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3年生南方红豆杉容器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年龄各构件的含水率及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各构件生物量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加,3年生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各构件生物量远大于1、2年生苗,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大小表现为叶根干枝;苗高与地径,苗高、地径与干、枝、叶、根生物量以及地上、地下和全株生物量都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除了枝含水率先减少后增加外,其余南方红豆杉构件的含水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地上、地下部分含水率与地上、地下部分、全株生物量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油松容器苗幼林生物量及各器官持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石灰岩中山区7年生油松容器苗幼林的调查表明,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幼林林分的生物量(指地上部分现存量)分别为:阳坡4815.767kg/hm ̄2半阳坡3311.767kg/hm ̄2、阴坡8751.935kg/hm ̄2。利用36株实测生物量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建立10个一元和二元生物量方程,为今后科研生产提供了量化指标。对生物量年增长量方差分析表明,栽植4年后,油松容器苗进入生物量生长高峰期。而对生物量研究表明,幼林对一次降雨截留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配方对红豆树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筛选适宜红豆树容器苗生长、提高苗木生理质量的基质配方,为培育红豆树优质苗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泥炭、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配制成9种育苗基质,以无纺布袋作为容器进行红豆树容器育苗试验,分析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测定红豆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豆树3年生容器大苗和1年生容器小苗,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生长量等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限容器苗造林对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变幅分别为29.78%、18.62%和43.67%。不同立地条件对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极显著,变幅分别达到17.59%、68.29%和83.13%。不同年限容器苗和不同立地条件交互作用对造林成活率和胸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但在树高生长上无显著性差异。3年生容器大苗加良好的立地条件配置其造林效果优于1年生容器小苗加较差立地条件配置。红豆树造林对苗木和立地条件要求严格,其中立地条件对红豆树造林后的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比1年生容器小苗造林成本要低,且其树体通直、树型美观、林相整齐,效益优势显著。因此,红豆树造林宜选择3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林地应选择中下坡、土层深1 m以上、土壤肥力条件良好的造林地。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红豆树容器育苗的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对红豆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红豆树容器苗生长受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三种因素及其两两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A2(椰糠2∶泥炭2∶土1)基质及A3(椰糠1∶泥炭1∶土2)基质,可以在中等规格容器,较低缓释肥施入量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苗木,节约育苗成本。筛选的最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红豆树容器育苗的因素组合是:基质配比为椰糠2∶泥炭2∶土1、缓释肥量为1 kg·m-3、无纺布容器规格为10.0 cm×13.5 cm。 相似文献
6.
红豆树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配比的泥炭-谷壳基质、不同规格容器、不同缓释肥用量及是否进行空气切根对1年红豆树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若谷壳与泥炭的比例不高于5:5,基质配比对红豆树1年生容器苗生长影响不明显,而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及空气切根与否则对红豆树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通过空气切根苗高可提高10%,地径提高9.3%.综合考虑生产成本,1年生红豆树优化的容器育苗方案为:泥炭-谷壳基质配比为5:5,无纺布容器规格为4.5 cm×10 cm,基质中施用缓释肥量为2.0 kg/m3,同时进行空气切根处理. 相似文献
7.
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与裸根苗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在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在成活率和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在树高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立地条件变差,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距逐渐拉大,对造林成效的影响依次为:胸径成活率树高。 相似文献
8.
《林业与环境科学》2021,(3)
利用APEX缓释肥、生根粉(ABT-1)及插穗长度处理树头菜Crateva unilocularis,了解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筛选出适宜树头菜扦插繁殖的最佳配方,为树头菜的扩大繁殖和生产提供真实可行的科学依据。以树头菜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APEX缓释肥和ABT-1及不同长度插穗进行正交试验,以不施肥、清水处理、插穗长度为10 cm作为对照,扦插3个月后对其根茎叶各部分生物量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此次试验所筛选最优方案为A_2B_3C_1,即以2 kg/m~3APEX缓释肥,插穗长度20 cm, ABT-1质量浓度为50 mg/L搭配使用对树头菜插穗生长效果最佳。APEX缓释肥、插穗长度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树头菜扦插苗生物量累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雷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18个标准地75株雷竹各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应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秆高、枝下高、胸径、留盘、冠长等因子的一次多元线性回归及幂函数相关模式,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雷竹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10.
11.
12.
石竹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石竹地上部分生物量调查资料,探讨各器官平均生物量与胸径、地径、竹高、枝下高的相关关系。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回归方程来拟合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以幂函数W-cD^aH^b所拟合的生物量估测模型最佳,经实用性检验。可靠性较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色科技》2016,(18)
为探明秦岭箭竹生物量分布规律,以太白山保护区厚畛子保护站管区后沟、云雾沟地区为研究区域,对秦岭箭竹进行了调查,探讨了秦岭箭竹生物量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秦岭箭竹单株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秦岭箭竹个体水平上在同一海拔高度不同个体间呈现数值变异。随着海拔的升高,同一海拔内个体差异降低。不同海拔秦岭箭竹生物量差异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秦岭箭竹个体生物量降低;秦岭箭竹在个体水平,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变异,地下生物量平均值为4.01小于地上生物量6.91。个体水平上的R/S值在0.2~1,8之间,平均值为0.57,大部分小于1,0.2~0.7之间分布最多;比较选出几个关系模型,建立的模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台湾桂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设置标准地调查台湾桂竹各器官生物量,应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台湾挂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枝下高、胸径、地径等一元、二元或多元回归相关模式。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台湾桂竹的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15.
对红豆树种子发芽与苗木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破皮的种子发芽持续时间约15 d,发芽高峰期持续时间约7 d,种子发芽时间较一致,4月中旬发芽基本结束;温水促进处理的发芽持续时间约45 d,发芽高峰期持续时间也是7 d左右,但温水发芽促进处理的种子萌发时间可持续至6月底,7月份以后未发芽的种子留土不再萌发,留土种子占播种粒数的5.1%.5~6月份是初生幼苗的营养供给从子叶转至自体供给的过渡期,也是保证成苗率的关键期;地径、苗高生长主要集中在8~10月,3个月生长量之和占总生长量的50%左右;生物量的生长主要集中在9~11月,3个月生长量之和占总生长量的73.3%.地径生长率于9月份达至最大值,较苗高生长率高峰期出现时间早;苗高生长率峰值出现在10月;生物量生长率峰值出现时间最迟,在11月份.红豆树地径和苗高的生长率在时间上不同步.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石竹地上部分生物量调查资料 ,探讨各器官平均生物量与胸径、地径、竹高、枝下高的相关关系 ;应用回归分析方法 ,选择不同的回归方程来拟合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以幂函数W =cDaHb 所拟合的生物量估测模型最佳 ,经实用性检验 ,可靠性较高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红豆树在混交林(红豆×杉木)中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林分类型红豆树生长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的红豆树 5年生前树高、胸径及 10年生前材积生长状况与纯林差异不大 ;10年生后 ,混交林中红豆树生长能力增强 ,生长量明显超过纯林。生长后期 (33年生后 )的总生长量比纯林大 ,但连年生长量急剧下降 ,表明混交林已到达成熟期 相似文献
19.
以双荚决明Cassia bicapsularisL.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d.两种护坡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对两者进行混播,研究不同处理对这两种植物各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等方法,测定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及其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生物量分布依次为中龄林(119.39t·hm~(-2))近熟林(94.69t·hm~(-2))幼龄林(31.44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中龄林和近熟林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而幼龄林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应定期采取抚育间伐,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以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