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依据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产业带及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地区条件的要求,选育出70余个春小麦品种,克字号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一直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60~80%左右。本文分析了克字号小麦品种的选育规律及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优质专用小麦育种效率,并为今后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1克字号小麦育种的资源引进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克字号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小麦研究》2001,22(3):18-19
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建所以来,培育出一大批克字号春小麦新品种。如抗旱、丰产、优质的克旱13、克丰6号等。历年播种面积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85%左右,这些品种为黑龙江省提供了五次大面积的品种更换,使得全省小麦单产和总大幅度提高。本文分析了在克山生态条件下,培育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春小麦新品种的原因。在此生态条件下,对小麦的主要病害、抗逆性等性状能进行有效选择,并能培育出适应强的高产品种,因此克山是培育高产春小麦品种的良好基地。  相似文献   

3.
<正>克新15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利用米拉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两年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品种。2003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年,克新15在我省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8年我省种植6.03万hm2,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0.95%。2009年我省种植面积增加到5.03万hm2,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9.16%。为更好的发挥克新15的增产潜力,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轮作与选地克新15适宜的前茬为小麦、玉米、大麦、大豆,地  相似文献   

4.
1我省小麦发展现状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沟壑纵横,气候复杂,立体农业特点明显,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根据青海省统计局统计,1998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56.7万hm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1.2万hm2,占全省播种面积的37.38%,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5.1%,小麦总产7.994亿kg,占粮食总产12.82亿kg的62.36%.小麦生产在我省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增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聊城市地处鲁西地区属黄河冲击平原,小麦生育期在240d左右,光温适宜,土层深厚,适宜小麦生长,常年种植小麦38万hm2,占全省播种面积的10%,667m2产430kg,较全省平均单产高5个百分点,总产占全省产量的11%,是粮食生产大市。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 2 0 0 0年春小麦面积已下降到历史最高年代 (80年代初期 )的 2 8%和最高年份(1 981 )的 2 7%。2 0 0 0年由于旱灾 ,单产只有1 50 0kg/hm2 ,即使按 90年末平均单产 30 0 0kg/hm2 计算 ,总产仍不足全省需求量的 1 / 2。小麦面积继续压缩或不种小麦 ,不利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粮食生产要求 ,进一步压缩小麦面积 ,扩大经济作物 (主要是大豆 )面积 ,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黑龙江省春小麦在农业生产和作物种植结构中 ,在调节农时和换茬方面有很重要甚至不可代替的地位。从长远分析 ,不协调的种植比例 ,必然…  相似文献   

7.
徐宇贤 《作物杂志》1992,8(1):33-34
春小麦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100余万亩,约占全省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0%,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春小麦又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中部地区和临夏、甘南州等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故搞好春小麦的育种工作,对全省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与创新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230万 hm2,玉米单产一般在5000 kg/hm2,总产量占全省粮豆总产量的45%左右.黑龙江省的玉米播种面积、总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9.
1种子市场供应情况 1.1小麦种植面积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面积大(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是我国小麦种植最适生态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520万hm2,产量280亿kg,占全国总面积的23.9%,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均居全国第1位,而且农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也来自于小麦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河南省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490万公顷以上,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国之首,河南小麦生产的丰歉对全国粮食形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2007年我省优质麦收获面积达340多万公顷,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省是全国小麦生产大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惟平均单产较临近省份低,其原因是旱地麦田的产量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40%左右。由于旱地受自然降水的制约,产量低而不稳,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各种建设占地猛增,耕地面积锐减,复种指数提高,致使干旱缺水愈加突显,旱地小麦产量变幅加剧。为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从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区分离纯化57个单袍子堆小麦白粉菌菌株,用犯份小麦白粉病菌鉴别寄主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来源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具有相同的毒力结构,毒性基因V7,V8,V17,V19,VT a,V3c,V3f,V3e,VSa和VI+2+9的毒性频率均达80%以上,为黑龙江省小麦白粉菌的主要毒性基因;而Pm18(Ic),Pm21,Pm2+6,Pm5+6,Pm2+MLD5个抗性基因(或基因组合)抗90%以上的菌株,为黑龙江省有效杭白粉病基因(或基因组合)。研究结果可为小麦白粉病的抗病育种及杭病品种合理布局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周期主要基因STS分子标记技术,对126份中国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和265份引自俄罗斯的春小麦品种(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和俄罗斯春小麦品种光周期基因型分布比率明显不同。在黑龙江省春小麦中,有53份春小麦品种携带有Ppd-Dla基因(光钝型),分布比率为42%,73份品种携带玲d-Dlb基因(光敏型),分布比率为58%。在俄罗斯春小麦中,13份品种携带Ppd-Dla基因,分布比率为5%,252份材料携带Ppd-Dlb基因,分布比率为95%。根据此结果,综合田间性状表现,合理选择两国小麦品种(系)资源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创造变异类型,可有效拓展黑龙江省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基拙。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云南小麦生长期自然降水亏缺率时空分布,提供干旱灾害防御和节水灌溉技术支持,利用1972—2016年45年云南115个站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小麦需水量和降水亏缺率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降雨量年际变异大,需水量呈上升趋势,平均降水量为136.4 mm,平均需水量为290.9 mm。45年中有87%的年份在小麦全生育期自然降水不足,其中特重度缺水比例占21%年份。在拔节、孕穗需水关键期和抽穗开花需水临界期,降水亏缺率大,小麦处于特重度缺水状况。降水亏缺率空间分布显示,全省115个小麦种植县,有87.1%的降水亏缺率大于50%,降水亏缺率达到70%以上的占到35.3%。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冬季漫长,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5℃之间,全省无霜期在100~160d,≥10℃的积温在2000~3000℃。大部分地区的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400~650mm,5-9月生长季降水量可占全年总量的80%~90%。全省湿润系数在0.7~1.3之间,  相似文献   

16.
江苏苏北地区小麦常年种植150万公顷左右,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85%左右,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受地理条件及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麦田杂草呈逐年上升趋势,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根据近几年统计,麦田杂草一般每平方米2000株左右,高的达200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河南省小麦已播种8178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99.7%,麦播工作基本结束;已播种小麦出苗顺利,苗情长势较好,全省小麦已出苗7663万亩,缺苗断垄面积比常年明显偏少,基本实现一播全苗。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突破800万亩。据初步统计,豫北、豫中强筋麦区共种植强筋小麦710万亩,豫南沿淮弱筋麦区共种植弱筋小麦130万亩。种植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  相似文献   

18.
高产稳产春小麦品种克旱16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岩 《小麦研究》2009,30(2):15-18
目前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干旱,理想的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资源比较缺乏,国外引进出的品种产量低适应性差,适合黑龙江省自然条件的品种较少,影响小麦的产量水平及效益的提高。因此大力加强超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及应用是当务之急。本课题已选育出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克旱16号,该品种为黑龙江省高产、杆强和多抗重点推广品种,目前为黑龙江省第一主栽高产专用小麦品种。该品种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及齐市的自然优势、科技优势、充分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提高小麦的总产量和市场的占有率,提升黑龙江省及齐市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大宗粮油作物1a分夏、秋两季,夏季以种植小麦为主,常年小麦播种面积53万hm2,占夏粮面积的80%以上。我市小麦播种面积位居全省第三;总产在全省也占较大比重。 1 小麦品种利用及生产表现 我市小麦常年种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在60%~70%,舂性品种在30%左右,但近几年由于气候异常,品种利用情况随之发生了变化。 1.1 气候及生态特点与小麦品种利用关系 我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雨量丰沛,常年……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部一年一季高寒稻区,得天独厚的有利自然资源极适于发展水稻生产。由于历史原因,1955~1983年面积一直徘徊在13.7万~24.55万hm2,单产2535.0~4482.0kg/hm2,在中国属面积少、单产不高、变幅较大的低产稻区。1984年推广旱育稀植后,栽培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与发展,但单产仍然较低,1985~1994年10a间平均只有4744.77kg/hm2。为此,1995~1998年针对黑龙江省生产现状开展了“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3a攻关研究结果,每年平均面积39.93万hm2,占同期全省平均面积135.62万hm2的29.4%,获平均7893.0kg/hm2,较试验前五年全省平均5748.57 kg/hm2,增产37.3%,比同期全省平均增产32.9%,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大面积增产树立了榜样和增强了信心。研究还针对当前生产现状,论述了今后发展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景及其实现高产与之相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