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重庆市彭水县红花油茶品种资源状况。对多变西南红山茶和西南红山茶果实经济性状和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多变西南红山茶果径和单果重均较西南红山茶大,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在0.09~0.80 kg/m~2,较西南红山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1.8~2.9 kg/m~2)低。西南红山茶平均鲜出籽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高26.7%,平均种仁含油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约低10%。多变西南红山茶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平均为129.8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为170.0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61.1%和110.9%;多变西南红山茶β-谷甾醇平均值为150.0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值为314.6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18.9%和149.3%;多变西南红山茶和普通油茶的维生素E含量差异不大,西南红山茶维生素E含量较普通油茶偏低。  相似文献   

2.
引进钙果品种"农大钙果4号"和"农大钙果5号"种植在景泰灌区红水镇红砂岘村,通过观测成活率、株高、冠幅、主枝长度等形态性状,测定果实营养成分、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测算等指标,结果表明:2个钙果品种在景泰地区能够安全越冬,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栽植成活率钙果4号为88.6%,钙果5号为83.2%;单果质量均在8.0 g以上;种植纯收入分别达到26 478元/hm2、24 285元/hm2,产投比分别达3.45、3.67。说明2个品种可以在景泰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乌梅产业发展,提升乌梅品质,通过对全国乌梅情况进行了解,以四川省达川区为选育点,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从500株单株中筛选出2株优株,分别在3个试验点139hm2区域进行试验研究。4a试验结果表明:选育出的"达梅-1号"鲜果平均单果质量23.20g,可食率为85%左右,平均单位冠幅面积鲜果产量3.31kg/m2,在同类型中花期相对较早,果实均匀,适应性较广;"达梅-2号"鲜果平均单果质量25.70g,可食率在86%左右,平均单位冠幅面积鲜果产量3.33kg/m2,花期最早,果实成熟期早,果实大,果面颜色美观、清洁,适应性强。区域试验证明,乌梅适宜沙质土壤,pH值5.9~6.3,喜温暖湿润气候,"达梅-1号"2月13日进入初花期,7d后进入展叶期,2月26日进入幼果期,果实6月8日开始成熟;"达梅-2号"初花期、展叶期和幼果期时间较"达梅-1号"早16~20d,挂果时间长,一般在6月下旬成熟。初步认为,二者均可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东莞广宁红花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樟木头林场60多年生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人工林为试验材料,采用样地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广宁红花油茶的生长性状、果实产量、果实经济以及数量性状。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地径、树高、冠幅分别为24.0 cm、7.9 m、5.0 m。每625 m~2的样地保存有广宁红花油茶24~42株,单株间地径、冠幅变异较大,树高变异较小。每667 m~2平均鲜果产量为295.7 kg,单株最大为30.1 kg,最少的无果,变异大。果实鲜出籽率、种子含油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分别为11.8%、36.61%、63.11%、2.88%,每667 m~2可产鲜籽34.6 kg,产油8.5 kg。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板栗良种的选育进程,了解湖南各地选育板栗良种的结实特性,将湖南省各地区选育出的板栗品种1~11号与湖南本地推广板栗良种铁粒头(作为对照CK)进行了品比试验,并就树体冠幅面积、单株果实个数、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个数、单株产量、单株栗苞产量、单株坚果产量、出实率及板栗果实各项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品种5、7、9、11号在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个数、单株果实产量及结实性等方面的表现均比CK突出,尤其是板栗品种7号,可作为下一步良种选育的研究对象;在板栗果实各项生长指标中,栗果长与栗果宽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栗果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栗果宽与坚果皮厚存在负相关;坚果长与坚果宽和坚果高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坚果宽与坚果皮厚存在负相关;平均单株产量与单株栗苞质量和单株坚果质量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板栗果实的出实率与树体冠幅面积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文中因此认为,合理控制冠幅,不仅可以提高单株产量,还可以提高板栗果实的出实率。  相似文献   

6.
连续5a对闽北浦城引种的11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跟踪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的树高、地径、冠幅面积、果实性状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1个无性系的年均冠幅产果在1.01~2.74 kg·m-2之间,年均产油268.92~1011.75 kg·hm-2,其中闽48、闽60、长林3号、长林40号、闽43的产量较高,年均产油超过油茶优良无性系年均产油标准值450 kg·hm-2的79.55%~124.83%,适宜在浦城县推广种植;赣447、赣石84-3无性系的产量较低,不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为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的19个F1家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并开展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选择,对普通油茶的杂交子代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9个家系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95%,第1级分枝高的变异系数最大(95.39%),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10.3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9个家系的地径、果实性状、鲜出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干出籽率、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单株产油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性状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与单果鲜质量、单果鲜籽质量、单位面积产油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26、0.605、0.673;与果实纵径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76。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母本41-4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9.65);父本46-2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3.35);LY17号家系(“41-4”ד...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龙岩市油茶优树筛选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10个优树无性系和现有引种的9个油茶品种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5年生油茶无性系测定林的树高平均值为1.77 m,地径平均值为5.05 cm,冠幅平均值为1.50 m,且不同油茶无性系对这3个生长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产果量平均值为5.8 kg,鲜出籽率平均值为42.6%,干出籽率平均值为27.8%,种子含油率平均值为45.9%,果实炭疽病平均发病率为2.0%。其中红山1号、河田2号、上杭1号、武平2号、新罗2号和漳平2号等6个无性系表现优良,5年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指标均超过入选标准值。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闽西油茶良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油茶新造幼林挂果特性及其产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0多a的连续观测研究,发现油茶新造幼林第2~3年可以开花结果,第4、5年的挂果率达到47.4%~62.3%,单株产果量,单株冠幅和冠幅产果量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造林后第8~10年进入盛果期.分析了油茶新造幼林挂果的特点和开花结实规律,提出了油茶新造幼林产量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油茶新造幼林的产量测定以冠幅面积产果量推算时,从第5年开始,连续4a测定单株产果量和单株冠幅,计算平均每m~2冠幅产果量,再按盛果期郁闭度为0.60时的结果冠幅面积来推算油茶成林盛果期的单位面积产量较为适宜,然后根据历年取样测定的鲜果含油率来计算产油量.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绩溪油茶选优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推进安徽木本油稳步发展进程,为皖南山区及周边类似地区油茶引种提供依据,在对绩溪县油茶种质资源广域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产区农户报优、专家评优相结合的方法,经初选、复选、决选,最终选择出5个高产、优质、稳产、适应性较强的油茶品种:绩溪1号、绩溪2号、绩溪3号、绩溪4号、绩溪5号。所选5个优株表现出抗寒性、抗病虫性强,稳产、丰产,果实大小较均匀、皮薄等优良特性。5株优树平均鲜果出籽率45.72%,平均干出籽率27.31%,平均种仁含油率47.92%,平均单位冠幅面积产果量达到2.18 kg/m2,均超过选优标准。  相似文献   

11.
怒江流域滇橄榄优树选择及优树无性系早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滇橄榄栽培良种,在怒江流域开展滇橄榄优树选择及优树无性系测定。结果表明:在20株备选优树中决选8株滇橄榄优树,其平均单果质量14.9 g,可食率86.71%,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81%,总糖含量2.38%,总酸含量3.64%,粗纤维含量2.89%,维生素C含量4.90 mg/g;连续3 a平均单位冠影面积果实产量3.16 kg/m~2;8个滇橄榄优树无性系早期树高、地径、冠幅、果实产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P2无性系具有明显的早实丰产特性;单株结实量与地径生长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冠幅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是多个油茶物种的分布中心,为发展其油茶产业,对其特色油茶物种怒江山茶和西南红山茶的经济性状及其茶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怒江山茶果型和种粒较小,平均果重5.0 g,籽千粒重640.9 g,籽含油率32.3%,冠幅产果量和产油量分别为455.8 g/m2和62.0 g/m2,综合经济性状良好;西南红山茶平均果重10.87 g,籽千粒重899.7 g,籽含油率27.7%,冠幅产果量和产油量为406.7 g/m2和37.3 g/m2,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2种油茶的种仁含油率和不饱和酸分别为,怒江山茶54.0%和87.32%,西南红山茶49.3%和87.29%。本研究表明两种油茶物种可作为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发展油茶产业的首选树种,并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太谷县小白乡、明星镇、侯城乡等9个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开展优树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复选出的12株壶瓶枣优树在产地具有典型代表性。在丰产指标上,12株优树的冠幅产量达0.28 kg/m2,平均株产47.63 kg,表现出优良的丰产性状,其中,2号和11号的冠幅产量较高,均在0.5 kg/m2以上;在果实经济性状上,12株优树枣果的平均糖含量为28.11%,平均VC含量为462.86 mg/100 g,平均可食率为97.71%.对入选的12株壶瓶枣优树的10个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优树表现出显著的变异特征,这种变异将为优树的综合评价、优中选优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结合湖南实生繁殖型板栗低产林成因,通过良种改造和改善种植密度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改造示范。结果表明,选育的新品种板栗7号、板栗8号、板栗9号和板栗11号单位冠幅面积产量都较对照铁粒头有较大提高,其中板栗7号单位冠幅面积产量最高,达到了502 g/m2,增产幅度达到了40%,其他几个品种增幅保持在20%~30%之间,板栗8号平均冠幅面积最小,而且植株间变化差异不大,板栗7号单位冠幅果实个数最高,达到了17个,但是坚果单果质量稍小一些,约12 g左右,板栗9号和板栗11号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个数较少,但是坚果单果质量较大,达到了14 g左右,植株间的差异也不明显;板栗林在密度改善方面以密度3 m×4 m为主进行疏伐。  相似文献   

15.
采摘威宁县兔街乡野生怒江红山茶单株的成熟果实连续样本,对其果实鲜出籽率、干出籽率、鲜果出仁率、含油率和脂肪酸组份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怒江红山茶成熟果实的鲜出籽率平均为49.43%,干出籽率平均为28.98%,鲜果出仁率为19.11%,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状。种仁含油率在成熟后期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人体所需不饱和脂肪酸也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怒江红山茶果实成熟后尽快采摘,不宜等到自然落果后捡籽。  相似文献   

16.
辽阜1号是基于蒙古沙棘亚种中优良引进品种‘楚伊’实生子代选优,经无性系区域化测定而选育出的沙棘良种,无刺或少刺,百果质量60 g以上,盛果期平均单株产量2~4 kg,单位面积果实产量可达6000 kg·hm -2。  相似文献   

17.
在高州市三个试点开展橄榄“粤榄18”品系适应性试验,结果如下:利用8~9年生橄榄改接第4年及1年生砧木嫁接后第9年, 其平均单株产果量达22.9kg,单株平均增产15.1kg,产量增益216.82%;平均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达0.77kg/m2,平均增产200.01%;试点间单株产果量和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的变异系数(CV)分别接近或小于试点内的CV;平均冠幅生长量改接株接近不改接的植株,但1年生砧木嫁接株的比对照大18.75%。“粤榄18”嫁接亲和性较好,生长较快,丰产性好,立地适应性强,是一个值得在生产上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8.
正晋绵1号申报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树种:核桃学名:Juglans regia L ‘Jinmian 1’类别:优良无性系通过类别:审定编号:晋S-SC-JR-029-2015品种特性:果个较大,果核壳面较光滑,缝合线窄而平,结合紧密,内褶壁退化,横膜膜质,易取整仁。出仁率52.0%,淡黄色,果仁饱满,风味特香甜。植株生长势强,树姿较开张,树冠圆头形。雌先性,中熟品种。顶芽结果能力强,双果、三果占60%,四果占20%.嫁接苗定植后第3年开始挂果,8年生进入结果盛期,10年生单株产量8 kg~10 kg,单位面积产仁量0.20 kg/m~2.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对黑斑病、腐烂病有很强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延平区油茶优良单株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油茶重点种植区初选出的175株单株进行排序,筛选出29株作为参选单株;运用F检验、相关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参选单株的树高、地径、冠幅面积、单株产果量、冠幅产量、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等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评选出28号、29号为该地区的优良母株。  相似文献   

20.
2009–2012年连续4 a对仙居仙油茶(Camelia oleifera)进行优树选择,以选出适合本地生长的油茶优树。结果表明:共决选出油茶优树5株;5株油茶优树属霜降籽,中花类型,树冠开张,生长良好,抗病虫能力强;果实大小、分布均匀,每株平均产鲜果6.69~15.04 kg,平均冠幅产鲜果1.27~2.07 kg/m2,最少年份在0.53 kg/m2以上;冠幅产油85.96~134.77g/m2,折合产油601.5~934.5 kg/hm2;鲜出籽率43.4~47.06%,干出籽率25.83~32.01%,种仁含油率42.23%~46.4%,果油率6.27~8.46%;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86.69%~89.64%,酸价0.21~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