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采用野外实地观察法详细掌握了长足大竹象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史.选用粮虫克粉剂、敌敌畏、BT粉剂、白僵菌粉剂、粉拟青霉菌粉剂等药剂进行长足大竹象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敌敌畏10倍液涂抹产卵孔的防治效果最佳.文中提倡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配合人工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足大竹象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长足大竹象 ( Cyrtotrachelusduqueti Gu’erin M’eneville)属鞘翅目 ( Coleoptera)象虫总科 ( Curculionoidea)象虫科 ( Curculionidae) ,在国内广泛分布于四川、重庆、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主要危害慈竹 ( SinocalamusaffinisMc Clure)、粉箪竹 ( Lingnania var.pubescens)、青皮竹 ( Bambusa textilis Mc Clure)、杂交竹等丛生竹竹笋。长足大竹象在四川主要危害慈竹和杂交竹。据粗略统计 ,全省每年发生面积近 6.7万公顷 ,一般危害率为 50 %~ 80 %,严重的可达 1 0 0 %。近几年来 ,随着我省三大工程的实施 ,全省大力发展经济林 ,… 相似文献
3.
4.
上海地区长足大竹象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足大竹象是慈孝竹上危害性较大的害虫,文章首次报道了其在上海的发生。在上海浦东局部地区,已有63.28%的慈孝竹新笋受其危害而不能成竹。该虫在上海1a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蛹室内越冬,7月上旬成虫开始出土,持续至10月上旬,幼虫危害的高峰期在7—9月,7月下旬—10月下旬化蛹,8月上旬—11月上旬成虫在土中羽化。宝发1号、氧化乐果、乐斯本、阿克泰等4种农药喷雾防治长足大竹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1.70%、31.42%、31.42%及9.09%。 相似文献
5.
以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雄性成虫精巢为实验材料,采用醋酸洋红压片法观察了长足大竹象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等,并对其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染色体数目2n=22,其中常染色体10对,性染色体1对,均为中部/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F=22;性别决定机制为Xyp型,核型公式为2n=22=16m+4sm+Xyp;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大于4∶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百分比为0.1,故长足大竹象的染色体核型为2C型,未观察到次级缢痕及随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将长足大竹象幼虫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研究长足大竹象幼虫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的交互作用下不同段肠道中的不同纤维素酶的活性,为了探索其肠道中酶活的最佳pH值和最佳温度。结果表明:后段肠道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外切-β-1,4-葡聚糖苷酶的酶活性的最适温区为50℃-60℃(0.03±0.005μmol·min-1·mg-1),最适pH值为5~6(0.02±0.005μmol·min-1·mg-1);内切-β-1,4-葡聚糖苷酶的最适温区为50~60℃(0.023±0.05μmol·min-1·mg-1),最适pH值为4~7(0.025±0.005μmol·min-1·mg-1);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区为40~60℃(0.02±0.05μmol·min-1·mg-1),最适pH值为4~7(0.02±0.05μmol·min-1·mg-1 相似文献
8.
体表挥发物是昆虫个体间交流重要的信息素,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为我国南方丛生竹的主要害虫,本文旨在研究其体表挥发物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顶空采样法、应用GC-MS技术对长足大竹象体表挥发物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测得28种化合物,其中雄虫23种,雌虫也含有23种。同时采用GC-MS分析长足大竹象体表挥发物的日变化及旬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雌虫主要挥发物中顺-9-二十三烯(9-Tricosene,(Z)-)、二十一烷(Heneicosane)这两种物质在整个8月都存在,其中二十一烷(Heneicosane)的相对含量从上旬到下旬都呈现下降趋势,且日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雄虫体表挥发物十九烷(Nonadecane)在整个8月都存在,从上旬到中旬相对含量增加,下旬相对含量减少。结合长足大竹象的生活习性,推测顺-9-二十三烯、二十一烷、十九烷在长足大竹象个体信息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为长足大竹象信息素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动态及其气候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8年于四川沐川定期调查长足大竹象为害的3个慈竹林内所有竹笋上的幼卵和幼虫密度变化,运用主成分、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研究影响幼虫种群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变化呈单峰型,8月为高峰期,10月上旬以后虫口密度逐渐趋向于0水平。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变化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旬平均气温,最主要的决策因素是旬最低气温。8种函数拟合表明平均虫口密度与旬平均气温、旬最低气温之间分别用直线函数方程Y=-0.535+0.031X、对数函数方程Y=-1.594+0.600lnX拟合的效果最好,据此建立平均虫口密度气候预测表,提出长足大竹象防治的温度指标为旬平均温度21.5℃或旬最低温度17.7℃。 相似文献
10.
11.
四川省草原面积1 600多万hm2,宜牧草场1 200万hm2,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和凉山地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四川西部草原受到严重的小型兽类危害,危害面积约250万hm2,约占宜牧草场的20%。每年损失牧草约170万t,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人民币。主要危害兽类包括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藏鼠兔(O.thibetana)、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云南绒鼠(Eothenomys eleusi)等6种。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过渡放牧、人为疏干湿地、气候变暖、水位下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有害小型兽类种群数量地加。解决措施包括合理规定草场载畜量,严禁过渡放牧;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当地牧民观念,提高牲畜的商品率,减少存栏率;培育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提高各类牲畜的经济价值;对危害严重的区域实行工程化防治;加强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薇甘菊的危害与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入侵危害植物,近年来迅速蔓延。对农业、林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对薇甘菊的危害、防除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有效防除薇甘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调查结果表明森林鼠兔害在绥阳县主要危害10年生以下树木。在鼠(兔)害发生严重地区,被害株率达到55%以上,平均被害枯死株率在12%左右,林区鼠口密度35只/hm2、兔口密度60~90只/hm2。用血腥驱避法、无毒仿生剂(溴敌隆杀鼠剂)、捕鼠(兔)夹、鼠(兔)笼、钢丝绳套和索套等物理器械捕杀鼠(兔),能有效防治森林鼠(兔)的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