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的河流不仅能维持自身生态平衡,提供社会经济服务功能,还能满足人类休闲游憩的需求。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是河流管理的重要依据。从生态文化健康角度出发,选取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文化3个因素、12个因子构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能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对武烈河(安远庙至双峰寺段)及其周边现状植物种类、群落、潜在植物资源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段的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旨在使河流景观适应城市发展,保持河流自然特征、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要,彰显城市风土文脉,最终实现河流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流域不同特征,构建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为河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浐灞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同特点,构建了由生态结构与功能、水文特征、水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5个方面要素,11个单项指标组成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人口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影响浐灞河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河流水质污染。浐灞河上中游区域和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度分别为0.803 7和0.760 9,可知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游城市段为临界状态。【结论】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结构与功能欠缺,下游区域受水文特征和水环境状况的影响较大,是浐灞河进行流域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河流治理应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以河流再生促进城市更新,通过河流景观廊道建设,链接、凝聚城市发展,提前管控城市生态空间,优化两岸产业格局,拓展河流景观廊道社会功能,恢复滨河区域自然与人文活力,是当前开放性空间规划的热点之一。杭埠河是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主体,是连接三河镇和巢湖的重要河流。目前河流水污染严重,湿地文化和滨水游憩空间缺失,河流景观廊道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社会生态效益。本文以链接功能为导向,提出增强河流生态稳定性、营造异质性景观和建设多样性文化等措施,恢复杭埠河景观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文化活力,以期在保护河流湿地生态健康的基础上,将三河古镇5A级旅游景区有效链接到巢湖风景区,有力推动三河古镇、三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巢湖风景区旅游业的协调联动发展,并唤醒人们保护河流、管理河流、利用河流和亲近河流的行动意识。  相似文献   

5.
以科技城王庙塘段为例,探讨了绿道如何与水域以及科技城相结合,打造既具有高科技的文化底蕴,又体现休闲游憩及自然生态功能,具有教育意义且景色优美的塘溪滨河景观。  相似文献   

6.
冯琳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2):357-362
[目的]和田河流域中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以体现系统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服务功能作为出发点,构建了由生态安全、社会发展、环境保障、人群健康4个方面量度,19个单项指标组成的和田河流域中游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法的评价.[结果]一是干旱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生态安全性较低;二是地区经济水平落后使得社会发展与相应的环保投入滞后.提出相应措施,对进一步开展和田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提出了展望.[结论]和田县、和田市、墨玉县、洛浦县四个行政单元都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浏阳市长兴湖滨水景观设计以湖光山色、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结合浏阳当地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特产文化、名俗文化,形成"一环五区八景"的明快结构特征,将打造成集游憩、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和重要的城市型滨水景区。文章就长兴湖滨水景观设计的目标、构思与原则以及景观与功能分区进行探讨,以期为类似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东风渠划分为北部片区、主城区和郑东新区,结合城市河流特征和东风渠生态现状,从河流水况、河岸基质、河岸植被和景观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分区段对东风渠进行生态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风渠北部片区、主城区、郑东新区的评价结果分别是差(2.74)、亚健康(3....  相似文献   

9.
黄河滩地林业景观系统担负防护、观赏、经济、生态、教育和复合等六种主要功能。根据滩地发展要求,结合黄河滩地景观分区将黄河滩地林业景观系统分为:防护-水土保持-缓冲林、防护-水土保持-游憩-生物多样性保护林、观赏-游憩-教育-种质资源林、游憩-休闲-观赏林、经济-观赏-游憩林、观赏-游憩-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林等复合功能类型,构建了有利于黄河滩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10.
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关于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所谓景观生态设计,是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景观生态设计手法营建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游憩功能的良好景观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景观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人与整个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维护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永定河作为北京西北部水源涵养区河流主脉,经过近年来一系列修复措施后,河流生态状况恢复显著。但由于对河流生态本底模糊不清,导致河流目前仍存在河道断流、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影响了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为摸清其生态本底状况和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开展了永定河北京门头沟河段本底调查,并对河流水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  方法  基于分区分类分级的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涵盖水文、生境、水体、水生物和社会服务5方面14项指标的水生态质量评价体系。针对山峡段和平原段指标间重要程度的差异,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赋予了两套权重值,来对河流水生态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本底调查结果表明:永定河门头沟段存在个别地区水质指标超标、底泥营养物质含量普遍较高的情况。其中下游雁翅—三家店段、三家店—卢沟桥段在一年内断流时间较长,分别达到324和309 d;上清水—斋堂段处于全年无水的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各有水河段均处于“较健康”状况,河流整体生态状况较好。  结论  山峡段基本满足生态涵养功能区的要求,平原段在维持其基本生态功能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整体来看,河流水生态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变异特征,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2.
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方法]运用包含物理、化学、生物3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对浑河流域沈阳段及抚顺段共12个断面进行生态健康评价,评价体系包括3项1级指标12项2级指标。[结果]健康的断面有天湖大桥、新立堡大桥及长青桥,生态健康状况最差的是沈抚灌渠(入浑河),其余8个断面均为亚健康状态。浑河抚顺段处于健康断面的比例仅占23%,亚健康的断面比例为67%,而沈阳段的健康断面比例则为33%,可见浑河流域沈阳段的生态治理效果较明显,而抚顺段的治理亟待加强。[结论]今后应科学、系统地强化对浑河流域的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恢复河流两岸植被,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休闲农业是旅游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休闲农庄作为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园林景观物质要素是休闲农庄景观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发挥着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本研究选取惠济区内的4个休闲农庄作为案例展开分析,总结了4个庄园5种景观物质要素建设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休闲农庄中建筑要素的风格应符合园区主题氛围;适当运用农作物和园艺作物来营造植物景观;利用动物营造景观时可适当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种养;山水要素的造景形式应结合庄园建筑、主题氛围选择;尽可能保留或利用原地形营造景观,避免景观结构、生态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完整性评价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准则层之一。本文以青弋江(陈村水库坝下—入江口)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标评估体系,对评估河段的水化学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评估河段整体处于理想状态,但随着人类对青弋江的开发利用和破坏,对青弋江的生态健康保护不容松懈。  相似文献   

15.
城郊综合游憩型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综合游憩型绿道能够综合利用城郊优质的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和乡村文化游憩资源,为城镇居民闲暇休闲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线性游憩空间。绿道选线的科学性决定了绿道建设难度、投入和成效。运用适宜性分析和AHP层次分析方法,结合城郊特征,遴选出绿道选线基础指标因子,从游憩资源和游径两个层面构建评价矩阵并进行权重计算。  相似文献   

16.
龙背山生态公园在美化城市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承担了新城区休闲、生态、游憩等方面的多种功能,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从龙背山生态公园的设计手法研究入手,根据设计依据,分析总结了场地的概况、对场地的现状进行功能的划分、运用生态技术进行绿化种植设计等,来完善公园的功能,提升公园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越冬候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环境及越冬水禽是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生态系统修复及越冬水禽数量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DAS软件将1986、1990、1995、2000、2004、2008、2011及2015年共计8个年份冬季的TM影像数据解译划分为8种景观类型,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指标。根据升金湖湿地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了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逻辑斯蒂增长曲线模式(Logisticgrowthmodel)对这些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后运用层次分析(AHP)的方法确定各个单项因子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最后对1986到2015年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2015年升金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为0.430,属于亚健康的状态,应及时加强升金湖湿地生态保护措施。通过1995年与2015年对比得知人口密度增长10%以上,人类干扰指数增长了6.685,人类的干扰压力是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从状态分析与响应分析可以看出升金湖湿地修复功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通过越冬候鸟数量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可以看出越冬侯鸟数量的变化是随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状况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和社会经济发展,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被新型城乡关系替代,乡村景观在区域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城乡梯度视角,首先探讨城市郊区乡村景观的存在形式与构成,乡村景观包括乡村自然景观以及聚落景观、农田景观和文化景观等乡村人文景观。之后在目前研究较为热点的生态系统服务基础上,提出乡村景观服务的内涵与功能,在城乡梯度下,乡村景观为城市提供了食物、能源、物资等生产服务,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和文化传承、休闲游憩、美学鉴赏等生活服务多种价值。最后一部分在对现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乡村景观服务功能要受到自然环境本底、土地利用方式、社会需求特征、城乡关系和社会发展战略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城市林荫道道路空间适宜度、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历史文化价值、游憩设施完善度和环境舒适度6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10条上海典型的城市林荫道通过该评价体系进行游憩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空间适宜度,其次是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环境舒适度,历史文化价值和游憩设施完善度对游憩适宜度的影响较小。衡山路和复兴中路综合评价得分最高(87.377、83.867),襄阳南路和乌鲁木齐南路综合评价得分最低(62.908、67.797)。通过评价结果,找出影响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为林荫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成都三圣乡为例,进行了基于客体感知的生态乡村游憩地评价,结果表明,游憩者选择生态乡村游憩地最重要的动机是休闲和放松身心,同时游憩动机还体现游憩者效益最大化原则;游憩者感知偏好最强烈的吸引力因素是环境品质;满意度感知影响购买意愿;游憩者对生态乡村型游憩地的游憩活动参与性和多样性要求更高,游憩活动缺乏常构成不满意因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