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了保护黄渤海区的对虾资源,并解决对虾养殖所需的亲虾问题,1985年和1987年,原农牧渔业部连续采取具体措施,明确规定,1990年实现亲虾自给,1991年不再使用海捕亲虾,有力地推动了亲虾越冬工作。随之,广大科技人员摆开了科技攻关的阵势,战果累累。1988年7月河北省亲虾越冬科研项目率先通过了专家鉴定;1989年农业部在大连召开了亲虾越冬表彰会,进一步将亲虾越冬推向了新的高潮。然而,曾几何时,从1990年开始逐渐降温,1991年秋更加冷落,以致与实现亲虾自给的距离越来越大。现实向人  相似文献   

2.
搞好对虾亲虾人工越冬工作是保护天然对虾资源、从根本上把握亲虾资源主动权、实现对虾全人工养殖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对虾养殖的必由之路。唐山市的对虾亲虾人工越冬工作起始于1985年,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阶段,1988年开始转入大面积  相似文献   

3.
1 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现状 我国虾夷扇贝育苗始于1980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育苗。烟台市于1982年12月,在蓬莱市原马格庄海珍品增殖站,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虾夷扇贝亲贝24个进行试验。1987、1988年在北沟镇养殖单位进行虾夷扇贝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保护近海对虾自然资源,我们开展了对虾亲虾越冬及育苗生产。在1984年进行亲虾越冬生产性试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85年开始全面推广对虾亲虾越冬生产技术,逐步走上了大水体的人工养殖对虾越冬生产。现已  相似文献   

5.
亲虾培育的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笔者6年的亲虾越冬经验,把亲虾培育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亲虾暂养(专养)期、亲虾越冬期、亲虾促熟期与亲虾产卵期。并对如何提高亲虾质量与越冬成活率有关技术进行探讨。一、亲虾暂养(专养)期由于近几年大面积的虾病蔓延及二季或多季虾养殖的发展,中国对虾商品虾的起捕时间越来越早。就  相似文献   

6.
吴群凤 《内陆水产》2014,(1):35-35,37
每年的11~12月,对虾苗种企业开始紧锣密鼓地制定下一年亲虾订单.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下称“正金阳”)也不例外.由于2013年主打科拿湾品系和塞班良种的“正金阳”,无论销售业绩,还是客户养殖效果,都表现良好.为满足客户需要,2014年“正金阳”加大引进优质种虾力度,计划引进16,500对亲虾,其中科拿湾亲虾6,500对,塞班亲虾10,000对.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3、1994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虾发病和流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全国对虾养殖会议专家的交流意见认为虾病发生主要原因是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质日趋恶化、虾池老化以及虾病防治体系不健全、防病和治病措施和手段落后等。今后对虾养殖必须改变现行的养殖管理方式,坚持以防为主,改善养殖环境,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防止和减轻虾池内外水环境的污染,健全虾病防治体系。一、严把育苗培育第一关,培育体壮无病虾苗1.选择优质亲虾,即无病、体壮、性腺发育正常的亲虾。海捕亲虾应进行认真检疫,选用不带病毒、虾体健壮肥大的亲虾。2‘育…  相似文献   

8.
目前,养殖用的亲虾大部分仍然依靠海捕天然亲虾,由于天然亲虾资源日益减少,捕捞产量大幅度下降且不稳定,所以亲虾的人工越冬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技术尚不稳定,且成本较高,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做到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制约了对虾养殖向全人工化方向发展的进程。本文在实践的  相似文献   

9.
《渔业现代化》2016,(2):10-10
正本研究旨在确定生物絮团对细角滨对虾亲虾的抗氧化能力和脂质营养的贡献,以及生物絮团与对虾的繁殖能力和产出的幼虾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的关系。与清水(CW)养殖相比,采用生物絮团技术(BFT)养殖的细角滨对虾亲虾展现出了更佳的健康状况:在繁殖期内BFT(79.8%)养殖的亲虾最终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日本对虾的价格远高于同规格的中国对虾,故在北方地区兴起了养殖日本对虾的热潮,从而引发了对日本对虾苗种的大量需求。使许多过去进行中国对虾苗种生产的育苗单位改为进行日本对虾苗种的培育。本文就中国对虾与日本对虾在苗种繁育的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比较。(一)亲虾培育1亲虾来源:中国对虾的亲虾来源主要有经养殖虾越冬培育而成鹏称越冬虾以自然海区捕捞的亲虾;而日本对虾育苗所用亲虾全部来源于自然海区捕捞。2暂养水温:中国对虾亲虾暂养温度一般首先控制在14℃以下,这有利于亲虾的恢复.然后再逐步升温至18℃,促进性…  相似文献   

11.
对虾亲虾人工越冬工作在我国开展多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实践证明,亲虾越冬技术是一项成功且成熟的技术,早在1989年和1990年,河北、山东两省人工越冬亲虾的育苗量占总育苗量都先后达到60%~70%,如扣除人工放流用苗,可基本满足养殖用苗需要。但此后,由于多种原因,对虾亲虾人工越冬工作连续出现滑坡,致使《黄渤海区对虾亲虾资源管理暂  相似文献   

12.
前言为了保护和增殖对虾自然资源,原农牧渔部提出“1990年实现养殖亲虾自给的要求”。因此亲虾越冬势在必行。搞好亲虾越冬首先要有一个温度、光照适宜的越冬室及配套设施,按工艺要求将育苗室改建越冬室是第一步。改建的主要内容是越冬室、沉淀池的保温及海水予热,现将改造工程技术措施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亲虾人工越冬生产进行多年了,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活率一般在70%定右。但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气候条件、特别是技术管理水平等有差异,其越冬亲虾成活率也不同,就同一地区的不同生产单位,成活率高低悬殊较大。因此,在目前对虾亲虾养殖困难较大、病害较多的情况下,提高越冬亲虾成活率尤为重要。笔者从事亲虾越冬生产多年,特别是近三年室内亲虾越冬成活率均有83%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总结多年  相似文献   

14.
长毛对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区有限的亲虾资源难于保证各地育苗的需求。因而,出现亲虾竟购激烈,价格昂贵,时常产生滥捕亲虾,严重浪费亲虾资源及破坏海域生态平衡,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鉴此,亲虾的充分利用已显得十分重要。自1988年笔者就此项工作进行探讨,利用在东山县育苗过程,于6月28日就已产过卵的25尾亲虾镊烫切除单侧眼柄,进行亲虾性腺恢复实验,当时由于措施、管理跟不上,结果12天内只有7尾亲虾性腺陆续恢复,难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处长江口,海水比重仅为1.001~1.008间。八十年代初开创了中国对虾低盐度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发展,苗种自给的要求亦日趋迫切。但是,从低盐度环境中选留亲虾越冬,其交配效果、性腺成熟程度如何,以及在此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越冬管理技术等,均未见报道。为此,上海市奉贤对虾育苗场于1986年冬从本场养殖虾塘中自留亲虾,经室外暂养和室内越冬试验后,结果成活雌虾1184尾,成活率39.1%,并获育苗成功,经跟踪养成效果良好,实属低盐度地区自留亲虾越冬成功首例。本文就自留亲虾的室外暂养和室内越冬试验作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斑节对虾由于其个体大、生长快和杂食性等优点,近几年已成为对虾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但由于亲虾来源全靠进口,不仅来源不易、价格昂贵,且因一些亲虾带病毒等原因而使养虾成本升高、虾病流行,导致养虾业蒙受损失。为降低养虾费用,减少亲虾进口,本站自1991年9月——1992年3月就以本地较易得到的亲虾资源——鱼塭斑节对虾,进行越冬促熟试验.以期探讨利用本地亲虾作斑节对虾苗种生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1亲虾挑选 亲虾越冬历时长,必须严格挑选。选择标准应是虾体大、健康无病无损伤、无畸形,雌虾体长14cm、雄虾体长12cm以上为宜。实践证明,低密度养殖的大个体亲虾,其成活率较高。刚蜕皮的软体虾不能作亲虾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春琳 《海洋渔业》1988,10(6):266-267
<正> 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发展,使长期以来一直以海捕亲虾作为育苗种虾的育苗方式逐渐转向利用人工越冬亲虾。但由于目前中国对虾的亲虾越冬技术不甚稳定,影响了人工育苗生产。为了提高亲虾越冬成活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亲虾越冬生产中若干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1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现状我国虾夷扇贝育苗始于1980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育苗。烟台市于1982年12月,在蓬莱市原马格庄海珍品增殖站,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虾夷扇贝亲贝24个进行试验。1987、1988年在北沟镇养殖单位进行虾夷扇贝养殖试验。2000年以后,虾夷扇贝育苗技术趋于完善,育苗及海上保苗生产获得快速发展。目前,蓬莱市共有虾夷扇贝育苗场家300多家,主要分布在刘家沟镇的墟里、海头、解宋营、朱家庄、南吴家,潮水镇衙前及新港街道办的  相似文献   

20.
亲虾越冬是对虾全人工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护我国近岸的对虾资源,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搞好亲虾越冬中的疾病防治工作,是亲虾越冬成功的关键。一、亲虾越冬中常见的、威胁性较大的疾病有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