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栽培适宜品种选择的知识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阅读大量献资料及咨询农学专家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总结、归纳和提炼水稻品种选择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和农作制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定量计算了水稻品种特征值与环境因子和生产需求之间的符合度,建立了适宜品种选择的量化知识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定量设计不同环境和生产条件下水稻种植的适宜品种。利用沈阳、南京、常德、昆明和广州5个代表性生态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当地的生产条件以及24个不同品种资料,对品种选择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证明知识模型能有效地依据决策点的自然资源条件.对决策点适宜种植品种的选择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长日历模拟模型(RICAM)由“多息回归模型库”、“生长发育”和“物质生产能力”3个子模型组成,大体上能反映品种的库源关系。模拟参数变化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预测品种的产量潜力.以此模型为基础,已研制成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水稻生产调控运行决策系统,为我国现有条件下的基层农业推广单位设计水稻生产调控决策系统提供了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并为今后水稻生产形成规模经济后,发展为高级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成都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水稻发育期和气象资料,在研究水稻灌浆期天数与水稻前期气象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稻灌浆期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回代和试报结果均与实际观测值相接近,可在水稻进入抽穗期后实现对灌浆期天数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上海奉贤县1995~1999年的水稻病虫害(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在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原有的框架下,补充、完善了水稻病虫害预测模型(RPEST),利用奉贤县2000、2001年的气象资料和上海精准农业园区上述4种病虫害的前期发生资料,对其后期的发生期、发生量或发生程度进行试预报。结果表明:RPEST对上述病虫害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有较好相关性,且误差较小。可以认为:RPEST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水稻改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解决了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目前水稻产量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因为缺少新的育种技术,同时病虫害及非生物胁迫造成水稻减产。转基因作为现代育种方法在培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概述了水稻转化技术进展,转基因水稻抗病虫害、抗非生物胁迫和提高水稻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讨论了转基因水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水稻虫害的发生及防治,以期为水稻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叶片氮素营养光谱诊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水稻叶片氮素营养光谱诊断模型。[方法]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湘优109和汕优98)、不同生长期、不同氮素水平的水稻叶片进行透射、吸收光谱及氮含量的测量,分析了叶片光谱与其含氮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水稻叶片含氮量的光谱指数预测模型。[结果]该模型检测精度在80%以上,可用于水稻氮素营养的诊断。[结论]为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虫害是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常常造成水稻减产,品质下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减少水稻虫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许多害虫也产生了抗药性。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水稻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国内外水稻抗虫基因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抗虫基因的克隆、水稻遗传转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的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蛋白质含量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指标。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一个基于氮流生理过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形成模拟模型,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籽粒蛋白质指标的动态预测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水稻生长模型,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生育进程的尺度,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动态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花前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花后氮素吸收与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形成过程的模拟模型。【结果】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肥水条件下的大田试验资料对籽粒蛋白质形成模型进行了检验,籽粒蛋白质含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大于0.84,根均方差(RMSE)小于0.2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结论】基于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生理生态过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主线,建立了较为简化的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动态的模拟模型,模型的研究不仅为定量预测不同生态与肥水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的动态变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是对国内外现有水稻生长与产量模拟模型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归纳了水稻病虫发生的几种类型,分析了演变原因与水稻品种更换、栽培管理技术、气候条件等诸因素的关系。并预测今后水稻稻瘟病仍位于水稻病虫害之首,水稻稻飞虱、稻蓟马等将成为水稻上新的虫害,特别是稻飞虱演变为水稻上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稻水象甲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年发生1代。我省福鼎市和霞浦县是稻水象甲发生的疫区,2004年,两地分别有11个和10个乡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累计发生面积1 597.6 hm2;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受作物品种和生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糯稻受害程度大于杂交稻,秧田水稻的株被害率和成虫密度大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12.
以晚粳光身稻新品系嘉64为供体亲本,用毛叶晚粳品种嘉33和嘉991作为受体亲本,分别转育成光身稻近等系NIL-33、NIL-991。分别在浙江嘉兴和海南陵水对这些品系进行了病虫害人工接种及自然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了光身稻与病虫害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病虫害发生只与品种所具有的抗性基因有关,而与光身特性无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螟虫等主要病虫害的抗性遗传和育种进展,探讨了当前广西杂交水稻病虫害抗性育种策略。抗稻瘟病育种强调新抗源的发掘、抗性基因的聚合及长期的病区自然诱发筛选;抗白叶枯病育种强调Xa23基因的利用;抗稻飞虱育种要利用bph14、bph15和bph18等新鉴定的抗性基因,后代选择以分子标记和抗性鉴定相结合;抗螟虫育种以转基因材料为供体,开展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杂交转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的抗性水平,为病害的综合防控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结合发病症状和RT-PCR检测结果,明确45份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测试的45个主栽水稻品种中未发现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抗病的品种,其中表现高感的有41个,占测试品种的91.11%,表现中感的有4个,占测试品种的8.89%.[结论]目前的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缺乏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褐飞虱是中国乃至亚洲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分布广泛。主要危害是吸食水稻汁 液、刺伤茎叶组织、传播和诱发水稻病害,大规模爆发将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分析褐 飞虱生活的适宜环境、生命周期等因素,提出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可从栽培管理、生物防治、物理 控制、化学控制、选用抗性品种等方面进行,其中生物防治包括植物多样性的利用、天敌防治和 微生物杀虫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江淮稻区三化螟灾变规律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江淮稻区三化螟的起伏历史、回升过程及其特点和对粳稻、杂交籼稻生育期的为害特性及其后效应,并从它与水稻的多层次互作协同性和农田生态系结构与功能动态,探讨了三化螟灾变的生态学规律和地方主导因子。根据稻作特点,分析了三化螟发生趋势,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水稻苗POD、SOD活性及稻瘟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氮肥处理下3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特优627(抗)、D奇宝优527(中抗)和汕优63(感)的抗瘟性变化及其生化机制,使用不同剂量碳酸氢铵(纯氮17.1%)作为水稻苗期氮肥不同处理水平,测定了3个品种水稻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温室人工接菌条件下的苗瘟、叶瘟和穗瘟病情指数,并分析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以形成适应当前优质 低氮肥 湿润灌溉 放宽防治指标生产性配套措施控制病虫害的相关技术,为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病虫对水稻的危害也随之增加。不施肥的水稻,不论防治与不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以及纹枯病的危害都最轻,在3个不同施氮量试验中,每667 m2施氮12.5 kg与施氮7.5 kg相比,病虫的危害都明显上升,且达到显著水平。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每667 m2施氮12.5 kg的产量损失率最高,达22.7%,而施氮10.0 kg和7.5 kg的小区,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5%和9.1%。施氮量较多,病虫的危害也较重。大田验证结果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图谱的水稻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知识图谱对水稻病虫害领域复杂的异构数据信息进行结构化存储,建立病虫害间语义关系,为水稻病虫害关联检索及智能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提出一种面向水稻病虫害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基于图的水稻病虫害检索算法,通过引入节气实体实现水稻病虫害的预警。其次提出基于确定性因子(Certainty factor,CF)模型和知识图谱相结合的知识推理方法,利用CF与水稻病株症状的结合实现水稻病虫害的诊断。结果 利用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得出病、虫害名称及危害症状实体的准确率分别为0.92、0.90及0.87,进一步构建包括1 972个实体及5 226个实体关系的垂直领域知识图谱。通过自主开发的智能诊断系统进行案例分析,试验表明,诊断算法正确率达到86.25%。结论 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水稻病虫害领域数据检索、预警与诊断中知识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的问题,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优质香稻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并以优质常规稻鄂中5号和杂交稻两优培九作为对照,对鄂香1号和武香988主要害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质香稻品种间主要害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组成基本相同,不同物种种群数量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总的来看,主要害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种群数量和丰度武香988最高,两优培九最低;除鄂香1号外,不同品种样田的群落结构参数变化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逐渐降低,而优势度升高,鄂香1号在水稻生育的后期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显示出升高而优势度显示出下降的趋势。群落结构的稳定次序依次是鄂香1号、两优培九、鄂中5号和武香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