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小麦的次生根数量、单株根系总长和根重均显著高于翻耕小麦。且在不同生育阶段根系活力均明显增强;免耕露播使小麦分蘖增多.尤其是芽鞘蘖、低节位蘖发生早而多;基部节间缩短、充实度提高.穗颈节增长.利于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提高产量;叶面积指教和群体质量提高,光合功能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多。  相似文献   

2.
小麦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应用免耕化除、良种精播、配方施肥、病虫综防等配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费低效宏的农业实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小麦免耕露播覆草与窄行垄作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小麦群个体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小麦精量播种条件下播种期对群个体质量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主要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表明,10月29日适期播种,生育进程快,生育期早,全生育期长,一生总叶片数多,干物质积累量大,植株高,茎秆壮,分蘖发苗快,成穗率高,穗数足,穗型大,粒重高,产量高,蛋白质含量偏低,面筋含量较高,沉降值低,淀粉含量中等。从产量、品质方面综合考虑,10月23日至11月4日为适宜播种期,最佳播期为10月29日左右。  相似文献   

5.
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运筹对晚播小麦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6~ 1998年试验研究了晚播小麦在施氮量及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 ,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晚播小麦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基施 3 0 % ,拔节肥 45 % ,倒 2叶肥 2 5 %的处理产量最高 ,即降低基肥氮肥比例能控制高峰苗 ,提高成穗率 ,提高有效、高效叶面积率和花后的光合生产积累能力 ,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8.
<正> 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研究,开始于50年代末期。作者之一(孙昌璜)曾指出,在高肥条件下,群体内部光照不足是限制小麦高产的主导因素。适当降低播种量,加大行距,依靠分蘖,是小麦高产的发展方向。在小麦免耕栽培方面,国外研究较早,国内于50年代有少量研究。近年来,江苏等省作了积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然而,将免耕与稀播相结合的研究结果,国内外尚少见报道。1985—1986年度,我们在五河县结合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的大区示范,进行免耕与稀播相结合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连续多年多点的小区试验、大区定位试验和高产示范结果表明,稻茬麦实行免耕抑播稻草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效应,一般比撬窝点播栽培省工46.3%,节本20.6%,6%-7%,增收27.5%;比旋耕机播栽培省工19.1%,节本26.3%,增产9%-12%,增收48.8%。对后作水稻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增产3%-6%。  相似文献   

10.
王建军  董静  付锡美 《农技服务》2009,26(6):6-6,23
进行了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且能提高产量,提高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在同样的管理水平下,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既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还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六枝特区可以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曲周地区小麦播种的最佳播期和播量,本文通过对示范区59个农户跟踪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10月10日播种、播量为225kg/hm2时有效穗数最多,10月12日播种、播量为262.5 kg/hm2时有效穗数较多;播期在10月10日、播量在225kg/hm2时产量最高,推迟播期应适当增加播量以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小麦品种聊大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UV-B辐射对聊大1号苗期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双向电泳分析发现,UV-B辐射处理和未处理的聊大1号有15个蛋白差异点,经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6个蛋白差异点:其中1个为Rubisco大亚基(碳水化合物代谢);2个为参与翻译类的蛋白;2个为具有运输类功能的蛋白;1个为质子-ATP酶α亚基。这些结果可为小麦抗UV-B辐射机理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木聚糖酶处理对麦秸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木聚糖酶处理条件对麦秸表面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温度45℃、时间6 h、pH 5.0、酶用量205.0 IU.g-1.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酶处理后麦秸单元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变化的结果表明:酶处理的麦秸单元的外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OH峰明显增加,纤维素、木质素类物质大量暴露出来;蜡质层脱落和翘起,有明显纤维骨架露出,有利于提高其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陇中旱地春小麦不同播量对群体建成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陇中旱地春小麦不同播量对群体建成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春小麦生育期、基本苗、分蘖数、叶面积、产量及农艺性状指标的关系,预测了欲获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春小麦各生育时期出现的日期无影响, 分蘖数与基本苗、播种量呈显著负相关,春小麦精量稀播比常规播量增产,获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为148.35 kg/hm2, 在该播种量水平下可达到的产量为1 146.37 kg/hm2, 比当前播种量的实收产量1 015.12 kg/hm2高131.25 kg/hm2,播种量降低31.65 kg/hm2,产生经济效益约为162.90 元/hm2,并建立了陇中地区春小麦适宜播种量和产量的数学模型:y=-0.051 197 x2+15.190 509 x+19.588 365。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田间试验与文献资料,分析了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收获指数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资料显示秸秆覆盖能够增加小麦产量,但是覆盖较常规耕作小麦收获指数下降最高达20%,这个现象不容忽视。其原因可能是:(1)小麦生育前期旺长消耗大量土壤水分,造成小麦后期严重的水分胁迫,影响籽粒灌浆。(2)小麦后期水分 胁迫可能引起冠层温度升高,导致热胁迫对籽粒灌浆不利;(3)旱地小麦氮肥播前一次施用方式有可能引起小麦后期氮营养不足,加速叶片衰老,影响花后光合产物形成,也不利于籽粒灌浆。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旱育抛秧稻大面积生产和示范方的产量表现及经济效益,研究了扬粳4038采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旱育无盘抛秧技术实现单产10.5吨/hm2的产量构成因素、旱育无盘培育中小苗壮秧指标和群体控制指标,并集成配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黑龙江省生产实践中广泛种植的8个优良品种,并在不同稀植处理下施三叶肥、花期肥,通过田间试验对稀植栽培下春小麦氮素转移、蛋白质含量变化、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旗叶和籽粒的氮素含量变化呈交叉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龙麦29和克丰6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他品种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稀植与常规处理下各品种产量变化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稀植栽培下春小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选用适宜稀植栽培的三个春小麦品种,设三个处理A1:600万株.hm-2(三叶期开沟施肥),A2:450万株.hm-2(三叶期开沟施肥,花期叶面喷肥),A3:300万株.hm-2(花期叶面喷肥)。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旗叶叶绿素总量Chl(a+b)和叶绿素a/b值变化规律不同,东农122、龙麦26的Chl(a+b)最大值出现在300万株密度下,克丰6出现在450万株密度下。稀植栽培下比叶重也有不同程度提高,东农122、龙麦26在A1、A2处理下明显高于A3处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艺节水措施下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春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地膜覆盖春小麦提高1.14%和16.25%;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充分灌溉春小麦比非充分灌溉春小麦增产3.76%~11.62%;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出苗期、分孽期、孕穗期及抽穗开花期土壤水分调控在田间持水量的40%~50%,拨节期和成熟期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时,秸秆覆盖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地膜覆盖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17%~43.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