段,建立了10个抗病及感病DNA库并进行混合分组分析,在F2群体用OPC 02重现了上述特征片段,并将该片段改造为SCAR标记,设计引物对为5'-GT-GAGGCGTCAGAGGGAT-3'(正向)and 5'-GTTGCCGTGCACTAGGCT-3'(反向).利用Mapmaker软件得到10个F2分离群体的RAPD分离图谱.  相似文献   

13.
Six lines, i.e., H-2, H-11, H-17, H-23, H-24, and H-36, resistant to Tomato Leaf Curl Virus (TLCV)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 controlled introgression of L. hirsutum f. glabratum in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The disease incidence, 120 days after inoculation, of those lines derived from L. hirsutum f. glabratum ranged from 8.3 to 35.0 %, whereas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it ranged from 95.0 to 100 %. The coefficient of infection (CI) values in the resistant lines were very low, ranging from 0.25 to 4.55, whereas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CI values ranged from 60.56 to 88.96. Line H-2 had the highest resistance by showing the least disease incidence and CI values. The fruit size and days to maturity in resistant lines were close to those of cultivated susceptible varieties. These lines have the scope for being used as varieties in the TLCV infested areas or as foundation lines for further genetic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2014年夏天在天津番茄种植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的番茄样品的侵染病原,利用To CV外壳蛋白和热激蛋白的特异引物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分别扩增得到特异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表明,HSP70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2)相似性为99.5%,CP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3)相似性分别为99.2%和99.3%,表明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且天津与日本To CV分离物序列相似性最高。由于调查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生普遍,针对To CV阳性样品利用TYLCV特异性引物进行了分子检测,扩增产物序列与TYLCV以色列株系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在99.0%以上,表明2种病毒在田间发生复合侵染,该研究首次明确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和To CV与TYLCV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