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探明甘肃刘家峡养殖杂交鲟暴发疑似海豚链球菌病的病原情况.【方法】利用BHI琼脂对自然发病死亡鱼和濒死鱼的肝、肾和心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对疑似海豚链球菌进行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分析、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RAPD)鉴定疑似海豚链球菌的血清型,对疑似海豚链球菌主要毒力基因特异性进行PCR检测.【结果】分离得到的5株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其生化特性均与标准海豚链球菌ATCC29178基本一致,5株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以及基于海豚链球菌lctO基因的特异性扩增结果均与海豚链球菌同源性达99%,系统发育树显示与海豚链球菌聚为一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显示海豚链球菌为血清Ⅱ型;分离菌株均含有海豚链球菌scpI,pdi,cpsD,pgmA和cfi 5种毒力基因,人工感染试验显示分离株对鲟鱼的LD50为3.15×106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强力霉素、依诺沙星、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敏感;对链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诺...  相似文献   

2.
广西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发病罗非鱼中分离获得2株呈B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为海豚链球菌,结合PCR检测、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进一步确定该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致病菌株,能引起罗非鱼发生海豚链球菌病;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新霉素、氟苯尼考、菌必治、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但对氟哌酸、庆大霉素、痢特灵、链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杂交鲟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感染的病理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四川省邛崃市某养殖场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A.baeri♂暴发的传染病病因。【方法】从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结合理化特征和16S rR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及病理损伤观察。【结果】分离到1株G–优势菌(YC160412),通过理化特征分析,16S rRNA及gyr 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药敏试验表明,该病原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氟苯尼考等抗生素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等耐药;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鲁氏耶尔森氏菌感染杂交鲟对多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损伤,尤其是肝、脾、肾、肠和鳃,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出血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同时在肝、脾和肾组织内有大量病菌分布。【结论】证实了鲁氏耶尔森氏菌是本次疫情的病因,其感染引起杂交鲟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广东佛山某罗非鱼鱼场暴发疑似链球菌病的病原情况,应用脑心浸液培养基、胰蛋白大豆琼脂 培养基对患病罗非鱼的肝、胆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对获得的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应用16S rDNA 引物进行基因序列鉴 定,并对被确定的链球菌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同时进行阿奇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10 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分离获得革兰氏阳性链球菌1 株,经16S rDNA 基因扩增鉴定为海豚链球菌;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该菌与海豚 链球菌和禽的副乳链球菌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奇霉素和头孢噻肟中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 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引起黄鳍鲷眼球充血、肝肾肿大等病征的病原菌。[方法]从发病黄鳍鲷肝肾组织中分离致病菌,并结合致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NA基因测序进行鉴定,测定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对分离菌株敏感的抗生素。[结果]经鉴定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回归试验结果证实该分离菌株是引起此次黄鳍鲷发病的病原菌,其对黄鳍鲷的LD_(50)为5.0×10~3CFU/g。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黄鳍鲷海豚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来,四川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流行一种以体表溃疡、内脏器官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病症的疫病。本研究对其病因及病理损伤特点进行分析。【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病原菌理化特性分析和16S rDNA与hsp65基因(65-ku heat shock protein gene)序列分析,同时进行药敏试验与病理损伤观察。【结果】从病鱼内脏分离到3株具有弱抗酸性的G+丝状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了分离菌的病原性,其理化特性与鰤诺卡菌(Nocardia seriolae) ATCC43993一致;在以16S rDNA序列与hsp65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菌与鰤诺卡菌聚为一族,3株分离菌都被鉴定为鰤诺卡菌。3株分离菌对多西环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和头孢噻呋均耐药,但在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与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上存在一定差异。鰤诺卡菌感染大口黑鲈的组织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全身多组织器官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慢性肉芽肿结节,尤以鳃、肝、脾、心、肾和头肾损伤严重,且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显示肉芽肿中有大量病原菌分布。【结论】鰤诺...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2021年北部湾地区养殖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疾病暴发的病原,从广东省湛江市南三镇、廉江市和广西北海市的3个养殖场患病银鼓鱼的脑、肝脏和脾脏中分离细菌,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个养殖场的患病银鼓鱼中,各分离出1株优势菌,分别命名为BBW S1、BBW S2和BBW S3,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是引起银鼓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根据形态学观察、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3株分离菌株均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病理学观察发现,银鼓鱼感染海豚链球菌后,可造成脑、肝和脾等多脏器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等;3株分离菌株均携带scpI、simA、pdi、sagA、cpsD、pgmA和cfi 7种毒力基因,均对阿莫西林、盐酸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8种抗菌药物敏感。研究表明,海豚链球菌是2021年北部湾地区银鼓鱼疾病暴发的病原,本研究结果可为银鼓鱼海豚链球...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四川鲟源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毒力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鲟海豚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地区17株鲟源海豚链球菌以及海豚链球菌ATCC29178进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重复序列PCR(REP-PCR)分析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所有菌株的7个主要毒力基因pgm、 scpI、 simA、 cpsD、 sagA、 pdi和cfi均为阳性,部分菌株的simA基因发生了变异。基于RAPD分析,18株菌分为Ⅰ、Ⅱ2个基因型;基于REP-PCR分析,18株菌分为A、B、C、D 4个基因型。【结论】四川地区17株鲟源海豚链球菌分离株均为强毒株,毒力谱为pgm/scpI/simA/cpsD/sagA/pdi/cfi,并且同时存在多种基因型的菌株,其中D型为优势流行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东省中山市某养殖场的患病濒死杂交鳢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确定病因,为今后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从濒死杂交鳢体内分离致病菌,通过其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濒死的杂交鳢体内分离获得两株优势菌(ZS2013711-1和ZS2013711-2),根据其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可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iniae)。两株分离菌株对杂交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2.7×105和6.7×105 CFU/g。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头孢唑啉、林可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杂交鳢是海豚链球菌的一种新发现宿主,生产中可选用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头孢唑啉、林可霉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引起四川省某养殖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死亡的病因,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病大口黑鲈内脏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病原菌的药敏特性,并采取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病鱼病灶组织的病理特...  相似文献   

11.
银鼓鱼病原菌(海豚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濒死的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肾脏组织中分离到Yg1菌株,用该菌株对健康银鼓鱼进行人工感染,可使其致病,发病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通过ATB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Yg1菌株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药敏试验结果表明,Yg1菌株对恩诺沙星、土霉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左氟沙星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 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州增城中新镇发病罗非鱼体内分离到4 株致病菌株,经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特异基因cfb 扩增及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4 株无乳链球菌均对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吁、先锋霉素遇、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孟多等敏感。选用其中的ZX1 分离株分别对罗非鱼、小鼠、乳鼠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用活菌数为109个/mL 的菌液腹腔注射罗非鱼,可使受感染鱼100%死亡;用活菌数为108个/mL 的菌液腹腔注射小鼠和皮下注射乳鼠,在72 h内的死亡率为分别为66.7%和100%;表明分离株ZX1 对罗非鱼和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多重PCR 检测分离株分子血清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均为玉a 型。  相似文献   

13.
长薄鳅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是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感染两栖类、鱼类和甲壳类等多种水生动物。2017年8月,四川省西昌市某养殖场的长薄鳅出现一种以体表溃烂、鳍条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为探究其病因,本研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表型特征测定、16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从病鱼肝、脾、肾中分离到优势菌株(BMH170820),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了其病原性。根据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恶臭假单胞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其感染长薄鳅对鳃、肾、肝、心、脾与消化道等多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表现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菌对新霉素、氧氟沙星以及强力霉素等敏感,而对阿莫西林、头孢氨苄与氟苯尼考等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导致云南省景东县鲟鱼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量发病死亡的病原。方法从病鱼的内脏中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菌;以人工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测试验证分离菌株的感染性并筛选出敏感药物。结果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人工感染杂交鲟能复制出类似症状,并能从感染鱼体内再次分离到该菌株,证实其病原性,且杂交鲟2周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4.11×102 CFU/g。药敏结果显示:其对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敏感,但对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多种药物耐药。结论海豚链球菌为引起景东县鲟鱼养殖场杂交鲟大量死亡的致病菌,为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揭示其在杂交鲟养殖过程中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5.
从患病山羊鼻腔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成对排列或为链状结构,能够发酵麦芽糖、乳糖、蔗糖和甘露醇并能产生碱性磷酸酶。对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已知多动物链球菌16S rDNA序列(Y18026.1)的同源性为99%。动物回归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对山羊具有较强致病性并命名为SP-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氯霉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  相似文献   

16.
猪链球菌2型福建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为败血症的濒死病猪肝脏、肺脏、淋巴结中分离到一株链球菌,进行形态学、生化特性、小白鼠感染试验及PCR鉴定和CPS2 J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的形态、培养和生化特性基本符合链球菌的特点;人工感染试验显示,小白鼠腹腔接种0.2 mL分离菌培养物不发病,但接种1 mL能在48 h内致小白鼠死亡,并能从脏器中分离到接种菌;分离菌的PCR扩增产物与猪链球菌2型阳性参考菌株JA070109大小一致、长度为675 bp的特异性条带,其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GeneBank上公布的猪链球菌2型不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8%-100%.可见,该分离菌为猪链球菌2型,并首次证实福建存在猪链球菌2型.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准确快速的海豚链球菌鉴定方法,设计合成了海豚链球菌种特异性引物CM1/CM2,进行了其特异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反应条件的优化及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同时还进行了不同检测材料的比较及9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引物CM1/CM2只能从海豚链球菌中扩增到特异性基因片段,供试的其它9种水产常见病原菌PCR扩增均呈阴性;能够检测的最低细菌数在20~30个细菌;方法可直接从病鱼的脑、肝脏、肾脏及脾脏组织检测到该菌;另外,临床菌株检测结果与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一致.该方法弥补了传统细菌鉴定很难将该菌鉴定到种的缺点,并显著缩短了检测时间及降低了检测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