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无菌水、乙酸乙酯、无水乙醇、石油醚、丙酮、甲醇浸提荠菜干粉,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分别考察荠菜提取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仅有乙酸乙酯和无菌水荠菜提取液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抑菌活性,乙酸乙酯提取液抑菌率最高,为63.9%,无菌水提取液抑菌率为28.9%。通过透射电镜、麦法兰分度计比浊法、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分别考察荠菜无菌水和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烟草青枯病菌形态、生长曲线、糖利用率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电镜观察表明,经荠菜无菌水和乙酸乙酯提取液处理的烟草青枯病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菌体裂解。荠菜乙酸乙酯和水提取液能使烟草青枯病菌对数期滞后,糖利用能力降低,蛋白质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24个采自云南省各大烟区的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普通烟草品种及2种野生品种长花烟和黄花烟进行致病性接种试验。根据这26个烟草品种对烟草野火病菌株的抗性反应,将接种后形成病斑的直径进行聚类分析,筛选了一套烟草野火病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并以此为依据将24个病原菌株划分为两个生理小种,即0号和1 号,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病原菌,防治困难,通过抑菌圈、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探讨羊蹄甲、三裂蟛蜞菊、马缨丹、芒果叶提取液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三裂蟛蜞菊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范围为15.00~18.13 mm,为高度敏感,在0.40 g·mL-1浓度处理下,其抑菌率达到79.6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羊蹄甲和马缨丹叶提取液的抑菌圈范围为10.67~15.57 mm,为中度敏感,抑菌率分别为58.33%和60.37%;芒果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采用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生理小种的24株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不同烟草品种及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显著,根据接种后不同烟草品种的形成的病斑直径,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辽烟15,G28对于烟草野火病菌0,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感,而云南省大面积栽培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对于两个生理小种均表现为中感,而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均表现为高抗,可以作为烟草野火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云南各大烟区的烟草野火病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用通过筛选致病力强的烟草野火病菌株为抗原,制备了烟草野火病菌特异性的抗血清,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烟草野火病菌的方法,制备了SPA-ELISA反应试剂盒,应用玻片凝集或协同凝集反应与SPA-ELISA反应试剂盒相结合的方法,使检测真正做到了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Ppn)为材料,探讨了4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壳聚糖的浓度和pH对烟草黑胫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后烟草黑胫病菌菌丝出现畸变,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细胞壁结构受到明显影响和破坏。在低浓度下(0.625mg·L^-1),壳聚糖抑菌效果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强;分子量越小受浓度影响越大,浓度≥5mg·L^-1时,分子量为4.7×10^4的壳聚糖抑菌效果最强。除分子量5.0×10^3的壳聚糖外,其它分子量较大的壳聚糖受pH影响明显。壳聚糖分子量不同,其抑菌主要机理可能也不同,浓度、pH和分子量对其抑菌活性具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烟草不同品种对青枯菌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24个烟草品种对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Smith)的相对抗性水平。方差分析表明,只有少数品种间抗性水平有显著差异。根据不同接菌浓度下品种的抗性水平分析,相对抗性较强的品种有Nc95、Nc82和Oxfod26等;较有感病的品种有青梗和Ky9两个品种,其余品种介于两者之间。烟草抗性水平与接菌浓度密切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接菌浓度下的抗性水平有很  相似文献   

8.
 主要通过对烟草野火病菌菌株(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致病力与其粗毒素毒力的相关性的研究,评价了烟草野火病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野火菌毒素毒力与其菌株的致病力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达0.928;②高感和中感品种K326,云85对病原菌的感病性与对菌毒素的敏感性在P<0.05的水平上有相关关系;③从病斑处可以分离到该毒素,再接种能重现野火病症状;④抑菌物质对病原菌和病菌毒素的抑制作用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了指导烟草漂浮育苗消毒剂使用,通过载体表面菌落杀灭试验,测定了10种消毒剂对聚苯乙烯泡沫苗盘、聚氯乙烯塑料膜和不锈钢刀片表面的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oarum,简称青枯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除98%磷酸三钠300 mg/L和24%混脂酸铜80 mg/L对青枯菌几乎没有杀灭作用外,其余消毒剂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在聚苯乙烯泡沫苗盘、聚氯乙烯塑料池膜和不锈钢刀片表面,8种消毒剂的90%致死剂量(EC90)差异大,30%有效氯漂白粉为96.4~145.7 mg/L,7%有效氯次氯酸钠为53.7~215.3 mg/L,美国消毒剂为26.2~83.5 mg/L,98%硫酸铜.5H2O为93.8~114.0 mg/L;98%高锰酸钾为14.8~163.0 mg/L;40%育宝为247.7~404.6 mg/L;10%二氧化氯(维绿)为185.7~472.9 mg/L;0.6%菌毒净为101.6~441.0 mg/L。消毒剂的使用剂量需要根据表面材料种类选择。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福建省的40株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细胞内的脂肪酸,分析其脂肪酸分布的多态性;研究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青枯雷尔氏菌现有种下分化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分布;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聚成的各类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特点以及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理小种、生化型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其脂肪酸都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的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可以聚成3类,即group Ⅰ、group Ⅱ和group Ⅲ;青枯雷尔氏菌生理小种1存在着不同的脂肪酸类群,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化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是脂肪酸和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group Ⅰ为无致病性菌株,group Ⅱ为过渡性菌株,group Ⅲ为强致病性菌株。【结论】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脂肪酸有望成为青枯雷尔氏菌小种鉴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纸碟片法筛选到4株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抑菌作用的生防菌C2c、C1a、Tsb和Ch1b,抑菌圈直径分别为51.50、25.95、24.40 mm和20.05 mm。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C2c、C1a和Tsb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h1b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这4株生防菌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苹果霉心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等病原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生理小种的24株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不同烟草品种及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显著,根据接种后不同烟草品种的形成的病斑直径,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辽烟15,G28对于烟草野火病菌0,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感,而云南省大面积栽培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对于两个生理小种均表现为中感,而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均表现为高抗,可以作为烟草野火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姜宁  刘晓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12-3313
[目的]为了将厚朴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成生物杀菌剂。[方法]用ASE300型快速溶剂萃取机进行萃取试验,用HPLC法测定酚类物质的含量。采用纸碟法测定抑菌圈的大小,含毒介质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100g干燥厚朴皮中提取的提取物含有2.86g厚朴总酚,其中和厚朴酚1.76g,厚朴酚1.10g。当厚朴皮提取物中厚朴总酚的浓度为0.6、0.3、0.2、0.1mg/ml时,其对受试马铃薯青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菌圈大小分别为23.1、22.9、18.1、13.7mm。厚朴皮提取物对受试马铃薯青枯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1mg/ml。[结论]利用该试验中的提取方法可提取出大部分厚朴皮中的厚朴总酚,且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纸碟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值10 mg/L),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1218 mg/L,其次依次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氟硅唑微乳剂、25%啶菌唑乳油、5%己唑醇悬浮剂、10%腈菌唑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3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毒力较强,其中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番茄青枯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3.3742 mg/L,其次依次为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水剂。  相似文献   

15.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处理番茄盆栽苗,建立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结合菌落形态和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说明所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当番茄植株培养至第5d时,4个不同接种浓度处理的番茄植株苗均出现发病症状.采用104 cfu·mL-1处理的番茄植株在第4d发病,但到第8d,...  相似文献   

16.
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与致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型;脂肪酸Ⅱ型,弱化指数为0.6~0.8,回接发病率为6.7%~100%,属过渡型,脂肪酸Ⅲ型,弱化指数<0.6,回接发病率100%,属强致病力型。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分层筛选与脂肪酸型有关的脂肪酸种类.【结果】筛选出十四碳脂肪酸(X1)、十七碳脂肪酸(X9),十八碳脂肪酸(X13)为主要因子,组建数据矩阵,建立脂肪酸型判别模型:Y1=-16.3353 + 0.0012X1 + 0.0056X9 - 0.0016X13,Y2= -3.4928 + 0.0002X1 + 0.0003X9 + 0.0025X13,Y3= -9.1550 - 0.0003X1 + 0.0039X9 + 0.0042X13,对于一个未知脂肪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株,首先测定脂肪酸图谱,取出X1(十四碳脂肪酸)、X9(十七碳脂肪酸)、X13(十八碳脂肪酸),代入方程,计算Yi,当1≤Yi≤2时,归为脂肪酸型Ⅰ,当2≤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Ⅱ,当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Ⅲ,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90.00%。【结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的研究,为其种下分化建模的标准化和计算机自动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脂肪酸型的模型建立也为其他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9种阳离子、碳源、氮源和pH值对烟草青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阳离子对烟草青枯菌生长的影响具有差异,在1 mmol/L浓度条件下,Ca~(2+)、K~+、Mg~(2+)、Mn~(2+)、Fe~(2+)、Fe~(3+)等离子间对青枯菌生长影响差异较小,而与Cu~(2+)、Al~(3+)差异较大;在10 mmol/L浓度条件下,Mn~(2+)、Fe~(2+)、Fe~(3+)、Cu~(2+)、Al~(3+)等离子显著抑制青枯菌生长;在30 mmol/L浓度条件下,Ca~(2+)、K~+明显抑制青枯菌生长,而Mg~(2+)在60mmol/L浓度下,仍青枯菌生长良好。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青枯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7,最适宜的碳源为蔗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硝态氮氮源不利于青枯菌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药剂,采用平板抑菌圈法测定硫酸链霉素、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克菌康、青枯灵5种杀菌剂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并通过先接种病原后灌药处理的温室盆栽试验检测其药效。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烟草青枯病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杀菌剂浓度与抑菌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72%农用硫酸链霉素、80%乙蒜素、1.8%辛菌胺醋酸盐、3%克菌康、50%青枯灵EC50分别为43.50、154.69、116.75、123.43、37.86 mg/L。50%青枯灵和72%农用,青枯病菌的防效最好,达88.6%;农用硫酸链霉素次之,防效为79.6%;而1.8%辛菌胺醋酸盐、80%乙蒜素和3%克菌康的防效较差,分别为75.6%、56.7%和52.3%。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LC/Q-TOF 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的胞外代谢物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标志物,并采用PCA数据处理方法对不同致病性菌株进行分类,建立致病性的PLS-DA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从代谢水平上区分野生型强致病力菌株、野生型无致病力菌株以及强致病力菌株经Tn-5转座子插入导致致病力丧失的人工致弱突变菌株。对代谢标志物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无致病力菌株和Tn-5致弱菌株中,有12种代谢标志物与强致病力菌株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C≥2),并表现出相同的丰度变化趋势,预示着这些代谢标志物可能与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烟草野火病菌hrpZ基因的克隆及蛋白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方法从烟草野火病病原菌Psta218中扩增harpin编码基因hrpZ,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GEX-hrpZPsta。将重组质粒pGEX-hrpZPst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得到重组大肠杆菌BL21/pGEX-hrpZPsta。经IPTG诱导得到14.7 kD的蛋白质。该蛋白质与其他已发现的harpins一样,能够使烟草等植物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富含甘氨酸、热稳定以及对蛋白酶K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