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d下降到34℃的4.4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五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温度区间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 (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 d下降到34℃的4.4 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5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3.
在(24±1)℃、相对湿度为(60±10)%、光照时间14h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用8个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进行饲养,组建试验种群生命表,统计存活率、生殖力、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平均世代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种群生命参数.结果表明:供试麦长管蚜在‘H-11’上的发育历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以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性指标,8个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大小依次为‘H-5’>‘H-6’>‘H-10’>‘H-16’>‘H-9’>‘H-4’>‘H-14’>‘H-11’.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龟纹瓢虫人工饲养的最适温度和高温耐受性,研究了温度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其人工饲养及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在15、20、25、30和35℃5个温度梯度下饲养,记录了龟纹瓢虫的发育历期、产卵量等生理指标,组建了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5~25℃内,龟纹瓢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5和30℃下各发育阶段历期没有显著差异。龟纹瓢虫产卵量在25℃下最大,总存活率亦最高为78.8%,另外,龟纹瓢虫在35℃下仍能够少量产卵。龟纹瓢虫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4.24℃,其内禀增长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在25℃下最大,分别为0.11和270.6,表明饲养龟纹瓢虫的最适温度为25℃,并且成虫能耐受35℃的高温。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加州新小绥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5~35℃、RH 80%~85%条件下,研究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Amblyseius)californicus(Mcgregor)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为猎物时,不同螨态的发育和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在此温度范围内能完成世代发育,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该螨能适应35℃的高温条件,雌性的发育历期最短仅为5.70d。平均产卵期和平均寿命均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缩短。25℃时,该螨的平均产卵量最大,达64.89粒.雌-1,净增殖率最高(48.252 5),且雌雄性比最大。15℃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低,分别为0.061 7和1.063 6,种群倍增时间最长(11.241 8d),35℃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0.303 4和1.354 4,种群倍增时间最短(2.284 9d),但净增殖率最低(18.461 1)。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棕榈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报道了不同温度对棕榈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5℃,17.5℃,20℃,22.5℃,25℃,28℃,30℃和32℃不同恒温条件下饲养,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5.24天,34.95天,29.99天,20.49天,15.82天,13.12天,11.41天和10.13天,棕榈蓟马的卵,若虫,预蛹和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80℃,12.11℃,12.15℃和11.68℃,各虫态有效积温分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温度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育和产卵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二斑叶螨的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产卵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日均产卵量在19℃下最小。一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雌螨为12.16℃,雄螨为12.80℃,有效积温分别为122.11日度和114.45日度。在25℃条件下种群的瞬时增长力r为0.2260,周限增长率λ为1.2536/d,净增值率R0为55.2284代,平均世代周期T为17.7553d。瞬时增长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均世代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8.
9.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花蓟马为进境地植物检疫潜在性害虫。为了防治该入侵害虫的危害,在19℃、22℃、25℃、28℃和31℃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取食四季豆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并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历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直线关系;19~28℃各虫态的存活率均为100%,在31℃时存活率只有60%;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预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14.8℃、5.3℃、12.7℃、6.7℃,其有效积温分别为28.5、23.5、77.7、14.6、40.7日度;未成熟期的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有效积温为177.4日度。 相似文献
10.
观察研究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取食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取食不同棕榈科植物的椰心叶甲各龄幼虫发育历期有明显差异。幼虫历期以取食椰子的较长于其他2种寄主植物的,3种植物上的蛹历期均在6d左右,完成一代所需时间在椰子上约需63d,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为55d左右。单头雌虫产卵量以椰子上较高,为150粒,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较低,分别为119和114粒。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发育为成虫,雌雄比均接近2:1.在供试植物上椰心叶甲各虫态存活率均较高,在椰子、散尾葵、大王椰子上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85.2、50.6、36.5。 相似文献
11.
12.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室温25℃、光照16 h、相对湿度20%条件下,组建了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1817,周限增长率λ为1.1993d-1,净增殖率R0为25.863 2,平均世代周期T为 17.902 9 d,种群增长1倍需要3.814 5 d。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敏感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组建并分析了小菜蛾敏感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3士0.5)℃,RH85%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1895;周限增长率λ为1.2086/d,净增殖率R0为22.7262,平均世代周期T为16.4852d;种群增长1倍所需时间t为3.66d,其存活曲线为DeeveyI型,即死亡率是年龄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14.
15.
温度对微小花蝽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微小花蝽的发育速率加快,成虫寿命缩短,在25℃下的世代存活率最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虫的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3.6℃,有效积温为1=55.15日.度;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8.0℃,有效积温为270.1日.度。组建了25℃和30℃两种温度下的该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16.
芬兰钝绥螨种群内禀增长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自然条件下,用山楂叶螨幼若螨为饲料饲养芬兰钝绥螨,组建了生殖力表,进而测定了其种群生物学参数;芬兰钝绥螨的种群内禀增长力γ_m=0.1299;净生殖率R_o=19.9645;周限增长率λ=1.1387;平均世代周期T=23.0396,该种群对干扰反应时间T=-7.6982ln(1-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