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汶川县草坡乡崩塌、滑坡、泥石流3种次生灾害迹地和2个对照群落人工恢复群落和未受地震破坏的原始群落上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征、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次生灾害迹地恢复群落上共有高等植物11科17属19种,群落结构简单,以菊科等先锋草本植物为主;②3种次生灾害迹地上物种多样性较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但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3种次生灾害迹地均处于演替阶段的早期,生存条件的缺失是地震后群落恢复较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土壤种子库直接参与地上植被自然更新,与地上植被关系紧密,研究分析海拔和坡向对陡坡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及其与地上植物群落的关系,为高陡边坡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文以伏牛山600、800和1 000 m不同海拔与坡向(阴坡和阳坡)的陡坡自然植物群落为对象,通过植物群落调查、土壤种子库采集、种子萌发试验等研究手段,综合分析了海拔与坡向对伏牛山自然陡坡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  结果  (1)地上植物群落植物种共67种,壳斗科植物占优势。土壤种子库有62个物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占82.26%,远高于木本植物,其中菊科物种数最大,占整体24.19%,其次为禾本科和石竹科,分别都占9.68%。(2)土壤种子库密度在1 263 ~ 10 363 粒/m2之间,其中莎草科种子储量最高,其次为菊科和禾本科;土壤种子库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表现为上层(0 ~ 2 cm)和中层(2 ~ 5 cm)土壤种子库储量高于下层(5 ~ 10 cm)。(3)乔木层、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 < 0.05),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与坡向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土壤种子密度与海拔、坡向呈显著正相关(P < 0.05)。(4)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共有种仅有17种,物种相似性系数较低,在0.08 ~ 0.21之间,其中草本层与土壤种子库具有较高的物种相似性,乔木层、灌木层结构对种子库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  伏牛山600 ~ 1 000 m自然陡坡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其中1 000 m阳坡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具有较强的植被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3.
文家沟泥石流区植被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堆积体的植被恢复对策,为泥石流及类似灾害地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试验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堆积体的自然植被为调查对象,随机设置样方,以Simpson指数和Shannorr-Weiner指数调查样方内植被的盖度、均匀度、多样性、重要值,分析植被组成。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文家沟泥石流区自然恢复植被共42种,隶属23个科37属,主要包括菊科13种、禾本科5种、蔷薇科3种、苋科2种等。全部植物中,1、2年生草本植物15种、多年生草本植物15种、蕨类植物1种、乔木5种、灌木6种。  相似文献   

4.
以昆明西山林场2008年、2001年和1993年3个梯度的云南松林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演替梯度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区系成分,采用DCA排序分析植物的演替梯度变化,并分析不同演替梯度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共计有物种102种,分属50科,88属;除5 a自然更新群落外,12 a和20 a自然更新群落均以乔木层为优势,优势树种为云南松;灌木层主要以杜鹃花科的碎米花杜鹃、卵叶南烛为优势,草本层主要以菊科、禾本科和蕨科的物种为优势;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其中尤以北温带分布的属为多;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物种重要值也发生规律性变化,反映了火烧迹地植被演替的梯度变化趋势。DCA排序揭示了云南松林火烧迹地从灌丛至森林的演替变化趋势,也反映了植被随时间序列的演替梯度变化。不同演替梯度上群落物种多样性呈现规律性变化,自然更新20 a云南松林的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自然更新12 a的云南松林;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以12 a自然更新群落为最高,且显著高于5 a和20 a自然更新的植物群落,自然更新5 a的灌丛则最低;草木层3个演替梯度中自然更新5 a的灌丛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显著高于另外2个梯度,自然更新20 a的灌丛则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合肥市公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现状,通过样方法对合肥市包河公园、银河公园、杏花公园和古逍遥津4个城市公园的园林陆生植物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市城市公园中共有园林植物70科140属152种,其中蔷薇科、禾本科、菊科等在合肥市公园应用较多;在属的地理分布类型上,合肥市园林植物以温带地理分布为主,温带性分布77属,占总属数的55%。(2)乔、灌、草植物种类比约为1: 0.67:1.22。乔木层中常绿和落叶比约为1:1.75,灌木层中常绿和落叶比约为1: 0.68,草本层中一、二年生草本与多年生草本比为1: 2.05;乔木层优势种依次为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女贞(Ligustrum lucidu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灌木层优势种为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和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草本层优势种为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3)合肥市园林植物中共发现外来植物22科39属40种,入侵植物13科26属27种,其中入侵菊科植物最多(7种),其次为禾本科(5种)。(4)合肥市公园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分布规律。该研究可为合肥城市公园植物选择及群落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 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和草地早熟禾(Poa ratensis)等植物重要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一年一割和常年不刈割处理下草地植物禾本科和豆科植物重要值所占比例减少,以退化植物居多的菊科和莎草科植物所占比例增加,在漏割带为10 m处理草地的豆科植物增加;刈割处理5年后,不同刈割制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其中漏割带为10 m处理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5个刈割处理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G3和G4处理草地的群落均匀度有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16%和5.8%,G1、G2和CK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其中G1下降最大(下降了1.8%),其次是CK(下降1.6%),G2草地下降最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分析表明经过5年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10 m处理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功能群禾本科重要值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毛茛科和菊科重要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长期高频度刈割会导致草原退化,同样对草原长期不利用也会致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两年一割和漏割带为10 m的连年刈割均可以缓解群落中禾本科等优势植物比例下降,促进毛茛科植物比例增加;经过5年的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为10 m的刈割处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所提高,即对草原进行适度刈割干扰(两年一割和漏割带10 m)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亮  周杰  郭正刚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1):3547-3554
恢复工程迹地是青藏高原受损草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和计算不同工程迹地面积经历相同恢复时期后植物群落的组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生物量和恢复力,研究了工程迹地面积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植物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迹地上恢复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随着工程迹地面积减小而发生明显变化,当工程迹地面积为156 m2,草原指示性植物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零星出现,面积缩小至55 m2,紫花针茅已演变为主要伴生种;恢复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α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均随工程迹地面积减小而逐渐增加,高度、α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在工程迹地面积为156 m2时,接近于未受干扰群落,盖度在工程迹地面积为55 m2时接近未干扰群落。β多样性指数随着工程迹地面积减小而减小,植被恢复能力随着工程迹地面积减小而增加,工程迹地面积越小,其恢复度越好。从恢复植物群落各项指标分析,筑路工程迹地历经19a能够自然恢复的适宜面积为156 m2,最高临界值为254m2。  相似文献   

8.
对崎峰茶金矿废弃地破坏区自然恢复植被及周边未破坏区自然植被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原理,为废弃地植被修复的植物材料和群落配置模式提供建议。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研究地植被物种总计134种,隶属53科104属,均为乡土物种。其中破坏区自然恢复植被处于次生演替初期,总计物种55种;菊科、蔷薇科、蝶形花科、唇形科等优势科草本对不良生境具较强抗性和适应性。未破坏区自然林是植被修复的重要种质资源库,总计物种88种,与破坏区物种构成具较大差异;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毛茛科、桦木科等;乔、灌层优势种分布的海拔梯度格局较为显著,乔木层优势种为蒙古栎、山杨等,灌木层优势种为六道木、小花溲疏、毛榛、卵叶鼠李、山杏等。稳定度指数法评价筛选出的13个典型原生植物群落对破坏区植被恢复的群落配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界定,阐明了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很严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坡面地质灾害和堰塞湖威胁为主,并归纳了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即震区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是地质构造基础;地震形成的地表松散固体物质是其物质来源;降水丰沛、径流量较大为其提供了动力条件;暴雨、洪水、持续的高温是其重要的诱发因素,同时在震前预防、震时应急防护和紧急处置及震后救治3方面提出了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的建议,最后阐明了研究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有其科学性和深刻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汤举红  周曦  王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83-13685,13687
城市建设造成的次生裸地越来越严重,次生裸地的人工植被恢复是重建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裸地植被多样性的变化是植被恢复的重要表现。以涪陵地区马鞍乡次生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年限的跟踪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次生裸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恢复1年的裸地植被群落物种数量是原生裸地植被的2倍,恢复效果较好。乔木类的重要值降低,而草本类重要值增加,其中禾本科的白羊草的成层效果最好,相对频度与密度最大,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通过适宜的多种恢复配植方式,可以加快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保持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但是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物种丰富度主要表现在草本层植物的替代与更新。  相似文献   

11.
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恢复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调查了南涧干热退化山地5种人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及当地次生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分布格局、组成及其优势成分. 研究表明: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变化在2 060~21 300粒/m2之间,物种数为22~32种,各恢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种数均比当地次生的坡柳、黄茅草灌草坡有增加. 在0~10 cm土层内,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呈上层(0~2 cm)中层(2~5 cm)下层(5~10 cm),层间储量差异明显. 从物种和生活型组成来看,各群落草本都占优势,少数植物如菊科的紫茎泽兰、胜红蓟、烟管头草、戟叶火绒草等在土壤种子库中储量丰富,但作为地上草本层的优势物种之一的黄茅草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储量却很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北京西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可燃物分布特征,实施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并依据调控后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变化,对可燃物调控措施的影响进行评价。  方法  在北京西山试验林场,选取华北地区针叶林—侧柏林,通过对林分可燃物分布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制定以修枝、割灌为主的调控措施,分别为未调控(ck)、修枝高度2.5 m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1)、修枝高度3.0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2)、修枝高度3.5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3),每个处理设置3块20 m×20 m的标准地,对比调控与未调控林分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优势灌木的光合特性变化。  结果  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均改变了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其中P2调控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优势度和多样性及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显著高于对照;调控林分的林下优势灌木(主要是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 var. parviflor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均比对照增加,而表观量子效率则减小,其中P2调控措施下的林下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更明显。  结论  调控措施改变了林分结构,使林下光照强度增加。不同调控强度对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P2调控最有利于研究区域的林分恢复。图2表4参26  相似文献   

13.
从乔木层区系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尺度 (天然栲树林ck 、择伐更新A 级、天然更新B 级、人促更新C 级和杉木林D 级) 对福建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ck 、A级和B 级乔木层都是以栲树为优势种, C 级顶极种栲树处于第二优势种, 阳性树种裂斗锥处于第一优势种, D 级受人工种植的影响乔木层优势种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以杉木为优势树种。通过乔木层区系分析, 随着人为干扰尺度的加大, 乔木层种类组成、各科含种数和含属数、属的分布类型及与毗邻地区的共有种上升到B级或C级后下降或呈S型下降。特别是D级杉木林乔木层由于以人工种植杉木为优势种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性质和环境, 导致分析的各方面指标与ck 天然栲树林相距甚远, 目前较难恢复到栲树顶极群落, 其余更新方式将能恢复到栲树顶极群落。表3 图4 参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调查保护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Ⅰ)、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Ⅱ)、白桦-蒙椴Tilia mongolica混交林(Ⅲ)、白桦-蒙古栎-山杨Populus davidiana-黑桦B. platyphylla混交林(Ⅳ)、山杨 -蒙古栎-黑桦混交林(Ⅴ)5种阔叶林中大型真菌资源分布状况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为日后保护区大型真菌保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随机踏查和样地法采集大型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学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大型真菌种群分布、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及大型真菌与植物的关系。  结果  保护区大型真菌共有213种,隶属于2门4纲19目54科119属;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香蘑属Lepista等共8属;植被类型Ⅳ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在5种植被类型中为最高;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乔木层、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大型真菌各项指数影响较大;植被总盖度、草本盖度、郁闭度及海拔对大型真菌优势属显著相关;类型Ⅱ与类型Ⅳ之间大型真菌相似性最高,为0.27,类型Ⅲ与类型Ⅳ之间和类型Ⅰ与类型Ⅱ之间的相似性最低,均为0.14;从种聚类上来看,在距离系数25处,分为两大类,在距离系数为14处,可分为3个小聚群。  结论  植物在多样性、相似性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林内大型真菌分布,且植物类型越相似,大型真菌组成越相似。图2表7参28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人工林恢复状况评价以及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选取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照当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刺槐人工林林下物种共有37种,包括灌木8种,草本29种,灌木层以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②刺槐人工林林下α多样性小于天然次生林,与油松人工林之间的差异较小。③刺槐人工林林下草本层β多样性指数大于灌木层;刺槐林与天然林的β多样性大于刺槐林与油松林的。④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相似度不高,不同刺槐林样地之间物种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草本层。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生长繁殖空间,物种多样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为研究地,探究不同基岩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差异性,为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实验分别选择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各3座,通过样方调查,从物种构成、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特征、相似性系数等方面对两种不同基岩的山体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花岗岩山体植被共计188种,隶属61科148属;白云岩山体植被共计95种,隶属38科80属;均以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为优势科,是两种基岩山体重要的植物修复种植资源来源。(2)采用对不同生活型分别进行测度的方法,得出北京市两种基岩山体植被之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可作为山体修复的重要材料。(3)对比花岗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彼此之间不具有一致性;对比白云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对比花岗岩、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  结论  不同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的植物群落物种在优势科属上具有一致性,是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资源。通过比较各山体间的相似性,表明进行花岗岩山体植物修复时不能一概而论,应注意区分不同立地条件;而针对白云岩山体,则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和植物种类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08年初特大冰冻灾害造成的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灾害类型及受损程度进行评估。[方法]2009年5月在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典型受灾地带设置了80个20m×20m(3.2hm。)调查样地,对其中6个优势种的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受灾严重,受灾率达51.8%;不同树种的受灾率各不相同,其中以罗浮槭受灾率最高,栓皮木姜子受灾率最低;各树种受灾类型以冠损率最高,掘根率最低,且树种间的受灾率、冠损率和折干率有0.05水平显著差异;各树种的禾受灾及灾害类型之间的树高、胸径、冠长均有0.05水平显著的差异。[结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冰冻灾害类型的形成与树木的大小有关;云责山茉莉、罗浮槭、罗浮柿更易发生掘根、冠损等灾害。  相似文献   

18.
安徽宿州石灰岩山地次生林群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安徽宿州地区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地区石灰岩山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11个群系, 16个群丛;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中主要优势种为壳斗科的栓皮栎、板栗和麻栎及榆科的青檀等树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岩溶区不同恢复年限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与结构特征,了解岩溶区植被现状,为区域植被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河南省淅川县岩溶区6种林龄(20、28、35、40、53、70 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按照森林群落调查方法调查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和群落相似系数。  结果  在18个固定样地10 800 m2区域内,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63种,隶属40科58属;随着恢复年限增加,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增加的物种多为单科单属单种。各个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恢复年限增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表现为缓慢上升;乔木层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P5样地(恢复时间53 a)最大,P1样地(恢复时间20 a)最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缓慢上升。Jaccard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的样地间为极不相似水平,物种组成差异性较高;除密度外,群落平均高度、盖度、胸径等结构在恢复20 和70 a以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恢复年限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  结论  相对于西南岩溶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岩溶区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均以栓皮栎Quercus variflora为建群种,单科单属单种居多,群落间差异性较大,岩溶区植被恢复后期植被生长缓慢,树高和胸径主要集中在Ⅱ和Ⅲ级。图2表5参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