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挂设诱捕器的方法,于2015—2016年调查了南安罗山国有林场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活动情况。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一年有2个较集中的高峰,以5—7月数量居多,10—11月次之。5—7月每月的虫口数量占全年总数量的比例均达20%以上,3个月累计可达80%。10—12月也有少量虫口,3个月累计占全年总数量约10%。根据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情况,对生产上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病防治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冰雪冻灾后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开展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发现雨雪冰冻后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呈暴发式增长,且雌雄性比稳定,种群可能继续增长.在研究分析成虫羽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混沌理论,分别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关联维数和嵌入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法识别松墨天牛成虫林间种群数量序列的混沌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混沌判定方法的结果均显示松墨天牛林间种群数量序列具有混沌特征,属于混沌时间序列;当延迟时间τ=6、嵌入维数m=9时,对应的相空间中关联维数D=2.341 5,最大Lyapunov指数σ=0.479 2。  相似文献   

4.
松墨天牛发生规律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松墨天牛在松林发生的规律,阐述了松墨天牛的发生与林分树种组成、树龄、树木长势、抚育管理、坡向等的关系;分析了该虫虫口数量对马尾松为害的影响;该虫在被害立木上的垂直分布及被害小枝的直径情况,为防治该害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墨天牛成虫林间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松墨天牛成虫在福建闽北1a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6月上旬;成虫的危害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林分在时间序列上的被害程度与成虫的习性关系密切,而与林间成虫的数量没有显著相关。成虫在不同林分结构中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其虫口密度差异较大,马尾松纯林虫口密度大于混交林。成虫在林间的活动与温度、降雨、风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掌握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各发生期的发生时间,根据3个诱捕点2006—2010年5 a的诱捕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各诱捕点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准确地预测出各诱捕点2011年松墨天牛成虫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为确定松墨天牛的最佳防治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千岛湖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及雌成虫孕卵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采用诱捕法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孕卵及其与气温关系进行了研究。在1999年8月30日前、发生量与前10d气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097。通过对雌成虫的测量,解剖发现孕卵量与个体大小存在相关关系,两者模型为Y=1.67X-18.48,(rxy=0.9439)。孕卵量有2个高峰期,分别是6月3日 ̄7月12日和8月1日 ̄9月13日。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诱捕法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孕卵及其与气温关系进行了研究。在 1999年 8月 30日前 ,发生量与前 10d气温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达 0 .70 97。通过对雌成虫的测量、解剖发现孕卵量与个体大小存在相关关系 ,两者模型为Y =1.6 7X - 18.4 8,(rxy=0 .94 39)。孕卵量有 2个高峰期 ,分别是 6月 3日~ 7月 12日和 8月 1日~ 9月13日。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成虫诱杀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8月在湖北省宜都市采用诱捕器监测和防治松墨天牛,结果表明:最佳诱捕时间为5~6月;马尾松纯林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混交林;诱捕器挂设高度以1.5~2.0m为宜;虫口密度与诱捕效果成正相关。使用诱捕技术能有效降低松墨天牛成虫密度。  相似文献   

10.
松墨天牛成虫行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引起的松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线虫原产于北美,借助于人类的贸易等活动,已于1982年扩散至我国并迅速蔓延。松材线虫需借助昆虫媒介才能完成寄主松树间扩散蔓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东亚松林内习见的蛀干害虫,是松材线虫最有效的传播媒介。有关该虫行为反应的研究,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1986年以来,作者在研究松墨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过程中,陆续开展了成虫行为反应的系列研究。研究松墨天牛成虫的行为反应,对于深入探索该虫种群发展、松材线虫传播机制、灾害成因及其制定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龙里林场于1957年初建立,位于贵州中部,贵阳市东南面,场内最高是太子山,海拔1700米,整个场大部分宜林地为1,100~1,400米。年平均气温为14.9度,以一、二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9度;七月份最热,最高气温34度;全年无霜期平均280天以上。年降水量平均为1075毫米。由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此,适宜于很多亚热带和温带树种生长。交通也较方便,有黔桂公路和湘黔、黔桂铁路通过林区中部。  相似文献   

12.
泰山林场松墨天牛暴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泰山林场松墨天牛暴发原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不仅是为害松树的重要害虫,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被山东省定为省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995年以来泰山林场的松树遭到该虫的严重危害,发生面积766.7hm2,占松林面积的13.38%,被害致死松树2万株,虫株率达1%~5%,最高虫口密度60...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化国有林场规划建构,以期为建设现代化国有龙里林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中的江川、石林,滇西北的华坪、永胜遭受松墨天牛危害的云南松林作为调查对象,并开展相关的室内饲虫实验,对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密度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此了解了松墨天牛各虫期的生活习性;以及该虫在4个县的虫口密度特征。针对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虫口密度状况分析了该虫在云南省的危害潜力,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APF-Ⅰ型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松林和普洱市思茅松林中连续2 a使用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监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自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主要集中在5—7月,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的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林间持效期虽可达30~45 d,但10 d后诱虫量开始减少。APF-Ⅰ型引诱剂可作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松材线虫的媒介松墨天牛的防控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范围较小,当食物短缺时会远距离迁飞。大部分成虫补充营养10 d后才开始交配,交配分为三个阶段:雌雄成虫共同受寄主植物挥发物吸引,雄虫通过短距离信息素吸引雌虫,再通过接触信息素识别雌虫。植物挥发物如α-蒎烯和乙醇等可以引起松墨天牛成虫的反应,樟子松墨天牛雄虫分泌的聚集信息素2-undecyloxy-1-ethanol能同时引诱雄虫和雌虫,使用植物挥发物与聚集信息素复配研制出的引诱剂如APF-I型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时,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加显著,是一种灵敏高效、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的防治方法。视觉在松墨天牛活动中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其对褐色有较大的选择偏向性,当复眼被涂黑后交配成功率也相对下降。进行取食选择时,选择健康木优先于衰弱木,进行产卵选择时则相反。未交配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比被害松枝挥发物的反应值大,交配后的松墨天牛触角电位反应与交配前相反。产卵后雌虫会在产卵孔分泌包含产卵忌避信息素的胶状物,防止其他雌虫在此处产卵。[结论]可以使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也可以应用天敌生物花绒寄甲、白僵菌和管氏肿腿蜂等防控松墨天牛。  相似文献   

18.
松墨天牛种群消长趋势指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1年1代地区,该虫单雌产卵量约100粒,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至成虫羽化脱孔、成虫羽人至产卵在松材线虫病林内的存活率分别为90%、48.34%、71.99%和85.75%,雌雄性比是1.14:1。因而该虫的种群消长趋势指数是14.3。  相似文献   

19.
千岛湖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规律及不同诱捕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诱捕法对松墨天牛成虫在千岛湖区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发现诱集该成虫始见于5月13日,末见于9月1日,历期112d;全年分为2个诱集历期;5月13日至6月30日为第1诱集历期,高峰期为6月7日;7月1日至9月1日为第2诱集历期,高峰期为7月28日。不同诱捕法诱捕效果不同,黑光灯法每盏灯20W年捕获量(69.7头)较化学法(119.4头)低1/3多;黑光灯法诱集松墨天牛成虫雌性比(0.48)低于化学法(0.63)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松墨天牛在江西南北不同地区的季节性物候特征和种群动态规律,为提高当地松墨天牛的种群监测预报水平和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方法 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分别设立全南、南康、万安、南城、湾里和浮梁等6处的马尾松纯林作为监测点,通过悬挂诱捕器的方式进行林间种群监测,统计松墨天牛在各地的成虫的始见期、终见期和活动高峰期等物候学特征以及种群密度和雌雄性比等指标。 结果 松墨天牛在江西的始见期在3月下旬—5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延迟,终见期在10月上旬—12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提前,成虫发生期持续5~9个月且自南向北呈明显缩短趋势。成虫的活动高峰期出现时间自南向北逐渐延后且峰值由2个过渡到1个。种群密度以赣中地区最大,偏南或偏北地区的种群数量均明显下降。松墨天牛在江西各地的成虫偏雌性,性比在1∶0.74至1∶0.87之间且不存在地区间的差异。松墨天牛全年诱捕量和该地马尾松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结论 地理纬度和当地气候条件明显影响松墨天牛的季节性物候发生期和成虫活动高峰期,种群密度与其寄主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