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言 花生是需要氮素较多的作物之一。近几年来,山东省花生产区。施用氮素化肥面积逐年增加,一般亩施40—60斤(硫铵),高者达百斤以上。由于施用比较盲目,造成肥害而减产的现象不断发生,浪费十分严重,全省每年因施肥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花生属豆科作物,根上有根瘤,根瘤是由于根瘤菌侵入根部而形成的。一般在花生幼苗长到五片真叶以后根部就逐渐形成根瘤。根瘤菌不仅可以依靠花生供给少量养料而生长繁殖,而且还可以摄取空气中的氮素养分,通过加工制成含氮化合物供花生的需要。花生与根瘤菌这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是大家所熟知的。现将根瘤菌的增产效果和对花生的供氮能力等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但是,各生育阶段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各器官的分配利用是有差异的,又有一定规律的。本文就冬油菜亩施氮素(N)10~40斤,磷素(P_2O_6)3~12斤,钾素(K_2O)9~30斤,亩产菜籽200~350斤以上的条件下对油菜氮、磷、钾需肥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棉区土壤肥力及施肥状况据测定,四川坡地棉田的有机质低于0.7%,全氮量在0.05%左右,速效磷7—15ppm,速效钾50—90ppm。近年来棉田布局不合理,麦棉连作面积逐年扩大,棉花上坡面积增加到80%左右,导致地力显著下降。据我所定位试验测定,麦棉连作三年后的土壤氮素减少0.0557%,每亩消耗氮素16.7斤,棉花产量下降27.6—30.9%;豆棉连作三年后的土壤氮素量下降0.0431%,每亩只消耗氮素12.9斤,棉花产量有所增加。全省化肥试验网先后在不同土壤的试验结果,大部份棉田缺氮、少磷、供钾不足。缺氮的土壤占92.5%,缺磷的土壤占74.1%,  相似文献   

5.
湛江地区组织了花生高产栽培协作组,研究高产规律,总结高产经验,推广高产措施,对开展高产运动、指导大面积花生生产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协作组培创高产花生面积10.506亩,平均亩产844.47斤,高产田块亩产变幅813——872斤(亩产超800斤田块附表1)。对高产花生田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测定工作,从而初步认识花生亩产超800斤的理论与技术,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上文(本刊79年第3期)基础上,本文继续报告花生叶片水溶性组份的诊断方法。其中包括可溶性氮素、无机磷素、钾素和还原糖的速测方法。 花生植株叶片的可溶性氮素,除心叶有显著量的硝态氮外,其余叶位的叶片中硝态氮是微乎其微的。水溶性氮素的主要形态是氨基酸类。后者的测定目前应用最  相似文献   

7.
花生施肥     
1、施肥的标准 花生在一般的火山灰土壤,为了每1.5市亩生产100公斤子仁(如表1所示),必须吸收氮素6.3公斤,磷素0.74公斤,钾素2.68公斤。这个数字的中间,由于当茬没有施肥,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和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实际是90%,  相似文献   

8.
地膜花生—蔬菜配套栽培,是我市耕作制度改革项目之一。1985年全市种地膜花生1.33万亩,比1984年扩大15.5倍,平均亩产570.5斤,比露地花生增产44.98%,其单产幅度为467—866斤,其中与蔬菜配套1.07万亩,据襄阳、枣阳、老河口、保康等县(市)371.5亩调查,大白菜亩产7900斤,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4年(2010-2013年)6季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肥分配方式对花生-油菜轮作制作物产量、植株氮钾素累积量、氮钾肥吸收利用效率、土壤氮钾素平衡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空白对照(CK)、农户习惯施肥(FB)和轮作周年氮(N)、磷(P_2O_5)、钾(K_2O)单季均衡施肥(花生90-90-120,油菜180-90-120)、花生低氮油菜高氮(花生45-90-120,油菜225-90-120)、花生高钾油菜低钾(花生90-90-180,油菜180-90-60)和花生低钾油菜高钾(花生90-90-60,油菜180-90-180)等6个处理。结果表明:(1)施用氮磷钾肥花生、油菜和轮作周年产量平均分别提高10.9%、118.0%和32.1%,其中花生以花生高钾油菜低钾处理表现最好,油菜以花生低氮油菜高氮处理表现最好。(2)施用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花生和油菜的氮、钾素累积量,与单季均衡施肥相比,花生低氮油菜高氮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花生高钾油菜低钾处理能显著提高油菜钾肥偏生产力和钾素吸收效率。(3)试验结束后,空白对照与农户习惯施肥的土壤氮、钾素均表现为亏缺,4种氮钾肥分配方式的土壤氮、钾素均表现为盈余(分别盈余36.1kg/hm~2和24.0kg/hm~2)。(4)在经济效益上,花生、油菜和轮作周年的产投比均以花生高钾油菜低钾处理最高(花生2.12、油菜3.13、周年2.59)。综合考虑认为,湖北省花生和油菜的氮肥适宜用量是90kg/hm~2和180kg/hm~2,在轮作周年钾肥总用量有限条件下,将钾肥适当前移至花生季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世界耕作》1971年13卷2期报导,美国佐治亚州种植花生约三百余万亩,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是美国主要花生产地。全州花生平均单产为每亩299斤,高产农场亩产约600斤左右。该地区花生栽培的主要措施是: 一、注意播种技术 种床深厚坚实,土层温暖以利种子发芽。播种期间,土层十厘米深处的地温须保持在摄氏18.3度以上。 轻松土壤上的播种深度为5—7.6厘米,粘重土为3.8—5厘米。如迂土层干燥或播种延期,则要种得深一些。全州平均播种量,每亩约4.6—8.9斤,其中西班牙型花生的播种量高达每亩12—14.9斤,其行距为61—91厘米,株距为5—7.6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八年起,我场利用棉花冬闭地种一季马铃薯,实行棉薯一年两种两收耕作制。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马铃薯是棉花的良好前作,棉花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为什么棉薯连作,有利于棉花增产,主要原因: 一、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种马铃薯的土地进行冬翻对熟化土壤,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马铃薯的茎叶除含氮量与红花草相近外,含磷、钾素大大超过红花草,据调查:凡亩产1500—2000斤薯块,每亩地残留鲜茎叶及根系也近有1500—2000斤,相当于亩施尿素27—36.4斤,钙镁磷肥10—14斤,氯化钾10—14斤。一九七八年二队半亩地收马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们在耕作制度改革、调整作物结构中,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改双季稻为花生——杂交稻。从1982年起我们与郴县廖家湾农科站共同在该乡薛家组进行试验,获得了成功。1982年试种13.7亩,花生品种是粤油551—116,亩产花生280.1斤,最高蚯1.26亩,亩产386.5斤,后作晚稻威优六号平均亩产705斤;1983年连片种植花生——稻17.43宙,花生平均亩产371.5斤,最高坵1.2亩,亩产528.4斤;晚稻威优九八平均亩产858斤,其中高产坵1.23亩,平均亩产1006斤;1984年连片种植23.5亩,花生平均亩产456厅,最高坵0.56亩,折合亩产596.5斤,晚稻是威优六号,威优四○、威优九八等组合,平均亩产804斤,最高坵1.2亩,威优四○亩产1023斤。  相似文献   

13.
栖霞县寺口公社地处丘岭,历年花生播种面积都在2.3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43.4%,前几年花生亩产水平在299—396.7斤。1983年推广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其面积在3300亩,总产达到1120万斤,比上年增加271万斤,是历史上总产最高的一年,一年的实践说明,丘岭地推广花生覆盖地膜,是花生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改革,也是丘岭旱薄地上种花生的一项增产措施。经我们对11个大队19个典型花生地块的测产验收结果,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平均亩产779.3斤,比对照亩增150斤,为23.6%。任庄科技户于守湖2亩海花1号,单产最高的为1265  相似文献   

14.
连作花生土壤养分变化及对施肥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连作花生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对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反应。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砂壤土多年不施肥连作花生,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每年以近10%的量递减,速效磷含量以连作第3年减少最多,达52.99%。连年施用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多量施用N、P、K化肥,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施用有机肥料分别增加77.05%,23.53%。连作花生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增产效果均低于轮作花生。  相似文献   

15.
新型缓释掺混肥对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养分需求规律和肥料分层包膜、养分缓期释放技术,研发出中氮和高氮型花生缓释掺混肥,通过大田试验,探讨新型花生专用缓释掺混肥对花生氮、磷、钾、钙素养分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氮型缓释掺混肥(ZN)处理花生荚果产量较常规复合肥(CF)处理提高11.7%,高氮型缓释掺混肥(GN)处理较常规复合肥(CF)提高11.0%。与CF相比,新型花生专用缓释掺混肥有利于提高花生收获指数,促进了各器官中氮、磷、钾、钙素的积累和在荚果中的分配率,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温室花生试验的二个处理,1.测定施用氮肥对缺氮土壤中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的效果。2.是应用同位素N~(15)方法,研究花生根部区域存有不同的氮素水平,通过花生子房柄对氮素的吸收。在播种时施用氮肥对花生幼苗的根瘤数目大量减少,但其含氮量增加。由于施用氮肥的结果,花生蔓和荚果的综合产量增加,但在播种后5周施用少量氮肥的除外。6和12P.P.M氮素的任何一种,在播种或播后5周施用的结果,收获时其成熟荚果百分率较高,但是施用过多的氮素化肥,则延迟其成熟。应用同位素N~(25)确定了花生通过子房柄吸收氮素。明确通过子房柄吸收氮素的数量和根部区域内供给有效氮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当花生根部区域接种根瘤菌或施用化合氮肥为氮素来源,供给充足的氮素,则花生通过子房柄吸收氮素是不重要的。但是当根部存在的氮素接近贫乏状态,花生通过子房柄产生吸收氮素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栽培在六十年代广东省已应用于早春旱地水稻育秧。应用于花生,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省试验和大面积生产,一般能增产20—50%,花生品质亦有所提高。广东省1983—1985连续三年进行春植试验和小面积示范,三年试验全期盖膜共63个点,平均亩产485.85斤,比露地增产61.0斤,增产14.4%;出苗揭膜共51个点,平均亩产456.5斤,比露地增产38.8斤,增产9.3%。为了探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  相似文献   

18.
据报导,花生增施果肥,增产率达26%和16%;春花生接近果针形成时,增施氮钾肥料,有亩单产达836斤之例。本试验分三期增施果肥,以了解不同时期增施果肥对花生植株生育和荚果产量之影响,为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品种:粤油187 二、处理和小区设置:在亩施基肥、苗肥共N12斤、P_2O_57.5斤、K_2O18.8斤的基础上,然后增施N1.9斤、P_2O_53.0斤、K_2O5.0斤的果肥的施用时期分三种处理:1、于始花后第10天施。2、始花后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施钙与覆膜栽培对南方典型缺钙红壤(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花生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本试验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设置3个基施钙肥梯度(不施钙、每公顷施钙肥375kg、每公顷施钙肥750kg,分别标记为Ca0、Ca375、Ca750)和2种栽培方式(露地OF与覆膜栽培PF),采用土柱栽培,测定花生植株氮、磷、钾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随施钙量增加,花生叶、茎秆、根、果针、果壳氮素积累和分配率显著降低,而籽仁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率、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提高,覆膜栽培降低叶和果针氮素分配率。增施钙肥有利于花生籽仁磷素的吸收积累、提高其分配率,但显著降低叶、茎秆、根系、果针、果壳磷素分配率。覆膜栽培提高植株对磷素的吸收,而降低茎秆磷素分配率。增施钙肥与覆膜栽培促进花生籽仁中钾积累,提高分配率。植株总钙积累量与总氮素积累量的协同吸收关系(决定系数R2=0.7837)优于总钙积累量与钾、磷总积累量的协同关系(决定系数R2=0.659 1、0.201 9)。增施钙肥提高了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HI)。露地播种每公顷750kg钙肥处理每生产100kg荚果比对照(Ca0-OF)节省纯N 3.17~4.04kg、纯P 0.27~0.30kg、纯K 2.65~3.41kg。因此,花生生产中增施钙肥的同时,可适当减少氮磷钾肥的用量,利于花生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20.
花生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氮素对花生碳氮代谢及生物固氮的影响、氮素与其他营养元素配施效应、花生氮肥施用技术等研究新进展,并对今后花生氮素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