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赤眼蜂(Trichogramma)防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的生物防治手段,因其操作简便、绿色环保、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减轻大豆食心虫危害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功效以及明确影响赤眼蜂寄生效果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国内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上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进展。赤眼蜂因其卵寄生性的特性将食心虫消灭在卵初期,具有绿色高效的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对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较为深入,多注重对赤眼蜂防治效果的影响因子的探究。通过分析总结,展望了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未来提高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曲春健 《种子科技》2019,(1):76-76,78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其不仅影响大豆的商品性,还会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随着国家号召进行农业"三减",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等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大豆食心虫这种生产中需要进行防控的常见虫害,可以加大应用农业和生态防治措施的力度,在确保大豆高产、稳产的同时实现"减药"的目的。主要对大豆食心虫农业和生态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丘陵区大豆食心虫种群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新瑞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268-271
为了明确牡丹江地区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试验于2010—2012年利用性诱剂诱捕法在田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始见期在7月末,高峰期在8月初至8月中旬,结束于8月末,发生期历时1个月左右;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动态与日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适量的降水会造成空气湿度大,这有利于蛾量的增加,而强降水的出现不利于食心虫的化蛹和成虫出土;在牡丹江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1~24℃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适温,而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成虫的发生。说明温度与降水量均为影响大豆食心虫发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王运杰 《中国种业》2011,(Z2):82-82
大豆食心虫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以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受害较重。食性较单一,主要为害大豆,也取食野生大豆和苦参。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内作茧越冬。第2年7月中旬开始破茧而出,成虫盛期在8月中旬,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常年虫食率为5%~20%,严重时达30%~40%,种植大豆由于食心虫危害,不仅会导致产量降低,而且会影响大豆的商品率,明显减少收入。因此,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准确对大豆食心虫发生期预测,用以指导防治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豆食心虫和红蜘蛛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大豆的质量,导致大豆减产,农作物种植户损失严重。基于此,对于大豆食心虫和红蜘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规律进行了调查探究,提供了虫害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每当大豆进入结荚期,眼看即将成熟的豆粒被蛀食,这就是常说的食心虫为害。虽然此虫每年只发生1代,但它为害面广,遭受的损失大,轻者使大豆籽粒被害10%以上,重的被害30%~40%,既要减产,又要降低品质,种植效益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近年来,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的竞争,各地大豆面积相应增加。因此,对于食心虫的危害,更加不能掉以轻心。食心虫的食性比较单一,主要为害大豆和野生豌豆等豆科作物。幼虫、成  相似文献   

7.
大豆食心虫危害高峰期和最佳防治时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经济阈值和产量损失方面研究了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指标,即田间出现l对成A/m^2即达到了防治指标。对大豆食心虫危害与虫荚率、虫食率、产量损失和商品大豆等级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接虫量的增加,虫食率和虫荚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大豆的质量等级随之下降,大豆结荚盛期至始粒期是大豆食心虫易侵入豆荚的时期。豆荚太小或鼓粒太满,幼虫都不易入侵。只有大豆的结荚盛期至始粒期和大豆食心虫蛾盛期和产卵盛期相遇时,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8.
利用昆虫性诱剂防治大豆食心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明确人工合成的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和控制作用,为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诱剂监测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性诱剂诱捕法可作为大豆食心虫田间虫情测报的一种适用工具。通过定点定期的田间诱捕观察,明确了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动态,为适时防治提供铱据。在田间应用大豆食心虫性诱剂防治害虫时,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即提高了防虫效果,又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为害逐年加重。应用转基因抗虫品种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现阶段应用研究热点,但其抗虫性一直存在着不易检测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实验室设计、提出一种新型室内抗虫生测方法———圆盘分割法。该方法是根据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和取食习性来进行转基因大豆抗虫鉴定。试验证明了圆盘分割法的可行性;同时,该方法结合网室接虫鉴定法可以使转基因大豆抗虫鉴定更为高效和准确。  相似文献   

10.
对962份大豆品种资源的抗性鉴定表明:抗SMV和高抗大豆食心虫材料较少。田间成株对SMV的抗性年度间较稳定。品种间对SMV的抗性因株系而异,成株抗性和种粒抗性无直接关系。品种间对大豆食心虫的抗性年度间差异很大。筛选出辽78-4042、辽81-5017等成株和种粒均抗SMV的双抗材料和铁荚四粒黄、黑河3号等高抗大豆食心虫材料,选出呼兰二号等对SMV和大豆食心虫兼抗材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9~2012年调查表明黑龙江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始发期在7月中旬,终结期在8月中旬,持续时间约30d.大豆食心虫发生为单峰曲线,发生盛期一般出现在7月23日~7月29日.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时期早于哈尔滨、牡丹江和吉林九站地区10d左右.  相似文献   

12.
正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螟、豆荚虫、小红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昆虫,是我国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大豆食心虫食性单一,仅为害大豆,每年在局部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大豆虫食率达30%以上,大豆减产10%~20%,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大豆籽粒品质等级。为此在大豆花荚期要做好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一、形态识别成虫黄褐色至暗褐色,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头部小,黄褐色。复眼圆形,黑色。触角丝状,灰褐色;唇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的抗性机制,以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研究分析豆荚株位、豆荚大小、荚毛长度、荚毛密度、荚毛颜色等特征性状与成虫着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品种间着卵量存在显著差异,在豆株上大豆食心虫成虫喜于中、下部豆荚上产卵;着卵量与豆荚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模型为y_(荚长)=3.1642/1+EXP(33.2713-13.3663x)(F=20.120,P=0.010,R=0.550),且成虫更喜欢在3~5 cm长的豆荚产卵;着卵量与荚毛长度呈显著负相关,模型为y_(毛长)=1356.4635/1+EXP(3.3949+1.2865x)(F=170.235,P=0.000,R=-0.915);与荚毛密度呈正相关,模型为y_(密度)=1/0.278769+2379750.0228EXP(-x)(F=91.518,P=0.134,R=0.656)。在同样大小的豆荚上成虫产卵更青睐于荚毛短、密度大的大豆品种。可见,豆荚荚毛长度、密度等品种特征影响其对大豆食心虫产卵选择抗性的水平,而大豆播种期和品种生育期的不同可能导致其结荚鼓粒期与大豆食心虫成虫盛发期的吻合程度,亦可显著影响其田间落卵量。  相似文献   

14.
种业宝典     
《种子世界》2006,(4):64-65
大豆黄矮病;大豆灰斑病;大豆肾形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大豆霜霉病。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近日黑龙江各地植保站监测调查情况,结合栽培、气象等情况综合分析,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预计大豆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偏轻发生。其中,大豆食心虫中等发生;大豆蚜虫总体中等偏轻发生,部分越冬寄主较多、蚜量较大地区将偏重发生;大豆菌核病有局部偏重发生态势。预报依据:大豆食心虫近年虫食率呈上升趋势,2015年全省平均虫食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 利用人工合成大豆食心虫性诱剂进行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左右,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黑龙江省植保站根据各地植保站监测调查情况,结合历史资料、栽培状况及天气情况等综合分析,预计大豆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大豆食心虫中等偏轻发生;大豆蚜虫总体中等偏轻发生,部分越冬寄主较多、蚜量较大的地区将偏重发生;大豆菌核病有偏重流行趋势;大豆"折茎病"在西北部大豆主产区将中等偏重发生。防治建议:1.大豆食心虫。当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出现打团,并且每团蛾量较大,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1~2天内开始防治成虫。在大豆封垄好的情况下,可用敌敌畏熏蒸。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高粱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段,一端去皮,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黑龙江各地植保站监测调查情况,结合栽培、气象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大豆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偏轻发生。其中,大豆食心虫中等发生;大豆蚜虫总体中等偏轻发生,部分越冬寄主较多、蚜量较大地区将偏重发生;大豆菌核病有局部偏重发生态势。预报依据:1.大豆食心虫。近年虫食率呈上升趋势,2015年全省平均虫食率为4.35%,较上年上升0.69个百分点,较  相似文献   

19.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20.
大豆抗食心虫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大豆抗食心虫的遗传特点,以提高大豆抗食虫的育种效率,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以大豆杂交组合2002系选(P1)×EXP(P2)的P1、F1、P2、F2、F2:3 5个家系世代群体为材料,对大豆抗食心虫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抗食心虫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主基因存在加性效应,加性效应为负值(d=-0.1633)。该组合的抗食心虫存在负向杂种优势,多基因加性效应为正,多基因加性效应使F1代的虫食粒率增加。该杂交组合的F2、F2:3群体虫食粒率多基因遗传力为21.9556%和54.3490%,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可在晚期世代对虫食粒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