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种源多穗柯幼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不同种源的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扦插苗为试材进行造林,对幼树生长及生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具有优良性状和良好适应性的多穗柯种源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源间树高、地径、叶绿素b含量、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CAT (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和PPO (过氧化物酶)酶活性等指标的差异皆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成活率达到80.00%或以上的种源有浙江景宁、湖南芷江、广西德保和重庆缙云山,树高达到70.00 cm以上的种源有重庆缙云山、广西右江、重庆梁平、湖南芷江和广西田林,地径达到14.00 mm以上的种源有重庆缙云山、重庆梁平和湖南芷江。生理特征方面,福建武夷山、广西田林和浙江景宁种源的叶绿素b含量较高,江西井冈山、浙江景宁和广西右江种源的SOD酶活性较高,湖南辰溪和湖南芷江种源的CAT酶活性较高,江西井冈山、福建武夷山、重庆梁平和广西田林种源的PPO酶活性较低,浙江景宁和广西右江种源的MDA(丙二醛)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白术优良种源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成县现在广泛使用的种植材料(对照)和浙江天台白术优良种源两个样本,采用对比法田间设计,重复66次进行对比试验;利用配对样本比较公式计算根茎鲜重等3项指标的差异,检测内酯和多糖含量的差别。结果,根茎鲜重及其优形率和植株保存率指标,种源优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内酯和多糖含量种源比对照高11.1%和15.0%。试验结果表明,浙江天台白术优良种源是文成县目前最好的种植材料,可以试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在新疆栽培的文冠果优良种源,对引进的57个种源的结实性状进行调查,测定不同种源优良单株的种子产量和品质,通过多重比较评价和筛选,并分析种源地地理气象因子与栽培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19个文冠果实生种源中有丰产型种源7个、优质型种源6个及丰产优质型种源1个。在38个文冠果无性系种源中有丰产型种源9株、优质型种源17株、丰产优质型种源3株。宁夏银川、甘肃兰州、内蒙古赤峰和黑龙江牡丹江的气候特点与新疆石河子相似,甘肃和青海种源的种子产量较高,黑龙江和宁夏种源的种子品质较好,符合气候相似性原理。纬度与单粒重、种子重、种仁重呈现显著正相关,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温、≥10℃积温和年蒸发量均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高纬度、低温、低蒸发量地区种源种子的品质较好,高温、高积温、长无霜期地区种源种子的品质较差。实生种源中,优良种源类型是1号、牡丹江和椅系,优良种源是1号。无性系种源中,优良种源类型是山东潍坊高产种源、甘肃种源、青海种源、黑龙江种源和宁夏种源,优良种源是G-11、Q-8、G-29。  相似文献   

4.
喜树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湖州对来自广东、云南、福建等10个省的10个喜树种源进行种源试验,对1年生喜树苗期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种群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参试种源在苗高、地径、各器官生物量及叶片喜树碱含量、单株叶片喜树碱含量等指标上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广义遗传力为0.527~0.989,这些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利用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性状对药材喜树种源进行选择,初步筛选出江西南昌种源作为叶用优良种源,其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超过对照浙江临安种源119.39%,单位面积喜树碱产量的遗传增益可望达到105.42%,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三叶木通藤茎药用成分地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三叶木通藤茎中药用成分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10个种源地的三叶木通藤茎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对其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就其含量与其种源地各个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还根据其药用成分含量对供试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个种源中,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44%、0.027%和0.59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的含量在各供试的种源中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苯乙醇苷B含量与年日照时数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齐墩果酸含量与无霜期天数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总皂苷含量与年降水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5处可将供试种源划分为3组:第1组包括江西瑞昌、江西武功山、湖南古丈;第2组包括安徽金寨、湖北鹤峰、江西峡江、江西广昌、江西浮梁、湖南怀化;第3组为江西婺源。  相似文献   

6.
采集来自湖北、广西和浙江种源的厚朴半同胞家系成熟种子,湿沙保存后进行实生育苗试验,观测幼苗的出苗、生长等情况;落叶后统计幼苗株高、地径等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厚朴幼苗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落叶期;一年生幼苗平均株高、地径最高为广西种源(47.04 cm,0.90 cm),最低为湖北种源(29.07 cm,0.78cm);不同种源厚朴幼苗之间株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差异不显著;湖北种源家系间地径差异极显著,株高差异显著。广西种源家系间株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浙江景宁种源家系间幼苗株高、地径均差异不显著;家系内单株间株高、地径均差异极显著。一年生厚朴幼苗株高生长最快为广西种源,浙江种源次之,湖北种源最慢,地径生长差别不大;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极显著,在厚朴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与优良单株的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皂苷性状优良的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优良种质,对调查收集的10个无患子种源67个优良单株的皂苷性状展开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无患子皂苷产出率为14.20%~24.32%,总体平均值为20.12%。皂苷产出率比较高的种源有福建顺昌、云南石林、浙江萧山、福建延平,分别比种源总体平均值增加20.87%、13.72%、11.28%、10.83%,但不同种源间皂苷产出率差异不显著。高皂苷种质材料选择单株选择优于种源选择。67株优良单株皂苷产出率为5.6%~33.2%,总体平均值为20.11%,优良单株之间皂苷产出率差异显著。聚类分析表明,第一类为皂苷产出率优势明显的优良单株(sc04、xs05),皂苷产出率平均值为32.95%,比总体平均值提高63.8%;第二类(27个单株),皂苷产出率平均值为25.83%,比总体平均值提高28.4%;第3类(35个单株),皂苷产出率平均值为16.0%,低于总体平均值;而第4类(2个单株)、第5类(1个单株)皂苷产出率远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分别只有9.45%、5.6%。皂苷产出率(Y)与经度(X_1)呈密切正相关,与果肉千粒重(X_8)、果实鲜果重(X_5)呈密切负相关,与果核千粒重(X_7)、果肉比(X_6)、树高(X_3)、胸径(X_4)、纬度(X_2)等5个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种源杉木人工林木材特性的差异,分析不同种源杉木材性的地理分布规律,筛选材性较优的杉木种源。[方法 ]选择1958年营造的全国第一片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不同种源杉木的生长调查,取样测定不同种源杉木木材密度、管胞形态、干缩性、湿胀性、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冲击韧性、硬度等指标,比较不同种源杉木木材材性差异,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源杉木木材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9种不同种源杉木的木材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 0.05),木材干缩性和湿胀性有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其他材性指标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安徽休宁种源木材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源(P 0.05),管胞长宽比大小排序为:广东郁南浙江金华福建南平四川彭县四川庐山湖北竹溪湖南会同安徽休宁贵州剑河。安徽休宁种源的差异干缩最小,贵州剑河种源的体积干缩系数最小。福建南平种源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最高,安徽休宁种源木材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最高,广东郁南种源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高,四川庐山种源木材硬度最高。不同材性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木材密度与部分力学性质显著相关。根据不同种源杉木材性的差异,将9种种源杉木分为3类,福建南平、广东郁南、四川庐山和安徽休宁种源归为一类,四川彭县、浙江金华、湖北竹溪和湖南会同种源归为一类,贵州剑河种源归为一类。综合不同材性指标对9种种源杉木材性的综合评价排序为安徽休宁四川庐山福建南平广东郁南四川彭县浙江金华湖北竹溪湖南会同贵州剑河。[结论 ]地理种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杉木木材材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江方竹和刺方竹13种不同种源方竹笋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方法测定了浙江省内合江方竹和刺方竹13种不同种源方竹笋的水分、粗脂肪、灰分、粗纤维、维生素C、蛋白质、铁、锰、铜、锌、还原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方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3种不同种源方竹笋干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8.11%,鲜笋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48%;氨基酸种类齐全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干笋氨基酸总量的平均值为10.7445g/100g,鲜笋氨基酸总量的平均值为0.9501g/100g,鲜笋中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总量的平均值为219mg/100g,明显高于普通的食用笋;13种不同种源方竹笋中,"丽水种源"合江方竹、"杭州种源"合江方竹等7个种源的干笋营养成分含量值更高,而"莲都种源2"刺方竹、"莲都种源1"刺方竹、"景宁种源"刺方竹等6个种源的鲜笋营养成分含量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福建明溪和浙江龙泉农田庇荫设施栽培的24个种源的2年生南方红豆杉种源试验林,研究幼林收获期生长、分枝、生物收获量和枝叶紫杉醇含量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并综合选育出一批药用优良种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幼树树高、当年抽梢长、地径、冠幅、最长侧枝长、当年侧枝数、侧枝总数和鲜枝叶紫杉醇含量等在种源间差异显著,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来自气候温暖但年降水量较少地区的种源生长快、分枝多、树冠浓密。与生长和分枝性状不同,产地年均温低、≥10 ℃积温小的种源其鲜枝叶紫杉醇含量较高,产地年降水量对种源鲜枝叶紫杉醇含量影响较小。南方红豆杉生长和分枝性状不仅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而且存在明显的地点效应和种源×地点互作,栽植地水热资源丰富及适宜栽植密度可显著促进植株的树高和分枝生长及生物收获量的提高。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种源鲜枝叶紫杉醇含量与生长、分枝性状和生物收获量则不显著负相关或不显著正相关,有利于生物收获量大、紫杉醇含量高的优良种源选择。依据鲜枝叶紫杉醇含量和产量筛选出安徽黄山、福建柘荣、湖南桑植、贵州黎平、云南石屏5个药用优良种源,其单株鲜枝叶紫杉醇产量大于种源总体平均值的17.65%-25.77%,鲜枝叶紫杉醇含量皆在97 mg·kg-1以上。  相似文献   

11.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原产地引入史密斯桉7个种源,以蓝桉、直干桉为对照,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5个试点上进行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在各试验点上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总体超过蓝桉和直干桉;各试验点的史密斯桉全年都在生长,一般以7月生长量最大,2月生长量最小;平均出油率分别超过蓝桉、直干桉69 89%和51 78%,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分别超过直干桉和蓝桉8 87%、11 14%。每公顷桉叶油产量超过蓝桉30 66%,超过直干桉9 17%,每公顷桉叶素产量分别超过蓝桉和直干桉45 25%和18 93%。史密斯桉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种源间树高、胸径、出油率、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 18、0 50、0 22、0 33、0 36;产叶量与胸径、冠幅、枝重成正相关,出油率、1,8-桉叶素含量这两个性状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显著,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根据树高表型值,分别选出适宜各试验点种植的优良种源;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分别进行了用材林种源选择、油用林种源选择和材油兼用林种源选择。其中油用林种源选择效果最好,其桉叶素产量增益可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庆元、湖南永定和湖南靖县3个种源的赤皮青冈1年生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赤皮青冈种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50 d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各供试种源的叶绿素a(Chla)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b(Chlb)含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种源之间有差异,浙江庆元种源和湖南永定种源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湖南靖县种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浙江庆元种源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且胁迫时间小于30 d时,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推测各种源之间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3个供试赤皮青冈种源的抗旱能力大小依次为:湖南永定>浙江庆元>湖南靖县。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以南8个不同种源的1年生喜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土培盆栽模拟干旱环境,研究干旱对不同种源喜树苗期生长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干旱胁迫下各种源叶片喜树碱含量,计算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限制喜树苗期的生长,不同喜树种源地径和苗高的生长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均受到抑制,不同干旱处理间和种源间喜树的地径增粗、苗高增长、总生物量及叶产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对叶片喜树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干旱处理程度加深,叶片喜树碱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旱导致大部分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降低,仅有桂林种源和南京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有所升高,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轻度干旱下种源桂林的喜树碱产量最高,达到27.904mg。轻度干旱可以提高喜树苗木叶片喜树碱含量,同时种源桂林在所有受试种源中均有较高的叶片喜树碱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变异规律,为白栎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白栎自然分布区14个天然种源368个单株果实,分别测定4个形态特征指标和6个营养成分含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白栎4个形态特征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差异极显著,6个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白栎果实形态特征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为1.839,其中,果实宽度(1.886)>果实长度(1.837)>长宽比(1.832)>百粒质量(1.801);(2)白栎果实10个特征参数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仅个别存在显著相关性;(3)对10个特征参数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将14个白栎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湖北利川、四川邻水、四川阆中、贵州黄平、湖南新晃、江西宜黄和广西全州种源为第一类;重庆万州、重庆江津、湖南龙山、福建武夷山、浙江武义、浙江西湖种源为第二类;浙江遂昌种源单独归为一类。[结论]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在种源内和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种源内的变异高于种源间的变异,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说明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果实特征参数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聚类分析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浙江遂昌种源果实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理种源麻栎苗期变异和初步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3个省(区)的36个种源麻栎种子在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麻栎苗高、根长、地径、高径比、生物量、热值和能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麻栎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表现"S"型曲线,7-9月为生长速生期;麻栎不同器官热值大小排序为叶>茎>根,生物量为根>茎>叶,能量为茎>根>叶.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的差异主要是由各器官生物量决定.初步选出安徽太湖、安徽太平、浙江开化、江苏句容、浙江建德、浙江龙泉和贵州榕汀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合闽南地区造林生产的优良红豆树种源,以8 a林龄红豆树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种源红豆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参试的不同种源在闽南地区整体生长良好,表现出优良的适应性和速生性。8 a林龄时,不同种源红豆树保存率均较高且种源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差异显著,其广义遗传力分别达到77.40%、75.23%和70.93%。福建华安种源的胸径、树高和立木材积均为最大,且显著优于除福建浦城种源以外的其他种源。7个种源中福建华安种源、福建浦城种源和福建德化种源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比群体均值高1.48%~8.87%、0.51%~8.50%和2.81%~26.01%,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11%~6.67%、0.36%~6.03%和2.17%~20.13%。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形态和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个栓皮栎种源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源间栓皮栎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栓皮栎种子的长度、宽度和种子千粒质量以及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栓皮栎种子的长度和宽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56~2.38 cm和1.22~1.96 cm;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化幅度为1.45~5.45 kg;种子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幅分别为1.817%~6.325%、42.461%~80.274%和2.699%~9.694%。栓皮栎种子千粒质量与种子长度、宽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度与宽度也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种源栓皮栎的差异主要是由种子千粒质量、宽度和长度决定。初步选出云南勐海、湖南城步1、安徽金寨1、重庆酉阳、山东蒙阴1、安徽旌德、安徽绩溪和安徽金寨2种源为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小样地评选法进行硕桦优树选择,在5个种源地共选择优树150株。各种源地优树胸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高于样地平均值32.39%~38.13%和5.13%~21.85%。分析了5个种源1年生秋播苗和春播苗的生长差异,秋播苗均好于春播苗,各种源间高生长差异显著。对1年生和2年生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方差分析表明,各种源(家系)苗高、地径生长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种源进行分析,白河种源最优,其次为靖宇种源和汪清种源,敦化种源和临江种源较差,白河种源平均苗高超过所有种源苗高平均值8.15%,平均地径超过所有种源地径平均值5.34%;以家系进行分析,BH-1、BH-2、BH-3、BH-4、BH-5、BH-6、BH-7、JY-1、JY-3、WQ-1和WQ-2这11个家系的苗木长势较好,是硕桦优良家系的重点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内蒙古准格尔旗、陕西靖边县等1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品质、种子营养成分进行测试分析,以期为多用途文冠果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仁皮比在0.64~1.00之间,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在765.30~1 142.90 g之间,平均值为946.36 g,不同种源种子的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10个种源文冠果种仁平均含油率、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神经酸含量分别为:57.70%、0.15%、21.85%、92.15%和1.64%。不同种源种子的千粒重与种仁的营养成分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隶属函数法筛选出内蒙古准格尔旗(NEZ)、红山区(NCH)、鄂托克前旗(NEE)、翁牛特旗(NCW)、开鲁县(NTK)和陕西省靖边县(SYJ)等6个文冠果种源可作为多用途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6个黑老虎种源,以五味子酯甲为标准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年生不同种源黑老虎根、茎中总木脂素的含量,结合苗木生长态势综合评价最佳种源。结果表明:6个种源间根部总木脂素含量均值排序为怀化龙盛昌江乐东陵水万宁,万宁种源和龙盛、怀化种源之间差异显著;茎部总木脂素含量均值排序为龙盛万宁昌江怀化乐东陵水,种源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评价,在2年生的6个黑老虎种源中,怀化种源长势和总木脂素含量表现最佳,对后续黑老虎加工利用、选择优良种源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