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泥蚶的存活率、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糖原和粗脂肪)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0±1)℃无水保活期泥蚶营养损失和生化特性变化较缓慢,泥蚶保持良好的鲜活状态。不同贮藏温度下,泥蚶的水分均有所增加,粗蛋白、糖原含量整体有所降低,与(0±1)℃变化情况不同,其他贮藏温度下粗脂肪含量均有所降低且变化幅度大于(0±1)℃。  相似文献   

2.
以毛蚶、泥蚶、橄榄蚶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蚶、泥蚶、橄榄蚶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N=38,核型公式分别为20m+12sm+6st,22m+12sm+4st,1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分别为70,72,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从三种蚶核型不对称性的比较推测泥蚶进化程度最高,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橄榄蚶的进化程度在泥蚶和毛蚶之间,并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毛蚶。  相似文献   

3.
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古蚶孵化率、畸形率和发育速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8℃,盐度为28的条件下,古蚶从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的时间约为22h 45min;古蚶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9℃,在此温度范围内,古蚶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孵化率较高,畸形率较低。古蚶幼虫发育最适盐度为22~30,在此盐度范围内,古蚶孵化率高,发育速度较快,且孵化出幼虫的活力良好。  相似文献   

4.
毛蚶、泥蚶、橄榄蚶的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毛蚶、泥蚶、橄榄蚶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蚶、泥蚶、橄榄蚶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N=38,核型公式分别为20m+12sm+6st,22m+12sm+4st,1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分别为70,72,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从三种蚶核型不对称性的比较推测泥蚶进化程度最高,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橄榄蚶的进化程度在泥蚶和毛蚶之间,并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毛蚶。  相似文献   

5.
泥蚶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进行了泥蚶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和室外蚶苗的中间培育.室内育苗池11口,面积263m^2,共育出稚贝2.15亿粒,平均壳长0.76mm,出苗量81.6万粒/m^2.蚶苗中间暂养面积6667m^2,投放稚贝苗2.0万粒,培育42d后,培育出蚶苗总量为1.35亿粒,平均体长3.54mm,每平方米出苗量2.028万粒,,成活率达67.5%。  相似文献   

6.
戴伟  郭永军  王晓梅  谭照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4990-4991,5005
利用PCR-RFLP方法对3个地理居群泥蚶的核糖体DNAITS区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三者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选用的6种限制性内切酶中,BstHHI、HaeIII和Sse9I为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MspI、RsaI和TaqI为单态性限制性内切酶。对酶切图谱进行数理统计后发现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17,温州海区泥蚶π值为0.0016,而莆田海区泥蚶π值为0.0011,说明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大,温州海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次之,莆田海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小。依据3个地理居群泥蚶间的净遗传距离Pnet值及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莆田与温州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最远,宁波与温州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最近,宁波与莆田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对不同年龄阶段泥蚶的急性毒性试验。经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氨氮浓度、温度以及氨氮浓度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均极显著地影响二龄和三龄泥蚶96 h的成活率。在24℃、28℃、32℃时,总氨氮对二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348.40、312.99、219.06 mg/L,SC分别为34.84、31.30、21.91 mg/L;总氨氮对三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681.25、443.20、285.84 mg/L,SC分别为68.13、44.32、28.58 mg/L。  相似文献   

8.
3个地理居群泥蚶核糖体DNA ITS区的RFLP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方法对3个地理居群泥蚶的核糖体DNAITS区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三者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选用的6种限制性内切酶中,BstHHI、HaeIII和Sse9I为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MspI、RsaI和TaqI为单态性限制性内切酶。对酶切图谱进行数理统计后发现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17,温州海区泥蚶π值为0.0016,而莆田海区泥蚶π值为0.0011,说明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大,温州海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次之,莆田海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小。对所有酶切图谱的复合单倍型进行统计,共发现10种复合单倍型,其中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所含的复合单倍型类型最多为7种,其他2个海区均为6种,进一步证实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大。另外,通过比较发现每个地理居群都有其特有的复合单倍型,如ABBABA型和BAABAA型复合单倍型是宁波海区泥蚶样本特有的,AAABBA型复合单倍型是莆田海区泥蚶样本特有的,温州海区泥蚶样本则具有AAACAA、BCAABA2种特有的复合单倍型。依据3个地理居群泥蚶间的净遗传距离Pnet值及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莆田与温州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最远(Pnet=0.0008),宁波与温州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最近(Pnet=0.0003),宁波与莆田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介于以上二者之间(Pnet=0.0004)。  相似文献   

9.
应用臭氧与二氧化氯对活体泥蚶和牡蛎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首先对泥蚶和牡蛎进行暂养吐泥,每5 h换水一次,收集排泄物经离心计算相对吐泥量;臭氧净化处理浓度分别为0.4、0.8、1.6 mg/L,二氧化氯浓度分别为5、10、20 mg/L。结果表明:经5 h暂养吐泥即基本完成;用臭氧浓度0.4~1.6 mg/L或二氧化氯浓度5~20 mg/L净化处理24 h,细菌总数减少90%左右,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则由净化前的超标变成净化后的全面达标;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与牡蛎在5 ℃的条件下保存,10 d以内存活率为100%,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保存10 d再进行微生物检测依然达标。得出简便可行的净化工艺流程为:暂养吐泥5 h,再用0.4 mg/L臭氧净化24 h,然后用尼龙袋密封在5 ℃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泥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3个因素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设计了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以优化泥蚶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乙醇浓度是对响应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泥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9.6℃,提取时间6.2 h,乙醇浓度78%,在此条件下,泥蚶多糖的提取率为1.635%。[结论]研究优化了泥蚶多糖的提取工艺,为大规模制备泥蚶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盐度对鱼类胚胎及仔鱼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度是影响鱼类胚胎及仔鱼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盐度对受精卵的沉浮分布,胚胎的渗透调节、孵化率、畸形率、能量收支以及仔鱼的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就盐度对鱼类胚胎及仔鱼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盐度水平对鲑鱼苗存活率的影响,选用规格整齐、体格健康、摄食良好的鲑鱼苗1800尾,设置3个处理组与对照组,3个处理组盐度水平分别为0·4‰,0·8‰,1·2‰。预试验5 d,正式试验期60 d,分别于试验第15天、第30天、第45天和第60天记录鱼苗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盐度水平的提高,鲑鱼苗的存活尾数和存活率下降,但是盐度在0·4‰以内对鲑鱼苗的存活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泥蚶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取样泥蚶二龄成贝450颗,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和软体部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对活体重直接影响最大(0.456),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对软体部重直接影响最大(0.369),是影响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选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853和0.443,表明所选性状指标是影响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了以活体重和软体部重为因变量、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池塘虾贝混养模式中不同养殖密度氮磷收支变化,设置2个养殖密度(低密度组TL,高密度组TH),通过定期采样计算综合养殖池塘的氮磷输入和输出。结果表明,饲料是氮元素的最大来源,在TL中占氮总输入量的55.31%,低于TH的61.71%;补充水是氮元素的第二大来源,在TL中占氮总输入量的23.87%,高于TH的17.68%;系统中磷元素的输入主要来源于饲料,在TL中占磷总输入量的75.93%,低于TH的80.26%;肥料是系统中磷元素的第二大来源,在TL中占磷总输入量的13.30%,高于TH的9.33%。系统氮的输出中,养殖生物移出、底泥沉积、排水是氮输出的主要方式,TL养殖生物移出占氮总输出量的30.43%,低于TH的35.9%;TL底泥沉积占氮总输出量的30.95%,高于TH的27.35%;TL排水占氮总输出量的25.35%,高于TH的21.17%。系统磷的输出中,底泥沉积是主要的输出方式,TL底泥沉积占磷总输出量的51.16%,低于TH的52.29%;其次是养殖生物移出,TL养殖生物移出占磷总输出量的22.68%,低于TH的26.06%。在氮、磷利用率方面,TL低于TH。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对照组(pH 8.2)、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养殖水体条件下的存活率、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及血淋巴iNOS、PO、SOD、GSHPX、LSZ活性。结果表明:对照组3种对虾的存活率整个实验期间均为100%;低pH和高pH胁迫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7.0%;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60.1%和54.6%,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58.6%和13.3%。对照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最大,中国明对虾其次,日本囊对虾最小;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变化幅度均比凡纳滨对虾大,日本囊对虾的变化幅度最小,并且3种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在高pH胁迫条件下变化幅度均较大。对照组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且日本囊对虾的PO、SOD活力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凡纳滨对虾;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力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日本囊对虾。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iNOS、SOD、GSHPX、LSZ活力在低pH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而PO活力在高pH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综合上述结果显示3种对虾相比,日本囊对虾对pH胁迫的耐受性较强,凡纳滨对虾次之,中国明对虾较弱。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3种白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齿叶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 Kom.)的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NaCl胁迫45 d后的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明显抑制了白刺生物量的积累,唐古特白刺根冠比与盐浓度呈负相关,其它2种白刺无明显变化。盐胁迫后,3种白刺叶片中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种间变化差异较大;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质量分数增加显著,齿叶白刺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明显;盐处理后Na+、Cl-质量分数相比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Ca2+质量分数明显减少,K+质量分数、钾钠比种间表现各异。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白刺的耐盐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西伯利亚白刺、唐古特白刺、齿叶白刺。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对照组(pH 8.2)、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养殖水体条件下的存活率、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及血淋巴iNOS、PO、SOD、GSH-PX、LSZ活性。结果表明:对照组3种对虾的存活率整个实验期间均为100%;低pH和高pH胁迫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7.0%;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60.1%和54.6%,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58.6%和13.3%。对照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最大,中国明对虾其次,日本囊对虾最小;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变化幅度均比凡纳滨对虾大,日本囊对虾的变化幅度最小,并且3种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在高pH胁迫条件下变化幅度均较大。对照组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且日本囊...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泥蚶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核行为进行了系统地细胞学观察。泥蚶成熟未受精卵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周围,受精后3 min左右精子入卵,启动成熟分裂,9~12 min排出第一极体、18~20 min排出第二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受精后25 min左右雌、雄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 min左右雌、雄原核以原核联合的方式结合;受精后35 min左右第一次卵裂结束,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卵裂球;受精后45 min左右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本研究发现了多精入卵现象,多个精子入卵可启动成熟分裂,排出第一、第二极体,形成多个雄性原核并与雌性原核联合,染色体分离紊乱形成多极纺锤体;对多精入卵的成因、发育结局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虾、泥蚶池塘混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池塘选择 1.1 池塘条件 对虾与泥蚶混养,应选择排灌方便、能配备水泵、能正常纳潮使用、池塘涂面平缓、背风向阳、塘底平整的池塘,面积以5~10亩(667m2,下同)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后刺参的行为表现及免疫酶活性会发生相应变化,以达到适应盐度变化的目的。设定5个盐度梯度(18、23、33、36和40),分析盐度胁迫后刺参行为变化及不同响应时间下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变化。实验结果发现盐度增加和降低都使刺参的活动受到影响,低盐度胁迫比高盐度胁迫对刺参的影响大。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适应的趋势。盐度23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盐度32的对照组;盐度为36时,溶菌酶活力在第1天最高,随后降低,维持2 d后,酶活力又开始升高,并高于盐度32的对照组水平;盐度为18、40时,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低盐18、23胁迫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最低点均出现在第8 d。高盐36、40胁迫时,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最高点分别出现在第5 d和第8 d。研究结果为刺参机体在盐度胁迫下的调节适应机制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