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种质的倒伏性调查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伏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60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为材料,调查和分析了大豆倒伏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的严重程度与茎秆性状有关.大豆品种的倒伏级别与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分枝数等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茎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不同倒伏级别组之间产量性状表现显著差异,2级倒伏组是具有轻度倒伏和高产潜力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2009-2010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澧县、大通湖、省棉科所、南县、君山、安乡7个区试点。对包括湘杂棉8号在内的共11个杂交棉品种组合进行了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来看,铃数和麦克隆值变异系数较大,衣分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来看,皮棉产量与铃数、衣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铃重呈负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比强、纤维长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麦克隆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衣分值是产量性状中最稳定的,整齐度是纤维品质性状中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与地点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3个春小麦新品种(系)种植于河西灌区7个不同生态点,以研究小麦子粒蛋白质、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地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品质性状受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X地点互作效应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13个品种品质性状在地点间存在较大差异.民勤点和武威点小麦蛋白质、湿面筋、形成时间和延伸性等主要品质性状值均较高.而黄羊点和民乐点的品质性状值相对较低。基因型影响表明,瑞春1号、1486和宁春4号的蛋白质、湿面筋、形成时间、延伸性在7个地点平均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夏玉米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5年河北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中13个参试品种在10个试点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包括子粒产量、穗长和千粒重。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在不同基因型和环境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基因型和环境间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参试品种丰产性表现较好的有龙华369、J1302、衡玉1182,丰产性表现较差的有澳玉698、JF33。衡玉1182、J1302、荃玉18、郑单958和龙华369品种稳定性表现较好,鑫研218稳定性最差。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有J1302、衡玉1182和龙华369。  相似文献   

5.
杂交中稻籽粒性状在不同生态区和施氮水平下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中稻高产品种Ⅱ优7号和高产优质新品种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籽粒性状与地理位置、土壤肥力和施氮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籽粒性状(粒长、粒宽、粒厚、千粒重、密度和充实率)在试验地点间及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部分籽粒性状在施氮量间的差异及地点、品种与施氮量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2个品种一致表现在低经度、高纬度生态和较高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基础肥力条件下,降低施氮水平,有利于增加粒长和粒宽进而提高千粒重和充实率。但品种间有些籽粒性状对生态条件、土壤肥力及施氮水平的反应存在个性差异,Ⅱ优7号更适宜于高海拔和低氮、高磷、高有机质环境条件下种植,渝香优203更适宜在低氮、高磷钾环境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6.
花生主茎叶片不同节位叶面积,比叶重,叶干重类型间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但类型间在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茎叶片不同参数与植株地上,地下部主要农艺性状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某些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与植株叶片叶绿素,氮的含量及单叶光合强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基因型与生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比色法测定了在江苏省6个生态点种植的6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籽粒戊聚糖含量,以探讨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基因型与生态变异。结果发现,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在基因型和生态环境间差异达显著水平,6个小麦基因型品种戊聚糖含量变幅为6.35%~7.02%,以皖麦38戊聚糖含量最高,且在各个生态点变异最小,宁麦9号戊聚糖含量最低,扬麦10号在各个生态点变异最大。6个生态点各品种戊聚糖平均含量为6.42%~6.70%,以赣榆点最高,吴江点最低;戊聚糖含量在赣榆变异最小,在姜堰变异最大。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花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与小麦主要面粉品质性状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参数也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个大麦品种(系)(16个二棱、4个多棱)的冠层性状及穗部经济性状的差异性及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除倒二叶、倒三叶叶面积及单株有效穗数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研究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的遗传力较高(>0.80),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力相对较低,3)二棱大麦每穗粒重与千粒重、每穗粒数间正相关极显著,而千粒重无明显相关。4)二棱大麦上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多棱大麦只有倒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直播稻不同品种茎秆和根系性状与抗倒伏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个早稻品种,通过直播栽培探讨茎秆和根系性状表现与抗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茎秆和根系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品种间抗倒性差异显著。植株茎秆抗倒性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第一伸长节间长度显著负相关。直播稻根系固持力与表土层根系数量有极显著相关外,与根系干质量和纤维素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茎秆抗倒性强弱与根系固持力不完全一致,陆两优996表现单株茎秆抗倒伏力与根系固持力都较大,分别为0.738和232.260 N;嘉育948茎秆抗倒力较高,为0.699 N,而根系固持力较低,为143.080 N。直播稻宜选用茎秆粗壮、茎基部伸长节间短、根数多、根干质量大、根系纤维素含量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水稻剑叶气孔长度、宽度和气孔密度 ,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线性 )。结果表明 :( 1)籼稻品种IR2 4剑叶的平均气孔长度、宽度和气孔密度分别是2 3 86μm、 18 2 5μm和 667个·mm- 2 ,而且不同部位间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气孔长度和宽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气孔宽度与气孔密度的相关不显著 ,而气孔长度与气孔密度间则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 ;( 2 )粳稻品种秋光的平均气孔长度、宽度和气孔密度分别是 2 6 2 9μm、2 0 55μm和 4 4 5个·mm- 2 ,与籼稻品种IR2 4不同的是 ,各部位间气孔长度和宽度的差异不显著 ,而气孔密度的分布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关分析结果 :三个性状间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的性状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差异,利用参加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早熟和中熟品种的区试结果,对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间的各性状进行差异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农艺性状方面,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生育期的差异最明显,有效分枝部位和主花序长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性状上,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主花序角果数的差异最显著,每角粒数差异不显著;在抗逆性方面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品质性状方面,硫苷和含油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介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鉴定及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7个抗寒性状及其与越冬抗寒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间越冬存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洛川181、甘白油菜、161、84-16等品种的越冬抗寒性强。各性状间简单相关关系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含水量与束/自、总含水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越冬存活率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偏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含水量对越冬存活率的偏回归系数极显著,其它性状对越冬存活率的偏回归系数都不显著,说明叶片总含水量可考虑作为油菜抗寒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海南试验点分析了我国近60年有代表性的34个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增益。结果表明:产量、出籽率、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年代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茎倒率和秃尖长年代间存在显著差异。海南试验点不同年代(1950年至2000年)玉米品种产量每年增益为46.4kg/hm2,与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产量增益趋势一致,只是明显低于北京试验点。海南三亚冬季的生态环境适宜对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产量增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环境对郑单958部分数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为材料,对7个不同玉米DUS测试地点12个量测数量性状观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双标图分析,探索同一玉米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DUS测试观测其量测数量性状表达变异的情况。结果表明,各个数量性状在年份间差异均不显著,地点间的差异明显高于年份间,部分性状达到极显著差异。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和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等2个性状最稳定,可被用作区分或描述品种的"可靠性状"。郑单958在高纬度地区具有表型值大、生育期长等特点,随着纬度降低各性状表型值有递减的趋势。抽穗期在杨凌、济南等中等纬度地区表现最短,即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最早,叶片宽度最窄。抽穗期等稳定性较差但较重要的性状适宜安排在该品种所在生态区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5.
对水稻纹枯病抗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对引自美国的水稻纹枯病抗源进行了2 年的田间接种试验和1 年的田间性状考察。结果显示, 抗源与感病对照以及抗源间, 在抗性水平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且品种与年份间的互作不显著, 抗性与株型性状及生育期的相关也不显著, 表明抗性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遗传性状。多数抗源在中美两地的抗性表现大体一致, 且多数引进抗源为半矮秆品种(系) 或推广品种, 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较易为育种家所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新疆陆地棉早熟性与农艺性状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特定生态条件及栽培模式下,对85份陆地棉品种的果枝始节、主茎节间长度、株高3个高度农艺性状与生育期长短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性与果枝始节高低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主茎节间长度及株高则有着不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说明主茎节间长度及株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多。利用果枝始节对品种进行早熟性的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共生固氮特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巧珍  张学江 《大豆科学》1997,16(3):210-217
对来自我国南方20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田间结瘤固氮鉴定和温室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1.春,夏,秋不同大豆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的结瘤,固氮作用均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高结瘤固氮品种选择的可能性;2.不仅共生固氮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而且分别与农艺学,物候学性状显著相关,为在我国南方不同季节,不同耕作制度条件下研究以高固氮,高产为目的的遗传,生理基础提供了基本数据;3.三种大豆类型的农艺学,物候学和共生  相似文献   

18.
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模拟间套种的荫蔽条件,设置不同的遮光处理,研究荫蔽对大豆13个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期株高、收获期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8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与荫蔽程度极显著相关,其中,前3者为正相关,其余5性状为负相关;结荚节位和主茎直径变异极显著,分枝数变异显著,但与荫蔽程度相关性不显著;主茎节数和单株瘪荚数变异不显著。选择受荫蔽影响显著且与荫蔽相关性显著的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7个性状为指标性状,以综合耐荫系数为指标,采用综合方法评定大豆种质的耐荫性,将耐荫性鉴定级别划分为五级。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甘肃省河西地区种植的57个春小麦品种。在已经分析HMW—GS组成的基础上。测定了这些品种的理化特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对这些品种的HMW—GS和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HMW—GS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HMW—GS的品种间品质的差异和同-HMW—GS品种间的品质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lu-Ⅰ位点的亚基总评分与面筋指数、沉淀值、面团变形功、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HMW—GS数目的多少与其品质优劣有关,亚基数目越多,面粉筋力越好;采用不同品质指标评价小麦HMW—GS对品质的贡献,结果表明以变形功的评价排序的意义更明确。  相似文献   

20.
以26个不同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RVA谱特征值以及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淀粉品质性状及品尝品质性状,分析不同糯玉米品种的RVA谱特征值间及其与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间的峰值黏度与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谷值黏度、崩解值与终值黏度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均未达到显著相关;糯性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呈显著负相关;果皮厚薄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