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优质高产氮肥精确施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有机肥投入逐年减少,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氮化肥,致使肥料利用率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尤其在集约高产地区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明显.为探索有效解决办法,找出符合我市主要土壤类型和耕作制度的水稻氮肥精确施用技术的三大技术参数(水稻单位产量的吸氮量;土壤当季供氮量;氮肥利用率),并为全面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在溧阳市上黄镇特开展该项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准确筛选氮高效水稻品种,同时进一步明确氮高效水稻品种筛选指标,设置了零氮(0 kg/hm2)、低氮(150 kg/hm2)、中氮(195 kg/hm2)、高氮(240 kg/hm2)4种氮肥处理,比较盐粳系列水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积累量、光合特性及叶片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品种间,盐粳22、盐丰47的产量显著高于盐粳218,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盐丰47各生育时期氮积累总量不高,但成熟期氮素积累主要集中在穗部,氮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盐丰47氮吸收利用率不高,但氮生理利用率、氮素转运效率、氮收获指数最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高,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能力、氮素转运能力以及将吸收的氮素转化为稻谷(产量)的能力。盐粳218各生育时期氮积累总量较高,氮吸收利用率高,但齐穗后氮素积累主要集中在茎叶部,氮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最低。结合产量、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盐丰47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盐粳218为氮低效品种,盐粳939、盐粳22、盐粳456、盐粳933为中间型品种。方差...  相似文献   

3.
水稻高产优质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理施用氮肥是水稻高产施肥的中心环节。为了在引黄水稻区找出一套适宜的施氮技术,自1984年以来,我们以试验示范水稻氮调技术为主要内容,对引黄灌区生产中常用的施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现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茬底施商品有机肥条件下水稻氮肥用量与运筹技术。结果表明:与常规田相比,绿肥茬底施商品有机肥能明显提高水稻当季氮肥吸收率,通过数学模拟效应方程得到水稻适宜的氮肥(N)用量为135~150kg/hm2,运筹方式为分蘖肥40%、促花肥60%,或分蘖肥30%、促花肥40%、保花肥30%。  相似文献   

5.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对寒地水稻2个主栽品种的氮肥需要量和利用率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处理3产量最高,667m^2产640.5 kg,其次是处理5每667m^2产573.9 kg。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肥料产量贡献率随之下降。当施氮量为7 kg/667m^2时,肥料产量贡献率最大。空育131和龙粳20在667m^2施纯氮量为9.1 kg时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31.0%、36.1%。空育131土壤基础供氮量为4.76kg/667m^2,龙粳20土壤基础供氮量为4.29 kg/667m^2。氮肥施用量与空育131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0.8236x^2+22.556x+425.18,相关系数R2=0.5397,F=5.275,F0.05(2,11)=3.98,且F〉F0.05(2,11),一次项为正值,二次项系数为负值,方程成立。龙粳20最高产量施肥量为10.97 kg/m^2,最高产量859.9 kg/m^2;最佳产量施肥量为9.86 kg/m^2,最佳产量801.1 kg/m^2。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武粳15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270~330kg/hm2.基蘖肥:穗肥为5:5~6:4能获得较高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在施氮水平为300kg/hm2情况下,基蘖肥:穗肥为5:5的肥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缓释氮肥含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高效生产,以及水稻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不施用氮肥(T1)、常规施肥(T2)和缓释氮肥(T3~T6)进行对比试验,缓释氮肥含量设5%、10%、15%和30%共4个梯度。结果表明: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最大,较常规施肥增产8.38%,氮肥利用率提高2.55%。缓释氮肥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可代替普通化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氮肥用量大、施用时期不合理等问题,既影响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又浪费氮肥,降低利用率,污染环境,因而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当前水稻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精确施氮方面的研究,通过精确施氮和常规施氮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比较,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明施用缓释肥对水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将缓释肥作基肥进行施用,可在减少化学氮肥用量10%的条件下,保证水稻正常分蘖,从而保证水稻产量,且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7,(6):30-33
受全球气候变迁影响以及各地区的土壤变异性,土壤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都存在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施肥管理措施。有研究显示,小麦施肥技术的关键在氮肥的施用上,而氮肥受土壤间差异的影响很大,小麦在不同的土壤需要不同的氮肥用量,而土壤质地愈粗,需氮量愈大。根据区域土壤性质及配合肥料施用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用量,将有益于农业经济生产永续经营。通过使用缓释肥料利用氮素等量替换的方式研究氮素利用率及吸收效率,以探讨氮肥在天津地区小麦地施用的最佳方式,能达到合理施肥和高收益的目标。结果表明,增效肥料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效果显著,与普通氮肥相比,可降低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溶量;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增效肥料可较长时间维持土壤供氮能力,减少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可提高16.16%~79.47%。  相似文献   

11.
以汕优63和淮稻9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氮肥管理模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法(FFP)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模式(SSNM)增产6.32%(汕优63)和3.3%(淮稻9号),SS-NM的氮肥产谷效益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5.68%(汕优63)、40.48%(淮稻9号)和172.61%(汕优63)、154.50%(淮稻9号),SSNM的氮素转运率显著高于FFP。说明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实地氮肥管理可减少氮肥施用量,并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为临沂市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济麦22作为供试冬小麦品种,设秸秆还田下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360kg/hm2,分别表示为T1、T2、T3、T5、T6,以及秸秆不还田+施氮量180kg/hm2(T4)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冬小麦籽粒产量明显高于单施氮肥的,增产率为18.48%。其中秸秆还田配施氮肥270kg/hm2的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达到8410kg/hm2。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与单施氮肥相比,明显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7.6%、6.7kg/kg和3.6kg/kg。结论:综合考虑临沂市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应控制在180~27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Using hybrid rice Shanyou63, the agronomic and economic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nitrogen(N) management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in yield of the control(N omission plots) ranged from 6.8 to 7.4 t ha-1, indicating the high indigenous N supplyof the soil. Compared with farmer's fertilizer practice (FFP, 240 kg N ha-1), the modifiedFFP (70% N of FFP), real-time N management (RTNM, applying N based on values ofchlorophyll meter) and site-specific N management (SSNM, applying nitrogen based on thetiming, amount of N and values of chlorophyll meter) 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 by 9.2-10.3%, 3.3-7.0% and 8.9-9.3%, and agronomic N efficiency (the increase in grain yieldper unit N applied) by 110.5-135.6%, 204.3- 297.0% and 200.9-276.4%, respectively. Theresults suggested that RTNM and SSNM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N use efficiencywithout sacrificing the grain yield. In addition, RTNM and SSNM also decreased chalkygrain percentage and chalkiness to improve grain appearance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试验,以普通尿素作对照,研究了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氮肥提高了水稻的结实率和分蘖成穗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控释氮占总氮的比例越高,增产效果越好。控释氮占总氮的比例以52%~87%为宜,稻谷增产幅度达7.36%~12.8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氮肥减量施用对巢湖流域水稻生长、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施氮量180 kg/hm2为基础,设置0、60%、80%和120%N施用量5个处理。在水稻成熟期,采集25株考种样,测定产量构成性状,并且测定每个小区籽粒产量。[结果]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2年试验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3%~1.92%和-2.36~2.57%,平均增产0.32%和0.34%,基本持平;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及表观利用率均明显提高,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下降而增大。[结论]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在巢湖流域水稻土区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籽粒产量影响不大,同时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氮部分替代无机氮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稻田土壤氮素动态、水稻氮素吸收累积、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矿质氮的供应和水稻生长状况.有机肥氮100%替代化肥氮的处理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增加,但显著低于全化肥氮处理和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处理.25%有机肥氮与75%化肥氮配合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为48.6%.说明有机肥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部分替代化肥氮.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辣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在不同施肥水平下(1 800、1 500、1 200kg·hm~(-2)),比较了2种缓释肥配方(A:N+P_2O_5+K_2O=19%+10%+19%=48%、B:N+P_2O_5+K_2O=17%+14%+17%=48%)对辣椒形态指标、产量、辣椒地上部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的辣椒长势好,其产量、地上部和果实中氮、磷、钾含量均大于对照处理(CK)。在相同施肥水平下,缓释肥A处理的辣椒产量比缓释肥B处理平均高4.72%;在辣椒地上部,A3处理氮、磷含量显著大于B3处理,A2处理钾含量显著大于B2处理;在辣椒果实中,A1和A3处理钾含量显著大于B1和B3处理;A3处理的氮肥、钾肥农学利用率均比B3处理高15.04%,A1、A2和A3处理的磷肥农学利用率比B1、B2、B3处理的分别高59.08%、51.45%、79.99%。与缓释肥配方B相比,缓释肥配方A在辣椒生产上显得更有优势,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了肥料农学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优质早稻高产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艾平  邓接楼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89-4991
2004年早季在试验大田里研究了N肥施用量对赣早籼4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早稻的全层施肥技术效应,旨在探求能服务于生产的合理的栽培技术。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肥料全层施用保证了水稻前期的营养供应,与分次施肥法比较2种全层施肥方式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水稻分蘖的早生快发,增加了有效穗数,实现了群体总颖花数的提高。有机无机复合肥处理后期群体吸氮量比化肥处理大,叶面积指数下降小,能较长时间维持较大的光合面积,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籽粒的充实,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由于该项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工等优点,被认为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新型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保证夏玉米获得较高产量基础上尽量减少氮肥施用量,确定腐殖酸液肥与氮肥的合理配施比例,设置不施氮肥(CK)、正常施氮量(纯N,下同)210 kg/hm~2(100%N)、减施20%氮肥即施N 168 kg/hm~2(80%N)、减施20%氮肥即施N 168 kg/hm~2+腐殖酸液肥1.7 L/hm~2(80%N+WF)、减施40%氮肥即施N 126 kg/hm~2(60%N)、减施40%氮肥即施N 126 kg/hm~2+腐殖酸液肥1.7 L/hm~2(60%N+WF)6个处理,研究减氮增施腐殖酸液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N处理相比,80%N+W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pH值、氮肥回收效率、氮肥生理效率均无显著变化,而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9.8%,最终使夏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及产量与100%N处理接近;但进一步减少氮肥施用量增施腐殖酸液肥(60%N+WF)处理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较80%N+WF处理降幅增大,虽然也能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但最终较100%N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穗粒数(2.7%)和产量(5.2%)。综上,80%N+WF处理在减施氮42 kg/hm~2的情况下能达到100%N处理的效果,土壤肥力较高,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提高,且穗粒数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了5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类型尿素及用量对玉米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复合肥处理的开花前玉米的地上部干重、叶面积指数与常规尿素处理差异较小,开花后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收获时其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施包膜复合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