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毛竹快速生长期的水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快速生长期从笋长成幼竹这一动态过程与成竹之间是否存在水分供给关系以及水势是否是驱动新竹快速生长的关键因子,以浙江农林大学毛竹生理生态定位监测站为依托,利用PSYPRO多露点水势系统配套的L-51A叶水势探头和PCT-55土壤水势探头,在毛竹快速生长期测定毛竹样株叶水势及土壤水势。结果表明:1在快速生长期内,不同竹龄毛竹(新竹至6年生)的叶水势变化规律均为:随年龄增大,水势值也越大,且竹龄对水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生长中期同一竹龄毛竹叶水势值均低于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且在生长中期成竹之间的叶水势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在毛竹快速生长期内母竹向新竹输送水分,且这种传输作用在生长中期更加强烈。2在快速生长期水分横向传输均为成竹传送给新竹,纵向传输均为土壤—下层叶—中层叶—上层叶—大气,正午土壤与叶水势梯度、不同竹龄之间叶水势差增大,土壤—大气水势差1~3个数量级。强大的水势差的存在表明:母竹将水分传输给新竹主要依靠水势梯度的作用。3在快速生长期内土壤—叶、叶—大气、土壤—大气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快速生长期土壤水势、叶水势、大气水势相互影响,形成统一连续体。水势是驱动毛竹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期光合固碳特征及其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利用Li?鄄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年龄(Ⅰ度竹、Ⅱ度竹、Ⅲ度竹)的毛竹在其快速生长不同时期(前期、中期、后期)的光响应曲线及生态因子(光照强度、气温、大气相对湿度、大气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气孔导度)。结果表明:①毛竹在快速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竹龄叶片的光合固碳能力的变化特征归纳为:快速生长前期是老竹高于新竹(Ⅱ度竹最高,Ⅲ度竹次之,Ⅰ度竹最低);而快速生长的中期和后期则为新竹高于老竹(Ⅰ度竹最高,Ⅱ度竹次之,Ⅲ度竹最低)。②在快速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竹龄叶片的光合固碳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差异显著(P<0.05),新竹(Ⅰ度竹)的光合固碳能力在其快速生长期逐渐升高,而老竹(Ⅱ度竹和Ⅲ度竹)的光合固碳能力则都是中期最低,前期和后期较高,同时Ⅱ度竹均高于Ⅲ度竹。③毛竹在快速生长期,对毛竹叶片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气孔导度>光照强度>大气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气温>大气相对湿度。经相关性分析得出,光照强度、气温、大气相对湿度、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Pn)呈正相关,大气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3.
毛竹快速生长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快速生长期(前期、中期、后期)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在浙江农林大学毛竹生理生态监测定位站利用PAM-2100型叶绿素荧光仪,在毛竹快速生长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毛竹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毛竹快速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变化显著。在不同生长期中,同一年龄的毛竹的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 /Fo)均表现为前期 < 中期 < 后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其中Fv/Fm变化范围为0.672~0.773,Fv /Fo变化范围为2.068~3.231。在毛竹快速生长的前期和中期低于正常水平。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表现为中期 < 后期 < 前期,差异达显著水平(P < 0.05)。在毛竹快速生长的不同时期,毛竹叶片qNP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综合比较表明,随着毛竹的快速生长,毛竹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垦复结合施肥对毛竹林生长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经营措施对毛竹生长及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安徽铜陵凤凰山村选择代表性毛竹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包括垦复、垦复+尿素、垦复+鸡粪有机肥和对照)对毛竹林新竹生长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措施新竹成竹量存在差异,特别是处理后第2年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垦复施肥处理第2年新竹胸径、秆高显著高于对照和垦复处理(P<0.05)。垦复施肥对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影响显著,垦复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容重,提高了土壤持水性能;鸡粪有机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C、有效N含量,尤其是有效P含量比对照提高6倍,而尿素施用后导致表层土壤有效P降低。新竹生长受到表层0~40 cm土壤有效N和P、最大持水力和容重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毛竹林科学经营及土壤肥力维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15年生普通杉木为对照,分析罗田垂枝杉不同年龄侧枝叶片的光合生理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罗田垂枝杉的冠高比和冠幅面积仅是杉木的45.33%和15.29%,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罗田垂枝杉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4-5年生枝叶片光合能力明显低于杉木同年生侧枝叶片;罗田垂枝杉最大净光合速率( Pnmax )与光饱和点( LSP, r=0.956)、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 r=0.897)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光补偿点(LCP, r=0.416)、暗呼吸速率(Rd, r=0.455)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叶片含水率及叶绿素含量相关性不明显。罗田垂枝杉一年生到多年生侧枝的光合能力变化趋势与其侧枝逐渐自然脱落的过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根据2010,2012和2014年各大年毛竹林标准地数据,选择最近邻竹株数、角尺度、大小比和竞争指数等4个空间结构指数做主成分分析,分析毛竹林空间结构与更替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空间结构因子对新竹生长影响重要性排序为最近邻竹株数>大小比数>竞争指数>角尺度,对毛竹死亡影响重要性排序为最近邻竹株数>大小比数>竞争指数>角尺度;新竹更容易在最近邻竹株数 < 4株或最近邻竹株数>7株的区域内发笋生长,老竹更容易在最近邻竹株数>7株的区域死亡;毛竹活竹、新竹和死竹均呈现聚集分布,三者在角尺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毛竹林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新竹主要处于亚优势状态,而死竹主要处于劣势状态,三者在大小比数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就平均竞争指数而言,死竹平均竞争指数最大,新竹最小。说明竹子生长状况对毛竹更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氮素施肥对毛竹生产力与光合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林施肥是集约经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确定毛竹林氮素的合理施肥量, 从2006-2011年持续调查了氮素施肥对毛竹竹笋和竹材产量的影响, 在2011年测定了施肥对毛竹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250和400 kg·hm-2施肥水平均能显著促进毛竹冬笋、春笋和竹材产量提高以及新竹胸径增大, 其中在250 kg·hm-2施肥水平时, 各平均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8倍(P < 0.01), 2.0倍(P < 0.01), 1.1倍(P < 0.01)和33.3%(P < 0.01), 但是250和400 kg·hm-2施肥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氮素施肥后, 1年生和3年生毛竹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均明显提高, 而光补偿点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则明显降低。这表明植株的光合能力明显提高, 其中以250 kg·hm-2施肥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试验结果, 毛竹林施肥量以2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在孕笋成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探索内源激素对厚竹孕笋成竹的调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潜伏芽(鞭芽)、笋芽、冬笋、春笋和新竹中的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并分析差异性。结果表明:厚竹中IAA和AB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GA3和ZR。笋芽膨大期同种内源激素及内源激素总量在潜伏芽、笋芽和冬笋之间差异不显著。竹笋快速生长期,春笋笋箨中的IAA和ZR显著高于潜伏芽,IAA,ABA和ZR显著高于笋肉,笋肉中ABA显著低于潜伏芽。新竹长成后,竹枝和竹叶中内源激素质量分数表现为ABA > IAA > ZR > GA3,而竹秆和蔸根中则为IAA > ABA > ZR > GA3。孕笋成竹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不同,其中孕笋过程中IAA,ABA和GA3,ZR/IAA,ZR/GA3和GA3/IAA变化显著,成竹过程中IAA,ABA,ZR/ABA,ZR/IAA,GA3/IAA和ZR/GA3变化显著。内源激素的种类、质量分数及相互间的协调或拮抗作用对厚竹的孕笋成竹具有重要的促进或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3年生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空白对照以及4个施氮处理院低氮(N1,15 kg/hm²年)、中氮(N2,25 kg/hm²年)、高氮(N3,50 kg/hm²年)、过饱和氮(N4,150 kg/hm²年),在生长季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油松幼苗当年生针叶和1年生针叶的光响应曲线,通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速率(AQY),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光合响应曲线参数在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探讨油松幼苗对氮沉降增加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生长季中期,当年生针叶的所有光合响应曲线参数均没有受到氮处理的显著影响,而过饱和氮处理显著促进了1年生针叶的Rd、低、中、高氮处理增加了1年生针叶的LCP。生长季末期,当年生针叶和1年生针叶的Rd和LCP受到了过饱和氮处理的显著促进作用,其他光合响应曲线参数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对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的响应,采用人工模拟干旱(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高温(对照25℃和高温40℃)及协同胁迫处理毛竹3年生盆栽苗,分别测定叶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质量摩尔浓度,同时测定抗氧化防御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毛竹叶片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P < 0.05),抗氧化酶活性及ρGSHGSSG(GSSG为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均随干旱处理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ρGSHGSSG在中度干旱胁迫时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7倍、1.7倍和0.6倍(P < 0.01)。高温胁迫下,MDA较对照增加1.4倍(P < 0.01);SOD,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ρAsADHA(DHA为二十二碳六烯酸)均极显著升高(P < 0.01)。协同胁迫下,ROS进一步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同时CAT活性的稳定性最强,活性随协同胁迫程度的增加稳步增加,ρAsADHA降低,而ρGSHGSSG值变化不大,GSH循环对抵抗协同胁迫比AsA循环表现出更强的耐性。在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下,毛竹幼苗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和非酶系统AsA-GSH循环协同作用来清除氧化物质,提高抗旱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竹笋快速高生长与母竹之间的养分输导关系,揭示毛竹快速生长内在规律,试验测定了竹笋快速生长期内不同竹龄器官(叶、枝、秆、蔸根)的主要养分质量分数、冠层(上层、中层和下层)水势、地上器官(叶、枝、秆)的生物量,与同样地同期小年期母竹测得值做比较。结果表明:在竹笋快速生长期,氮元素在母竹叶片中先下降后上升,而蔸根中则先略有升高然后趋于稳定;在叶中,钾元素随竹笋快速生长而迅速升高,而在蔸根中始终保持稳定状态;磷在叶片和蔸根的质量分数均较低。同小年期相比,氮元素在叶、枝、秆、蔸根中的质量分数均较低;磷元素在叶、蔸根的质量分数较低,而在枝、秆中其质量分数要高;钾元素在叶、秆、蔸根中的质量分数高,但在枝中低。在竹笋的快速生长期,各竹龄叶的水势变化总体呈"V"型曲线,从3月中旬到5月中旬,水势有变小趋势,随后有所回升。同小年期相比,林冠各层的水势均大于同期的小年期;在竹笋快速生长期,母竹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占比相对稳定。同小年期相比,光合器官竹叶生物量占地上器官生物量的7.05%,增加了31.90%。因此,竹笋的快速生长对母竹产生了影响,在快速生长期,母竹通过营养元素的迁移、地上生物量格局的分配,为竹笋的快速生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为定量研究亚热带经济竹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大小年快速生长期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光响应规律.以2龄竹、4龄竹和6龄竹的3个竹龄毛竹为材料,采用便携式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各竹龄毛竹出笋前期(4月)冠层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响应曲线(RLC_S),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双指数方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计算对应参数,筛选出最佳的光合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并进一步测定拟合整个快速生长期(4-7月)3个竹龄的快速响应曲线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最大电子(J_(max))、饱和光强(PAR_(sat))、初始斜率(α)及拟合系数(R~2)均优于传统双指数方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为拟合毛竹叶绿素荧光快速响应曲线(RLC_S)最优模型;毛竹叶片光合机制大小年差异显著,大年与小年的光合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5月,快速生长期内的光合响应能力总体表现为Ⅱ度竹Ⅰ度竹Ⅲ度竹.因此,建议在竹林经营中,应集中在大小年光合高峰期间追施肥料,并且注意维持各竹龄的适当立竹结构,以促进毛竹林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竹碳汇造林初期净碳汇量监测与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分布广泛的森林资源类型。由于其优良的固碳功能,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积累碳汇和实现碳汇交易为目的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营造活动日益增多。跟踪调查整个毛竹造林过程,连年监测毛竹碳储量变化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结合基线碳储量和造林活动过程排放泄漏估测,探究净碳汇量变化积累特征。结果表明:①项目区毛竹碳汇造林初期(1~5 a)净碳汇量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443.77 t,累计净碳汇量二氧化碳当量为9.30 t·hm-2;②项目区在组成净碳汇量的多个分量中,只有毛竹碳储量变化起正面影响,而土壤有机碳变化、施肥排放和运输泄漏均对净碳汇量积累造成负面影响,5 a二氧化碳当量分别为-292.90,-18.99和-8.27 t;③毛竹造林初期(1~5 a),毛竹碳储量(地上、地下)变化和净碳汇量变化速率并不均匀;④毛竹造林过程中的土壤扰动,对净碳汇量会带来显著影响,造林初期甚至会出现净排放。  相似文献   

14.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月12日至5月20日,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苦竹退笋率为41.2l%。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初期15d,日生长量1~3cm;上升期10d,日生长量7~20cm;盛期20d,日生长量可达45cm;末期5d,日生长量迅速下降,直至停止。苦竹秆形高生长呈Logistic增长,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在昼夜24h出现3次生长高峰。图3表4参9  相似文献   

15.
对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 月12 日至5 月20 日, 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苦竹退笋率为41.21 %。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 个时期:初期15 d , 日生长量1 ~ 3 cm ;上升期10d , 日生长量7 ~ 20 cm ;盛期20 d , 日生长量可达45 cm;末期5 d , 日生长量迅速下降, 直至停止。苦竹秆形高生长呈Logistic 增长, 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 在昼夜24 h 出现3次生长高峰。图3 表4 参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氮磷钾配施对平欧杂交种榛果实发育时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提高平欧杂种榛产量、改善品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8年生新榛1号为材料,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测定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榛子果实发育时期的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 (1)在土壤中等条件下,施用适量的N肥可以提高新榛1号果实坐果期(N纯量<0.71 kg/株)、速生生长期(N纯量<0.95 kg/株)、脂化期(N纯量<0.89 kg/株)和成熟期(N纯量<0.66 kg/株)的净光合速率(Pn);施用适量P肥可以提高果实脂化期(P纯量<0.29 kg/株)的净光合速率;施用适量K肥可以提高果实速生生长期(K纯量<0.25 kg/株)的净光合速率。(2)N肥与P肥的交互作用(N×P)可以提高果实速生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但会降低新榛1号果实坐果期、脂化期、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N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N×K)会降低果实速生生长期、脂化期的净光合速率;P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P×K)会降低果实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结论】 平欧杂种榛果实发育时期N肥、P肥、K肥施肥(纯量)分别为0.81 、0.23 和0.19 kg/株。经换算,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施肥量分别为1.75、0.50 和0.37 kg/株。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农田人参的最佳遮荫方式,以3年生人参为材料,设4种遮荫棚处理(P1M1.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1M2.拱形棚覆盖黄色棚膜;P2M1.梯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2M2.梯形棚覆盖黄色棚膜),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人参叶片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相关参数,研究了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农田人参叶片在全生育期内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在展叶期和绿果期出现峰值,开花期略低,红果期后逐渐降低,黄叶期最低。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P2M1处理的次之,P2M2处理的最低。生育期内,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分别比P2M1、P1M2和P2M2处理的高15.02%、48.99%和81.97%;P2M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P1M2和P2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高29.53%和58.20%。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效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同。这说明在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下,农田人参叶片光合代谢较强,水分利用最好,有利于其生长,为农田人参最佳遮荫方式。  相似文献   

18.
黄竹侵入对热带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竹林的入侵、定居和扩散3个演替阶段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探讨了黄竹林的形成和发展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竹群落演替的进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分布类似于有机质,并呈现正相关性(r=0.8586,n1=n2=51);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黄竹林地表土层的全磷质量分数和有效性磷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有效性磷素的缺乏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黄竹林地土壤钾的质量分数和有效性钾的质量分数以侵入期至定居期下降 的幅度最大,此后到扩散期又稍有回升;土壤有效性钙和镁的质量分数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水肥耦合对番茄植株养分吸收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为西北温室番茄科学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日光温室番茄试验,基于水分蒸发量设置3个灌水量:1.00E(W1)、0.75E(W2)、0.50E(W3)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高肥320-160-320 kg?hm -2(F1)、中肥240-120-240 kg?hm -2(F2)和低肥160-80-160 kg?hm -2(F3),以当地常规灌水施肥为对照(CK)。 【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均随灌水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LAI在成熟采摘期达最大,而叶绿素含量随植株生长先增加后降低,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叶片N、P、K含量呈N>K>P,分别在22.83—47.20、4.45—7.08和22.00—34.92 g?kg -1间变化,提高灌水量与施肥量利于提高叶片养分含量、植株养分累积及养分向果实的转移,W1F1处理下叶片N、P、K含量及植株N、K和果实养分累积量均达到最大(除51 d叶片N和89 d叶片P含量外)。灌水和施肥对植株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影响显著(P<0.05),适当增加灌水量与施肥量,能够提高植株Pn、Gs、Tr。整个生育期W1F1处理下Pn最大,而Tr在CK下最大(90 d除外)。在成熟采摘期水胁迫显著降低了Pn,而在W1水平继续灌水对提高Pn、Gs、Tr不明显。番茄各生育期叶片N、P、K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P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株和果实养分累积量与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综合考虑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植株养分吸收累积及最终产量,W1F1处理(灌水量1.0E,施肥量N-P2O5-K2O 320-160-320 kg?hm -2)为最优灌水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20.
菠萝全生育期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巴厘菠萝为试材,进行菠萝全生育期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动态及其相关性研究,为移栽菠萝根系发生、生长研究及实现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菠萝根系增长态势一直维持到果实发育中、后期;全生育期内菠萝根系N、K含量均显著高于P含量,表现为生育期前期菠萝根系N、P、K含量下降幅度较大,分别达56.27%、66.46%和72.76%,而生育期后期则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分别为4.28、0.37、3.96g/kg;根系干重与种植时间、根系养分累积量与根系干重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596~0.970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