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不同穗型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的群体调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5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划分,通过密度调控,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试验结果如下:各穗型玉米品种同一生育时期相比较,叶片的功能强弱依次为紧凑大穗型品种掖单13、紧凑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平展大穗型品种沈单7号.密度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叶片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玉米空秆、秃尖、缺粒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玉米空秆、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 1.1玉米空秆发生的原因 1.1.1内部因素即品种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的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等,调查中发现玉米空秆率表现为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高秆马齿形品种高于硬粒型品种、单穗型品种高于双穗型或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穗期干旱胁迫下春玉米产量与抗旱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干旱是造成中国北方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为保证玉米既丰产又稳产,研究和筛选适宜的春玉米栽培品种至关重要;本试验在大田干旱条件下,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春玉米代表品种,在穗期采用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方法处理,对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抗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期受旱后密植型品种小区产量平均为12.14 kg,高于稀植型品种小区产量平均值10.4 kg;耐旱指数分析表明,以密植型品种‘大丰26’最高为0.89,而以稀植型品种‘农大108’最低为0.39,整体上密植型优于稀植型品种;同时结合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子,其次才是穗粒数,而百粒重影响最小;试验中以‘大丰26’、‘先玉335’丰产及稳产性最好;因此,在干旱区选用适宜的密植型品种并推广玉米增密技术,是支撑未来玉米产业发展乃至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对低磷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低磷胁迫对不同磷敏感型玉米的形态及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耐磷型66和磷敏感型163)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对玉米幼苗进行不同处理[加磷(+P)、缺磷(-P)],研究玉米叶绿素含量、磷酸酯酶含量以及根系的形态指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P),2个玉米品种的酸性磷酸酶和根系的形态指标均明显大于正常供磷水平下(+P);叶绿素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另外,低磷条件下,磷敏感型品种163的主根长度远远大于耐磷型品种66的主根长度;而66的叶绿素含量和酸性磷酸酶含量均大于163。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磷饥饿响应基因在植物营养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8个果蔬型玉米品种,进行为期近8年的小区和大田试验,筛选出适合于新疆南疆种植的3个果蔬型玉米品种,并对这3个品种进行了大田栽培模式的研究。本文从选地、种子处理、播种方式、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以及储藏条件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模式,以期指导南疆果蔬型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玉米籽粒成熟期间叶片形态衰老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研究了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农大364在籽粒灌浆、成熟过程中叶片衰老的形态变化.在灌浆期内,两个品种植株下部和顶部叶片的衰老进程明显快于中部叶片,并且平展型玉米的表现更为明显.两个品种穗位叶以上叶片的衰老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成熟期时,除了第17、18两叶以外,平展型玉米各叶位叶片的衰老比例均高于紧凑型玉米,致使其单株叶面积显著低于紧凑型玉米.籽粒灌浆后半阶段叶片的衰老速率显著高于前半阶段,平展型玉米在灌浆后半阶段叶片的衰老速度明显高于紧凑型玉米,这可能是引起两个品种单株产量差异的原因之一.有效缓解灌浆后半阶段顶部叶片的衰老将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特别是平展型玉米.  相似文献   

7.
垄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垄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垄作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虽与种植密度无显著相关,但与玉米品种存在显著相关性。种植密度的提高也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但也与玉米品种关系很大。耐密型玉米品种采用大垄双行较之常规垄作能够在高种植密度下获得产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登海3762是由山东登海种业李登海研究员育成。2001年由新疆昌吉州登海玉米研究所引进。经试验、示范证明,登海3762是一个中熟、优质、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品种。2006年2月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性该品种属全紧楱型玉米品种,生育期113d(昌吉地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09,(1):58-58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重新批准了两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分别是先正达公司研发的BT-11型玉米以及陶氏益农公司与杜邦子公司先锋国际种子公司共同研发的DAS1507型玉米。  相似文献   

10.
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我国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耐密型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推广机械化收获将是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与机械化收获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以提高品种耐密性为核心,持续增加种植密度,同时重视品种机械化作业特性将是未来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探讨了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及自交系选育和鉴定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不断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1,(11):12-12
辽613(辽68×丹340)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张喜华研究员主持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玉米新品种,已先后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粮食作物主推品种之一。该玉米品种是荣获2010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玉米优质抗源引进与创新利用”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在吉林省以南凡能种植掖单13或农大108玉米品种的我国春玉米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74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在适宜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易获高产,平展型品种在适宜低密度下,大喇叭口期上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平展型品种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产群体光合最适叶面积指数紧凑型品种6-7,平展型品种4-5.玉米开花后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生物产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不同株型玉米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以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子粒灌浆特征参数和粒重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平均灌浆速率(V)以第二播期(3月27日)为最高,除中间型外,该播期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较晚,子粒干重保持较长时间的上升趋势;3种株型玉米品种平均灌浆速率(V)和最大灌浆速率(Vmax)均表现为稀植型>中间型>密植型,中间型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较晚;相关分析表明,玉米子粒最终粒重与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玉米空秆秃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玉米空秆发生的原因 1.1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耐密性差或平展型的品种要稀植,耐密性强或竖叶型的品种要密植,耐密性强的品种适宜密度范围广,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密度增加产量上升趋势但密度过大时则空秆率增加,产量降低。平展型玉米因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小于紧凑型玉米,在密度过大时群体内光照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玉米品种(系)在净作与宽厢宽带模式中的边际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玉米品种(系)均存在一定的边际效应,而边际效应的大小各不相同,玉米的边际效应表现为双穗率高或单穗性状优越。宽厢宽带模式中选择对边际效应反应敏感的平展型玉米品种能够获得与净作相当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玉米品种的耐低氮能力初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生产上推广的10个玉米品种,通过分析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变化,筛选耐低氮玉米品种。结果表明:桂单162、桂单901、鄂玉24号、钻卡88和正大808属于氮敏感型品种;桂单0810、GY201、兆丰788和正大999属于氮中型品种;瑞特273属于耐低氮型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我国不同玉米品种在喀麦隆的适应性,以来自中国和喀麦隆的各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国援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考察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田间发病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我国玉米品种生育期为92~94d,喀麦隆品种为110~112d;中国玉米品种株型为半紧凑或紧凑型,整齐度较好,喀麦隆品种均为平展型,整齐度一般;喀麦隆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显著高于中国品种;10个玉米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发生。中国玉米穗行数和行粒数整体高于喀麦隆品种,百粒重则低于喀麦隆品种。喀麦隆品种CHL 103和CMS 9015、中国品种鄂玉30和华盛2000的产量在9.5t/hm2以上,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抗逆性。  相似文献   

18.
<正>1甜玉米的栽培技术甜玉米是甜质型玉米的简称,是由普通型玉米发生基因突变,经长期分离选育而成的一个玉米亚种(类型)。根据控制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3种类型: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甜玉米。1.1选择品种超甜玉米品种宜用作水果、蔬菜玉米上市,普通甜玉米品种宜用作罐头制品。  相似文献   

19.
大穗玉米品种单大2号单大2号是河南省玉米研究中心培育的超大穗玉米新品种。1993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12月获全国农业科技博览会金奖。现已累计推广26.67万hm2。该品种由河南省开封县大李庄农科所试验、示范,表现为平展型,春...  相似文献   

20.
耐密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玉莲 《种子科技》2010,28(8):46-47
<正>为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只有从推广优质耐密型玉米品种入手,创新玉米种植模式,由稀植向密植发展,每亩种植4 000株以上。为了更好地种植耐密型玉米,应掌握好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