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玉米不完善粒、霉变粒、水分含量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以及不同真菌毒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不完善粒、霉变粒、水分含量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之间也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小麦和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情况初探(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扦取小麦样本48份,玉米样本33份,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免疫技术和荧光光度仪测定扦取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阳性率为100%,浓度范围0.014~0.47mg/kg。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阳性率为100%,浓度范围0.018~0.73mg/kg。玉米污染程度高于小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主产区新收获玉米中呕吐毒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消减措施。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玉米中呕吐毒素含量在整体上存在较大差异,玉米受呕吐毒素污染的前提条件是感染产毒霉菌,与生霉粒含量无明显相关性。呕吐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皮层部位,筛理和色选等常规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含量,并对臭氧降毒技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对合理把控玉米收购质量以及确保入库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利用臭氧气体降解玉米籽粒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效果.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方式、温度以及玉米水分条件下,臭氧降解玉米籽粒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的效果情况.结果 表明,臭氧能够降解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臭氧对水分高的玉米籽粒的毒素降解率效果较低水分的好,且在低温条件下臭氧降解效率将会下降...  相似文献   

5.
真菌毒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食品加工中,谷物和其他食品原料中的真菌毒素无法完全被破坏,使最终食品受到真菌毒素残留的污染。谷物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赫锗霉毒素、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烯酮。研究表明,食品加工对真菌毒素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分类、清理、磨粉、酿造、蒸煮、焙烤、油炸、烧烤、罐装、压片、碱处理及挤压处理的影响,尤其是高温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的加工工艺只能降低毒素含量,但无法彻底清除毒素。然而,烧烤和挤压过程具有减少毒素浓度的作用,所以通常用高温处理来清除真菌毒素。在高于150℃时进行挤压处理,可以减少大部分玉米烯酮、减少50%的黄曲霉毒素,可以降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使伏马毒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在葡萄糖存在的情况或者在160℃及高于160℃的情况下进行挤压处理,毒素含量下降的幅度最大。在污染了伏马毒素的玉米粒中添加10%的葡萄糖,然后对其进行挤压处理,结果使FB1的含量下降了75%~85%。在加压处理的过程中,伏马霉毒素可以产生降解产物,包括一些少量水解的FB1、N-(羧甲基)-FB1和较多的N-(1-脱氧-D-1-y)l-FB1。用小鼠做毒理学试验,用挤压过的污染了伏马毒素的玉米喂养小鼠,结果...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霉菌毒素是中国畜禽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在饲料中常见、且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霉菌毒素有6种,即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1。笔者全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对这6种主要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对其方法过程和性能特点(提取剂、净化方法、定量方法、回收率等)进行了系统比较,为建立饲料中这6种霉菌毒素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同时检测技术标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小麦及面制食品重要的安全风险之一。为明确真菌毒素在小麦磨粉及食品加工链条中的变化规律,解决目前我国尚缺少面粉和面制食品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问题,开展小麦真菌毒素污染风险评估,以受玉米赤霉烯酮(ZEN)污染的小麦为材料,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了不同磨粉组分及馒头、面包、面条加工过程中不同环节加工品中ZEN的含量。结果表明,小麦磨粉后粗麸皮和细麸皮中ZEN的含量显著升高,达到小麦籽粒的2倍以上,小麦粉中ZEN的含量平均降低70%以上;小麦粉加工成馒头和面包后,ZEN的含量分别增高1.8倍和1.0倍,加工成面条后因ZEN在煮制过程中部分溶于水中而降低3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加工过程对小麦及面制食品中的毒素水平有显著影响,对小麦、面粉及不同的小麦制品分别制定ZEN限量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日前通报2019年全省粮食质量安全专项监测情况,少量小麦样品戊唑醇等农药残留超标。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于2019年7月和10月,组织开展了全省粮食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工作,并跟进土壤定点监测工作。小麦本次专项监测共抽取全省16市部分小麦种植基地、种植户共1150个样品,按方案检测铅、镉、铬、汞、镍、铜、砷等7项重金属,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AFTB1、AFTB2)、伏马毒素(FB1、FB2、FB3)等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霉菌毒素是我国畜禽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在饲料中常见、且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霉菌毒素有6种,即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1。本文全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对这6种主要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对其方法过程和性能特点(提取剂、净化方法、定量方法、回收率等)进行了系统比较,为我国建立饲料中这6种霉菌毒素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同时检测技术标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一、霉菌毒素概述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目前,霉菌主要分为作物在收获前产生的田间霉菌和作物收获后产生的仓储霉菌,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不仅损害饲粮作物,还会对各种饲料和食物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甚至引发疾病和死亡。霉菌毒素根据不同霉菌产生的毒素可分为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旋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两种不同通风方式对高大平房仓内玉米储藏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玉米储藏期间真菌毒素含量的变化,对两种通风方式进行优选,并分析了生霉粒含量与真菌毒素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主要危害和降解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物理和化学降解法存在能耗高,破坏粮食品质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而生物降解法具有效率高、特异性强、对粮食品质无影响和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毒素降解方法。同时,还概括了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主要作用机理,为后续相关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呕吐毒素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化学名为3a 7a 15-三羟基草镰孢菌-9-烯-8-酮,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ZEN)又称F-2毒素,化学名为6-(10-羟基-6氧基-1-碳烯基)β-雷琐酸-μ-内酯,是由玉米赤霉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  相似文献   

14.
在南方各地采集的各种玉米样品141号,共分离得真菌60种。在这些真菌中,黄曲霉、黑曲霉、烟曲霉、薛氏曲霉、杂色曲霉、赤曲霉、米根霉、稻恶苗霉是贮藏玉米表面及内部的优势菌。大部分样品受黄曲霉的危害比较严重,其中以广东阳山县、广西扶绥县及南宁市、四川梁平县采集的样品尤甚。云南及贵州等地的玉米样品受黄曲霉的侵害较轻。不同的玉米品种感染霉菌的种类及其数量是不同的,有些品种受害较重。有些则较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收购现场探究玉米色选机的工艺条件对生霉粒含量的影响,结合产量、经济性对色选机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在供料量为65%、灵敏度1为15%、灵敏度2为30%时,通过使用色选机,玉米生霉粒含量可以降低到原含量的49%,此时,色选机产量为20.4t/h,废品带出比为17.2%。  相似文献   

16.
臭氧去除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别在木制和白铁皮制的熏蒸柜中用臭氧处理黄由霉毒素B1污染过的粮食,臭氧发生嚣通过气管与熏蒸桓相连,臭氧处理浓度20~50ppm,处理时间1~9小时。粮食中的黄由霉毒素B1采用免疫亲和柱法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臭氧侥有效地去除粮食中的黄由霉毒素B1。用臭氧连续或闰断处理低水分(15%以下)粮9小时,粮食中污染的黄由霉毒素B1去除率可达90%以上;同一粮种,低水分粮食的去毒效果比高术分粮好;不同的粮种去毒效果有差异,对稻谷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麦和玉米;粮食中污染的黄由霉毒素B1在臭氧处理的最初l~2小时去除速度最快,毒素含量可下降80%以上。对于低术分(15%以下)粮,如果黄由霉毒素B1含量在100ppb以内,经20~50ppm的臭氧处理9小时后,其黄由霉毒素B1含量就可降至5ppb以下。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法可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去除粮食中污染的黄由霉毒素B1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持久性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生种子及制品极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利用不同的抗病种质为材料,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持久性以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种子至少可以安全贮藏7个月,其与新鲜种子受黄曲霉菌侵染后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是,贮藏9个月的花生种子其抗病能力明显降低。完整种皮对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的影响在抗侵染与感病种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抗黄曲霉侵染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低;对于感病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高。有关成分分析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G845和G8。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介绍了对两批污染黄曲霉素程度不同的玉米(527~3317ppb)利用物理方法使未污染和受污染的玉米粒分离的结果.将这两批玉米置于水和三种不同蔗糖含量的溶液中,利用污染粒与未污染粒的浮力不同进行分离.去除漂浮在一般水面的玉米粒能降低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量60%,这些漂浮粒占玉米粒的22%.将这两批玉米置于40%蔗糖含量的溶液中,去除浮在蔗糖溶液上面的浮粒(占总玉米粒  相似文献   

19.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名呕吐毒素,是一种有很强细胞毒性、胚胎毒性、一定致畸性、弱致癌性且影响免疫系统的真菌毒素,污染严重的粮谷类食品和饲料,人畜食用后健康将受到严重危害。文章对其危害、检测方法进行了部分议论,重点调查了解了抚顺地区2008年产部分玉米样品在2009年夏季DON的平均含量。强调要加强对DON的了解,加强对其检测,加强对谷物及其制品中DON含量的重视,以保证食用谷物及其制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研究人员揭示了禾谷镰孢侵染植物的分子策略。禾谷镰孢是一种丝状真菌,能引起小麦赤霉病、玉米茎腐病等多种农作物病害,还能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禾谷镰孢的基因组编码约14000个基因,已有上百个基因被证明与其致病性相关,但禾谷镰孢致病机制的全貌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